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知识点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被吸入。

(2)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被呼出。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的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气体交换的过程。

①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

血液。

②交换的过程:肺泡氧气

二氧化碳

③交换后的结果:血液中氧气浓度增加,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自我校对】

1.咽气管支气管肺温暖清洁湿润肺泡

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器官气体交换 2.收缩扩张降低舒张缩小收缩

增大 3.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考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鼻腔内有鼻毛,内表面黏膜可分泌黏液,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使鼻腔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2.呼吸道都有骨或者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3.气管和支气管表面有纤毛,可以清扫异物和细菌,同时这些物质和黏液混合形成痰。

4.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器官,吞咽和呼吸不能同时进行。

5.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和灰尘引起。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而出现呼吸困难。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肺泡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A)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黏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而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与呼吸道作用无关,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

【名师点睛】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1.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喉是食物和气体经过的共同通道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肺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呼吸道没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也能保证气流通畅

考点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的结构及特征。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每分钟有节律的呼气和吸气16次。

(2)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

①肺泡的数目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呼吸、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1)呼吸包括四个连续过程:

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③气体在血液中运输(血液循环);

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是指在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作用下,引起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的两个过程(呼吸肌的状态:吸气都收缩,呼气都舒张)。

①吸气和呼气过程的比较。

②膈肌运动示意图。

③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

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交换的结果:肺泡外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由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变成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肺泡内的气体,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呼吸运动要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D.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因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中,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而不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错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

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C正确;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肺与外界的吸气,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呼气,D正确。

【名师点睛】理解并掌握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2.(2019·内蒙古)如图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吸气完成的瞬间,膈处于A位置

B.呼气开始的瞬间,膈处于B位置

C.膈肌舒张,膈从B到A,胸腔变小,吸气

D.膈肌收缩,膈从A到B,胸腔变大,呼气

【变式训练】

1.C 2.B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B)

A.鼻腔和肺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D.呼吸道和气管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B)

A.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肺位于腹腔

C.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3.(2019·绵阳)父母常告诫我们不要边吃饭边说笑,其实,这里面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呼吸时,喉口关闭,空气通过食道进入体内

B.说笑发声时,喉部的两条声带处于拉紧状态

C.吃饭说笑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易引起咳嗽

D.吞咽食物时,喉口被会厌软骨盖住,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4.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B.痰的形成部位在喉

C.咽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D.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

5.最近,雾霾天气成为热门事件之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在加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用鼻呼吸,鼻毛能阻止雾霾中的所有颗粒物进入人体

B.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

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D.雾霾天气的形成与过度不当燃烧、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6.(2019·内江)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

7.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如图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扩张,这表示吸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收缩(填“收缩”或“舒张”),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拉长,使得胸腔容积增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气体就被吸入肺。

8.下图是呼吸与吞咽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中的序号7为支气管末端膨大而形成的微小结构

(1)填出各部分的名称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

(2)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可能经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2]咽部,再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3)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声音是气流通过人体呼吸道中[3]喉部引起声带振动发出的。

(4)痰液是在[4]气管和支气管中形成的,[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7]肺泡扩散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1.下列有关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B.呼出的气体中只含二氧化碳

C.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D.尘肺是人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使肺泡吸附有大量的粉尘而所患的职业病2.(2019·北京)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3.(2018·滨州)当人体处于如图A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舒缩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A)

A.收缩,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收缩,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C.舒张,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舒张,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外界

4.下列关于吸烟危害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①烟雾会抑制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上纤毛的运动,使痰液不能及时排除,降低了呼吸道的净化作用

②吸烟者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

③青少年吸烟,呼吸道黏膜易受伤

④烟雾有益于肺活量的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根本原因是(D)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6.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其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组织的形成需经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才能完成

C.通过肺的气体交换排出机体产生的全部废物

D.各器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该系统的生理功能

7.如图所示,是人的吸气与呼气过程,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A.甲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处于呼气状态

B.乙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处于吸气过程

C.甲图与丙图中AB段相对应,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乙图与丙图中BC段相对应,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8.如图分别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和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1],[2]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能够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

交换。

(3)图二中a 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中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氧气含量增加。

(4)当图一中的3 处于舒张状态时,图二所示的肺泡内的气体按照d方向排出肺。

9.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气体成分大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氮气78 78

氧气21 16

二氧化碳0.03 4

水0.07 1.1

其他气体0.9 0.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少。

(2)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可以通过嘴的呼或吸,以及左右手捏或松来控制气体分别通入不同瓶内。要让气体通入甲瓶,请选出正确操作方法D。

A.呼气,右手捏左手松B.呼气,左手捏右手松

C.吸气,右手捏左手松D.吸气,左手捏右手松

(3)为形成对照实验,实验中通入甲瓶和乙瓶的气体分别是C。

A.呼出气体,呼出气体B.空气,空气

C.空气,呼出气体D.呼出气体,空气

(4) 实验现象:乙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线粒体。(填写结构)

10.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生物学知识作答。

材料一: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香烟中有4 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约有250

种有毒或致癌物。香烟燃烧时,有3 000多种化合物在烟雾中缭绕。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达250万之多。

(1)吸烟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无污染非常重要。

(3)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抽烟,你会怎么做?(答一点即可)劝导别人不要抽烟、自己离开抽烟场所等。

材料二:随着自然和人为污染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对人的身体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哮喘、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疾病复发,尤其是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体。雾霾天气时,空气中飘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当空气的PM2.5(可入肺颗粒物直径2.5微米)过高时,这种微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引起呼吸道疾病。

(4)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主要引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该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的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5)目前调查发现,引起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化工等企业废气等,请你提出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建议少开车、使用清洁的能源燃料、多种树等。

【原创】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练习题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痰形成的部位是() A.气管和支气管 B.喉 C.口腔 D.咽 2.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咽→口→鼻→喉→支气管 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 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食物容易由咽误人气管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 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4.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鼻 B.喉 C.支气管 D.肺 5.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不包括()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增加氧气 6.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7.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8.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的是气管 B.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C.③模拟的是肺 D.⑤模拟的是膈肌 9.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①膈肌收缩②膈肌舒张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明显不同,呼出的气体中() A.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1.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由b到c的过程表示() A.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B.呼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C.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D.呼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12.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与气体交换无关的结构是下列哪一项?() 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1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 A.肺泡 B.红细胞 C.毛细血管 D.线粒体 14.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 1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身体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经常在居室中喷洒杀虫剂 B.在居室周围多栽花草树木 C.对新装修的房子经常打开窗户通气 D.不在室内吸烟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人教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2分×20=40分) 1.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B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2.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D ) A.鼻 B.咽 C.肺 D.喉 3.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这主要是因为( D )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B.喉肿胀,喉腔变小 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 D.鼻黏膜充血肿胀 4.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D )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 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 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 D.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和它粘住的灰尘细菌 5.关于用鼻呼吸而不用口腔呼吸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鼻毛可以减慢吸入空气的速度 B.鼻腔的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C.鼻黏膜内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D.鼻腔的入口处丛生鼻毛,能阻挡灰尘 6.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C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7.最近我国主要城市都开始了PM2.5的检测工作。PM2.5颗粒小,可直接入肺,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以下有关PM2.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它能通过肺泡进入循环系统 B.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C.是诱发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D.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 8.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 ) A.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C.温暖进入肺的空气 D.湿润进入肺的空气 9.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的大,主要原因是( C ) ①参与呼吸的肺泡数量多②每分钟呼吸次数多③肺较大④参加呼吸的肌肉收缩力强⑤身体营养状况好 A.①③ B.②⑤ C.①④ D.②③ 10.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D ) ①数量多②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③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1.(2015·攀枝花)呼吸运动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收缩,胸廓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C.呼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压下降,肺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 D.冬天,当空气经过呼吸道时,会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12.夏天人们最喜欢的纳凉运动是游泳。如果我们不科学的游泳会造成生命危险。当人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并采用行动研究法,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二、参与组员组长:莫洪君 组员:陈亚端李俊郑志勇吴延庆 三、时间与地点:生物实验室准备室 四、工作任务 1.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件、教学案例、习题等方 面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2.研究中考、会考和高考的方向,组织组员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3.落实公开课的开设,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4.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我组的研究课题 进 行调整,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以课题规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改,以教改促进教学” 的教、研、改一条龙整体工作思路。 五、工作程序 1.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 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4.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经备课组长、主讲人、记录人签名后存档。 5.备课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课后由备课组长主持评课,大家一起反思,提出解决 办

法,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将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将理论应用于教学 实践中去。通过行动法研究模式,使得大家的专业水平一次次得到提升。(与课题研究、 论文撰写相联系) 六、工作安排 省略 为了提高本组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和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 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 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 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 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 习惯; 3.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 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 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具体措施 1.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理念,努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新的内及旧内 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3、认真学习实验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将过去注意实验结果转变 到注重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观,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4、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初中年级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课后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感冒会鼻塞的原因是() A.痰液堵塞鼻孔B.鼻粘膜毛细血管充血 C.鼻涕分泌过多而导致堵塞D.气管堵塞 2 .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气体经过的途径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肺-支气管-气管-候-咽—鼻 C.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 . 下面是邻居张叔叔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部分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观察张叔叔的血液涂片可发现血小板最多 B.张叔叔皮肤受伤出血后,其伤口会流血不止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张叔叔可能身体有炎症 D.如果给张叔叔输液,针应该刺入他的动脉血管 4 . 下列器官不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是 A.咽、小肠B.咽、肺C.胰腺、胃D.肾脏、睾丸 5 . 2018年初爆发的大规模流感,使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简称ECMO(如图),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氧合器相当于人工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EOMO运作时进入氧合器的血液为静脉血 B.血泵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相当于人工心脏 C.氧合器进端的血液为鲜红色,出端的为暗红色 D.ECMO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以扩散的方式进行交换 6 . (题文)患有心脏病的人猛然坐立或站起来时,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医生常会急捶其身体某部以使心脏恢复跳动。请问急捶的部位应是 A.胸腔中央偏左上方B.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C.胸腔中央偏右上方D.胸腔中央偏右下方 7 . 同学们,让我们来做几个慢动作:深吸气、深呼气……深吸气时你的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甲图吸气、乙图呼气)() A.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B.膈肌收缩、胸廓容积缩小 C.膈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D.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 8 .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正确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B.鼻、气管、支气管、肺 C.呼吸道、肺D.呼吸道、支气管、气管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 篇一:高二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并采用行动研究法,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二、参与组员组长:莫洪君 组员:陈亚端李俊郑志勇吴延庆 三、时间与地点:生物实验室准备室 四、工作任务 1.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件、教学案例、习题等方面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2.研究中考、会考和高考的方向,组织组员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3.落实公开课的开设,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4.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我组的研究课题进 行调整,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以课题规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改,以教改促进教学”的教、研、改一条龙整体工作思路。 五、工作程序 1.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4.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经备课组长、主讲人、记录人签名后存档。 5.备课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课后由备课组长主持评课,大家一起反思,提出解决办 法,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将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通过行动法研究模式,使得大家的专业水平一次次得到提升。(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相联系) 六、工作安排 省略 篇二:八年级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本组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和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章节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章节检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从某人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流经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2 . 医生从患者消化道中提取少量物质,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物质,则所取物质最可能来自于() 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 3 . 人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A.用来交换二氧化碳B.参与构建组织细胞 C.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D.参与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4 . 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5 . 图甲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装置,人体在呼吸过程中肺容积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手拉动橡皮膜向下运动,模拟的过程和肺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A.吸气过程ab段B.吸气过程bc段

C.呼气过程ab段D.呼气过程bc段 6 . 我们不能随地吐痰,下列关于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痰中含有大量细菌B.痰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菌 C.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D.随地吐痰污染环境 7 .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肺泡位于支气管的末端 ⑤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⑧③④ 8 . 呼吸运动是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A.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和舒张 B.肺泡的弹性 C.气体分子的扩散 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9 .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一部分血管的分支情况,箭头代表血流方向。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的是小动脉 B.图中B代表的是小静脉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 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A.喉和气管B.鼻腔和器官C.呼吸道和肺D.支气管和鼻2.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咽B.气管C.支气管D.肺 3.吃饭时如果说话过多,常会被食物呛住,这是因为( ) A.咽部的会厌软骨不能及时堵住气管 B.食道收缩过快,导致食物不能下咽 C.气管狭小,气流冲击食物速度过快 D.食物中有异物,堵住了食道和气管 4.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含量略增加④氧含量大增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5.同学们一定知道,冬天若教室里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都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A.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缺氧B.温度太高 C.氧气浓度太高D.病毒、细菌太多 6.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戴。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相比,结果为( ) A.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到达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7.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

A.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的扩张D.肺的回缩 8.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 A.多B.温暖C.干燥D.氧气浓度增加9.人患感冒时,鼻腔中会有大量“鼻涕”,分泌“鼻涕”的结构是() A.鼻毛B.鼻黏膜C.气管D.喉 10.下列哪个结构受到损伤或病变,会同时影响人们的呼吸和食物的进入( ) A.喉 B.口腔 C.咽 D.鼻腔 1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哪一原理实现的() A.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B.气体扩散、气体扩散 C.气体扩散、呼吸运动 D.呼吸运动、气体扩散 12.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B.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13.气体从外界进入血液的路线可以表示为() 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支气管⑤气管⑥肺泡外毛细血管⑦肺泡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⑥ 14.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 A.在肺泡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B.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C.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D.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 15.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3-8班6个班的生物,根据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制定以下新学期生物学科工作计划: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物圈中的人的基本结构;知道人体的八大系统对人体的作用;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积极参与保护地面上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试题3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解析 肺泡内的气体要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只要穿过两层细胞,肺内的气体就可以进入血液。 答案 B 例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会使 ( ) A .肺泡的数目增多 B .呼吸肌的数目增多 C .呼吸的频率增多 D .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解析 体育锻炼使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加强,胸廓的扩张范围增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其结果使肺活动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此外对于少年儿童来主,还能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增加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答案 D 例3、为了保持生活环境中的空气的新鲜和清洁,下列哪项做法不可取 ( ) A.绿化环境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C.室内多放些绿色植物 D.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解析 室内的光线一般较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较弱,放出的氧气少,同时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 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大量放置绿色植物不利于空气的清新。 答案 C 呼吸 运动 肋间外肌、膈肌 胸廓前后径、左右径 肺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吸气 收缩 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低于外界) 外界→肺内 呼气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高于外界) 肺内→外界 呼吸道 肺 人体的呼吸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与健 康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组成:大量肺泡 作用:气体交换场所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健康影响人体健康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二氧化碳 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 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 毛细血管 氧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学时)问题导学案 问题导学 气体在呼吸运动的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远不是呼吸的结束,而只是呼吸的第一步。那么,外界气体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进入血液的呢?呼吸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阅读教材P45“想一想,议一议”,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相比,哪些气体成分增加了,哪些减少了?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从哪里来的? 2.观察教材P47图4-30,说出气管、支气管、肺泡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肺泡适应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提示:从肺泡数目的多少、壁的厚薄、表面积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3.描述外界气体进入肺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氧是如何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里的?在组织细胞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的知识。)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或有机会提供给老师以便集中解决。 合作学习 互动探究 技能训练:测量和计算(测量肺活量)(P48) 实验器材:圆气球一个、软尺一根。 实验原理:把圆气球近似看成一个球体,算出球的体积。球的体积就是其内气体的体积,也就是肺活量大小的近似值。 实验方法: (1)被测者吸足气,向气球内吹气,直到不能再吹为止。迅速用细线扎紧气球。 (2)测量:把圆气球看成一个球体,用软尺量出它的最大周长C 。 (3)计算圆气球的体积:圆气球的体积=16×C 3 π 2。 (4)测量三次,取最大的周长计算,求出的数值就是被测者的肺活量。(提示:测周长时以cm 为单位,算出的体积单位正好是mL 。) 思考: (1)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与供氧能力大小是否相关? (2)造成肺活量检测数值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提高肺活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_人体的呼吸检测试卷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检测试卷 班级 ___ 姓名 __________ 、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0 分,请将唯一正确的一个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 口腔 B.咽 C.喉 2. 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 ) A.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C.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3. 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口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4. 痰生成的部位是( )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 5. 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 有“C ”形软骨支架 B 肌肉较松驰 C 气管壁较硬 D 周围有肌肉牵拉 6. 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7. 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 85 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 95厘米,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 度是 83厘米,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 A.2厘米 B.8厘米 C.10厘米 D.12厘米 8. 下列有关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 B.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C.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 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液分布,所分泌的黏液可以黏住灰尘 9.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10. 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D.食道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熟记呼吸道的作用,知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明确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提高识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学习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 课时:1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回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模糊的地方吗? 目标导学:出示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 (依据导学案复习课本第40--49 页,观察教材插图,联系自身结合教材的资料和图解,自主学习) 1、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呼吸道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肺的位置及功能。 5、肺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6、肺有哪些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8、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有什么区别,这说明了什么? 9、进入血液中的氧怎样到达每个组织细胞,氧最后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我的困惑: 合作探究:

(小组成员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 2、患重感冒时,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口干舌燥,这说明了什么? 3 、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比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高声喊叫或尖叫。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知识构建:组成: 呼吸道 作用: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大量肺泡 肺 作用: 展示交流:(结合课件,师生互动) 一、呼吸系统的的组成用多媒体课件,遮盖器官名称,让学生抢答,以此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提问: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呼吸道的作用有什么结构保证?这些作用如何实现? 2、做连线题巩固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 2.人体呼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最多的气体为()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3.人的气管之所以不变形,保证气流顺畅通过的原因是() A.有“C”型软骨支架 B.有甲状软骨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挂 4.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的换气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换气 5.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6.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7.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 B.血液 C.细胞 D.鼻腔 8.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 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 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 9.用手按压胸部两侧,深深吸气,你会感觉到() 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②肋骨向上、向外运动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各项试图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但有一项与此不符,应该是() A.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C.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 11.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

用概念图复习人体_消化

用“概念图”复习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的教学设计 概念图是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 图解。它是由节点(概念)和连节点的线段(关系标签)所组成。能形 象的表达某一命题中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性,是用来组织和表征 知识的工具。应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可以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分析单元前后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以 及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 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理性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教学设计是为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或中考总复习而进行。 1.复习内容分析:本设计内容为“生物圈中的人”中“人体的营 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能量供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 出”中涉及的“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等相关知识。人体呼吸系统获得 的氧气,消化系统获得养料,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必须通过循环系 统的运输才能送达细胞和排出体外,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很适合应用概 念图加以整合展开复习。 2.复习策略:复习教学,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能越俎 代包,采取“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听讲做笔记”的传统方法,将学生重置 于“接受式”学习之中;也不能不加引导,任其“通背教材”,使学生进 入“死记硬背”的低效复习模式;更不能以某套复习试题为战场,粗暴地 将学生推入“题海战术”之中。复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 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使学 生将所学知识理性化。选择应用“概念图”组织复习“循环”“消化”“呼 吸”“泌尿”,不仅能高效的达到上述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兴趣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复习巩固四大系统的结构、功能,以 及各器官的结构功能,理顺各系统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零散 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条理化、理性化。②能力目 标: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应 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珍爱生命,珍惜 健康的意识;强化健康生活的科学意识和习惯,增强义务献血的意识,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呼吸过程中肺通气的过程及原理,肺换气和 组织换气的原理及实质;消化系统的结构,以及淀粉、蛋白质、脂肪三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选择题 1.气管和支气管管腔总是敞开的,肺泡也总不塌陷,分别是由于() A.甲状软骨和毛细血管B.“C”状软骨和胶原纤维 C.会厌软骨和弹性纤维D.“C”状软骨和弹性纤维 2.气体进入呼吸道经过各器官的顺序是() A.口→咽→喉→气管→支气管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C.口→咽→食道→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食道→支气管3.下列不是鼻的功能的是() A.鼻粘膜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寒冷的空气 B.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清洁吸入体内的空气 C.鼻腔内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可以湿润进入体内干燥的空气 D.鼻是气体进入肺的惟一通道 4.感冒时常感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B.鼻涕量增多 C.鼻粘膜充血D.声带肿胀,声门裂变窄 5.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A.黏附细菌B.消除杂物C.温暖冷空气D.分泌黏液 6.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误入气管,原因是() A.声门裂未来得及关闭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 C.悬雍垂未阻住鼻腔的内口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7.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次啼哭时的状态是() A.吸气B.呼气C.吸气和呼气D.不好确定8.痰液具有净化呼吸道的作用,那么能够产生痰的部位是() A.口腔B.咽C.鼻腔D.气管和支气管 9.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10.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 11.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B.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C.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D.北欧人的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这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的空气 12.湖南卫视热播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很受青少年喜欢。下列器官不会直接影响歌手发声的是() A.鼻B.喉C.肺D.食道 13.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A.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B.吸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吸烟是人成熟的表现 14.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温暖 C.可以使吸入的空气湿润D.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15.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鼻腔和肺B.气管和肺C.呼吸道和肺D.呼吸道和气管16.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如图是呼吸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2 . 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清新的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①鼻腔②支气管③喉④咽⑤气管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③⑤②C.①③②⑤④D.①⑤③②④ 3 .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 4 .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 B.图b→c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C.图c→d时,气体出肺,胸廓扩大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5 . 下列结构中不与咽直接相通的是() A.鼻腔B.食道C.气管D.喉 6 . 空气中PM2.5超标时会出现雾霾天气。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7 . 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先向甲、乙两试管内分别注入澄清透明的石灰水,再向甲试管的石灰水中通入空气,向乙试管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气,结果是() A.两试管试管都变浑浊 B.甲试管变浑浊,乙试管不变浑浊 C.两试管都都不变浑浊 D.甲试管浑浊程度较小,乙明显变浑浊 8 . 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痰中含有() A.灰尘B.黏液 C.水分D.病菌 9 . 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①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 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 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 ④主动吸烟 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 ⑥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D.①③④⑥ 10 . 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其肺活动量大的原因是() A.参与呼吸的肌肉数增多 B.呼吸频率增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班2个班的生物,根据学校新学期 工作计划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制定以下新学期生物学科工作 计划: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 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以新课程 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 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 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一、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 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相关信息穿 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 试前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 时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积极应考,加强学生 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问题。 4、教会学生学习初中生物课的方法。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

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理 论联系实际;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勤动手,多提问。 5、开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专题讲座与复习。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2、以初中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树立会考意识。 3、在新学期中积极进行教改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培 养写作能力。 三、常规教学 1、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 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四、教学进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1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单元说明 第一章人的由来本章提示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