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城市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54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堂笔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农业革命和城市发展带动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
一、文明的诞生——农业革命1.农业革命的诞生a.食物的获取难题b.人类通过种植粮食解决了食物问题c.农业革命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农业革命的影响a.人口增长b.部落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c.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城市文明——古代两河流域1.文化发展的交汇处a.古代两河流域是不同文明交汇的处所b.通过交流学习彼此的技能和文化2.城市的发展a.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b.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c.城市文明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三、文明的互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1.政治上的互动a.古代两河流域周边的国家相互征战b.政治上的互动要求交流沟通,从而促进文化交流2.文化上的互动a.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b.古代两河流域周边的国家相互学习c.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互动的关键四、总结1.本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发展2.古代两河流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发源地3.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节历史课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且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希望我们可以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文明,继承和发扬其传统,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古巴比伦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
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幼发拉底河畔。
东经4425,北纬3233。
巴比伦王国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
公元前2022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以及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还曾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
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
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古代两河流域笔记(原创实用版)目录1.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2.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3.两河流域的文化发展4.两河流域的发明与创造5.两河流域的国家与政治体制6.两河流域的宗教与信仰7.两河流域的衰落与影响正文一、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两河流域,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包括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广阔区域。
这个地区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在这里,古代居民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为世界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也成为了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交汇点。
由于地处干旱区域,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了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三、两河流域的文化发展两河流域的文化发展极为丰富,这里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也被称为苏美尔文。
这种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可以将知识和历史记录下来,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第一种法律、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等众多人类文明的成果。
四、两河流域的发明与创造两河流域的居民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用来记录商业、政治和宗教事务。
这种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为后来的字母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们还发明了制陶器的陶轮,使得陶器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在数学、天文、医学等领域,两河流域的居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五、两河流域的国家与政治体制两河流域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国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尼亚和亚述。
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上有所创新,例如,苏美尔人实行城邦制度,阿卡德人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巴比伦尼亚则以宏伟的建筑和法律制度闻名于世,亚述人则以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征服了周边地区。
六、两河流域的宗教与信仰两河流域的宗教与信仰十分多样化,包括一神教、多神教和自然崇拜等。
其中,苏美尔人信奉多神教,阿卡德人则信仰一神教,巴比伦尼亚的宗教体系则更为复杂,包括了多种神祇和仪式。
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1. 两河流域概况两河流域,也就是咱们熟知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别看这地方地理位置偏偏,但历史可是相当辉煌呀!这里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就像是自然界的双胞胎,滋养着这一片土地,让文明在这里开花结果。
你瞧,那可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水源充足,农田肥沃,真是个理想的“安乐窝”。
所以,古人们在这儿安营扎寨,过上了水润润的日子。
2. 建筑成就2.1 神庙与祭坛说到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得先提提那些雄伟的神庙和祭坛。
这些神庙可是古代人心中的“老大”,就像今天的地标建筑,气派得很。
比如乌尔神庙,巍峨壮观,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用砖块和泥土建起了这些庙宇,运用当时的建筑技术,真是精巧。
神庙的顶部常常有个“阶梯式”的设计,仿佛要让信徒们一步一步接近神明,真是个“信仰之梯”啊。
想象一下,走进这些神庙,四周墙壁上绘满了生动的浮雕,描绘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祭坛上香火缭绕,信徒们祈求丰收、平安,场面可热闹了!可以说,这些建筑不仅是用来拜神的,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2.2 城市的规划除了神庙,古人们还真会规划城市。
你想啊,那个时候没什么交通工具,城市的布局可得讲究。
两河流域的城市就像精致的拼图,街道宽敞而笔直,方便人们来往。
那些泥砖房子,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排列得当,显得格外有序。
像是一个个小方块,井然有序,街边小店、市场应有尽有,简直是个“繁华市集”!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建了城墙,来保护自己。
想象一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往外一看,风景美得不要不要的,外面是奔腾的河流,里面是热闹的人群。
可以说,这些城墙不仅是防御工事,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建筑技术3.1 砖块的运用说到建筑成就,得提提古人们用的砖块。
你知道吗?那时候他们没有水泥和钢筋,但用砖块建造的房子却能屹立不倒,真是个“智慧的结晶”!他们把泥土和水混合,放在模具里,晒干后就成了坚硬的砖块。
这种砖块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各异,给建筑增添了不少美感。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南临波斯湾,基本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国境内。
古代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王国的更替: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苏美尔人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三、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1、文字: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为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书写在泥板之上,也称泥板文字。
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3、法律:《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
颁行目的: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特点(作用):宣扬君权神授。
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
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实行严刑酷法,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奉行同态复仇原则等。
历史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一、古埃及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二、古埃及的统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三、文明成就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象征意义: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具体成就。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的时间:3500BC书写材料:纸草最为普遍。
消亡原因:文字本身缺乏普及性;受到了强势的希腊罗马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冲击。
第3课古代印度一.种姓制度与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
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