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 格式:docx
- 大小:18.03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负荆请罪》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小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负荆请罪》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小记《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辑对联,评述人物。
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
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
”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知道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
生:我写的下联和朱莹一样,但上联是“机智果断就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
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
师:有韵味,读起来感觉不同。
生:我写的是:“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横批“针锋相对”。
生:“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
横批“汗马功劳”。
我这副对联概括了蔺相如的功绩。
生:王亚的这副对联非常好,既点明了事实又交代了蔺相如封官的原因,尤其是“封”和生用的非常恰当。
不过,横批用“步步高升”是否也可以?师:王亚写得好,你评的妙。
好,就这样有什么说什么。
生:我写的是“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韩勃”,横批“智勇双全”。
对付强大的秦王他寸步不让是勇者,对待门客他和蔼谦虚是智者。
师:对联不错,说明更精彩!生:我的对联比他们的精彩,概括了蔺相如的高尚品质,是这样的:“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横批“宽广胸怀”。
你们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讲了蔺相如为了国家,不顾生死名利。
而且,我对得工整:“心系”对“不计”,“国家”对“个人”,“利益”对“得失”。
师:确实不错。
生:我只写了上联,下联没想好,请大家帮我对一对。
上联是“渑池会以死护国面”。
师:大家想想,帮帮他。
生:我来对。
下联可以对“小巷遇以心感将军”。
生:不行,姜海明的上联有个“以”,下联又对个“以”不恰当,而且“将军”与“国面”不对。
六(上)语文常识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十六课,篇名为《负荆请罪》。
本课文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孔融。
2. 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并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高级语言与成语;2.理解孔融为何要负荆请罪,并深入了解孔融的背景和思想;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孔融让梨和负荆请罪两个段落的大意;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认识背后的含义和哲理;5.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和背后的哲理;2.掌握新生词汇、高级语言和常用成语。
4. 教学难点1.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2.针对孔融精神的探讨和讲解。
二、教学过程1. 情境设计1.现场互动:学生们围成一个圈,由每一个学生阅读一句课文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听到之后可以进行修正或补充。
2.影片解析: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孔融让梨的影片,并进行交流。
带领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什么样的品质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为什么?”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背后的哲学意义。
2. 课文讲解1.阅读全文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孔融为什么要让梨?”“孔融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等。
2.对生词、成语、高级语言等重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从句子结构上理解课文。
3.讲解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3. 活动探究1.小组讨论: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孔融的品质发表意见,并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一个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像孔融一样勇敢、智慧?”2.课堂总结:分组展示讨论的结果,老师辅助各小组总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品质和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努力发扬的品质。
4. 作业布置1.阅读同步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2.创作小短文,评论孔融的事迹,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接受课程的难度。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小话剧,通过人物对话,叙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污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负荆请罪教学实录及反思1第一个实录是听课中留下印象最深的:伍文杰老师的负荆请罪。
作为体裁为剧本的课文,他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经得起推敲。
实录后再品读一下,照旧回味无穷。
教材:苏教版学校语文六班级上册负荆请罪执教者: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学校伍文杰执教时间:08年11月10日执教背景:全国课改试验区苏教版学校语文试验教科书其次届课堂教学大赛(实录者: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学校顾洁)课前沟通:让同学推举南京巡游名胜、特色小吃一师:同学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生:负荆请罪师:“荆〞后鼻音,再读生:读题师:一起读生:齐读题师:课前预习了课文,那么你知道课文说的是谁向谁请罪生: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师:我们来写一写他们的名字(板书),留意廉这一横大家特殊简洁丢掉,大家请留意,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仆人公的名字二师:这个故事呢曾经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呢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呀,它是用剧本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故事。
说到剧本我们在四班级的时候学过公仪休拒收礼物,大家还记得读剧本的时候需要留意什么吗生:要留意舞台提示,它告知了我们人物的神态与动作。
师:舞台提示告知了我们很多的表演信息,那么,在剧本当中舞台提示除了写在括号里,还有一种舞台提示呀,写在剧本呢的开头,来大家翻开书25页,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剧本开头的提示生读师:很好,感谢这位同学,通过她的朗读我们知道蔺相如的身份是生:上卿。
师:这是一个职位很高的官,所以呢,他的住的地方才能称为府邸,那韩勃是什么身份生:蔺相如的门客师:什么是门客知道吗生:就是——师:读剧本时还要留意什么生:还要留意人物的台词师:剧本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台词,就是通过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开展。
剧本还有很多,比方说:潜台词,戏剧冲突,把握住了剧本主要的冲突就把握住了戏剧关键。
苏教版第十一册(六上)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全)六上补充习题答案1、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屋脊哈密瓜硕果陶瓷开拓春意盎然银装素裹二波澜壮阔云雾飘渺清奇俊秀巍峨天工巧夺清香光洁绚丽醇美三1.我们爱你啊。
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
2跳出东海的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的世界,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祖国的幅员辽阔。
3桂林山水甲天下,天堂,苏杭,不看山,不看岳。
四我们爱你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中山陵的庄严肃穆。
我们爱你贵州黄果树的气势宏大,四川九寨沟的风景如画,黄海、东海的宽广无垠,泰山、华山的巍峨宽大。
五1花,家,话,华,伐,家,发,话,华。
2热爱祖国2、郑成功一、看拼音写词语: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二。
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参考风帆蔽空惊涛骇浪街头巷尾绵延千里操练驻军三。
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慷慨激昂横行霸道负隅顽抗喜出望外载歌载舞四。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
向远处望2.郑成功在望宝岛台湾,心想一定要收复台湾,解救台湾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六。
填空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二。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
无论都2。
即使也3。
因为所以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空省略)1。
用意是:要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
感受:肖邦被感动了,爱国之情真情流露。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心脏带回祖国。
2,至死也要回到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3,说明很年轻,死的可惜五。
读一读,悟一悟表达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4、古诗两首第一题。
1,全是第一个。
2,第一个。
3,第一个。
4,全是第一个。
5,第一个。
第二题。
(新知语文)1,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随意。
2,元:原来。
但:只的意思。
3,白日:大晴天。
青春:春光。
第三题1,宋,陆游,没有看见祖国同意而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负荆请罪》(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教学目标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课前板书:21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二、初读剧本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三、角色品读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出示文本:〔幕启。
几天以后。
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蔺相如什么事?韩勃廉将军来了!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韩勃是!(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
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那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品味语言、表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及廉颇负荆请罪、知错能改的品质。
3、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为课后表演做好预备。
4、积存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教学过程一、直奔文本,引出“和为贵”。
1、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齐读题。
课文说的是谁向谁请罪?我们来写一写他们的名字(板书),注意廉这一横大伙儿专门容易丢掉,大伙儿请注意,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主人公的名字。
2、那个故事呢曾经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是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呀,它是用剧本的形式来出现那个故事。
说到剧本我们曾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公仪休拒收礼物》,大伙儿还记得读剧本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出示)3、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剧本开头的提示通过他的朗读我们明白蔺相如的身份是上卿。
这是一个职位专门高的官,因此呢,他的住的地点才能称为府邸,那韩勃是什么身份?什么是门客明白吗?4、请同学们快速扫瞄第一幕,想一想,韩勃和蔺相如在谈论什么问题?快速读韩勃说怕,蔺相如说不怕。
这确实是第一幕要紧的戏剧冲突,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怕依旧不怕,认真读读,勾画要紧句子。
那谁来读一读蔺相如不怕的句子?还有什么地点看出蔺相如不怕廉颇?我们从蔺相如自己的话中看出他不怕。
但是韩勃却说:“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什么缘故变得如此怕事”韩勃什么缘故要如此说?哪些句子表现出蔺相如的怕。
5、“依旧和为贵嘛”想一想,当蔺相如说这句话时,他内心想到了什么?闹翻了,赵国会如何样呢?刚才谈的差不多上“不和”的后果,那假如“和”呢?(板书:和为贵)(指着板书)和有这么大的好处,不和有这么大的危害,因此蔺相如会说生(齐):依旧和为贵师:现在我们明白蔺相如之因此对廉颇一再让道是为了——师:蔺相如宁愿忍耐屈辱,是为了——师:蔺相如心中坚守的原则确实是——6、学生练读,指名分角色读第一幕二、学习第二幕,明白得“负荆请罪”和人物品质。
《负荆请罪》教案教材分析:《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两人和好后,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由于这是个多幕剧,文本呈现形式与以往所学有所不同。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的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学情分析:对于这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以下一些障碍:一是剧本并没有提供历史故事清晰的来龙去脉,二是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并不习惯。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悟台词所烘托出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据括号内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揣摩出人物的内心;二、加强语言实践活动;三、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理清“负荆请罪”这一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
3.练习排演课本剧,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及蔺相如顾性大局的品质。
4.通过学习,适当拓展,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练习排演课文剧。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意思和来源。
2.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排演话剧。
3.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排演话剧。
2.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将相和”的资料。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导入课文师生互动,质疑初读第二幕合作讨论精读第一幕抓住括号内的词语,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排演话剧学生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负荆请罪(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设计思想
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文本旨在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品位,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由于是剧本,因而众多的教学建议是通过表演来学习课文,但我个人认为只有在品读文本了解人物之后才能有精彩的表演。
教材中剧本的文体并不多见,以什么作为我的切入口呢?在教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时我受到启发。
于是就有了如下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以“惧怕、昏庸、宽恕”三个词语为突破口,以剧本的具体语言文字为载体,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四、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进入角色,了解人物个性,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进入角色,了解人物个性,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文字)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负荆请罪,齐读课题
“负”有以下几种解释,“负荆请罪”的“负”应选:( 4 )
A、战败,失败(跟“胜”相反);
B、承担,担任;
C、享有、具有;
D、用背部背。
“负荆请罪”什么意思?
2、通过预习,你知道是谁向谁“负荆请罪”吗?
板书:蔺相如廉颇
3、学生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记》,学习其中的一则故事“负荆请罪”。
(齐读课题)
二、布置自读。
自读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利用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词:
廉颇蔺相如府邸
将军上卿门客
针锋相对深明大义
唇枪舌剑宽容大度
⑴、指导读准字音,包括友情提醒。
(颇、蔺、卿、邸)
⑵、你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相机指导理解:府邸、上卿、门客、针锋相对、深明大义、唇枪舌剑、宽容大度)
⑶、再次齐读词语。
四、借助三个词语走进剧本,了解人物。
出示另一组生词:惧怕、昏庸、宽恕
1、指导朗读。
2、按照学生的学习要求分别学习三个词语。
(顺序不限)
⑴惧怕
①“惧怕”什么意思?
②(谁)认为(谁)惧怕(谁)。
生:廉颇认为蔺相如惧怕自己。
韩勃认为蔺相如惧怕廉颇。
③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蔺相如惧怕廉颇?找出文中的句子以及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交流。
④是真的怕吗?(不怕)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
出示: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练习说话。
⑤()的蔺相如
板书:深明大义
⑵昏庸
①“昏庸”什么意思?
②(谁)认为(谁)昏庸。
③廉颇真的昏庸吗?找出文中句子以及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交流。
相机出示:
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
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你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你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我们赵国着想。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
④“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你”指的是谁?蔺相如深刻的明白什么大义?(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⑤()的廉颇()的蔺相如
⑥指导朗读。
板书:爽直豪迈知错就改宽容大度
⑶宽恕
①(谁)请求(谁)的宽恕。
②怎样请求宽恕?结合课文,指导朗读。
③从中你看出什么?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1、给文中人物对话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语气。
2、分小组排演课本剧《负荆请罪》,下节课进行表演。
3、推荐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
板书设计:
21、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爽直豪迈深明大义
知错就改宽容大度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