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534.0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年论文

浅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姓名杨登博学号2014160624 所学专业法学班级G6班所属院系法律系

学习年限2014年9月至2018年7月

目录

一、罪刑法定原则 (1)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1)

1.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各种具体犯罪的特征由刑法明确规定 (1)

2.刑罚种类、量刑原则和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由刑法具体规定 (1)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

(一)我国刑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确立 (2)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2)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总则中的体现 (2)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现 (2)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2)

(一)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确立 (3)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3)

浅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浅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姓名:杨登博指导教师:

摘要: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刑法制定的三条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大小相适应。

关鍵词: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

一、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犯罪和刑罚都要由《刑法》事先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裁量。对于犯罪行为的类型、概念、范围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由《刑法》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刑法》条文的文字表述必须含义确切。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依照《刑法》第3条的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包含两层意思,即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1.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各种具体犯罪的特征由《刑法》明确规定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是罪刑法定原则的首要内容。第一,明确规定了犯罪概念。《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要件。《刑法》第十四条至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认为一切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第三,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特征,为司法机关正确定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2.刑罚种类、量刑原则和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由刑法具体规定

第一,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把刑罚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第二,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刑法》第六十一条至六十四条规定了量刑的一般原则。刑法对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累犯、自首和立功等量刑原则也作了明确规定。第三,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刑法中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的要求。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般是指全体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法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保护,他人不得侵犯;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

(一)我国刑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确立

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能否成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在理论界曾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作为刑法基本原则,不仅混淆了部门法的共性原则与个性原则的界限,而且在实质上缩小了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在理论上是不妥的,在实践中也易造成认识上的误解。

但也有学者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可以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其理由:第一,从逻辑上分析,法的一般原则与各个部门法的基本原则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第二,从其他部门法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来看,既然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把“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作为基本原则,民法通则也把“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作为基本原则,刑法也可以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基本原则。第三,从具体表现来看,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的一般原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这个法的一般原则具体化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为刑法所用。

1997年刑法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确定下来,结束了这场关于法的一般原则能否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的争论。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就是刑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规定。除此之外,在刑法总则和分则中还有一些规定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总则中的体现

《刑法》第六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说明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都平等地适用我国刑法。《刑法》第七至十二条,规定了适用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另外《刑法》第十三条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和刑法第三十条关于单位犯罪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实质上也体现了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现

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每一类又规定了若干个具体犯罪,同时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这表明任何犯罪,都要根据刑法规定的罪名和法定刑给予相应的处罚,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同时,为了消除人民群众的疑虑和清除某些特殊主体和国家工作人员、军职人员的特权思想,刑法分则还专门规定了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犯罪,从而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大小相适应。罪刑相适应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和等量报复。罪刑相适应的最原始、最粗俗的表现形式就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