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早发竹下》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6 KB
- 文档页数:1
莆田一中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体无咎言。
(《诗经·卫风·氓》)(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4),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5),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频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与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应其家。
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一、阅读《春日寄乡友》,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春日寄乡友王僧儒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1.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答]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答]二、阅读《二月二日》,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辛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代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
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3分)[答]2.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答]三、阅读陆游《枕上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4分)[答]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四、阅读金人党怀英《月上海棠》,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月上海棠党怀英傲霜枝袅团珠蕾。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
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注]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本词作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
1.上阕“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分别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两句诗?“仿佛”一词具有怎样的意味?(4分)[答]2. 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评价该词“融情景中,旨淡而远。
诗歌阅读与鉴赏-山水田园诗【知识梳理】一、明确概念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分类一:田园诗①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分类二:山水诗①意象:常见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常见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分类三:特殊意象的含义①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诗人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②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③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④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⑤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南郑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单项选择题,考生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单项选择题(13-15)按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
3.主观题答在答题卷上。
注意:写在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4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
早就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国家早该这样了,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
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爱国不分先后,入市不分早晚。
只要是认识到了过失,随时想起来改正都是可喜的,及时的。
下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啥叫“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乎,有经典说法:从“四书”“五经”开始。
然而,从“五四”以来,孔孟之道已经被批了几次,以“五四”和“文革”最为代表,以“文革”为甚。
经书的权威性被动摇不说,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就算是白话文翻译版本也令人担忧,这种学法能否持久和见效?换句话说,“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
比如“出世”还是“入世”。
再换句话说,文化传统柳暗花明,轨迹迂回迥异,也让人无所适从。
比如,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比如荆轲和田横五百士,还有高山流水之类的故事,恐怕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
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中国人已经变得唯唯诺诺。
话说起来太长,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是一种学法,平民百姓和孩子又是一种学法。
比如,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东西,就是成语典故。
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来自春秋时期,可见,那个时期的民族智慧是多么辉煌啊!“成语”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就其故事的浅显性而言适合儿童,而其中的哲理却属于成人读物。
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或者说,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在成语中早已高瞻远瞩了。
2023~2024学年度上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A 卷和B 卷,A 卷满分100分, B 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第I 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洗涤(dí)胆怯(qiè) 触鲈相接(zhú)B. 畸形(jī)匀称(chèng) 摩肩接踵(zhǒng)C. 鲜腴(yú) 黏土(nián) 深恶痛疾(wù)D. 遒劲(qiú) 濒临(bīn) 恹恹欲睡(yān)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 当你在积雪初溶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C. 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D. 疏林薄雾,农舍田筹,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3.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印象丽江》的实景演出让观众们张目结舌,大家都被少数民族表演者的原生态表演和别具匠心的场景设计所震撼,彷佛置身于惟妙惟肖的高原雪山上,令人叹为观止。
A. 张目结舌B. 别具匠心C. 惟妙惟肖D. 叹为观止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风一阵阵吹来,月光、树枝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 截至11月1日,以色列军队已在三周半的战争中投下了至少1万枚左右的炸弹。
小寒节诗句1.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元稹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2.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黄庭坚微雨洒庭除,轻寒生枕簟。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浑欲不胜簪,犹胜竟长年。
3. 《望月婆罗门·元夕》——王寂小寒时节,元宵月圆,故人相聚,其乐融融。
待到灯花零落,唱和古风,就是一年又将过去。
4. 《早发竹下》——范成大结束秋冬,冬至更寒,旧历小寒,时光更迭。
晴日暖,东风缓,街巷云烟,宛若人间仙境。
5. 《送季平道中四绝》——郑刚中万木凋零,雪飘落,小寒时节,风冷寒凌。
思念如潮,感慨万分,不知何时再相见,只盼望在春暖花开时。
6. 《清远舟中寄耘老》——苏轼逆风摧破浪,大雪压枝,小寒季节,景象难言。
遥寄鸿雁,托付心意,心心相印,真挚情意满天飞。
7. 《鹧鸪天》——刘著雪漫江河,寒风凛冽,小寒节气,纷至沓来。
深藏心底的思念,随雪花飘落,犹如深情的诗篇,无处不在。
8. 《浣溪沙》——舒亶小寒时节,霜叶飘零,长路漫漫,寂寥无人。
回望人间,岁月如梦,唯有春来草木生,暖意慢慢滋生。
9. 《清平乐·深冬寒月》——冯延巳小寒节气,大雪纷飞,冷风寒气,弥漫四周。
皎洁的月光,映照大地,人世沧桑,皆在眼前。
10. 《蜡梅香》——喻陟小寒时节,腊梅盛开,清香四溢,赏心悦目。
寒冷的冬天,也有腊梅的陪伴,让人们看到了春的希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1-12题。
初发太城①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②。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①太城:成都。
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联交代诗人离别于五月秋苗未入土的时候,他依依不舍,离愁满腹。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句写诗人的高兴,第六句写诗人劝慰田翁们要好好生活,不要思念诗人。
D.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田园风格浓厚,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关心。
1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作出了是,”的评价。
(2) 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杜牧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
(3)《出师表》中,“,”两句,写出了作者躬耕南阳时不求扬名,只愿在乱世中保全性命的心态。
(4)《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5)《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中“?。
”11.A项【解析】A项,写“他依依不舍,离愁满腹”错,诗人将要远行时,以“秋苗五月入土”开篇,用“心更苦”,点明虽有离别之苦,但更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最新】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古代诗歌文言文16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发竹下①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②吹:通“炊”。
1.分析颔联中叠词使用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析颈联。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吾邑城隍偪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
庵制古朴,开士①指月熏修之所也。
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
②。
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
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
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
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
园中有墩,可以四眺。
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
张工画,颇能诗。
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
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③,有庵,庵名独木。
2011年河北语文高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铁砧/臻于完美虔诚/潜移默化渲染/轩然大波B.慑服/十恶不赦愧疚/既往不咎标识/炙手可热C.绯闻/斐然成章舷梯/垂涎三尺根茎/负荆请罪D.蹊径/两栖动物饯行/天梯石栈恪守/溘然而逝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鼠首和兔首铜像是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法国佳士得公司不久前公然将其拍卖,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对于种种形式的通俗历史写作,“正牌”史学专家或不屑一顾,或不足为训;而在图书市场上,这类读物却大为热销,持续“高烧不退”。
C.青年男子李乔明在看守所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当地公安机关瞒天过海,编造出玩“躲猫猫”游戏撞墙而亡的死因,其卑劣的行径激起了亿万网民的义愤。
D.跟着预设节奏的伴奏带唱歌,无异于削足适履,无异于把狂放不羁的草书限制在刻板的方格里,无异于不同性格的人穿上同一款式的时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的“两会”,厉行节约蔚然成风。
例如,陕西代表团将会议经费减少了20%,只安排了一次宴请港澳台侨委员,其他各种预定的宴会全都取消了。
B.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激动地说:“这个荣誉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更让我感到一个作家神圣的责任。
”C.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中美高中生比日韩高中生更自信,更能坚持个性;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最有信心。
D.新一届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国女排只要坚持打法全面、快速、多变的基础,继续发扬老女排顽强拼搏的传统,再上一个台阶是完全可能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金融危机正在蹂躏我们这个星球。
《早发》阅读答案《早发》阅读答案「篇一」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1分)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分)参考答案1.湍急评分:共1分。
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
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李白因得罪朝廷被流放,在走到四川省境内的白帝城时却意外地得到了赦免。
这首诗就是他从白帝城乘船返回江陵的路上写的。
曙光初现,朝霞满天,巍巍白帝城屹立在彩云之中,我们的诗人怀着兴奋的心情,乘船回乡了。
小船顺流东下,浩荡的江流推送着松快的行舟,那船只,就像乘奔马,驾长风,飞速前进。
两岸的青山一对对扑面而来,一排排往后退去。
三峡的猿啼声,声声相接,不绝于耳。
不知不觉间已越过了万重山岭,千里水程,来到了江陵城下。
早发竹下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①作者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进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年州府下属的小官吏。
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这首诗是这年或之后二三年内,离开竹下时写的。
②吹:通“炊”。
8、颔联描写了诗人清晨一路跨马山行时所见景色,简析诗人是怎样写雾写山的?(5分) 9、颈联和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8.(1)运用叠词用“薄薄轻轻”写雾的虚无飘渺,用“重重叠叠”写山的连续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
(2分)(2)采用动静结合(或者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的手法)一个“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纬缦,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一个“放”字,仿佛一座一座的山,千姿百态般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
两者相生相映,构成一幅扑朔迷离、奇趣横生的画面。
(3分) 9.(1)诗人描绘了一幅早春秀美的山村画面。
(2分)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垂直升起,绿绸般的溪水从小桥下弯弯流过,林间的百鸟迎着诗人欢呼歌唱,(2分)(2)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到郊野散步时)轻松和愉快的心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