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强化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一、当前校园周边交通状况及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日益复杂。
特别是在上下学高峰期,道路拥堵、人车混行等问题突出,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出行安全的重要性及政府责任学生的出行安全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才能有效地确保学生的安全出行。
三、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1.优化道路规划与设计: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设置专用车道、增设过街设施等措施,优化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
2.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建设人行道、设置停车设施、增设交通信号灯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
3.加强对校车及驾驶员的监管和培训:制定严格的校车安全标准,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校车的安全运行。
4.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加强与周边社区、单位合作,共同维护学生出行秩序:与周边社区、单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学生出行安全。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预期将带来以下积极效果:1.提高出行效率:优化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将有效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2.降低交通事故率:通过加强校车及驾驶员的监管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以及与周边社区、单位合作维护学生出行秩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提升社会满意度:通过解决学生出行中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及政府的信任感,提高社会满意度。
五、总结综上所述,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管理对于确保学生安全出行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从优化道路规划与设计、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加强对校车及驾驶员的监管和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同时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与周边社区、单位的合作。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和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学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因地制宜,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落实相关交通安全设施。
一般交通安全设施:1、学校门口人行设施:视校门区域长度施划人行横道线1-2组,宽度6-8米,配套设置停车线和菱形人行横道提示标线。
2、减速设施:学校路段可采用减速震荡标线、横向减速标线或纵向减速标线,支路处设置减速带和警告标志,具体视道路情况而定。
3、区域限速和注意儿童标志:在学校路段大门150米区域间双向设置,建议使用单悬臂结构,净空高度不低于5.5米。
限速值应科学合理。
4、网状线:学校门口禁止停车区域,视需要施划黄色网格标线,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1、交通信号灯、黄闪灯:一般双向设置黄闪灯2组,交通流量较大的应设置信号灯,并采取分时段配时。
2、道路监控:设置高清视频监控一组,相邻路口信号灯应设置电子警察。
3、隔离设施:学校门口应设置隔离设施,约束通行区间,规范交通流向,宜采用防撞型。
4、停车设施:应开辟接送车辆停放场地,规范停车位标线施划、标志设置和停车诱导。
临时停车位可分时段限制停放。
5、测速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单向或双向设置测速设备。
学校、幼儿园限速区域应以上下学时段测速为主。
6、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在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可视情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
注:1、标志标线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等技术要求。
2、交通信号灯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等技术要求。
3、隔离护栏设置应符合《隔离栅技术条件》(JT/T374-19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等技术要求。
4、测速设备及电子警察设置应符合《枣庄市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使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以及《机动车测速仪》(GB/T21255-2007)、《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等技术要求。
校园及校门口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保障师生的安全出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园及校门口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二、校门口交通管理1. 校门口装设交通标志:校门口必须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包括校园主要出入口的限速标志、禁停标志、禁止逆行标志等。
2. 划定交通分流区域:根据校门口的道路情况,划定车辆进出校门的分流通道,提高通行效率,防止交通拥堵。
3. 设立交通警示设施:在校门口设置交通警示设施,包括栏杆、警示牌等,以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交通安全。
4. 设置交通管理岗亭:在校门口设置交通管理岗亭,配备专业交通管理人员,负责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和行人。
5. 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校门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
三、校园交通管理1. 制定校园交通安全规则:校园内交通管理人员要制定校园交通安全规则,包括禁止超速、禁止乱停乱放、禁止逆向行驶等,明确规定师生的交通行为准则。
2. 设立校园交通标志标线:校园内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包括禁停区域、人行通道、非机动车道等,为师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引。
3. 加强巡逻管理:加大对校园交通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及时疏导交通,确保校园内的道路畅通。
4. 定期组织交通安全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校园师生的交通安全培训,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和交警部门共同组织,向师生普及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
5. 强化道路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校园内道路的交通设施和标志的完好情况,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交通设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
四、学生上下学安全管理1. 制定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规定:学校要制定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规定,包括规定学生上下学的时间和路线,明确学生的交通安全责任。
2. 设置专门的学生通道: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学生通道,与道路分离,确保学生在上下学时的安全。
3. 加强监督和引导:学校交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学生上下学的监督和引导,确保学生按照规定的路线和交通方式出行。
学校附近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1)本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学校附近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本附录不属于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只是为标准使用者提供参考,有利于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合理设置。
(2)校园在同一个路段内有二所或二所以上的,二所校园大门前开口处相距50 m以内的,只设置一组人行横道线、停止线;相距50m以外100m以内的,可分别在校园大门前开口处设置人行横道线、停止线及人行横道标志。
同时,在2所校园大门前开口处两侧相应设置注意行人(下设“学校、少年官”辅助标志)、注意儿童警告标志和限制速度禁令标志。
(3)校园大门前开口处距相邻道路平面交叉口或路段中设置的人行横道线间距不大于100 m,一般不设置人行横道线,应完善相邻人行横道线的交通设施。
如有必要也可将人行横道线调整至校园大门前。
校园大门前开口处距相邻道路平面交叉口或路段中设置的人行横道线间距大于100m、小于300m的,应当在开口处设置人行横道线、停止线(在路段当中的应设置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即菱形图案)。
校园大门前道路是双向四车道以上的,可漆划黄色网状禁止停车线,并相应设置注意行人(下设“学校、少年宫”辅助标志)、注意儿童警告标志和限制速度禁令标志及人行横道指示标志。
(4)校园大门前开口处距相邻道路平面交叉口或路段中设置的人行横道线间距大于300m时,除标志、标线应按上述第五条规定设置外,如交通流量达到《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l4886)》规定的流量条件时,应在人行横道线的两端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在道路上设置车行信号灯。
(5)校园大门前或周边道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置机动车停放点,并配设相应的标志、标线。
(6)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校园大门前不应设置人行横道线(可视情况设置其他设施)。
①校园设在小区内,无过境机动车辆通行的;②校园大门前的道路过街后无人行道或通道、路肩供行人行走的;③校园大门前的道路有隔离设施封闭的。
学校校园周边及交通安全管理与规定引言:学校校园周边及交通安全管理与规定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校园周边管理可以减少校园周边的安全风险,而科学的交通安全规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提供安全保障。
一、校园周边管理校园周边管理是学校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应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
通过与周边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及时了解校园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管理的调整和改进。
其次,学校应采取措施保证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
例如,在学校周边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注意校园区域,严禁乱停车、乱倒垃圾等行为。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检查道路状况,确保道路无障碍,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交通安全规定1. 内部交通管理规定学校应制定内部交通管理规定,明确学生、教职工以及来校访客的出行规范。
规定中应明确校园内禁止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等行为,并设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规定中还应加强对校车和摩托车的管理,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司机有相关驾驶资质,并明确校车和摩托车的行车路线,避免与学生的交通冲突。
2. 外部交通安全规定除了校园内部的交通管理,学校还应与相关交通部门合作,制定外部交通安全规定,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
例如,在学校周边道路上设立交通警示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提醒过往车辆减速、让行。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在特定时段设置交通警察,引导交通、维护秩序。
三、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可以邀请交通警察、专家学者进行交通安全讲座,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更好地掌握交通规则。
四、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校园周边及交通安全的管理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
学校应加强对安全干部和交通师资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一、背景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复杂,交通流量大,学生出行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为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成立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安保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
2. 各级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
三、保障措施1. 交通设施完善(1)在学校周边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等,引导车辆、行人安全通行。
(2)在学校门前增设临时停车区域,方便家长接送学生。
(3)优化学校周边道路信号灯设置,确保交通流畅。
2. 交通秩序维护(1)加强学校周边道路巡逻,及时发现并纠正交通违法行为。
(2)强化对学生上、放学高峰期交通秩序的疏导,确保学生安全通行。
(3)加强夜间巡逻,防范交通事故发生。
3. 交通安全教育(1)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3)邀请交警部门进校开展交通安全培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4. 家长教育(1)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提高家长交通安全意识。
(2)要求家长遵守交通规则,文明接送学生。
(3)加强对家长接送学生的管理,防止违规停放、占用学生通道等行为。
5. 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
(2)配备必要的事故处理设备,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考核与监督1. 定期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2. 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文章作者:更新时间:2015-01-20 08:14:02 点击次数:950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高等院校或其他学生集中出入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GB 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995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校园出入口school access校门与校园周边次干路及以上城市道路或三级及以上公路的接入口。
校园周边道路road network around school校园出入口周边不少于150m范围内的道路。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road traffic facilities around school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标线、人行设施、分隔设施、停车设施、监控设施、照明设施等。
4 一般要求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清晰、醒目,符合GB 5768的要求。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GB 14886的要求。
隔离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 50688的要求。
监控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A/T 832、GA/T 995的要求。
交通标志的尺寸宜在GB 5768要求的基础上放大一个等级。
交通标志宜采用符合GB/T 18833的Ⅳ类或V类反光膜。
校园交通指引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校园的交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校园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制定一份有效的校园交通指引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校园交通指引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建设交通设施校园交通指引方案的第一步是建设一套完备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步行街、自行车停车场等。
道路应设置合理的宽度和交通标志,确保车辆通行的顺畅和安全。
步行街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自行车停车场的建设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行车代替汽车,减少校园内部的交通压力。
二、公共交通推广为了减少学生和教职工驾车上下学,校园交通指引方案应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
可以与公交公司合作,在校园周边设立公交站点,并提供优惠的公交卡。
通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吸引更多的校园人员选择乘坐公交车,减少校园内部的汽车流量。
三、学生执勤队在校园交通指引方案中,可以成立学生执勤队,由学生自愿报名并接受相关培训。
学生执勤队可以协助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疏导车辆和行人流量,维护校园交通安全。
同时,学生执勤队还可以帮助解答行人和驾驶员的疑问,增加学生与教职工之间的交流。
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校园交通指引方案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可以在新生入学时组织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专题讲座、模拟交通场景演练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交通警察来校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能力。
五、合理规划停车场校园交通指引方案中,应合理规划停车场的位置和数量。
首先,需要确定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的分布,使其便于学生和教职工停放车辆。
其次,停车场应设置明确的车位标识和道路标志,以增加停车的效率和安全。
六、鼓励步行与骑行为了减少学生和教职工的开车需求,校园交通指引方案中可以鼓励步行和骑行。
可以设置步行专用道或步行街,提供便利的行走空间。
同时,在校园内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停车场,鼓励大家使用自行车代步。
这不仅减少了校园内部的交通压力,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文章作者:更新时间:2015-01-20 08:14:02 点击次数:95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高等院校或其他学生集中出入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GB 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995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校园出入口school access校门与校园周边次干路及以上城市道路或三级及以上公路的接入口。
校园周边道路road network around school校园出入口周边不少于150m范围内的道路。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road traffic facilities around school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标线、人行设施、分隔设施、停车设施、监控设施、照明设施等。
4一般要求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清晰、醒目,符合GB 5768的要求。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GB 14886的要求。
隔离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 50688的要求。
监控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A/T 832、GA/T 995的要求。
交通标志的尺寸宜在GB 5768要求的基础上放大一个等级。
交通标志宜采用符合GB/T 18833的Ⅳ类或V类反光膜。
一、总则为保障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师生出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1. 学校大门周边100米范围内的道路;2. 学校周边的主要交通路口;3. 学校周边停车场及接送学生区域。
三、管理目标1. 保障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2. 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 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四、管理措施1. 交通标志、标线设置(1)在学校周边道路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标线,明确交通规则和通行方向;(2)根据学校周边交通流量,合理设置限速标志,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2. 交通指挥(1)学校门口设置交通指挥岗,由交警部门指派专人负责指挥交通;(2)在高峰时段,加大交通指挥力度,确保接送学生车辆有序通行。
3. 交通秩序管理(1)加强学校周边道路巡逻,及时发现并纠正交通违法行为;(2)对违法停车、违章行驶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3)对违反交通规则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进行劝导教育。
4. 交通设施维护(1)定期检查学校周边交通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2)对损坏的交通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5. 停车管理(1)在学校周边停车场及接送学生区域,设置明显的停车指示标志;(2)对违规停车行为,依法进行处罚;(3)引导师生合理停放车辆,确保道路畅通。
五、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普及交通安全知识;3. 邀请交警部门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讲座,提高师生交通安全素质。
六、监督与考核1. 交警部门对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2. 学校对交警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3. 建立健全交通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学校保卫处负责解释;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正版标准: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
置规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正版标准: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正版,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幼小课堂中查看更多范文。
gA/T1215-20XX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forlayoutofroadtrafficfacilitiesaroundprimaryandsecondary school【标准状态】现行【全文语种】中文简体【发布日期】20XX/12/31【实施日期】20XX/1/1【修订日期】20XX/12/31【中国标准分类号】R80【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5768(所有部
分),gb14886,gb/T18833-20XX,gb/T24969,gb50688,gb50763,cJJ45,gA/T8 32,gA/T995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高等院校或其他学生集中出入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正版标准: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ga/t1215-2021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forlayoutofroadtrafficfacilitiesaround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 【标准状态】现行【全文语种】中文简体【发布日期】2021/12/31【实施日期】2021/1/1【修订日期】2021/12/31【中国标准分类号】r80【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协会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被代替标准】暂无
【参考标准】gb5768(所有部分)、gb14886、GB/t18833-2022、GB/t24969、
gb50688、gb50763、cjj45、GA/t832、GA/t995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和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高等院校或其他学生集中出入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ICS03.220.20R 80G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1215—2014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layout of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around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2014-12-31发布2015-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目次前言...................................................................... .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5 设施设置 (2)5.1 交通信号灯 (2)5.2 交通标志和标线 (2)5.3 人行设施 (3)5.4 分隔设施 (3)5.5 停车设施 (3)5.6 监控设施 (3)5.7 照明设施 (4)附录A(资料性附录)示例 (5)参考文献 (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方庆、赵长军、陈宏飞、刘拥辉、洪炯、王国华、彭亮、丁旭东、杨辉、孙巧丽、王立明、张苗、张科、顾莉、梁宇钟、刘静慜、郭敏。
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高等院校或其他学生集中出入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GB 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995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检查清单
1.出入口设置要求:(出入口并非指校门)
校园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交叉口范围内,宜设置距交叉口范围100m以外;
校园出入口不宜设置在城市主干路或国省道上;
校园出入口距校门的距离宜大于12m。
2.交通信号灯设置要求:
(1)校园周边道路交叉路口应设置信号灯;
(2)校园周边道路施划了人行横道线的,按下列规定设置信号灯;
a)单向2车道及以上的城市道路应设置;
b)单向1车道的城市道路宜设置;
C)双向2车道及以上的公路应设置。
3.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要求:
(1)进入校园周边道路和离开校园周边道路处,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及解除限制速度标志(限速值为30km∕h)或区域限制速度及解除标志,设置限制速度标志的,应附加“学校区域”辅助标志;
(2)应设置注意儿童标志。
4.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置要求:
(1)校园出入口50In范围内无立体过街设施应施划人行横道线,宽度不应小于6m;
(2)校园出入口应施划网状线;
(3)路段施划人行横道线的,应施划停止线和人行横道预告标
识线。
5.监控设施设置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应覆盖校园周边道路。
校园周边道路应安装测速设备。
信号控制交叉口及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应设置交通违法监测记录设备,具有闯红灯自动记录功能、超速监测记录功能、实线变换车道监测记录功能、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监测记录功能。
6.照明设施设置要求:
校园周边道路应设置人工照明设施。
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照明设施的,应在校园中入口设置反光或发光交通设施。
制定学校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方案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校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方案。
第一,明确目标。
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方案的目标应该是保障师生的安全出行。
我们要努力实现校园各个区域在交通安全上的高效运作,以及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的有序进行。
第二,交通设施优化。
首先,学校应该在校园内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加强交通指引。
同时,重要的道路上应设置减速带,以减缓车辆速度。
此外,学校门口应设置人行横道和斑马线,方便师生过马路。
第三,加强交通管理。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交通管理队伍,负责校园内外交通秩序的维护。
交通管理人员应定期巡逻,及时制止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确保交通秩序的正常进行。
第四,加强教育宣传。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演讲和放映交通安全教育片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技能。
第五,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出行路径。
学校应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出行路径,将校园内各个区域相连起来,方便师生出行。
同时,对周边道路的规划也要注重交通安全因素,避免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第六,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合作。
学校应与交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规划和措施。
交通部门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助学校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第七,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学校应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
社区居民可以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
第八,加强交通事故统计和分析。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交通事故统计和分析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交通事故的情况和原因,为制定有效的交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九,严格执法。
交通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应加强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和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学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因地制宜,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落实相关交通安全设施。
一般交通安全设施:1、学校门口人行设施:视校门区域长度施划人行横道线1-2组,宽度6-8米,配套设置停车线和菱形人行横道提示标线。
2、减速设施:学校路段可采用减速震荡标线、横向减速标线或纵向减速标线,支路处设置减速带和警告标志,具体视道路情况而定。
3、区域限速和注意儿童标志:在学校路段大门150米区域间双向设置,建议使用单悬臂结构,净空高度不低于5.5米。
限速值应科学合理。
4、网状线:学校门口禁止停车区域,视需要施划黄色网格标线,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1、交通信号灯、黄闪灯:一般双向设置黄闪灯2组,交通流量较大的应设置信号灯,并采取分时段配时。
2、道路监控:设置高清视频监控一组,相邻路口信号灯应设置电子警察。
3、隔离设施:学校门口应设置隔离设施,约束通行区间,规范交通流向,宜采用防撞型。
4、停车设施:应开辟接送车辆停放场地,规范停车位标线施划、标志设置和停车诱导。
临时停车位可分时段限制停放。
5、测速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单向或双向设置测速设备。
学校、幼儿园限速区域应以上下学时段测速为主。
6、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在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可视情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
注:1、标志标线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等技术要求。
2、交通信号灯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等技术要求。
3、隔离护栏设置应符合《隔离栅技术条件》(JT/T374-19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等技术要求。
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学校校园交通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保障学生和师生的安全,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实施的难点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安全是第一位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和师生的安全。
每天上下学时,存在着大量的学生和家长进出校门,道路通行情况复杂。
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交通规定对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至关重要。
二、规定的内容与实施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行人过街设置、禁止机动车通行的区域、交通指示标示的设置等。
此外,交通管理规定还需配备交通协管员以及与交管部门的密切合作。
三、建设安全的出行环境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除了要着重规定交通规则外,也需要注意提高出行环境的安全性。
这包括修建人行道、拓宽道路、安装栏杆等设施,以确保学生和师生在行走时能够有舒适且安全的环境。
四、引入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已经开始引入科技手段来增加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比如,可以通过设立交通监控摄像头、智能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等来监控交通情况和提醒出行者。
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交通管理不仅需要制度和设备,也需要大力宣传和教育。
学校应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交通规则和常识,并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呼吁他们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七、社会公众的支持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的实施,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
交通部门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醒驾驶员注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八、实施中的难点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规定的实施中,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人力成本和物质投入较大,需要寻求外来的资金支持。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导意见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和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学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因地制宜,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落实相关交通安全设施。
一般交通安全设施:
1、学校门口人行设施:视校门区域长度施划人行横道线1-2组,宽度6-8米,配套设置停车线和菱形人行横道提示标线。
2、减速设施:学校路段可采用减速震荡标线、横向减速标线或纵向减速标线,支路处设置减速带和警告标志,具体视道路情况而定。
3、区域限速和注意儿童标志:在学校路段大门150米区域间双向设置,建议使用单悬臂结构,净空高度不低于米。
限速值应科学合理。
4、网状线:学校门口禁止停车区域,视需要施划黄色网格标线,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1、交通信号灯、黄闪灯:一般双向设置黄闪灯2组,交通流量较大的应设置信号灯,并采取分时段配时。
2、道路监控:设置高清视频监控一组,相邻路口信号灯应设置电子警察。
3、隔离设施:学校门口应设置隔离设施,约束通行区间,规范交通流向,宜采用防撞型。
4、停车设施:应开辟接送车辆停放场地,规范停车位标线施划、标志设置和停车诱导。
临时停车位可分时段限制停放。
5、测速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单向或双向设置测速设备。
学校、幼儿园限速区域应以上下学时段测速为主。
6、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在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可视情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
注:1、标志标线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等技术要求。
2、交通信号灯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等技术要求。
3、隔离护栏设置应符合《隔离栅技术条件》(JT/T374-19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等技术要求。
4、测速设备及电子警察设置应符合《枣庄市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使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以及《机动车测速仪》(GB/T21255-2007)、《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等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