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检测无答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2.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3.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祖冲之和圆周率。
3.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1.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2.汉代以来的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我们这节课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和历史地位各是什么?2.科学家祖冲之有哪些科学成就?3.钟繇、胡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各是什么?4.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什么?有何特点?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0页“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节以及补充图片《贾思勰种植农作物》,思考回答: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水稻、粟、蔬菜。
2.我国汉朝农业耕作水平怎样?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牛耕法,能够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表明作者怎样的精神?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
贾思勰具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5.《齐民要术》有何影响?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1页“科学家祖冲之”一节以及补充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1.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之前,有谁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取得哪些成就?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11月教案号2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教学难点书法、绘画艺术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组织学生自学:(四)检测(五)探究新课:(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教师直接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教师讲述: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
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
《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
(板书)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②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征概括如下:政治方面: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主要特点。
(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经济方面:北人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融合特征显著。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传承发展,科技成就璀璨突出。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示意图:东汉(25-220年)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特点:以少胜多(5)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4、说一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胜: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②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术得当袁绍失败:不善用人,骄傲轻敌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和《齐民要术》等。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
【教学难点】1.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2.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新课引入】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然而,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对我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其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呢?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史料实证)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学习难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作者:2、年代:北朝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要、不误农时;提倡改进;提出了和等思想。
4、地位:是我国现存。
5、影响:反映出当时。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1、年代:南朝2、成就:①数学:把,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一书。
②天文历法:其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相差不到50秒;创制。
③机械制造:有、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灿烂的文化1、书法艺术发展①原因:的发明和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②表现①曹魏:、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钟繇尤擅。
②西晋:设置;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③东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东晋。
代表作是,被称为“”。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④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2、绘画东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和。
3、石窟统治者大力宣扬,人们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这些造像,继承了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4、文学曹操父子的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朴实恬淡。
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
【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史料实证】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探究二:问题:【家国情怀】材料体现了贾思勰的什么精神?探究三:问题:【家国情怀】从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探究四: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对比两个石窟造型,分析各自有什么特色,这反映了什么?探究五:问题:【唯物史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可从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探究六:问题:【家国情怀】结合材料思考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绵延与传承?参考答案与解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 郦道元
B. 祖冲
之 C. 司马
迁 D. 贾思勰
2.李平一家利用暑假去古都洛阳旅游。
在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他们看到断崖上有许多佛像。
你知道他们浏览了什么名胜古迹吗()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云冈石
窟 C. 龙门石
窟 D. 花山壁
3.北魏时期,潍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他是()
A. 公冶长
B. 郑板
桥 C. 贾思
勰 D. 陈介祺
4.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 祖冲之
B. 蔡
伦 C. 张仲
景 D. 贾思勰
5.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
物》 C. 《神农本草
经》 D. 《九章算术》
6.在书法艺术上有杰出成就,被称为“书圣”的是()
A. 周瑜
B. 祖冲
之 C. 王羲
之 D. 顾恺之
7.“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称赞()
A. 商代甲骨文
B. 《兰亭
序》 C. 《玄秘塔
碑》 D. 《颜氏家庙碑》
8.《女史箴图》的作者是( )
A. 顾恺之
B. 钟
繇 C. 王献
之 D. 王羲之
9.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
临沂有关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
这位“书圣”是 ( )
A. 钟繇
B. 顾恺
之 C. 王羲
之 D. 柳公权
10.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石窟。
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
A.伊斯兰教
B.儒家思想
C.佛教
D.道教
11.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A. 王羲之
B. 张仲
景 C. 杜
甫 D. 曹雪芹
12.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东晋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人们形容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作品《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这位人物是()
A. 张旭
B. 颜真
卿 C. 柳公
权 D. 王羲之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位数学家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这位数学家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刘徽
D.宋应星
14.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 张旭
B. 王羲
之 C. 柳公
权 D. 颜真卿
15.下列内容不是《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
植 B.
要改革生产技术
C. 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
律 D. 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16.《水经注》是一部记载( )
A. 全国主要河流的专著
B. 全国主要河流发源地的专著
C. 江河流经地区的专著
D. 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的专著
17.我国数学的起源很早。
商朝甲骨文中已有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可以记载( )
A. 一千以内的任何自然
数 B. 一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C. 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
数 D. 百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二、材料分析题
18.材料“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他著有一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
请回答:
(1)这位农学家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他著有什么书?
(3)这部书有何重要价值?
19.阅读材料并回答“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请回答:
(1)上述这段话出自哪本书?谁写的?
(2)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部书有什么价值?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
请回答:
(1)反映哪个朝代谁的书法?
(2)他最擅长什么书法?还有其他书法么?
(3)在括号内填写他的书法特点。
(4)他的代表作?他被后人称之为什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