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泪道疾病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24
什么是泪道疾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及时拥有一切,也无福消受。
谁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但是有时候疾病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无故流眼泪的情况,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泪道疾病,那么什么是泪道疾病呢?泪道疾病简介泪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
泪道疾病主要是指泪道发生阻塞(包括上下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等)。
患有这类眼病的患者常常有溢泪、流脓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同时作为潜在感染灶,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并影响内眼手术的实施。
常见的泪道病1. 急性泪囊炎大多由慢性泪囊炎引起。
泪囊区皮肤红肿、痛和压痛,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脓肿成熟后,可由皮肤面穿破,形成瘘管。
急性期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急性炎症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治疗原则处理。
2. 慢性泪囊炎由于鼻泪管阻塞,细菌和泪液积聚在被阻塞的泪囊内,并经常刺激泪囊壁粘膜,而产生的慢性炎症。
流泪是突出的症状。
用手指挤压泪囊部时,可由多量粘液或脓液从泪小点返流到结膜囊内。
如不积极治疗,可能发展成急性泪囊炎、蜂窝织炎和泪囊冲脓肿。
又因经常有细菌进入结膜囊内,造成经年不愈的结膜炎。
治疗方法是随时挤出脓液,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每天或隔天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冲洗泪囊,直至脓液消失后,可考虑探通,但大多数病例需进行手术治疗。
3. 泪道堵塞是临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以流泪或伴有分泌物为特征,见于各种年龄的患者。
4. 泪小点和泪小管病泪小点外翻: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眼睑外翻,必然伴有泪小点的外翻,使泪小点不能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泪液不能进入泪小管而外溢。
治疗原则为手术矫正外翻。
泪小点和泪小管狭窄式闭塞,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外伤性疤痕形成等,都可引起泪小点和泪小管的狭窗或闭塞。
泪小点闭塞时,用泪点扩张器,充分扩张泪小点,用泪道探针探通。
泪小管严重阻塞,无法探通时,可试行手术治疗。
全面了解泪道疾病:诊断、治疗与护理指南Overview1.泪道疾病基础知识2.泪道疾病的详细分类3.泪道疾病的典型症状4.精确诊断泪道疾病5.多种治疗方案的选择6.真实案例分享7.预防与日常护理策略8.结语与致谢泪道疾病基础知识泪道结构与功能•泪液循环过程:泪液由泪腺分泌,经过眼表分布,通过眨眼动作均匀涂布于眼球表面,最终流入泪小点,进入泪道系统,完成循环。
•泪道的解剖位置:泪道位于内眼角,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连接眼表与鼻腔,是泪液排出的通道。
•泪道生理功能:泪道不仅负责泪液引流,还具有维持眼表湿润、清洁和抗菌的作用,保障视觉清晰和眼部健康。
泪道疾病的定义与影响•泪道堵塞症状:泪液排泄受阻导致持续流泪、眼部红肿及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
•日常生活影响:患者常需频繁擦拭泪水,影响视力及社交活动,长期堵塞可能导致慢性炎症。
•诊断重要性:及时诊断泪道疾病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泪道疾病的详细分类先天性与后天性泪道疾病•先天性泪道疾病:通常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引起,包括泪道闭锁和狭窄,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溢泪症状。
•后天性泪道疾病:多因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原因造成泪道阻塞,常见症状为泪液分泌增多、泪囊区肿胀及疼痛。
•治疗策略对比:先天性泪道疾病常采用探通术或置管治疗;而后天性泪道疾病则需根据病因选择抗感染治疗、手术重建或放疗等方法。
各类型泪道疾病的特点•炎症性泪道疾病征兆:表现为泪液排泄不畅,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溢泪、眼睑边缘红肿以及泪囊区域触痛。
•外伤性泪道疾病治疗挑战:治疗难点在于恢复受损的泪道结构和功能,手术修复需考虑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术后护理同样关键。
•泪道阻塞的诊断方法:利用泪道探通术、泪道造影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精确识别阻塞位置及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泪道疾病的典型症状常见眼部症状解析•持续性流泪:泪液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导致,常因泪道堵塞或炎症引起,表现为不受控制的泪液溢出。
医院眼科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道疾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女性及老人。
主要表现为泪溢,眼部常有明显的濡湿状,内眦部皮肤潮红糜烂,可有湿疹。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讲解疾病治疗的目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密切配合治疗。
2.指导病人进行术前相关的检查,同时告知其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3.术前按医嘱滴抗生素眼药水2~3天,每日4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
5.手术前一天及手术日晨用庆大霉素冲洗泪道和结膜囊各一次。
6.为防止手术出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肌注镇静剂和止血剂。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安静卧床,一般采取半卧位休息。
2.术后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密切观察术眼敷料及绷带有无松动,术眼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5.术后每日换药一次,观察吻合通畅情况,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注入抗生素药液,冲洗时切忌用力过猛。
6.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4~6次,滴眼前要先挤出泪囊分泌物。
三、健康教育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
3.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刺激,不用劣质化妆品。
泪道阻塞性疾病分类:眼科病因1.泪小点外翻,泪小点不能接触泪湖。
主要原因有老年性眼睑松弛或睑外翻。
2.泪小点异常,包括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
3.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包括先天性闭锁、炎症、肿瘤、结石、外伤、异物、药物毒性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泪道结构或功能不全,致泪液不能排出。
4.其他原因,如鼻腔阻塞等。
临床表现泪道阻塞或狭窄的主要症状为泪溢。
泪溢可见于婴儿。
泪液排出器在胚胎发育中逐渐形成,其鼻泪管形成最迟,常常到出生时鼻泪管下端仍有一个黏膜皱襞(H asher瓣)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其一般在出生数月内可自行开通。
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阻塞是婴儿泪溢的主要原因。
婴儿泪溢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泪囊若有继发感染,可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neonatal dacryocystitis)。
中老年人泪溢多与功能性或器质性泪道阻塞有关,在刮风或寒冷时症状加重。
相当多的成年人出现泪溢症状时,并无明显的泪道阻塞,泪道冲洗通畅,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松弛,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泪液排出障碍,此为功能性泪溢。
由泪道阻塞或狭窄原因引起的泪溢均属于器质性泪溢。
泪溢可造成不适感,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长期泪液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
患者不断揩拭眼泪,长期作用可致下睑松弛和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
检查方法由于器质性泪道阻塞或狭窄可发生在泪道的任何部位,因而确定阻塞部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
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染料试验于双眼结膜囊内滴入1滴2%荧光素钠溶液,5分钟后观察和比较双眼泪膜中荧光素消退情况,如一眼荧光素保留较多,表明该眼可能有相对性泪道阻塞或狭窄;或滴入2%荧光素钠5分钟后,用一湿棉棒擦拭下鼻道,若棉棒带绿黄色,说明泪道通畅或没有完全阻塞。
2.泪道冲洗泪道冲洗常可揭示泪道阻塞的部位(图1)。
采用钝圆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XXX眼科疾病护理常规眼外手术包括胬肉切除术、结膜囊遮盖术、结膜囊成形术、泪囊摘除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斜视矫正术、眼睑肿瘤切除术、眼球摘除术、眼眶内容剜除术、眼内容物剜除术、上睑下垂矫正术、倒睫矫正术、睑皮肤切除术等。
术前护理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和眼局部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眼部炎症等情况。
同时,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如血、尿、心肺透视、肝肾功能等。
术前要遵医嘱滴抗生素眼水及其他眼药,做好皮试,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卫生。
在术前进行眼部冲洗,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和用药计划。
在术前晚上,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可以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睡眠。
全麻者需要按照全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分级护理和饮食护理。
全麻者需要按照全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患者需要避免头部用力,避免碰撞术眼,多休息。
同时需要戴眼罩包眼,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出血、绷带松紧、脱落情况,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感冒咳嗽,戒烟、戒酒,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需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
健康指导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手术方式,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眼内手术包括角膜移植、白内障手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穿刺术、虹膜切除术、房角切开术、睫状体剥离术、青光眼减压术、阀门管植入术、小梁切开(除)术、眼内异物取出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取出术、近视眼后巩膜加固术等。
术前护理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根据手术不同目的,做好思想工作。
同时需要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如A超、B 超、CT、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
术前需要遵医嘱滴抗生素眼水及其他眼药,以及全身性用药。
需要遵医嘱术前常规准备,并配合医生的工作。
经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
术前护理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如果体温超过37.5℃,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眼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眼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入院后根据病情安置床位,做好入院介绍,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3.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2次,连测3天正常后改每天1次。
术前晚、晨各测体温1次,术后每日2次,连测3天正常后改每日1次。
入院时测血压、体重各1次,以后根据病情测量。
4.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护理,如流质、半流质或无渣饮食。
5.心理护理给予精神支持,鼓励病人坚持治疗。
(二)对症护理1.传染性眼病患者,特别是淋球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患者,应严格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有畏光者室内光线宜暗,必要时戴有色眼镜,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减弱,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二、翼状胬肉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 正确进行心理疏导,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
3. 预防感冒、发热,嘱患者注意保暖。
4. 做好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剪指甲等。
5. 术日晨可正常进食,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6. 术晨去除饰品、义齿等,换穿清洁的病员服;排空大小便。
7. 术眼准备:(1)常规滴抗生素眼药水。
(2)术日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二)术后护理1. 嘱患者多休息,避免头部用力,避免碰撞术眼。
2.术后无特殊者,可进普通饮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避免用力咀嚼。
3.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眼部敷料有无渗出。
4. 嘱患者勿咳嗽或大声谈笑,勿用力大小便。
5.避免揉抓眼睛,保持眼部卫生。
6. 病房内光线不宜太亮,尽量减少光线的刺激。
7.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眼药水应用。
(三)健康指导1. 术后一周内避免污水入眼。
2. 2周内勿用力挤眼,避免剧烈活动头部及用力咳嗽或大声说笑。
3. 术后3个月内避免过度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4.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眼睛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5. 指导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
6. 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等因素的刺激,如果需要长期的户外工作,应戴上防护眼镜加以保护。
7. 嘱患者出院后2周复诊一次,不适随诊。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作者:李妍孙丽萍李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关键词】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慢性泪囊炎;护理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妇女。
多单侧发病。
其病因是由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
主要症状为泪溢。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疗效显著,简单易行,使皮肤表面不留斑痕,无需拔除,可终身携带,适于推广。
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行人工泪管植入术治疗48例,50眼,得到满意效果。
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8例患者,50眼,其中男性12例,12眼;女性36例,38眼;年龄38~66岁。
1.2治疗方法嘱患者平卧,术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麻黄素收缩鼻粘膜后再用1%的丁卡因表面麻醉。
泪点扩张器扩张上泪小点,空心泪道探针经泪小管及泪囊探通泪道。
将引导丝的细端经空心泪道探针插入至下鼻道,用导丝钩从前鼻孔到下鼻泪道取出引导丝。
将扩张器穿入引导丝并送入鼻腔内,然后拉紧引导丝,同时用左手中指或食指压泪囊部位保护泪囊,再用泪道扩张器沿引导丝从下鼻道逆行扩张鼻泪管,直到扩张器跨越阻塞的鼻泪管到达泪囊并感触扩张器扩张到位,证实到位后退出扩张器芯杆。
将人工鼻泪管套入装载器,从装载器无沿边端穿入引导丝,用推送器将人工鼻泪管送入扩张器外套内,退出装载器及推送器,再将推送器套入引导丝,将人工鼻泪管沿扩张器外套送入泪囊,送到位后,慢慢退出推送器和泪道扩张器外套。
用鼻孔窥视器窥测鼻泪管是否安放到位,安放满意后抽出引导丝。
用0.4%庆大霉素及0.1%地塞米松混合液反复冲洗泪道,结膜囊及鼻腔点滴抗生素眼药水。
1.3结果经治疗,本组48例患者完全治愈47例,共计49眼;仅1例(1眼),因泪囊息室存在,术后1个月冲洗泪道时发现有脓性分泌物返流,但下泪道通畅。
2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泪道阻塞表现为长期溢泪、溢脓,视物模糊不清。
眼科泪道病诊疗技术泪液分泌过多,而泪道系统排出正常,以致泪液溢出眼外者称为“流泪二泪液分泌正常,由于泪道疾病引起泪液排出障碍而流出眼外称为“溢泪二引起泪溢的疾病有泪小点外翻、泪道功能不全、泪道狭窄或阻塞、泪道炎症等。
溢泪是常见病,通过滴荧光素溶液在结膜囊内或冲洗泪道可了解泪道排出能力。
一、下泪点外翻下泪点外翻(EVerSionOftheloWerPUnCtUm)是常见病,下泪点、下泪小管对排出泪液起重要作用。
正常泪点紧贴眼球表面,当眼球上转时从正面看不到泪点。
泪液借毛细管作用和泪囊的负压而被吸进泪囊,当下泪点外翻时则产生溢泪。
凡能造成下睑外翻的疾病都可引起下泪小点外翻,如老年性、麻痹性、瘢痕性睑外翻。
老年人由于拭泪不当更加重睑外翻,治疗下睑外翻或结膜面电凝以矫正泪点位置。
二、泪道功能不全泪道功能不全是指有泪溢症状,但无泪道器质性病变。
临床检者冲洗泪道通畅,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溶液在鼻腔内不能查出。
(一)泪囊功能不全眼轮匝肌在引流泪液进入泪囊上起重要作用,当眼轮匝肌收缩或闭合眼睑时,泪小管被压迫和缩短,而肌肉放松,开睑时泪小管扩张产生负压,泪液从结膜囊吸入泪小管内。
眼轮匝肌纤维附着于泪囊壁的方式有着同样的机械作用。
轮匝肌收缩时,泪囊上部扩张,下部压缩,泪液从泪小管进入泪囊,当轮匝肌放松(开睑时),泪囊上部塌陷,下部扩张,迫使泪液向下进入鼻泪管,在眼轮匝肌功能不足或麻痹时,这种机械作用减弱或消失,产生泪溢。
泪囊功能不全需鉴别于泪道狭窄或泪道阻塞,可通过冲洗泪道证明通畅,本病不少见,严重者可作结膜囊泪囊吻合术。
(二)瓣膜功能不全在正常情况下,在鼻腔内鼻泪管下口处有一跨越管口的黏膜活瓣,名Hasner瓣,对鼻泪管起活门作用,当瓣关闭时能阻止鼻腔空气流至泪囊。
如果此瓣膜先天薄弱或细小,则瓣膜关闭不全,空气上行至泪囊,由于空气在泪囊内使泪囊壁弹性减低,以致引起泪溢。
当触及泪囊时有捻发音。
三、泪道阻塞(一)泪点阻塞可以是先天性泪点缺如,外伤、炎症后瘢痕形成或泪点息肉。
泪道冲洗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泪道冲洗是一种常见治疗眼睛疾病的方法,可以有效清除泪道中的病菌、污垢和堵塞,增加泪液排出通畅性。
那么,泪道冲洗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泪道冲洗的操作过程:
1.准备冲洗器材,包括注射器、生理盐水或特制冲洗液、消毒棉球等。
2.先用消毒棉球清洁坐位病人的泪囊区域,注意手部清洁卫生。
3.在病人的泪囊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特制冲洗液,然后用指腹轻按泪囊,使之内的液体流进鼻腔中。
4.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或特制冲洗液,根据病情可采用单侧或双侧冲洗。
5.向泪孔轻压,让冲洗液传入泪管,倒流至鼻咽部,进行反复冲洗。
6.清洁泪孔及其周围区域,完成操作。
泪道冲洗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泪道冲洗前需要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例如测量眼压和观察病液性质等,确定确诊和治疗方案。
2.进行泪道冲洗时需要仔细消毒器具和使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特
制冲洗液。
3.病人在冲洗期间需要保持头部稳定,保证冲洗液正确进入泪管。
4.对儿童或年老体弱病人进行泪道冲洗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技
巧和病人的身体状况。
5.在泪道冲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听病人的呼
吸声及反应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
止操作。
以上便是关于泪道冲洗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的内容,希望大家能
够熟悉这一操作,合理地治疗眼睛疾病,让我们的眼睛更加健康。
泪囊炎护理措施概述泪囊炎是一种泪道疾病,通常是由泪囊内的感染引起的。
它常常导致泪液排出困难,出现泪溢的症状。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病人减轻症状、加快康复过程。
本文将介绍泪囊炎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泪囊炎护理措施1. 温湿敷温湿敷是缓解泪囊炎症状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处泪囊炎的眼部肿胀和疼痛可以通过局部用温湿敷来缓解。
患者可以用温水浸湿一块干净的毛巾,轻轻敷在双眼上,每天多次重复,每次持续十五分钟左右。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不适感和疼痛,促进眼睛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
2. 泪囊按摩泪囊按摩是另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按摩可以帮助打通被堵塞的泪囊,促进泪液的排出。
按摩时,病人应该用中指在泪囊区域涂抹很少量的温水或温盐水,然后以顺时针方向用力按摩。
按摩时间一般为5分钟,每天两次。
按摩过程中要避免用力过大,以免伤害眼部或加重炎症。
3. 饮食调理在处理泪囊炎的过程中,适当调整饮食也是很重要的。
病人应该减少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如辣椒、咖啡、酒等。
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E和含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胡萝卜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帮助病人抵抗炎症。
4. 保持眼部清洁保持眼部清洁是预防和治疗泪囊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病人应该经常用温水轻轻清洗眼睛,并避免揉搓眼睛。
使用合适的眼部清洁产品可以帮助杀灭病菌,预防感染。
同时,病人应该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护肤品或化妆品,以免加重炎症。
5.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病人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
此外,要避免长时间用眼,尽量避免看电视、电脑和手机屏幕太久。
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避免眼部受到阳光的伤害。
6. 定期复诊对于患有泪囊炎的病人来说,定期复诊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复诊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医生可以给予患者更加个性化的护理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