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找单位1
- 格式:ppt
- 大小:542.00 KB
- 文档页数:30
找单位“1”的方法:
1.看跟谁比,谁就是单位“1”。
(例:甲是乙的3
1 ,甲跟乙比,乙就是单位“1”)。
单位“1”一般在分数“的”、“多或少”的字前面,在“是”、“占”、“比”、“相当于”的字后面。
2.“部分数和总数”比较。
总数是单位“1”。
(例:工地运来100吨水泥,用去52 ,用去了多少吨?)
3.“原数量和现数量”比较。
原数量是单位“1”。
例: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
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就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01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21 )。
4. 理解关键句。
乙有3本图书,甲的图书是乙的32 ,甲有图书多少本?
(理解关键句意思:乙有3本书,甲的图书和乙3份中的2份一样多)。
巧找单位1的方法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找到单位1的情况。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单位1都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巧妙的方法来找到单位1。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换算单位的方法来找到单位1。
比如在长度单位中,1米等于100厘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1米除以100厘米得到单位1。
在重量单位中,1千克等于1000克,同样可以通过1千克除以1000克得到单位1。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单位换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单位1。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找到单位1。
比如在比较长度单位时,我们可以拿1米和1千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找到单位1。
在比较重量单位时,我们可以拿1千克和1克进行比较,同样可以找到单位1。
通过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单位1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记忆单位1有很大帮助。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找到单位1。
比如在长度单位中,我们可以拿一根长1米的尺子,将其分成100份,每份就是单位1。
在重量单位中,我们可以拿一台称重器,将1千克的物品称成1000份,每份就是单位1。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单位1的大小,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单位1的概念。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来找到单位1。
比如在长度单位中,我们可以联想1米就是我们身高的长度,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单位1的大小。
在重量单位中,我们可以联想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买菜的重量,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单位1的概念。
通过联想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抽象的单位1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找到单位1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是换算、比较、实际操作还是联想,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位1的概念。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轻松掌握单位1的概念,为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确找准单位“1”解决应用题准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小学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相关键句(含有分数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我觉得能够从以下这些方面实行考虑: 一、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二、找单位“1”的具体方法: (一)、部分和总体:在同一整体中,部分和总体作比较关系时,部分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体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体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2,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已知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在用总量减去这个部分量,求出另一个量;另一种是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个部分量是多少。
例如:食堂里有540千克大米,第一周吃掉总数的31,第二周吃掉总数的2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去多少千克? 分析:把540千克看做单位“1”,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所以用乘法计算,要求“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去多少千克”所以用减法。
即:540×21-540×31=270-180=90千克(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21。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找单位1的应用题20题已经找到单位1的20个应用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甲乙两地相距200公里,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同时,从乙地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问两车相遇需要多长时间?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米,求其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3. 小明家离学校有5千米,他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早上平均速度是15千米/小时,即使早,平均速度为20千米/小时,问他在早上骑车去学校需要多长时间?晚上呢?4.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6厘米,底边上一点离两端点的距离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5. 碱液的浓度是4克/升,要制备100毫升浓度为2克/升的碱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6. 一块正方形的地砖边长为30厘米,要在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内铺设这种地砖,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米,问需要多少块地砖?7. 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3米,围绕花坛一圈的围栏长是多少米?8. 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从A地到B地需要2小时,如果车速减少为80公里/小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9. 甲乙两人同时向南方出发,甲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进,乙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进,如果甲乙相遇时,乙比甲多走了60千米,问他们离出发地有多远?10. 一个四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2厘米和8厘米,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11. 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30米、宽20米,计划在上面播种草籽,每平方米播种量是0.5千克,需要多少千克的草籽?12.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13. 一条河宽100米,两岸相距800米,求最短桥长是多少?14.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是5厘米、12厘米和13厘米,判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15. 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3米、宽是2米,售价每平方米是80元,问这块地毯的售价是多少?16. 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5厘米,求其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17. 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求其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8. 一个五边形的周长是30厘米,五条边的长度相等,求其边长是多少?19. 一块长方形的玻璃,长是1.5米、宽是1米,要在上面切割出四个正方形的玻璃,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0.3米,剩余的玻璃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0. 一块梯形的地板,上底长是2米、下底长是4米,高是3米,要在上面铺设地板砖,每块地板砖的边长是20厘米,问需要多少块地板砖?。
在分数应用题如何寻找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中如何寻找单位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
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把分率作为突破口,找准单位“1”分数应用题存在着三种数量(即比较量、标准量和分率),这三种数量有着如下的关系: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比较量÷标准量=分率,比较量÷分率=标准量,要正确找准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必须从题目中的分率着手,看这个分率是哪个量的分率,哪个量就是标准量。
例如:幸福村有旱地300 亩,水亩面积是旱地面积的3/5,水田面积有多少亩?这道题中的分率3/5 是旱地面积的3/5,所以旱地面积是单位“1”的量。
二、部分数和总数有些分数应用题,存在着整体和部分两个数量,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例如:红星小学有学生1000 人,男生占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在这道应用题中,学生的总人数是标准量,男生人数量比较量。
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三、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
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
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1”。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
寻找“单位1”有技巧,三个⽅法帮你轻松辨认!
在做分数乘除法的应⽤题时,正确找到“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在熊爸数据库中,熊爸⽼师发现
很多学⽣在做题时往往分不清楚,家长也模棱两可,下⾯熊爸⽼师对其进⾏了总结,相信记住
这些⼩学分数乘除法的应⽤题将迎刃⽽解:
⼀、“相当于”的后⾯
把夏⾄时漠河的昼长看成单位“1”,它的5/12就是7⼩时,7÷5/12=16.8时,⽽不是⽤乘法计算。
⼆、“的”的前⾯
是把兔⼦的只数看成单位“1”,⽽不能写成兔⼦
三、“占、是”的后⾯
(1)50岁以上的⼈数占总⼈数的3/10,把总⼈数看成单位“1”,
50岁以上的⼈数=总⼈数×3/10
即:350×3/10=105⼈
(2)40~50岁的⼈数是50岁以上⼈数的4/5,
把50岁以上⼈数看成单位“1”,40~50岁的⼈数=50岁以上⼈数×4/5
即:105×4/5=84⼈
单位“1”藏在“相当于、占、是”的后⾯,躲在“的”的前⾯,记住这句话⼩学分数乘除法的应⽤题将
不再是阻碍。
巧用单位“1”解决问题沂源县悦庄二中阮阳在应用分数乘法、除法,百分数的乘法、除法解决问题时,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的找到单位“1”,不会应用单位“1”解决问题,在此,就单位“1”的问题做一下研究。
一、找单位“1”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题目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量的几分之几,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这里的一个量就是本题的单位“1”,我们要弄清楚这里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那个量的,只要找出这个量,就找出了单位“1”。
例:1、鸡是鸭的16。
这里的16指的是“鸭只数的16”,由此,我们可以说:鸭的只数就是本题的单位“1”。
2、男生比女生多30%。
是与女生比较,比女生多30%,就是指男生比女生多女生的30%,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女生人数就是本题的单位“1”。
3、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1。
我们知道,水结成冰后,体积就变大了。
因此,题目中的“体积增加111”可以叙述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水体积的111”。
由此,可以断定:水的体积是本题的单位“1”。
二、正确分析单位“1”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确定解决方法在一道题目中,如果单位“1”是已知量,该题用“乘法”做,如果单位“1”是未知量,该题用“除法”解决。
例:1、某超市运来白菜1500kg,运来的土豆是白菜的35,超市运来土豆多少千克?解析:本题的关键句是“运来的土豆是白菜的35”,由这句话可知:白菜的数量是单位“1”,第一句话又告诉了“白菜有1500kg”,故单位“1”是已知的量,本题用乘法解决。
可列式为:1500×35=900kg。
2、某超市运来白菜1500kg,是运来的土豆的35,超市运来土豆多少千克?解析:本题的关键句是“是运来土豆的35”,由这句话可知:土豆的数量是单位“1”,题中的1500kg是白菜的数量,不是土豆的,故单位“1”是未知的量,本题用除法解决。
可列式为:1500÷35=1500×53=2500kg。
3、某养殖场养鸡480只,养的鸭是鸡的56,又是鹅的47,该养殖场养鹅多少只?解析:由“养的鸭是鸡的56”可知,鸡的数量是单位“1”,又知鸡有48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