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对墨西哥水泥反倾销的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10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法规策划 乐税网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87号--关于三氯甲烷反倾销期终复审裁决的公告【标 签】三氯甲烷,反倾销期终复审【颁布单位】商务部【文 号】商务部公告2010年第87号【发文日期】2010-11-29【实施时间】2010-11-30【 有效性 】全文有效【税 种】进出口货物监管 2004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7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五年。
2009年11月29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105号公告,应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国内三氯甲烷产业提出的申请,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由于没有利害关系方申请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商务部也决定不主动发起期终复审,自2009年11月30日起,终止实施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
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的期终复审调查的被调查产品与原反倾销调查被调查产品相同,即三氯甲烷,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031300,英文名称为Chloroform。
商务部对如果终止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导致倾销和损害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维持原反倾销措施的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十条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决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裁定 商务部裁定,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可能继续发生。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再度发生。
二、反倾销措施 自2010年11月30日起,继续按照商务部2004年第71号公告、2005年第53号公告和2007年第53号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和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四年。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第三方”制度内容提要:中国加入WTO后,必将利用其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三方”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一项特色制度。
本文希望通过对“第三方”制度概况的介绍,能引发各界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三方”制度的重视和研究热情,为我国入世后利用这一机制制造更优良的法律环境。
关键词:WTO,第三方,争端解决,第三人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有一个超级有特色的“第三方”制度。
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截至2002年2月2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以下简称DSB)已受理争端解决案件244例,其中92起案件由73个专家组处置 .这些案件中,大多数都有“第三方”介入,仅在2001年了案的13个案件中,每一个案件都有“第三方(third party)”参与。
其实,在DSB成立之初的第一个由专家组受理的委内瑞拉和巴西诉美国关于汽油标准纠纷案中,就已显现了第三方。
那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欧共体和挪威保留作为第三方加入争议解决的权利。
那么,到底何谓“第三方”?其声明保留的“第三方权利”具体又有哪些?“第三方”制度的意义和目的有安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粗浅的分析。
WTO《关于争端解决规那么和程序的谅解协定》(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以下简称DSU)第10条第2款对“第三方”作出了简单的概念,即“对专家组审议的事项有实质利益(substantial interest),且已将其利益通知DSB的成员”,据此概念,要成为第三方需具有以下条件:①必需是WTO成员;②对争议事件具有实质利益;③该争议已进入专家组程序;④该成员方已将其对争议事项有实质利益的意思通知了DSB.从这些条件来看,第一、三、四个条件都不是实质性要求,唯有第二个条件能够算是实质性的。
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案 (1)危地马拉对墨西哥水泥反倾销案 (7)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案当事人申诉方:日本被申诉方:美国第三方:欧共体、印度上诉方:美国被上诉方:日本第三当事方:印度、墨西哥裁决时间:(DSB通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2000年9月26日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反倾销措施有关的WTO协议规定:GATT第6条第2款:缔约国为了抵销或防止倾销,可以对倾销的产品征收数量不超过这一产品的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
本条所称的倾销差额,系指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所确定的价格差额。
反倾销协议第18条第1款:“除GATT1994的条款外,不得针对来自另一成员的倾销出口产品采取特定行动。
”反倾销协议第18条第2款:“未经其他成员同意,不得对本协定的任何规定提出保留。
”反倾销协议第12条第1款:“反倾销税应仅在抵消造成损害的倾销所必须的时间和限度内实施。
”案情:本案涉及的是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
美国1916年的反倾销法规定,被确认从事倾销行为的进口商如果其销售行为旨在破坏、侵害美国某一产业或阻碍美国某一产业的兴建,则构成倾销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到损害的个人可以起诉,进口商需承担民事责任(法庭可以视具体情节,处以罚金或监禁,并以原告所受损害程度为限,处以三倍赔偿金。
)实际情况是,自该法实施以来依据该法判决的所有案件都是联邦上诉法院或地区法院审理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从来没有作出过关于1916年反倾销法的判决。
在所有这些案件中,没有一个进口商实际上承担过刑事责任,也没有哪一个承担过三倍赔偿的责任。
日本提出,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的上述规定分别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第6条第2款、第11条,反倾销协议第1、2、3、4、5、9、11条及第18条第1、4款,同时也违反了WTO协议第16条第4款。
(本案例介绍只介绍关于反倾销措施的部分。
)即违反GATT第6条第2款及第18条第1款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意见专家组的分析反倾销措施是否可以采取反倾销协议规定之外的形式?日本提出,GATT第6条仅规定了一项反倾销措施,即征收反倾销税。
韩国对奶制品进口的最终保障措施这一争端涉及韩国对进口去脂奶粉制剂 ( skimmed milk powderpreparations,SMPP)(关税分类为0404.90.0000 和1901.90.2000) 实施的最终保障措施。
1997年8 月12日,欧共体提出与韩国进行磋商的要求。
欧共体提出,韩国以进口配额的形式对奶制品采取了保障措施,该措施违反了保 障措施协议第 2 条、第 4 条、第 5 条和第 12条,并违反了 GATT1994 第 19 条。
1998 年 1 月 9 日,欧共体要求建立专家组,22 日 DSB 设立了专家组,欧共体通 知DSB暂时不进行专家组程序。
1998年 6月10日,欧共体重新提出设立专家组 申请。
在1998年 7月23日的会议上,DSB设立了专家组。
专家组裁定韩国的措 施与保障措施协议4.2(a)和第5条的规定不符,但拒绝了据GATT第19条、 保障措施协议2.1、12.1、12.2和12.3的要求。
专家组的报告于1999年7 月21日分发。
9 月15日,韩国通知了其上诉意图。
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组的对 GATT第19条的解释及其与保障措施协议的关系的结论,维持了一项但推翻了另 一项与保障措施协议第5条第 1款有关的解释,并得出结论:韩国违反了保障措 施协议第12条第 2款,因而部分推翻了专家组的裁定。
上诉机构的报告于1999 年12月14日分发。
DSB 于2000 年1 月12日通过了上诉机构的报告及上诉机构 变更的专家组的报告。
基本事实1998 年 5 月 17 日,应全国牲畜合作联合会于 5 月 2 日提出的 申请,韩国 贸易委员会(KTC)决定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1996年6 月11日,韩国根据保障措施协议12.1(a)将发起调查及发起理 由通知 WTO 保障措施委员会。
10 月 23 日,KTC 完成了进口奶制品增加对产业损 害的调查报告。
11月11日将这一事实通知公布在韩国公报上。
谈WTO争端解决程序的适用范围WTO争端解决程序主要规定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其适用范围是该谅解第1条的规定。
[1]一、本谅解的适用范围本谅解适用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按照附录1所列适用协定[2]中的磋商和争端解决规定而提起的争端。
每个适用协定都有磋商和争端解决的规定,适用于有关本协定项下权利义务的争端。
例如,《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第7条第1款规定,如果一成员认为另一成员的补贴措施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就可要求进行磋商。
第7条和第30条还对双方的争端解决作出了规定。
因此,根据这些规定提起的争端,应当适用本谅解。
[3]第二种情况是成员之间就《WTO协定》和本谅解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争端而进行的磋商和争端解决。
附录1所列适用协定包括了《WTO协定》和本谅解本身,但《WTO协定》中涉及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却没有关于磋商和争端解决的规定;本谅解也涉及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但并没有对这些权利和义务规定磋商和争端解决程序。
因此,关于这两个协定中权利和义务的磋商和争端解决,也适用本谅解规定。
与其它具体协定相比,《WTO协定》和本谅解属于成员总的权利和义务,常常体现在其它具体协定中,因此这种磋商和争端解决可以单独进行,但也可以与其它适用协定结合进行。
[4]《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中,包括了《WTO协定》及其附件、部长宣言和决定,以及《关于服务承诺的谅解》。
对于《WTO协定》及其附件,本谅解附录1没有提及《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这应当理解为本谅解不适用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或者说不能根据这一协定提起争端解决。
本谅解也没有提及众多部长宣言和决定中,而这些宣言和决定显然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也作出了规定。
合理的理解是,由于这些宣言和决定大多与单个适用协定有关,当就这些适用协定援用本谅解时,也就捎带上了宣言和决定。
《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由于已经被有关成员列入其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应适用本谅解的规定。
二、抵触1、适用协定与本谅解抵触[5]如上所述,各适用协定都有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
反倾销调查报告小组组员:1月—12月中国反倾销调查 (1)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 (1)正文 (2)意见和建议 (3)题目1月—12月中国反倾销调查摘要:1月—12月,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案件越来越多,这对中国对外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
对此,本文经过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分析了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该如何面对反倾销。
关键词出口产品反倾销贸易对策前言1月—12月,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这对中国对外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经过研究1月—12月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案例,分析了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该如何面对反倾销。
正文1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决定延迟对中国产的钢丝衣架的反倾销审查初步决定。
商务部称,原定的复审截止日期由 3月9日延期到 5月8日。
2月2日,墨西哥经济部在官方公报上发布公告,结束对原产于中国的碳化钢管接头(税7307.93.01)的复审调查,决定在自 8月5日起的5年时间内,对其征收1.05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原反倾销税率为2.07美元/公斤)。
该决议自2月3日起生效。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月7日终裁决定对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石油钻杆和钻铤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
这是美国近期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又一起贸易救济案。
3月21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钢格板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
5月中上旬,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制螺栓螺母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从这一系列世界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事件中能够看出。
外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而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种类也集中。
而且影响较为恶劣,具体表现为 1.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发展中国家也在增加。
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以欧盟与美国为主,其中以欧盟发起的对华的反倾销调查最多,美国居于第二位。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也在增多,如印度后来者居上,频频对华发动反倾销调查。
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倾销是指出口企业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产品,从而获取市场份额的一种行为。
倾销行为会对市场竞争产生明显的扭曲效果,对本地企业造成严重的竞争压力,甚至导致本地企业倒闭,失去市场份额。
为了保护本地产业,各国政府都出台了反倾销政策,以限制或惩罚倾销行为。
一个典型的倾销与反倾销案例是2009年美国发起的对中国进口轮胎的反倾销案。
在该案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中国轮胎对美国本地轮胎产业产生了实质损害,并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根据该措施,对中国轮胎实施额外的反倾销税,旨在提高中国轮胎的进口成本,减少其竞争力。
这一措施引发了轮胎贸易的争议和反对声音。
这起案件中,美国的反倾销行为被广泛批评。
批评者认为,美国通过提高进口轮胎的成本,实质上是对中国轮胎进行了歧视性贸易保护,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
同时,这一措施也影响了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使其无法享受来自中国轮胎的低价产品。
然而,反对美国反倾销措施的声音并未改变美国的立场。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轮胎的倾销行为对美国本地轮胎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有必要采取措施限制中国轮胎的进口。
美国贸易代表署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对经济数据和证据的仔细分析,权衡了各方利益后做出的决定。
这起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充分体现了倾销与反倾销之间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倾销行为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低价产品;另一方面,它也会对本地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给政府和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虽然可以保护本地产业和就业,但也会对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反倾销措施时,需要慎重考虑各方利益,并寻求更加合理和平衡的解决办法。
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分析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争议解决机制,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
下面将分析两个案例,一个是美国钢铁行业反倾销案,另一个是中国太阳能反补贴案。
一、美国钢铁行业反倾销案美国钢铁行业曾多次发起反倾销行动,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廉价进口钢铁产品对该行业的冲击。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2002年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行动。
2002年,美国钢铁行业面临来自中国、日本和欧洲的大量廉价钢铁产品的竞争,导致很多美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为了保护国内钢铁产业,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广泛的反倾销政策,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
这项政策引发了国际贸易纠纷,许多国家的钢铁生产商对此表示不满,并认为这是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欧盟和其他国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称美国的关税措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最终,WTO裁定美国的关税政策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要求美国取消该项关税。
美国政府最终接受了WTO的裁决,并在2003年取消了对进口钢铁产品的高额关税。
这个案例反映出反倾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尽管美国钢铁行业在当时受到了保护,但这也导致其他国家的钢铁生产商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二、中国太阳能反补贴案中国太阳能行业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品生产和出口国。
然而,这引发了许多国家的质疑,认为中国政府通过补贴等手段扶持太阳能行业,导致国际市场上出现严重的价格扭曲。
2024年,美国和欧盟分别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认为中国政府对太阳能企业提供了不公平的财政支持和补贴。
这些税收措施导致中国太阳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涨,并对中国太阳能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政府反击称,这些税收措施是对中国太阳能行业的不公平打压,争论在国际贸易领域持续了几年,双方在WTO提起诉讼并互相指责。
在WTO的调解下,中国和美国、欧盟达成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避免了更严重的贸易纠纷。
最好最全反倾销案例及分析摘要国外对华反倾销一直是中国出口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时的一个障碍,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出口猛增,迫于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国外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
但目前,这些国家只能利用WTO允许的手段来加以保护,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包括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由于保障措施只能面对产品,无法针对某一国家采用,而在中国入世后,由于不断地降低出口退税,减少补贴,因此反倾销措施被国外越来越频繁地用来保护该国市场。
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不断创出新高,这种现象应引起中国出口企业的足够重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入世后,中国连续几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
如何应对近年来激增的反倾销案件,减少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的摩擦,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用新的策略来对待。
关键词:中国企业;反倾销;问题;对策目录第一章倾销和反倾销的一般理论 (1)1.1 倾销和反倾销产生的经济背景以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处境 (1)1.1.1 倾销和反倾销产生的经济背景 (3)1.1.2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处境 (3)1.2 倾销的概念及特点 (3)1.2.1 倾销的定义 (3)1.2.2 倾销的特点 (3)1.2.3 倾销的构成条件 (4)1.3 反倾销的概念及特点 (5)1.3.1 反倾销的定义 (5)1.3.2 反倾销的特点 (5)1.3.3 实施反倾销的条件 (5)第二章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实例研究...................................72.1中美水产第一案 (7)2.1.1 案例回放 (7)2.1.2 案例分析 (9)2.2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 (10)2.2.1 案例回放 (11)2.2.2 案例分析 (12)2.3中国彩电在欧洲的惨痛教训 (12)2.3.1 案例回放 (12)2.3.2 案例分析 (13)2.4中国浓缩苹果汁企业起诉美国商务部大获全胜 (13)2.4.1 案例回放 (13)2.4.2 案例分析 (15)2.5草甘膦反倾销:中国Vs阿根廷 (16)2.5.1 案例回放 (16)2.5.2 案例分析 (17)2.6中国新闻纸产业反倾销调查案 (17)2.6.1 案例回放 (17)2.6.2 案例分析 (21)2.7中国节能灯溃败欧盟 (22)2.7.1 案例回放 (22)2.7.2 案例分析 (23)2.8中国轴承反倾销胜诉 (23)2.8.1 案例回放 (23)2.8.2 案例分析 (24)2.9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例 (25)2.9.1 案例回放 (25)2.9.2 案例分析 (27)2.10中国自行车企业遭遇欧洲反倾销案 (27)2.10.1 案例回放 (27)2.10.2 案例分析 (28)第三章我国应对反倾销投诉的对策..................................303.1 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的问题 (30)3.1.1 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 (30)3.1.2 企业自身缺乏预警机制 (30)3.1.3 企业缺少与反倾销调查部门沟通 (30)3.1.4 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企业应诉的配合不力 (31)3.2 中国企业在面临反倾销时的对策 (31)3.2.1 企业主动增强反倾销意识是当务之急 (31)3.2.2 企业面对反倾销要积极应诉 (31)3.2.3 企业出口前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32)3.2.4 企业建立自身的预警机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2)3.2.5 企业加强与反倾销调查部门联系取得政府支持 (32)3.2.6 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以取得同行支持 (33)结束语............................................................34参考文献..........................................................35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的贸易反倾销案例国际的贸易反倾销案例引言贸易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保护措施,旨在防止不公平贸易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反倾销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国际的贸易反倾销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案例一:美国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反倾销案在2016年,美国以中国对其钢铁产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为由,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发起了一系列反倾销调查。
美国指责中国通过政府补贴和倾销等手段,导致美国本土钢铁产业受到重大冲击。
经过调查和审理,美国决定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个案例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
中国对美国的反倾销措施提出质疑,并表示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
此外,其他国家也对美国的反倾销行为表示关注,担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会引发全球贸易战。
这个案例反映了贸易反倾销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方面,贸易反倾销可以帮助国内产业保护自身利益,防止不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案例二:印度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案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之一,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生产国。
在2018年,印度发起了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进行反倾销调查,指责中国通过倾销手段导致印度本土产业受到损害。
这个案例与中国的钢铁产品反倾销案类似,也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
中国对印度的反倾销行为提出质疑,并采取了报复性措施。
印度则坚持认为反倾销是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自身产业,他们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
这个案例反映了贸易反倾销的国际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贸易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同时也增加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解决办法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反倾销案件,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合作寻找解决办法,以保护自由贸易的健康发展。
首先,各国应加强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监管和规范。
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强化对贸易反倾销行为的审查和监督。
反倾销简讯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世贸组织发布《2005年上半年反倾销报告》;美国公布对我金属镁反倾销案终裁;巴西对我征收进口反倾销附加税金属镁的品种范围扩大;欧盟决定对我氧化镁继续执行反倾销措施;欧盟拟对我碳化钨扩大反倾销征税范围.
【总页数】2页(P45-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02
【相关文献】
1.从印度对华反倾销实例看印度反倾销措施的实行——浅析印度对华的生丝反倾销案 [J], 李笛鸣
2.在反倾销争端裁决中专家组如何适用WTO反倾销实体规则--以欧盟对巴西钢管反倾销案为例 [J], 赵世民
3.迅速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 --从我国彩电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看我国的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 [J], 刘德安;吕桂芬
4.我国缘何屡遭反倾销诉讼--从《1994反倾销协议》内容分析我国屡遭反倾销诉讼的原因 [J], 王兰菊;刘洁
5.应对国外反倾销:基于反倾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视角——以美国对华汽车挡风玻璃反倾销案为例 [J], 江莹莹;张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TO《反倾销协议》第17.4条解析--从“危地马拉水泥案”到“美国WTO《反倾销协议》第17.4条解析WTO《反倾销协议》第17.4条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简称DSU)附件二指明的“特别或附加的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之一。
该条规定了在涉及反倾销调查的争端中,成员方如何正确地将争端事项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问题。
在“危地马拉水泥案”中,墨西哥提交的争端被上诉机构裁定为不符合第17.4条,建议墨西哥重新提交;在“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案”中,美国根据第17.4条提出的抗辩则被上诉机构裁定为对该条的曲解而不予采纳。
可见,正确地理解该条的含义对于适当地行使WTO成员方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方,作为目前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研究和运用好《反倾销协议》第17.4条对于我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利益更具有现实必要性。
本文结合这两个案件对17.4条的所处理的“特殊性”问题以及其中规定的三种措施的性质进行了解析。
一、为特别或附加的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根据DSU附件二,《反倾销协议》(Agreement on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Ⅵ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1994以下简称ADA)第17条第4至7款为特别或附加的(special or additional)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
其中第4款规定了成员方经过协商程序后将争端事项提交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的问题。
其规定如下:论文网“如果要求协商的成员认为根据第3款规定的协商没有达成相互同意的解决办法,而且如果进口成员的行政当局已经采取最终行动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或接受价格承诺,则该成员可将此事项提交DSB处理。
如果某一项临时措施具有重大影响且该要求协商的成员认为该临时措施违背了第7条第1款的规定,则该成员也可以将此事项提交DSB 处理。
危地马拉对墨西哥水泥反倾销案当事人申诉方:墨西哥被申诉方:危地马拉第三方:加拿大、洪都拉斯、美国上诉方:危地马拉被上诉方:墨西哥第三当事方:美国裁决时间:(DSB通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1998年11月25日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争端解决程序中专家组的职权范围有关的WTO协议规定:DSU第6条第2款:“设立专家组的请求应当以书面提出,请求应指出是否已经进行蹉商,应确认争议的具体措施并提供一份足以明确陈述问题的起诉的法律根据概要。
在申诉方请求设立的专家组不具有标准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书面请求中应当包括特殊职权范围的拟议案文。
”案情:1995年9月21日,危地马拉唯一的水泥生产商向危地马拉经济部提出反倾销调查请求,1996年1月11日,经济部发布反倾销调查公告,对向墨西哥Cruz Azul公司进口的灰色水泥进行反倾销调查;1月22日,经济部向墨西哥政府发出反倾销调查的通知;1月26日经济部发出调查问卷,要求在3月11日前答复;8月16日,危地马拉决定征收38.72%的临时反倾销税,临时税到12月28日到期。
1997年1月17日,危地马拉经济部决定对墨西哥进口的灰色水泥征收89.54%最终反倾销税。
在危地马拉实施临时措施之后,墨西哥要求与危地马拉蹉商,在危地马拉实施最终措施之后,墨西哥请求成立专家组。
墨西哥指出,危地马拉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发起调查的程序,不符合GATT第6条和反倾销措施协议应当承担的义务,危地马拉的措施剥夺或损害了墨西哥的利益,要求危地马拉政府撤销其反倾销措施并归还已经征收的反倾销税。
危地马拉则要求专家组确认其最终措施不属于专家组的职权范围,专家组无权审查;确认墨西哥没有就临时措施违反反倾销措施协议以及临时措施的影响提供任何证据;要求专家组驳回墨西哥的所有诉请。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意见:1.本案的争议是否属于专家组的职权范围?危地马拉提出,专家组只能审查申诉方在蹉商要求中和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中已经明确提出的措施,并针对这些措施作出结论和建议。
作者: 杨坚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
出版物刊名: 南开管理评论
页码: 42-44页
主题词: 对华反倾销;墨西哥;反倾销税;外贸法;反倾销法;同类产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发展中国家;对策;出口商
摘要: <正> 1993年4月22日,《国际商报》头版大字刊载“墨西哥对我商品大规模征收反倾销税”的消息,对此我国经贸界人士颇感震惊。
尽管这几年我国出口屡遭欧共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反倾销,但被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此严厉地反倾销尚属首次。
1991年,墨西哥首次对我国出口的陶瓷进行反倾销调查,当时根本未引起重视。
事实上,墨西哥是最经常使用反倾销手段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连美国负责反倾销案件审理的前任官员格里·赫里克在1992年1月递交给美国贸易紧急状态。
危地马拉对墨西哥水泥反倾销案当事人申诉方:墨西哥被申诉方:危地马拉第三方:加拿大、洪都拉斯、美国上诉方:危地马拉被上诉方:墨西哥第三当事方:美国裁决时间:(DSB通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1998年11月25日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争端解决程序中专家组的职权范围有关的WTO协议规定:DSU第6条第2款:“设立专家组的请求应当以书面提出,请求应指出是否已经进行蹉商,应确认争议的具体措施并提供一份足以明确陈述问题的起诉的法律根据概要。
在申诉方请求设立的专家组不具有标准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书面请求中应当包括特殊职权范围的拟议案文。
”案情:1995年9月21日,危地马拉唯一的水泥生产商向危地马拉经济部提出反倾销调查请求,1996年1月11日,经济部发布反倾销调查公告,对向墨西哥Cruz Azul公司进口的灰色水泥进行反倾销调查;1月22日,经济部向墨西哥政府发出反倾销调查的通知;1月26日经济部发出调查问卷,要求在3月11日前答复;8月16日,危地马拉决定征收38.72%的临时反倾销税,临时税到12月28日到期。
1997年1月17日,危地马拉经济部决定对墨西哥进口的灰色水泥征收89.54%最终反倾销税。
在危地马拉实施临时措施之后,墨西哥要求与危地马拉蹉商,在危地马拉实施最终措施之后,墨西哥请求成立专家组。
墨西哥指出,危地马拉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发起调查的程序,不符合GATT第6条和反倾销措施协议应当承担的义务,危地马拉的措施剥夺或损害了墨西哥的利益,要求危地马拉政府撤销其反倾销措施并归还已经征收的反倾销税。
危地马拉则要求专家组确认其最终措施不属于专家组的职权范围,专家组无权审查;确认墨西哥没有就临时措施违反反倾销措施协议以及临时措施的影响提供任何证据;要求专家组驳回墨西哥的所有诉请。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意见:1.本案的争议是否属于专家组的职权范围?危地马拉提出,专家组只能审查申诉方在蹉商要求中和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中已经明确提出的措施,并针对这些措施作出结论和建议。
墨西哥在蹉商要求中或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中都没有明确提出最终反倾销措施,也没有提出有关临时措施产生重大影响的任何证据,因此其最终措施和临时措施都不属于专家组职权范围,专家组应当驳回墨西哥的诉请。
墨西哥承认它没有明确提出最终措施,但说它提出的诉讼请求时针对整个反倾销调查程序的,所以最终反倾销措施自然应包括其中。
专家组认为,在处理反倾销纠纷时,如果DSU和反倾销措施协议有不一致的地方,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应优先适用。
第17条并没有规定专家组只能审查某一具体措施,它规定在蹉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把争议“事项(mAtter)”提交给DSB。
这里所谓的''事项'',专家组认为,就是一个成员根据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第3款提出蹉商要求时涉及的纠纷。
专家组还认为对DSU的规定中提到的“措施” 一词不应当作过窄的解释。
GATT第23条(这一条是GATT中有关争端解决的条款,也是GATT 体制下将缔约方之间贸易纠纷提交给缔约方全体,由缔约方全体解决的重要法律依据。
)是WTO协议中有关争端解决规定的核心,这一条并没有限制申诉方只能就具体措施诉诸争端解决程序。
专家组据此认为对此案有管辖权。
2.危地马拉反倾销调查的程序是否符合反倾销措施协议的规定?危地马拉是先决定发起调查,11天后才向墨西哥政府发出通知。
危地马拉经济部给墨西哥贸易与工业发展部发去电传,表示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能在发起调查的公告前通知墨西哥政府,对此表示道歉。
专家组对这一问题的结论是:危地马拉正式发起调查的时间是反倾销调查公告公布之日(1月11日),在此之前,危地马拉没有通知被调查国政府(1月22日),不符合反倾销措施协议第5条第5 款(这一条规定:在收到申请后和发起调查之前,主管机关应当通知有关出口成员政府。
)的规定。
专家组指出,反倾销协议第5条第3款规定了调查机关的义务,在收到申请后,它必须对申请材料的准确性和是否充分作出判断,然后才决定是否开始调查。
专家组认为危地马拉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证据不足。
据危地马拉说, 与该国每天平均水泥消耗量相比,从墨西哥进口的两批水泥数量是相当大的。
但问题说在申请材料中危地马拉并没有该国平均每天水泥消耗量的资料。
所以专家组认为仅凭某一天同一个口岸前后的两批水泥的“大量进口”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
危地马拉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发起反倾销调查,没有遵守反倾销措施协议第5条第3款的要求。
(第5条第3款:主管机关应审查申请中提供的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发起调查时正当的)危地马拉提出上诉。
上诉机构:1.专家组应该根据WTO的DSU规定还是《反倾销协定》中相关规定对争端进行解释?在争端解决程序中,DSU的规定应优先适用。
只有在DSU的规定和某个协议的特别或额外规定不能相互补充时,特别或额外规定才优先适用。
DSU附录2列举出专门或增补程序,当DSU规则和程序与附录2所例举的专门或增补程序出现分歧时,应当以后者为准。
而此案中涉及的《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4款至第7款就是DSU附录2所说的特别合额外规定,而第1款至第3款不是。
《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4款:“如请求磋商的成员认为按照第3款进行的磋商未能达成双方同意的解决办法,且如果进口成员的行政主管机关已经采取最终反倾销税或接受价格承诺的最终行动,则该成员可将此事项提交争端解决机构“ DSB ”。
如一临时措施具有重大影响,且请求磋商的成员认为该措施的采取违反第7条第1款的规定,则该成员也可将此事项提交DSB。
DSU第6条第2款:设立专家组的请求应当以书面提出,请求应指出是否已经进行蹉商,应确认争议的具体措施并提供一份足以明确陈述问题的起诉的法律根据概要。
在申诉方请求设立的专家组不具有标准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书面请求中应当包括特殊职权范围的拟议案文。
DSU第7条:专家组应具有下列职权范围,除非各方在专家组设立后20天内另有议定:“按照(争端各方引用的适用协定名称)的有关规定,审查(争端方名称)在……文件中提交DSB的事项,并提出调差结果以协助DSB 提出建议或作出该写的那个规定的裁决。
”上诉机构还认为,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中“事项” 一词的含义与DSU第7条中这一词的含义是相同的,它包括两个成份:具体的措施和诉请,在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中这两个成份都必须明确提出。
也就是说,本案中DSU的规定与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的规定是相同的,而不是不能相互补充的,不存在优先适用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的情况。
2.对于墨西哥的诉讼请求是否属于专家组的职权范围?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4款规定了可以作为“事项”提交DSB的“措施”类型:最终反倾销税、接受价格承诺的最终行动以及有重要影响的临时措施。
因此,不难看出,请求成立专家组时申诉方必须明确提出上述三种措施中的一种。
上诉机构认为,只有在墨西哥的请求中明确了“争议的具体措施”,专家组才有权分析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和过程中的行为。
上诉机构确认, 墨西哥没有把最终反倾销税作为“争议的具体措施”提出,所以最终反倾销税不属于专家组职权范围。
从墨西哥的请求和它自己的解释可以看出,墨西哥也没有明确提出临时措施,因此临时措施也不属于专家组的职权范围。
上诉机构还认为,上诉机构以及专家组的职权范围完全由墨西哥的请求确定。
上诉机构的分析表明,墨西哥的请求中没有明确提出“争议的具体措施”,专家组也就无权分析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和过程中的行为,因此专家组无权审理墨西哥的诉请。
既然有了这一结论,上诉机构确认墨西哥的诉请也不属于上诉机构的审查范围,因此上诉机构不能考虑危地马拉在上诉中提出的实质问题。
上诉机构指出,这一结论并不影响墨西哥继续与危地马拉蹉商及提出成立专家组的新请求。
评析: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得以正常运转的保证之一。
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关于争端解决的程序和规则的谅解书(即DSU )。
DSU第1条第1款规定:“本谅解书中的各项规则和程序应当适用于本谅解书附录一所列的各个协议。
”谅解书的附录1事实上包含了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所有协议,因此,DSU第1条第1款表明,WTO各项协议都应适用DSU。
DSU第1条第2款规定:“本谅解书中各项规则和程序的实施,应受制于本谅解书附录2中所列的各有关协议中规定的关于争端解决的专门的或增补的规则与程序。
如本谅解书的规则和程序与附录2中列出的专门的或增补的程序之间出现分歧,则应以附录2中的专门的或增补的规则或程序为准。
”这表明,在DSU的规定和附录2所列某个协议的特别或额外规定不一致时,特别或额外规定优先适用。
DSU的一般规定与附录2列出的各个协议中的特别或额外规定共同构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附录2列出的特别或额外规定适用于该协议所规定的某些义务,而DSU第1条则是针对所有协议的,适用于所有义务。
附件2列举的协议包括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第4款至第7款,这就是说,如果DSU和反倾销措施协议第17条第4款至第7款有不一致的地方,后者应优先适用。
反倾销协议第17条共7款,第1款规定了DSU 的适用,第2款和第3款规定各方在有纠纷时应磋商,第4款规定了在蹉商未果的情况下各方通过DSB解决纠纷的权利,第5款规定了DSB专家组审查反倾销问题的依据,第6款规定了专家组审查的范围和审查标准,第7款规定了保密问题。
本案专家组错误地认为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3款也应优先适用,第4款只涉及提交DSB解决的时间,第5款对成立专家组的请求与DSU第6条的规定有不同,因为它优先适用,取代了DSU的规定。
上诉机构则指出,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3款不能优先适用,第5款与DSU第6条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DSU 第6条第2款对成立专家组请求的要求仍然适用。
DSU第6条第2款规定:成立专家组的请求应当指明争议的具体措施,并简要概括诉请之法律依据。
可见,请求成立专家组的书面文件中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明争议涉及的具体措施,二是诉请的法律依据。
DSB关于专家组职权范围的格式文本是“根据(申诉方)在编号为WT/DS(编号)的文件中涉及之协议的有关规定,审查由(申诉方)在该文件中向DSB提出的事项,作出决定以协助DSB提出建议或作出这些协议规定的裁决。
”可见,申诉方请求成立专家组的文件确定了专家组的职权范围。
根据多个专家组的解释,专家组职权范围中所说的“事项(mAtter)”包括了DSU第6条第2款规定的两方面内容。
专家组对申诉方没有提出的争议措施是没有管辖权的。
提出申诉的请求书是确定专家组职权范围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胜负。
WTO专家组处理过的多个案件中分析过这一问题。
比如关于日本胶卷进口措施的案件和欧共体电脑设备关税分类的案件,专家组都分析过申诉方的请求否符合DSU第6条第2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