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心痛精深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的统计分析报告及改进要求措施2011年12年13年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3篇)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篇1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妇产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痔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费用,同时又能保证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由于临床路径一大特点就是讲究时效性,这就督促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需要提前告诉患者每天的检查化验项目,每天的医疗安排,用药注意事项,出院后注意事项,复查项目及其时间等。
通过以上交流,患者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医疗安排,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护理人员对临床路径认识不足: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和“护理程度”类似,其内容和“护理计划”也很相似,护理人员认为增加了额外的工作秩序,工作存在重复,更加繁琐,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因而会出现落实过程中的泛化、敷衍,有的不在项目前打钩,有的讲解不详细具体,有的让患者被动签字。
建议固定专业的专科护理师来监督工作完成。
专科护理师是推动及施行临床路径最好的帮手。
专科护理师负责照顾住院病人,病人每天的治疗流程都可由专科护理师来评估,很快的可以发现治疗的差异而马上可以与主治医师讨论,修正不必要的差异。
如果差异可以实时改过,就不会影响整个临床路径的流程,也就不会造成医疗上不必要的浪费。
2.患者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极度匮乏⑴认识缺乏,可导致患者合作性下降。
因此,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向其讲解临床路径的意义、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到这项新项目中。
⑵部分专业术语,患者不能很好理解,可以改进临床路径表中文字,变医学术语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参与信心。
⑶存在变异时,当医护人员解释时,部分患者不能理解。
加强医护沟通与交流。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改进方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路径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分析和专业判断,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不足和挑战。
本篇文章将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分析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I. 问题分析1.1 主观判断和经验依赖性传统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往往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丰富经验,不够科学和客观。
这种主观性很容易导致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给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治疗方案。
1.2 缺乏量化指标和数据支持中医临床路径分析的依据往往是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主观感觉和经验判断,并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种不科学的分析方法容易导致治疗结果的不稳定性和可复制性差。
1.3 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传统的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往往只注重于对具体病症的治疗,而忽视了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
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被忽略,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II. 改进方案2.1 引入医学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引入医学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数据中获取更多的患者信息和治疗数据,对患者整体状况和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这将减少主观判断的依赖性,提高路径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2 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在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中,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疾病特征等。
通过统计和比对这些指标,可以得出客观的分析结果和治疗方案。
2.3 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临床路径分析的改进还需要强化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和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知识,可以提高路径分析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4 建立病历数据库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病历数据库是必要的。
该数据库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关键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潜在的规律和关联,为路径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中医临床路径对脾心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脾心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5年9 月至2016 年9 月我院收治的脾心痛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5)接受中医临床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 %,对照组为80.00 %,P<0.05。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脾心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心痛;临床路径;护理效果【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heartburn.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5 and September 2016,our hospital spleen heartache patient 90 cases,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n = 45)for routine care,observation group (n = 45)accept TCM clinical nursing path type,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and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100.00 %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0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heartache,to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increase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nursing patients with both have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 the spleen is heartbroken;Clinical pathway;Nursing effect 脾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且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进展迅速、病情复发,给日常护理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同时护理的工作量也较大。
中医临床路径对脾心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讨刘琤琤;吴莉【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临床路径对脾心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的38例脾心痛患者,采用信封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9例采取优质护理,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临床路径,比较两组在护理质量层面、满意度层面、效能层面的差异.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中医技能合格率、护士专业技能满意率、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在护理脾心痛患者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heart pain (acute pancreatitis) by the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mild acute pancreatitis from November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pain was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19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19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and TCM clinical pathway.The level of nursing quality,satisfaction level,performance level for the two group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rate of grading nursing implementation,Qualified rate of specialist Chinese medicine skills,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es professional skills,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es' service attitude and the patients'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was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implement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forpatients with spleen heart pain through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 < 0.05).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efects,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 (P <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wa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acute pancreatitis,and is worth promoting.【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4页(P371-374)【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脾心痛;优质护理【作者】刘琤琤;吴莉【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8脾心痛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该病主要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所引起,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1]。
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病人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
2011年我们共有120例进入路径,有30例因变异退出本路径,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心悸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住院费平均2500元/人,比2010年减少500元/人;平均住院天数,16天/次,比2010年减少2天。
2、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
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实施,缩短了医护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病床的周转。
二、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本科室医护人员对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实施的质量好坏不一,须进一步加强思想动员和培训工作。
2、“一头热”现象。
医院领导层、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十分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职能管理部门每月抽出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所有实施路径管理的病历进行质控、分析、总结、奖罚。
可能是科主任业务工作太忙,或者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科室路径实施工作中的入径管理、质量控制、分析总结等工作差强人意,没有在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中把好关,影响了整个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质量。
今后科主任要较强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视,管理,实施。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明确诊断为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住院患者。
一、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X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2)西医诊断: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中华医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14年版》。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证候:结胸里实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2.征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
3.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的患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腹部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腹部B超、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钙,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胸部X 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核磁(MRCP),前降钙素原(PCT)、细菌培养+药敏、免疫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结胸里实证:通里攻下、理气开郁、活血化瘀。
腰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第一篇:腰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2012年度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腰痹(腰肢间盘突出症)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96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53例,女43,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
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腰痹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
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腰痹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
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腰痹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腰痹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住院流程路径说明:本方案适用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脾心痛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k85.X05)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8月)》有关“胃脘痛”、“胁痛”、“腹痛”诊断标准。
由于中医涉及面广,本方案诊断以西医诊断为主。
(2)西医诊断:参考卫生部《临床路径(2009年版)》进行诊断。
①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②血清淀粉酶大于/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少数病例正常或轻度增高);③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并排除其它疾病。
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1年)》,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和重证I型)有关章节。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证候分为:肝郁化火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四种证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7~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征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的患者;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器官功能衰竭,除特殊治疗外,仍适合本方案,归入变异统计。
如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处理并发症为主,如呼吸支持、透析等,则退出本路径;6、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创伤性胰腺炎、胰腺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入院后第1-3天完成)1、必查项目:(1)三大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
关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报告(2011年)XXX中医医院建于1988年,是一所以治疗、预防、保健、科研、养生、治未病、康复及中医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新疆昌吉分中心,是新疆医科大学实习医院,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自治州工伤医疗和康复定点医院、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37.8亩,建筑面积35235㎡。
编制床位550张,人员编制数442人,现有职工689人。
开设针灸科、骨伤科、眼科、内科、外科、疼痛科、妇产科、急诊科、ICU等临床科室17个,检验科、功能科、CT室、放射科、制剂室等医技科室11个,行政职能后勤科室16个。
开设中风病、面瘫病、风湿病、糖尿病、颈椎病、哮喘病等中医特色专病门诊34个,院内中药制剂品种34个。
医院固定资产1.88亿元,医疗设备资产额6295万元,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西门子悬吊式DR、飞利浦彩超、德国徕卡全自动组织脱水机(ASP200S)、石蜡包埋机(EG1150H)、冷冻快速切片机、欧美达Aistiva7900麻醉机、U100激光碎石机等先进设备。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卫生红旗单位”、“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自治州级“最佳卫生先进单位”、“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十佳医院优秀单位”、“下乡驻村工作先进单位”、“五一巾帼先进集体”“平安医院”等荣誉称号。
目前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针灸科、康复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科室1个—眼科,自治区级重点专科1个—骨伤科,院内重点专科2个—内科、疼痛科。
一、针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存在的问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大,中医医院的发展与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密不可分。
通过对我院重点专科建设科室针灸科、骨伤科、眼科、疼痛科、内科等优势病种进行考核评审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科室无专科专病诊疗特色。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胁痛患者25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临床路径20人次,期中进入临床路径有其他并发症二退出路径2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55岁;住院最长14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平均住院费用5988元,痊愈16例,好转4例,;疗效优良率达93.5%。
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患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住院费用,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胁痛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1.患者急性起病,腹痛明显,多伴有发热,难以用纯中药治疗。
急性期西药参与急救,后期配合中药内服、针灸等康复治疗。
2.胁痛的急性期病情危重,病情极其危重而危及生命。
3.患者有患者多有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部分患者起病与情志变化有关,调节情志,心里疏导尤为重要。
二、改进解决方案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胁痛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胁痛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胁痛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胁痛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胁痛患者18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临床路径14人次,期中进入临床路径有其他并发症二退出路径2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住院费用6100元,痊愈11例,好转1例;疗效优良率达96.5%。
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患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治愈率;一.胁痛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1患者急性起病,多伴有发热,寒战,急性期西药疗效显著;中药在稳定期发挥最用明显;病人及家属比较难以理解中药作用;2.胁痛的急性期病情危重,病情极其危重而危及生命。
中医临床路径分析改进方案概述: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中医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规范的诊疗流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和改进来进一步完善中医临床路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医临床路径的分析改进方案。
一、临床路径的制定1. 临床路径制定的标准化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疾病的标准化路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临床路径的细化应将临床路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具体措施和评价指标,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3. 个性化路径的引入针对不同的个体,应根据病情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路径,以提高中医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
二、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1. 临床路径的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临床路径培训,并了解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应用方法,以确保其正确理解和实施。
2. 规范化的临床实践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务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包括合理用药、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等。
因此,有必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规范实践培训。
三、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1. 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引入电子病历系统,有效整合医学信息资源,提高中医临床路径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2. 共享平台的建立建立中医临床路径的共享平台,促进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标准化,提升临床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规模的中医临床路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四、评价指标的完善1. 治疗效果的评价针对中医临床路径制定适当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以确保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和优质性。
2. 病人满意度的评估关注病人的反馈,了解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的满意程度,并采取措施改进临床路径,提高病人满意度。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的分析改进方案需要从临床路径的制定、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以及评价指标的完善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持续改进临床路径,我们可以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进一步推动中医临床路径的发展和应用。
第1篇一、工作概述2023年,中医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重心,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本年度,中医科共开展临床路径项目X项,涉及内科、外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工作成效1. 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本年度,中医科建立健全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临床路径的适用范围、实施流程、评价标准等,为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率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培训,提高了临床路径的实施率。
本年度,中医科共实施临床路径病例X例,同比增长XX%。
3.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
本年度,中医科在临床路径项目实施过程中,患者满意度达到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
4. 促进学科发展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中医科各学科的发展。
本年度,中医科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X项,其中X项获得院内新技术、新项目评审通过。
三、工作亮点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例如,在消渴病、痹症等疾病治疗中,结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2. 优化诊疗流程中医科根据临床路径要求,优化了诊疗流程,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例如,在狐疝、心悸等疾病治疗中,通过优化手术方案、加强术后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 加强人才培养中医科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本年度,中医科共有X名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X篇。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
改进措施:加强临床路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执行力。
2. 问题: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部分病例存在治疗不规范、评价不全面等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诊疗规范、评价全面。
我国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现状吕镜如;阮崧;刘晓星;孙晓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33【摘要】本文阐述了临床路径和中医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实施的意义以及中医医院开展该项工作的政策背景,对我国中医医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相关配套措施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改进建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医临床路径的推进工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部分地区配套改革措施开展良好,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但仍存在中医特色不能完全凸显、信息化建设不均衡、支付方式改革激励不足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挖掘中医古籍宝贵经验、开展中西医协同合作、重视和支持资源薄弱地区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符合中医特色的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制定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是改善现状的有效措施.【总页数】4页(P159-162)【作者】吕镜如;阮崧;刘晓星;孙晓杰【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划财务部,山东济南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划财务部,山东济南250011;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4【相关文献】1.西北地区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J], 高园;翁迪华;孙玉勤2.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J], 方朕3.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在全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J], 王羽4.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 [J], 邓娟娟;罗尧岳;陈偶英;彭丽丽;陈红涛5.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现状分析 [J], 朱佳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的统计分析及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1年度)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在我科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路径方案实施情况
实施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以来,我科收治脾心痛病人22例。
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选择病人,共有21例符合条件并进入临床路径。
具体如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 ICD-10编码:K85);
临床分型为肝郁化火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
严格遵照脾心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执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②《急性胰腺炎》(肇达,等.人民卫生,2004)。
(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
(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
(5)现代影像学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
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学技术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中药服: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治疗方案辩证使用中药汤剂。
2、中医外治法: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辩证选择使用中医外治法。
3、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辩证分析,选择穴位针刺治疗。
4、嘱咐患者卧床休息,禁食。
二、统计分析
实行中医治疗脾心痛临床路径后,分别从六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住院天数:经过比较,入临床路径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1-2天。
医疗费用:入临床路径病例平均费用6000元,一般中、西医治疗脾心痛病例平均费用10000元,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临床结果:入临床路径病例21例均获治愈。
患者满意度:入路径21份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度96.3%。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全组入路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再住院率:入临床路径病例再住院率为0。
三、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以下难点及改进措施:
发病后嘱患者禁食,病人服用中药时配合欠佳,甚至无法口服中药,采用胃管减压同时予胃管给药并结合中药灌肠、芒硝外敷,减轻患者痛苦。
脾心痛初期
给予中药灌肠,通过直肠给药,可促进中药的吸收,排除肠道积气、积便,缓解腹部症状和体征。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的统计分析及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2年度)
一、路径方案实施情况
2012实施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以来,我科收治脾心痛病人14例。
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选择病人,共有10例符合条件并进入临床路径。
具体如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 ICD-10编码:K85);
临床分型为肝郁化火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
严格遵照脾心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执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②《急性胰腺炎》(肇达,等.人民卫生,2004)。
(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
(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
(5)现代影像学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
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
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学技术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中药服: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治疗方案辩证使用中药汤剂。
2、中医外治法: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辩证选择使用中医外治法。
3、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辩证分析,选择穴位针刺治疗。
4、嘱咐患者卧床休息,禁食。
二、统计分析
实行中医治疗脾心痛临床路径后,分别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住院天数:经过比较,入临床路径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1-2天。
临床结果:入临床路径病例10例均获治愈。
患者满意度:入路径10份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度90.3%。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全组入路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再住院率:入临床路径病例再住院率为0。
三、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难点分析:有部分病人经过治疗后腹部症状明显减轻,压痛反跳痛减轻明显,过早的进食会导致病情的反复,引发病人不良情绪;
在去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临床观察,制定出如下改进措施:脾心痛初期给予中药灌肠,通过直肠给药,可促进中药的吸收,排除肠道积气、积便,缓解腹部症状和体征。
我们在补液时间上给予充分的延期,保证病人空腹时间,减轻对胰腺的再刺激;较少腹痛症状的反复;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的统计分析及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3年度)
一、路径方案实施情况
2013实施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以来,我科收治脾心痛病人9例。
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选择病人,共有8例符合条件并进入临床路径。
具体如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 ICD-10编码:K85);
临床分型为肝郁化火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
严格遵照脾心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执行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②《急性胰腺炎》(肇达,等.人民卫生,2004)。
(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
(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
(5)现代影像学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
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
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学技术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中药服: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治疗方案辩证使用中药汤剂。
2、中医外治法: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辩证选择使用中医外治法。
3、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辩证分析,选择穴位针刺治疗。
4、嘱咐患者卧床休息,禁食。
二、统计分析
临床结果:入临床路径病例8例均获治愈。
患者满意度:入路径8份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度100%。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全组入路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再住院率:入临床路径病例再住院率为0。
三、难点分析及改进措施
难点分析:部分患者强烈要求给予肌肉注射生长抑素(奥曲肽),并发现注射奥曲肽时疗效较单纯应用中药口服+中药灌肠疗效明显;
我们根据临床观察,制定出改进措施:
对于强烈要求注射生长抑素(奥曲肽)的病人,可在临床路径中加用此条目,用法为:奥曲肽0.1mg肌注 Q8 并可调节剂量;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优化)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ICD-10 编码:K85)
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