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操作考核标准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48.41 KB
- 文档页数:4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工作时间学历得分
注:评分等级为Ⅰ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无缺项,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较少;Ⅳ级表示动作欠熟练、有2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没有沟通。
相关理论知识
1.皮下注射法目的: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较快发生药效;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2.皮下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3.皮下注射的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2)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3)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4)对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人员:考核时间: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标分评分标准扣分仪表 5 服装整洁,仪表端庄 5 一项不符合扣1分评估10 1、查对患者,了解病人病情、合作程度、及注射部位情况、心理状态;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如何配合。
2、询问有无过敏史3、检查并口述所需物品安全有效532未查对患者扣3分;未评估皮肤扣2分其余一项不符合扣1分操作前准备8 1、无长指甲、洗手、戴口罩2、核对医嘱、执行单、药物3、备齐用物,放置合理232未查对扣3分;物品准备每少一件扣1分;其余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4检查并口述所需物品安全有效 1操作过安全与舒适5 环境清洁、舒适 1患者卧位正、注意保暖 2 暴露病人扣2分注意安全,认真核对。
2程抽吸药液15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前核对患者并解释,取得配合。
2、核对医嘱,注射卡与药物是否一致12未查对一次扣3分3、将治疗盘置于治疗车上层 1 无菌注射盘的使用不正确、污染扣2分污染一次扣2分4、检查药液并将安瓿顶端的药液弹下 2 药液浪费扣2分5、将砂轮放置于安瓿的颈部,用消毒棉签同时消毒安瓿与砂轮。
2 未消毒锯过的安瓿扣2分6、消毒砂轮锯过的安瓿部位,打开安瓿 27、检查并正确取出注射器8、抽吸药液,并将抽好的药液的注射器套安瓿内后置于治疗盘内,无污染。
22抽吸药液手法不正确扣2分9、剂量准确,药液无浪费 1 其余一向不符合扣2分注射40 1、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保护隐私 5 未核对扣3分2、消毒皮肤范围、方法正确直径5cm 5 消毒后未待干扣3分3、注射前,向患者解释并在次核对 44、排尽注射器空气排气手法正确、药液 4 排气无污染和浪费手法不正确扣2分5、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进针,进针深度为的1/2-2/3为宜6 注射角度不准确扣2分6、左手示指、拇指回抽注射器 3 违反无原则一次扣2分7、无回血,缓慢注射药液,注药速度适宜4 进针角度深度不正确扣3分8、注射后迅速拔针,按压片刻9、洗手,再次核对患者并签名24其余一项不符10、关心患者,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反应 3 合要求扣1分操作后 5 1、整理床单位,爱护体贴患者2、用物处理正确12一项不符合要3、协助患者回复卧位,洗手,执行签字 2 求扣1分评价7 1、动作轻巧、准确,操作规范 2 操作不熟练操作时2、患者舒适,痛感较小,时间3min 3 间每延长3、与患者沟通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2 2min扣1分理论提问5 1、皮下注射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皮下注射的目的是什么?5 少一条,扣1分总分100主考教师:考核日期:下面红色字体为赠送的个人总结模板,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xx年电气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根据防止人身事故和电气误操作事故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班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重点,为进一步加强落实安全工作,特制定了防止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两防)实施细则。
皮下注射法考核标准
背景
皮下注射是给药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是许多疾病治疗的必备技能。
因此,对皮下注射的掌握和技巧的熟练程度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考核标准
前置技能
在进行皮下注射考核前,考生应具备以下技能:
1. 仔细阅读并理解药品说明书;
2. 安全使用药品及其相关器械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巩固的基本解剖学知识,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其结构。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医嘱和药品说明书,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器械;
2. 认真检查患者的身体部位,找到皮下注射的最佳部位;
3. 注射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洗手并戴好手套;
4. 将药品注入皮下组织中,正确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掌握注射的深度和角度;
5. 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嘱,合理掌握注射量和注射次数;
6. 注射后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药品使用情况。
考核标准
考核者根据考生的操作情况,综合评估考生在皮下注射中的技术能力。
考核标准包括:
1. 按照规范操作流程,顺利完成皮下注射;
2. 操作准确,无污染,无误伤;
3. 对患者言语细致、亲切,能够使患者得到舒适体验;
4. 能够完整记录注射药品和剂量,并及时进行善后处理。
结论
皮下注射是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我们在考核皮下注射时,应该对考生的操作技能、沟通能力、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注射给药法具有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进入体内的药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生作用或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药的病人。
常用的注射给药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注射原则(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做好“三查七对",确保准确无误给药2.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过期、浑浊、沉淀,变色、变质或药液瓶身有裂痕等,则不可使用。
3.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1.注射时做到一人一套物品,包括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垫巾。
2.一次性物品应按照规定处理,针头置于锐器盒,注射器空筒与活塞分离,毁形后集中置于医用垃圾袋中统一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五)注射药液现配现用(六)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1.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动、静脉注射除外)。
2.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
3.对需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八)注射前检查回血(九)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十)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抽药时不能握住活塞体部,以免污染空筒内壁和药液;排气时不可浪费药液以免影响药量的准确性。
3.据药液的性质抽吸药液;混悬剂摇匀后立即抽吸;抽吸结晶、粉剂药物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溶解后抽吸;油剂可用双手对搓药瓶预热后,用稍粗针头抽吸。
4.药液需现配现用,避免药液污染和效价降低。
5.用尽药液的安瓿或密封瓶不可立即丢弃,以备注射时查对。
皮下注射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皮下注射评分标准,以帮助准确评估皮下注射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使用此评分标准,可以确保对皮下注射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为改进和优化注射技术提供指导。
以下是皮下注射评分标准的各个方面。
评分标准1. 皮肤准备:清洁皮肤,清除污垢和汗水。
2. 注射位置: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如腹部、臀部或大腿前侧。
3. 技术操作:注射时应垂直插入皮下组织。
在注射过程中应避免扭动或移动注射器,并确保注射过程平稳进行。
4. 注射速度:缓慢注射药物,以确保均匀吸收。
5. 药物残留:注射完成后,检查是否有药液残留在注射部位。
如有残留,应使用棉球轻轻按压,使药液完全被吸收。
6. 皮肤刺激:评估注射后的皮肤反应,如红肿、疼痛或出血。
7. 患者反馈:询问患者是否有注射部位的不适或异常感受。
8. 符合卫生标准:注射过程应符合卫生准则,包括手部清洁和使用干净的注射器。
评分标准说明按照以上评分标准,每个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级:- 优秀(5分):完全符合评分标准,没有任何缺陷或问题。
- 良好(4分):在大部分方面符合评分标准,但可能有轻微的缺陷或问题。
- 合格(3分):在一些方面符合评分标准,但可能有明显的缺陷或问题。
- 不合格(2分):在少数方面符合评分标准,但存在严重的缺陷或问题。
- 未评估(1分):无法评估或尚未进行评估。
根据各个方面的评分,可以计算总分并作为综合评价。
结论通过使用本文档所提供的皮下注射评分标准,可以帮助提高皮下注射的质量和效果。
定期评估注射技术,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改进,将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患者体验。
> 注意:本文档所描述的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估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皮内注射①再次核对病人;②排气;③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o-10 o角刺入皮内;④固定针栓,缓慢推注药液,皮肤形成皮丘,迅速拔针;⑤注射后再次核对;⑥安置病人,整理床铺;⑦按规定时间观察反应结果。
♦皮下注射①再次核对病人;②排气;③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o-40 o角,快速将针梗1/3-2/3刺入皮下;④固定针栓,抽动活塞有无回血;⑤缓慢注入药液;⑥注射毕,用干棉签按针眼,迅速拔针,按压片刻;⑦注射后再次核对;⑧安置病人,整理床铺。
♦肌肉注射①再次核对病人;②排气;③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与皮肤呈90 o角,快速将针梗2/3刺入;④固定针栓,抽动活塞有无回血;⑤缓慢注入药液;⑥注射毕,用干棉签按针眼,迅速拔针,按压片刻;⑦注射后再次核对;⑧安置病人,整理床铺。
注意不浪费药液。
针头斜面需完全进入皮内,避免药液漏出,不可刺入过深。
拔出针头后勿按揉,并告知患者不要用手抓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观察。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交代病人注意事项,嘱其暂不离开病房。
青霉素皮试:20分钟后看结果;结核菌素试验:48-72小时后看结果。
注意不浪费药液。
对于过于消瘦或腹部皮下注射时,可捏起局部组织进针,如为专用胰岛素针头,刺入深度根据要求使用。
针筒内如有血液出现,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肝素时不要回抽,以免形成血肿。
注意观察病人注射部位及全身反应。
注射胰岛素时不可按摩,轻轻加压即可。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交代病人注意事项。
注意不浪费药液。
长期肌肉注射者交替注射部位,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进针,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肌内注射。
针筒内如有血液出现,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交代病人注意事项。
6.终末处理。
皮下注射考核评价标准
背景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为了保证皮下注射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以下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
1. 技术准确性:医护人员在进行皮下注射时,需要准确找准注射点并控制好注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药物准确地注入皮下组织。
评价标准包括:
- 正确找准注射点的能力
- 准确掌握注射深度和角度的能力
- 药液注射的准确性
2. 安全性和卫生要求:皮下注射操作需要符合一系列的安全和卫生要求,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危险情况的发生。
评价标准包括:- 符合个人卫生要求(如洗手)
- 使用消毒剂对注射点进行消毒
- 确保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 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3. 沟通与协作能力:皮下注射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完成操作。
评价标准包括:
- 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能力
- 与其他团队成员有效协作的能力
4. 注射后处理:注射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观察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评价标准包括:- 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反应
- 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咨询
结论
以上是对皮下注射考核评价标准的介绍。
这些评价标准旨在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皮下注射时能够准确、安全、高效地完成操作,并提供患者所需的护理和咨询。
集团中心医院十八、皮下注射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十八、皮下注射技术(一)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药物,多用于局部麻醉和胰岛素治疗。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
3.了解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情况。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三)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选择并暴露合适的注射部位, 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 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4.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5.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
6.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7.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四)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
2.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根据胰岛素的种类,指导患者及时进食,以免因注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低血糖。
(五)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2.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
3.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4.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六)相关知识1.皮下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
(1)出血(2)皮下硬结(3)低血糖反应(4)针头弯曲或折断。
详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2.皮下注射常用部位。
(1)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2)腹部注射部位应选择以肚脐为中心,直径5cm以外10cm以内两侧腹壁范围区域注射。
3)腹部注射最多采用的是左手拇指、食指将注射局部皮肤提起使之形成一皱褶,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药液缓慢推注4-5s,停留5s,迅速拔针。
3.低血糖反应(1)发生原因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
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昏迷、甚至死亡。
皮下注射操作标准及评分细则
操作项目:皮下注射规定操作时间:8分钟单位:
姓名
实际操作时间:时分开始时分结束计分钟
问答题:1、口述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1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服时采用1
(2)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2(3)预防接种1
2、注意事项:(1)持针时右手食指固定针栓0.5,但不可能接触针梗0.5,以免污染1
(2)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º1,以免刺入肌层1
(3)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2
(4)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0.5,要建立轮流交替注射的计划0.5,
这样可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1
(5)注射少于1ml的药液时,必须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1,以保
持注入药液的剂量准确无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