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15.07 MB
- 文档页数:10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1)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1)3.三大民族集团 (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夏商周) (3)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5)(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5)(二)成熟期(隋、唐——南宋) (6)(三)衰落期(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9)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10)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954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约6000年。
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案,线条生动、明快、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风格。
原始文化(指精神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上。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对大自然(如太阳、月亮、大地等)的崇拜。
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祖先崇拜:对祖先创造生命的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供奉女性祖先,到父系社会,男性祖先成为供奉对象。
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的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反映原始人对自身繁衍、大地母神和万物生育的虔诚祝愿。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陶塑孕妇裸体像(高腹丰臀、乳房硕大)。
红山文化陶塑孕妇裸体像图腾崇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龙、凤就是中华先民崇拜的图腾物,它们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强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多致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一、中国人起源1、时间:170万年1965年5月,考古学者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
2、人种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
从元谋人、蓝田人到马坝人、大荔人,再到山顶洞人,颧骨高突、铲形门齿、印加骨、额中缝等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所具有的典型体征在明显的进化趋势中一脉相承。
二、原始物质文化1、火与工具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火的使用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取火技术的发明权有时记在“燧人氏”名下,有时记在“伏羲”名下,有时又归功于“黄帝”。
北京猿人文化遗址内已发现灰烬,出土了大量因烧灼而变色破裂的石块、骨骼,甚至还有木炭。
这一切确凿证明,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能熟练地使用火。
,制造石器使人与动物开始分手,那么,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工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2、新石器时代距今7 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
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
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最著名的类型,有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1959年发现于山东)等。
三、原始观念文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门类众多,其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而不可能是同步的。
但从历史行程看,也有其一致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一)雏形期历史学家习惯地把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为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萌芽于这一现代人看来极为遥远的时期。
我们常说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也就有了人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古源头正是因此而被逻辑地确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等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
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再到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在这样一个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萌生并发展起来。
与多元状态相联系,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原始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而且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智,不断有所创造发明。
于是,创造了文字,出现了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出现了原始宗教。
原始文化如黄河源头,她的每一片积雪、每一朵浪花,都直接孕育了华夏文化;原始文化的丰富,最终才流淌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过了远古的萌芽期之后,至夏、商、周三代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具备了雏形。
关于夏代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代文化为商、周两代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珍贵的科学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