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83
第三章学术文化一、先秦子学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以后之玄学,三也。
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子学六家1.子学即诸子之学,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
”2.诸子百家?《汉书·艺文志》:“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以学者来算,何止百家?以学派来算,当无百家。
《汉书·艺文志》列主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儒、墨、道、法、阴阳、名3.六家要指儒家:贵仁、尊礼墨家:兼爱、非乐道家:自然、无为法家:重刑、用术阴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名家:控名责实、白马非马二、两汉经学经学之争1.经学训释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下令兴办太学,为五经立博士、置弟子员,开科取士,由此开启了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
2.经学古今之分今文经:用汉朝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儒家经书古文经:用先秦时的古文字“篆书”书写的儒家经书3.经学古今之争西汉末年,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官学,由此开启经学的古今之争。
今文经学:解释经义重在“通经致用”,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
古文经学:解释经义重在“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挥。
三、魏晋玄学玄言清谈1.玄学玄:幽深玄远《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
2.玄学四期正始玄学: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竹林玄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西晋玄学:以郭象为代表东晋玄学:以僧肇为代表3.玄谈真义玄谈内容:“三玄”为主核心问题:辩证“有无”现实目的:解决名教与自然关系问题运用方法:辨名析理四、宋明理学理学要义1. 理学中国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2)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能够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拓展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
总学时54,3学分。
其中理论课44学时,社会考察10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启发思考,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中国文化要略第六章学术思想一、孔孟之道所谓“儒”,最早是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
后来,这些人在社会变动中逐渐分化,流落到民间。
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君子儒”;有的则只能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小人儒”。
由于这些人熟悉“诗书礼乐”,待人“温文尔雅”,其学问和道德都高于常人。
到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
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到汉武帝时代,儒学被推上独尊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达数千年。
1.孔子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
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
”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
用什么方法去“爱人”?就是“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的好处也给予别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
一个具备了“仁”的人,必须“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必须“言忠信,行笃敬”。
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样,一个人就具备了理想的人格。
在这里,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
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①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即《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是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
③其次是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
由此出发,孔子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
中国的思想与学术派别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思想和学术传统,这些思想和学术派别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几个重要思想和学术派别,揭示其核心观点和对中国社会的重要作用。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
儒家强调个人德性的培养和社会伦理的建设,倡导仁爱、礼仪和忠诚。
儒家学者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即通过德行和善治来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个体内在的自然和谐和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学说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3.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
墨家学派的代表墨子提出了“非攻”的原则,主张以和平与仁爱为基础来解决社会和国家的问题。
墨家学派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后来的和平主义和非暴力思潮奠定了基础。
4.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注重个体的言辞才能和知识技巧。
名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是韩非子和杨朱。
他们强调以实际和功效为基础来评价言辞和技巧,主张追求智慧、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升华。
名家学派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重要的学派之一。
阴阳家学派提出了阴阳相生相克的理论,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平衡。
这一学派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医学和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道家和佛教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6.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强调个体的解脱和超越,提倡无私和平等的思想。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国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自古以来就丰富多样,每个派别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古代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了诸多学问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等。
古代学术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学术思想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而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为核心,强调人们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倡以道德为基础,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德、才、言、行等多方面的素质。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秩序,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平共处。
道家思想是古代学术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个体的自我实现,主张放弃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还与医学、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养生、治病的一些方法和理论。
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一支特殊存在。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爱与利益的关系,主张以爱为中心,忠于公义。
墨家思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主张实行非攻、非害的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虽然在学术上并不如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影响力,却对后来的中国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学术思想,如阴阳家、法家和名家等。
阴阳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人相应的关系,研究宇宙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依法治国,强调国家的权威和秩序。
名家思想则重视才能和声望,认为名誉与实力相辅相成。
古代学术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追求人类幸福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不仅是一种理论的研究,更是一种生活的实践。
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