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儿童文学作品的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冰心的散文写作特点冰心(原名谢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之母”,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冰心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展现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将从冰心散文的主题选择、情感表达、语言运用和文笔风格等方面,来探讨她的散文写作特点。
首先,冰心的散文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
她的散文作品主要涵盖生活、自然、人物等多个方面。
在生活主题中,她写过许多关于家庭、亲情、友情等感人的故事,比如《两张薄薄的纸》、《家》等。
在自然主题中,她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界中的生灵,比如《石门山杂记》、《蜈蚣》等。
在人物主题中,她则塑造了许多可爱、活泼、善良的孩子形象,比如《草原的牧羊人》、《小淘气》等。
冰心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抓住细节,并将之展开思考,使她的散文具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此外,冰心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强烈的形象感。
她致力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描述自然景色时,她通过一些动人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栩栩如生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比如,在《蜈蚣》这篇散文中,她用“大月亮翘起一只来很多英里的弯眉,一星瓣青花瓦脏脏的”来形容月牙状的地面,生动而传神。
同时,她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能够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最后,冰心的散文作品文笔流畅,行文优美。
她的散文往往叙述流畅,结构完整,章回引领合理,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非常顺畅。
她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用词方面,她善于选取准确的词语,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不少作品还带有一种韵律感,读起来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整体上,冰心的散文作品尽显优雅的文风,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冰心的散文作品具有多种特点,包括主题丰富多样、情感丰富真挚、语言简练形象、文笔流畅优美等。
她的散文作品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冰心作品简介及特点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孕育了他,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谢婉莹的笔名之所以取冰心因为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
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
我出生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
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十分热爱儿童,她乐于为这些“天使们”提供精神粮食。
她用十分自然亲切、充满童稚气的话语,向儿童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生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孩子们受到有益的教育。
“爱的哲学”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
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
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
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
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I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
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
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
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
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
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
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用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
”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怀念着军阀混战中的破碎的山河,字里行间流动着淡淡的乡愁……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
这种爱的启迪点点滴滴化作作者的真性情,化作作者的悄悄话而传递给小朋友。
她的现代民主思想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是水火不相容的。
冰心小桔灯读后感《冰心小桔灯》是冰心先生的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一个小女孩小桔灯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她在困难中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友情和爱的珍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也有了许多感悟。
小桔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烂漫,乐观向上。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她总是能够坚强地面对,从不轻言放弃。
这种乐观的品质让我深受感染,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小桔灯的成长故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小桔灯的父母虽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她的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都非常疼爱她,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
在她面临困难的时候,家人总是在她身边默默支持着她,给她力量和勇气。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更加明白了家人之间的亲情是多么的珍贵。
除了家庭,小桔灯在书中也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小桔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关爱他人。
这让我明白了友情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朋友,更加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在小桔灯的成长故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小桔灯在书中不仅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爱,还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帮助和关爱。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让小桔灯在困难中找到了希望,也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爱是多么的重要和宝贵。
通过阅读《冰心小桔灯》,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感悟。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乐观、家庭、友情和爱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这些品质和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努力去践行这些品质,也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和善良。
愿我们都能像小桔灯一样,在困难中坚强勇敢、乐观向上,让爱和温暖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
冰心作品《伟大的友谊》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她以描写最真挚的人性、追求真理和人文关怀而闻名于世。
其中,她的作品《伟大的友谊》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情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伟大的友谊》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来探讨冰心在这部作品中对友谊的独特见解。
故事的背景是二战期间,主人公小男孩阿卡迪雅所在的国家正遭受着战争的残酷摧残。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阿卡迪雅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三个小伙伴拉尔夫、威力斯和杰林斯相遇了。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因为命运的安排走到了一起。
他们共同经历了战争的痛苦,分享了友谊的喜悦。
这个小团体成了他们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彼此的友谊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
在小说中,冰心通过详细而深入的描写,刻画出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格和背景。
拉尔夫来自英国,他深爱着音乐,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
威力斯则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小男孩,他喜欢运动、擅长体育,是个勇敢而机智的孩子。
最后,杰林斯是一个来自法国的小女孩,她聪明可爱,还善于用自己的创意设计服装。
这四个孩子不仅在战争的阴影下相互慰藉,还在彼此的陪伴中相互激励、成长。
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的核心主题。
无论他们来自何方、拥有怎样的背景,他们对彼此的珍视和信任都是不言而喻的。
他们在孤独和恐惧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他们共同度过了冷饭、孤零零的夜晚,为对方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正是因为友谊的存在,他们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甚至可以不顾性命去拯救彼此。
友谊在冰心笔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给人带来希望与勇气。
通过《伟大的友谊》,冰心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关于友谊的真挚与深邃的理解。
她告诉我们,友谊不分国界,不论种族、肤色,它是人类共有的宝藏。
友谊能够跨越战争的障碍,感化人心,点燃希望的火种。
在作品中,冰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之间纯真而美好的友谊,使读者深受感动,也让人意识到友谊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甚至能够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冰心文学作品赏析作者:于嘉敏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8期摘要:本文通过从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作品、散文作品和诗歌作品四个方面展开对冰心文学作品的分析,旨在为学习者在对冰心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冰心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小说散文诗歌一、儿童文学作品赏析冰心是儿童文学的开拓者与奠基者。
在儿童文学作品思想方面上,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与希望。
冰心是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的,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凭借以情感人的内容来对少年儿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作品之中,冰心以赋有儿童童趣的基调对小鸟的生长历程进行了细腻描述,并且运用易于被少年儿童接受的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把“小鸟”与“母鸟”比拟成人间子女与父母来进行深情满满的描写。
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是从不以生硬的训诫和空泛的说教来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冰心是以亲切的语调、促膝谈心的形式,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来向少年儿童述说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达到牵动小读者内心共鸣的目的,进而实现作者让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想的启迪,实现从中受益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冰心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对少年儿童进行真挚的爱国主义教育,担负起了对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启发的积极作用。
可以说,对少年儿童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对少年儿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冰心不是空洞抽象地向小读者们谈祖国的伟大,而是从她自身的感受出发,利用巧妙的构思运用适当的写作艺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经过作者仔细观察的耳闻目睹的实际情景,进而抒发对祖国由衷的爱。
美学教育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如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整齐得像绿毯一样的麦田”、“夕阳下放着金光的人工湖”这样的文字描述内容,冰心是把美学与特定的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美学教育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不是抽象概念,或者是小读者难以理解的内容,而是小读者能真实地感受和理解到的。
《三寄小读者》写作特点
《三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部作品沿袭和承续了冰心女士一贯的亲切、细腻风格,无论是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文字表达上,都充满了热诚和理想色彩。
她以通讯的方式与少年儿童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回忆过去,讴歌新时代。
这种亲切和热诚的写作风格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更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
其次,冰心女士在《三寄小读者》中,充分体现了她对小读者的关爱和期望。
她关心小读者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人。
这种关爱之情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再次,冰心女士在《三寄小读者》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使得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使得小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又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教育。
最后,冰心女士在《三寄小读者》中,坚持以儿童为本位,以真、
善、美、趣为书写旨归。
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操,强调做人的道德和原则,倡导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这种儿童本位的写作理念,使得作品更具有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三寄小读者》以其亲切的风格、深沉的关爱、生动的语言和儿童本位的写作理念,成为了一部深受小读者喜爱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特点冰心(原名唐素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在教育和文艺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简洁生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为特点。
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深得小读者的喜爱。
她的文字流畅、生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真挚的感情描写:冰心的作品强调感情的真实性和诚挚性。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爱和理解。
她描写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为他们的遭遇和成长而感动。
3.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体现了她对人的尊严和平等的追求。
她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鼓励人们相互尊重和关爱。
她以扎根民族文化的视角,塑造了一批有鲜明个性和受到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形象,让小读者了解到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平等对待。
4.引导独立思考:冰心的作品常常通过引发小读者独立思考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她通过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道德问题,使读者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故事的内容,而是主动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中获得启发。
5.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冰心以她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感染着读者。
她强调孩子们应有的道德观念,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
她的作品常常以正面的榜样和故事结尾,传递出勇敢、善良和乐观的价值观。
6.引导审美意识:冰心的作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
她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激发小读者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她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故事和传统诗词,使孩子们对中国文化的传统有所了解。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娱乐着读者,更在教育中起到了培养情操、塑造性格的重要作用。
她的作品无论是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为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特征浅析目录一、前言 (1)二、冰心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展现内涵美 (1)(一)朴实反映社会问题,培养儿童爱国情感 (1)(二)展现天真纯朴的童心美 (3)(三)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态度 (4)三、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美学特征 (4)(一)语言美学特征 (4)(二)叙述美学特征 (4)(三)音乐美学特征 (5)四、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一、前言冰心作为上个世纪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从其散文、诗歌,以及小说作品,对于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有着一定积极的影响。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选材、立意和独特的表达形式交织成一篇篇具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乐章。
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着重突出“母爱”的内涵,在她的作品字里行间中,无一不突出生命的宝贵与精致,表达了她对每一位微弱生命的尊重。
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的诗性美体现在她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温柔的语调,包含丰富情感的语言。
冰心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并深受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创作影响,对于生命美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并在其在创作中能合理的吸取和溶化,当中外文化进行碰撞时,便能擦出生命的火花。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某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精心地推敲和锤炼,变成自己典雅美的语言。
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语言也极富音乐性,处处流淌着音乐的美。
在叙述方式上,冰心运用了告白的叙述方式和儿童的叙述视角。
探讨其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冰心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展现内涵美冰心所处的那个年代正处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那个年代童年的命运更加的让人心酸。
当时那个动乱的时代给儿童心理上造成创伤会影响一代人,然而,在冰心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她却没有过多的描述儿童生活的困苦,而是从另一角度表达出艰辛的岁月中,描述出天真纯朴的儿童形象。
从冰心创作的大量儿童文学作品中,可以分两个时期,经历苦难与幸福重生。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儿童生活的关心和体贴,她通过自己的笔,以一位女性作者的柔美情怀来安慰儿童脆弱的心灵。
冰心的儿童文学与民族认同建构冰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在儿童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教育儿童,更是通过文学的力量来推动民族认同的建构。
首先,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诗词、童谣、寓言等融入她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例如,在她的作品《大路朝天》中,她以一只快乐的小鸟为主角,通过它的冒险与成长,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符号和价值观。
冰心的作品在娱乐儿童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她通过塑造不同的角色和情节,展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德和品质。
例如,在《孩子们的森林》中,她描绘了一群年轻小动物们共同生活、成长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友谊、勇敢和奋斗,传达了团结、合作和奉献的精神。
冰心的作品呼唤了新一代儿童要有担当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民族觉醒。
同时,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挑战。
她通过描写儿童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困惑、挣扎和成长。
例如,在《四世同堂》中,她以孩子们的视角,反映了传统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探讨了家庭教育和个体成长的问题。
冰心通过这些作品,引导儿童思考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从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儿童,更是通过文学的力量来推动民族认同的建构。
她以深刻的文化鉴赏力和对于儿童心理的敏感,创作出了一批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以及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挑战,促进了儿童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建构。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儿童文学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声誉。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认同的建构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儿童文学赏析儿童文学赏析(一)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书,他就是《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冰心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曾写过许许多多我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我看了这本书后,也感触颇深,冰心用她婉转的手法,诠释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即使她的作品没有配上插图,你也能从她美妙的文学中品味出一丝色彩。
冰心的作品老少皆宜,从冰心的作品中你可看到很难懂的,你也可以看到童趣十足,栩栩如生的作品。
而《陶奇的暑假日记》则是天真童趣的代表作,《陶奇的暑假日记》讲述了陶奇在暑假里通过写日记作文得到了提高,自己得到了快乐,里面的动作描写的有童趣,让人读了有愉悦感句子深的我们借鉴与其这是一篇童趣小说,不如说这是一篇鼓励孩子写日记的教育文章罢了!如果说冰心的一篇散文能让我们记忆深刻,那莫非《寄小读者》系列了,《寄小读者》系列是冰心在不同年代与小读者的联系《寄小读者》算冰心描绘一生的作品,从冰心二十多岁的《寄小读者》,再到四十到六十岁的《再寄小读者》,又到七八十岁的《三寄小读者》,我们不禁感到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穿越了无数光景。
可你要细细的研读,你不禁感觉他深奥,可我们我们总会耐心的去看,恐怕人们短时间内无法研究透《寄小读者》系列,所以它里面的秘密可以让你伴随很多年。
说了这么多,再谈谈冰心的诗吧,冰心的诗令人熟悉,因为她的诗有吸引力,又很平常,与其说冰心的文章要令人钻研,不如说冰心的诗是易懂的。
读了《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我感到中国文学作品很伟大,看了冰心的作品,我更想看巴金、老舍的作品,可以说冰心儿童文学给我打开了中国文学的大门。
儿童文学赏析(二)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就是一个常常住在“黄金屋”里男孩儿,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书增强了我的阅读能力,书让我的知识面更加宽阔,书使我受益无穷。
但因为看书,我也曾付出了“血的代价”,由此成了我读书生涯难忘的一次。
那是上个星期的一个中午,我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读着薛珂借我的《儿童文学》,老天爷突然变脸——由晴阴,下雨了。
冰心《纸船——寄母亲》一、作品背景介绍《纸船——寄母亲》是著名作家冰心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
冰心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以深情、思考和传达人性的真谛而著称。
本文是冰心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一种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二、作品内容概述标题寄托深情思念《纸船——寄母亲》以“寄母亲”为标题,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思念之情。
整篇文章围绕着母子之间的深情,以纸船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思念和祝福之情。
纸船的意义在文章中,纸船象征着纸鸢、纸鱼、纸飞机等孩童时代的游戏,也象征着作者和母亲的情感纽带。
通过纸船的意象,作者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并将自己在借书馆中做纸船的情景与母亲的温情联系在一起。
母亲的形象描绘在文中,作者对母亲进行了细腻而真实的描绘。
母亲操劳家务,却总是保持着温柔亲切的笑容。
她用自己的双手为作者制作纸船,并把纸船托出窗外,让其随风飘舞。
这种细腻的描绘使读者很容易与母亲的形象产生共鸣,引发出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母亲的养育之恩让作者深感不尽。
母亲倾注了自己的爱和关怀,用心呵护着作者。
作者通过纸船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和祝福之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关怀和辛劳的理解和尊重。
三、作品主题思考《纸船——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这是一种人性之情,是对母爱伟大力量的赞美和歌颂。
通过纸船的意象,作者深情地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将母亲和纸船联系在一起,以温情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同时,《纸船——寄母亲》也激发了读者对母爱的回忆和情感共鸣。
每个人都有一个母亲,母亲的爱是无私、深沉而伟大的。
通过阅读这篇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母亲的心血和付出,从而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母亲。
四、结语《纸船——寄母亲》是冰心对母亲深情感恩的抒发,以纸船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冰心,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著名作家,其作品主要是儿童文学,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笑》等都曾选入中小学课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
她的作品主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一是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是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母爱、童真;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但直至文革,她所提倡的“爱”一直没有真正被我国主流社会认同,而是被贬低,被歪曲成“资产阶级思想”、“闺秀文学”。
有人认为,冰心的爱“只是充满了耶教式的博爱和空虚的同情”;①有人认为冰心的爱只能让人逃避斗争。
这些看法,打上了中国战争年代、阶级斗争年代的极左烙印,影响着当代和后代人对冰心的认识。
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地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著作”,一类是“优雅的文学”。
前者“能把人们从愚昧中拯救出来”,后者“能把人们从粗鲁和庸俗中拯救出来”。
他指出:能够培养爱国者和对祖国有用之才的书,应该成为一切书的基础。
别林斯基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具备“高尚的、博爱的、温和的、安详的和孩提一样纯真的心灵,具有高深的、博学的智能……热爱儿童,深刻地1/ 6认识各种年龄的儿童的需要、特点和差异”。
②而冰心及其儿童文学文本所表现出来的超俗魅力恰恰与这两位作家的观点相吻合。
因而,笔者认为应该肯定冰心之爱的人性关怀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认识到,冰心一生实践和提倡的爱是何其珍贵!著名作家王蒙说:“冰心是我们社会生活、文艺生活里一个清明、健康和稳定的因素。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焦躁不安的时候、在悲观失望的时候和陷入鄙俗的泥沼的时候,想想冰心,无异是一剂良药”。
的确,虽然中国文坛代代人才辈出,但是冰心先生却独领风骚80年,正是因为她那冰清玉洁的良心,她那闪烁着光泽的爱心,是他人无法替代和超越的。
所以,冰心及其儿童文学作品所赋予的经典形象不是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渺小,而是越来越高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向上升华,升华为后代文化的太阳”。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的特色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
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
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xī)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wěi)娓动听,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
她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chún)厚,意绪(xù)绵绵,幽(y ōu)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
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她的作品并不是直接论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伟大,怎样可爱,为什么应该爱国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情景,抒发对祖国的爱。
冰心以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美的教育,但它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青翠的树木,整齐得像绿毯一样的麦田,夕阳下放着金光的人工湖。
这里有花木山川的美,城市农村的美。
在自然美之中,融进了社会生活的美。
这样的美育,能够启迪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事业,激励他们去为改造世界而斗争,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儿童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