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意义 悬鱼1
- 格式:pptx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34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种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技巧,传承至今并影响着现代建筑。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对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追求自然、和谐、均衡的原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木结构和石构结合:古代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但也善于利用石材构建基础和装饰。
这种结合使得建筑更加稳定耐久,并保留了其原始美感。
2.严谨的规划和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在规划和布局上非常注重对称和均衡。
从整体到细节,都展现着严格而有序的美感。
3.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多为斗拱形状,呈曲线状弯折,充满了变化和动感。
这种特殊的屋顶形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寓意着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4.精美的装饰和雕刻: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和雕刻,常常以壁画、瓷砖和雕刻等形式表现。
这些细致而精湛的装饰赋予了建筑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中国古代建筑对文化的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文化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和哲学信仰的表达:古代中国建筑中融入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通过建筑形式和装饰来表达教义和哲学观念。
比如,寺庙通常都会有巍峨的塔楼,象征着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2.社会阶层和地位的象征:古代中国建筑往往与社会地位和权力密切相关。
皇宫、官府和贵族的府邸都是巍峨宏大的,代表着社会地位和尊贵。
而普通百姓的住宅则更加朴素和实用。
3.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的保护: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且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古代建筑的保存和修复不仅能够延续文化传统,也能够让后人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发展。
4.空间布局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古代中国建筑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尊重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
比如,庭院的运用使得建筑空间更加开阔,通风透光,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悬鱼惹草与山花悬鱼惹草山花
博风板
博风板即搏风,又称搏缝板、封山板,宋朝时称搏风板,常用于古代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
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的屋顶两端伸出山墙之外,为了防风雪,用木条钉在檩条顶端,也起到遮挡桁(檩)头的作用垂于正脊。
悬鱼
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件,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
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悬鱼的形象变异: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
蝙蝠形:以蝠代福,以取“福”之意。
宝瓶形:取平安之意,宝瓶还有辟邪消灾的寓意。
水字与桃形:水取水克火之意,桃形寓意长寿。
惹草
惹草是古代中国建筑钉在博风板边沿(一般处于檩头位置)的三角形木板。
门楼外民居惹草用得不多,所见的也是做成长方形,不刻纹饰,简朴率性。
绘制或雕刻与水有关的形象在观念上有防止建筑失火之意。
透空式山花:在歇山式屋顶的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即为“山花”。
山花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形式,仅在博风板上用悬鱼、惹草等略加装饰。
封闭式山花:明以后,用砖、琉璃、木板将山花透空部分封闭起来,并在其上进行雕刻装饰,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装饰区域,带给传统建筑全新的韵味和美感。
悬鱼不是鱼,它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点睛之笔悬鱼,顾名思义就是悬挂起来的鱼,但今日所讲的“悬鱼”,并非真鱼而是一种建筑中的装饰构件。
01 何为悬鱼?“悬鱼”这个词最早出于“悬鱼太守”这一典故。
《后汉书·羊续传》记载:“府丞尝献生鱼,续受而悬于庭。
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羊续为官廉洁,所以将受赠的鱼悬挂在门庭上以表态度。
从此,“悬鱼”成为拒腐倡廉的一种象征。
“羊续悬鱼”特种邮票(图片 | 羊氏文化)悬鱼在建筑中的位置建筑中的悬鱼又被称为垂鱼,它是房屋屋顶正脊上的一种装饰构件,应用于悬山顶和歇山顶的建筑上,安装于山墙两侧博风板的正中连接处,垂悬而下,起着保护檩头和加固博风板的作用。
悬鱼这种装饰构件最初之所以设计为鱼形,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中国传统建筑基本是木结构,木最怕火,所以古人在设计构件时,多采用与水有关的形象。
鱼为水中物,象征水,将鱼悬挂于屋顶,就好比有一汪池水覆盖在屋顶上,古人希望以此庇佑房屋免遭火灾,当然这只是起一个心理安慰作用,并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02 悬鱼的发展悬鱼在建筑上首次出现的时间已不可考,但是早在北魏时期的壁画中已经可以看到装饰有悬鱼的建筑。
到了唐代,悬鱼成为宫廷礼制建筑的规范内容。
官方记载见于唐高宗永徽二年颁布的《营缮令》:“……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栿乳梁装饰。
”后来随着佛教的兴盛,权贵官宦出资营建的佛寺建筑中竟然出现了僭越礼制与宫廷建筑采用同等形制的情况。
到了唐代后期,这种僭越礼制的情况愈加严重,唐文宗不得不颁布了更为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只有常参官才可“施悬鱼、对凤、瓦兽、通栿乳梁”。
《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悬鱼图案至宋,悬鱼的使用已经不再限于宫廷,民间也有。
《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楼肆酒馆也用悬鱼,而且式样很是丰富。
皇家编订的《营造法式》中对悬鱼的图样和尺寸也有了明确的记载:“造垂鱼、惹草之制:或用花瓣,或用云头造。
古代建筑的意义和影响古代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综合体现。
它不仅是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在古代,建筑是表达权力和尊严的重要方式,不同风格的建筑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
在现代社会,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
建筑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古代社会以城市为中心,城市的防御和建筑都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优秀的建筑师和工匠,这也促进了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精湛的木结构和瓦工艺闻名于世,回顾历史,从北方的木构建筑到江南的水乡建筑,中国建筑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是史料、文学和艺术等层面的重要素材。
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形态和风格,更是文化的一种清晰的表达。
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装饰都反映了所属文化的特点。
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强调肃穆和教会权威,它的形象在电影和文学中广泛体现;另外,波斯的伊斯兰建筑,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它们都体现了所处文化的底蕴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文化、科技和社会状况。
建筑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
古代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它们集合了艺术、文化、科技和数学等领域的精华。
良好的建筑也可以成为“活教材”,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例如,罗马斗兽场和圆形竞技场的建筑艺术与工程学,都是史学和建筑学的经典范例,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筑是人类审美和情感的载体。
古代建筑通过其独特的材料和装饰,营造了视觉与听觉的美感,往往富有诗意和感性。
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都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灵性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例如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充满佛教艺术的光彩和壮丽;印度的金色寺,布满印度教色彩的奢华和神秘。
有时候,建筑的气质和情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传达着时代的魅力和文化的精华。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悬鱼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悬鱼装饰艺术米满宁,李方,田波【摘要】本文简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悬鱼装饰的起源、发展、种类以及社会功能,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造型、材料和色彩的悬鱼装饰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和艺术价值,阐明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悬鱼装饰的发展变化,并对悬鱼装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及广泛运用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悬鱼;装饰艺术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造垂鱼、惹草之制:或用花瓣,或用云头造。
垂鱼长三尺至一丈,惹草长三尺至七尺,其广厚皆取每尺之长积而为法……垂鱼版:每长一尺,则广六寸,厚二分五厘。
惹草版:每长一尺,则广七寸,厚同垂鱼……凡垂鱼施之于屋山搏风版合尖之下。
惹草施之于搏风版之下、搏水之外。
每长二尺,则于后面施副一枚。
”文中虽是寥寥数句,只对悬鱼的做法做了简单的阐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悬鱼制作的依据,更为后来悬鱼装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建筑中悬鱼装饰有其独特的文化寓意和艺术价值,深入分析悬鱼装饰的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悬鱼装饰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有助于中国传统建筑中悬鱼装饰的保护和传承,更有利于在继承和创新基础上,使悬鱼装饰能发扬光大,更多更广地运用于现代社会生活,进而也可丰富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古为今用的途径。
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悬鱼装饰简介(一) 悬鱼装饰的起源与发展1.悬鱼装饰的起源和功能“悬鱼”也称“垂鱼”,和“山花、惹草”同属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内容,多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中悬山顶、硬山顶的山尖和山墙面的装饰(见图1)。
据记载,传统建筑中使用悬鱼装饰构件始于唐代,逐渐于宋代形成固定形制,后又在元、明、清几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因现遗留下来的唐代建筑很少,所以能见到的悬鱼装饰,最早也是装饰于宋代建筑上的了。
郭嘉奇(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悬鱼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标志之一,是传统建筑正脊的装饰物,悬挂于歇山式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
因为它的形体与鱼相似,并且从顶端所以在传统文化中称它为“悬鱼”。
我国有很多专家从事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但是却很少有人对此物有一定的见解。
本文分析了悬鱼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并总结了悬鱼装饰的美学规律。
关键词:建筑;悬鱼;装饰艺术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7-0127-01作者简介:郭嘉奇(1995-),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在读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悬鱼装饰的分布及特点浙江泰顺古民居与福建福安的独特风格很有其特点,悬鱼的造型大部分为细长,以木头的本质为主,这与当地文化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装饰于屋檐下造型丰富多彩的“悬鱼”造型,主要用于悬挂房屋两侧,意味着和平,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建筑的审美特征。
这与自然恬静的耕读生活分不开,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山西的色彩悬鱼,雕刻精良,体量较大。
以木材和琉璃材质为主。
这是因为山西是琉璃的主要产地,有着“琉璃之乡”之美名。
临汾平阳鼓楼的悬鱼三米有余,有着中国悬鱼之最的称号。
四川彝族民族的木雕悬鱼有红,蓝,绿。
等色彩。
多为几何形的构成形式形式,有圆形,五角星形和多边形,类似古镰刀,风车或太阳等图案。
云南地区的悬鱼多为竖直长形,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抽象简介,另外一种则具象。
外轮廓的雕刻,造型以抽象的几何形为主,或是由具象中变化而来的。
木板上有图案雕刻。
朱砂红或原木色,此外还有以漆为蓝,绿,黄色,与建筑主体颜色相和谐,另外一种在具象的基础之上,配以花草纹,鱼形等吉祥图案。
云南和四川的悬鱼造型工艺和彩绘形式,是结合了本地域民族文化,比如彝族地区的悬鱼和彝族传统的五色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彝族黑,白,青,黄,组成的特殊的五色文化。
施以这些色彩的悬鱼,又披上了彝族文化的面纱。
建筑知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及意义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在古代,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工作的场所,也是文化、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及其意义。
一、居住功能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居住。
传统建筑主要是由木材和砖石等材料建造而成,不同的区域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例如,在南方,人们常在水边建造水镇,而在北方,人们则会建造具有隔寒保温的窑洞。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还注重自然环境,利用阳光、水源、风等自然资源,使房屋更加温馨、舒适。
二、文化意义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文化传承和表达。
建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的装饰、结构、样式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价值观念。
例如,在传统建筑中,特别是在寺庙、道观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图案和浮雕,它们往往是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的描绘,深深耐人的视觉和心理印象。
三、宗教意义中国传统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意义。
中国古代信仰多元化,而建筑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
寺庙和道观常常是人们聚集祭拜的地方,它们不仅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获得心灵慰藉的地方。
到处都可以看到香火旺盛的寺庙和庙会活动,是中国传统建筑在宗教领域中的又一重要作用。
四、社交功能中国传统建筑还是人们社交和活动的场所。
庙会、祭祀、婚礼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传统建筑。
例如,在传统的庙会中,人们互相交流、娱乐、诉求等,同时也有旺盛的商业交易活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是它们存在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它们得以保存和传承的源动力。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今天了解和挖掘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传统建筑在保留其传统风格与特征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向现代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古建筑的建筑功能与用途古建筑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建筑功能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下面我将就古建筑的建筑功能与用途进行一些探讨。
一、古建筑的建筑功能古建筑的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所具有的基本物质功能,主要包括居住、工作、储存等方面。
在古代,因为工具、技术和环境等限制,人们需要设计出适应当时生活需要的建筑风格。
1.居住功能古代的居住建筑,一般都是家庭的基本生活场所。
依照当时人们的居住需要,古代居住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里的公寓,另一类是农村里的平房。
在城市中,由于空间有限,人们普遍选择多层结构的建筑来解决居住问题,这种建筑通常被称为“四合院”。
在农村中,人们则主要居住在“土坯房”或“木质平房”。
2.工作功能在古代,工作建筑主要指政府机关、市场、商铺和工厂等。
这些建筑都要满足功能要求,如必须有通风、采光、防盗、防火等措施,并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工作场所。
例如,房前屋后喇叭形的银鹭钟楼就是一座为了制造钟表而建的工作建筑。
3.储存功能在古代,储存建筑主要指仓库、库房、钱庄、票号等。
这些建筑按照不同的储藏物品,分为粮食仓库、棉花库房、银行、票号等。
其中以大规模的粮食仓库为最。
古代的粮仓一般都是用土坯和砖头砌起来的,为了避免爆仓,粮食密度比较低。
这类建筑物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对于满足当时人们生活需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古建筑的用途在很多古建筑中,除了基本的建筑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特殊的用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途。
1.景观功能古建筑多数又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精巧的建筑结构、园林和景观,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主要是为了皇帝休闲娱乐和掌握农业生产情况的鸟瞰观察。
2.宗教功能古代的建筑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方面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如许多明清时期的著名古建筑,都是为宗教而修建的。
如南京的明孝陵,是明朝时期明太祖和明太穆后妃永妃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