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6.95 MB
  • 文档页数:10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始社会建筑(萌芽期)
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萌芽时期,主要有两种原始人居住 模式:穴居与巢居。
原始社会的穴居:于黄河流域产生,后演变为木骨泥墙。
例1:陕西 西安半坡 村原始社 会方形住 房
例2:郑州大河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原始社会的 巢居
于长江流域 多水地区产 生,后发展 成干阑式建 筑。
• 到了东汉时期,高台建筑逐渐减少,而开始向 楼阁形式发展。
• 这种风格的改变,一是因为经济、实用的原则 发挥了作用,二是由于木结构建筑技术逐步成 熟、木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形成。
与 • 文献相合,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 • 故城内原即有南、北二宫,后来汉明帝时曾重修北宫。其中的德
阳殿,它的“庭”据说和阿房宫一样可以容纳1万人。 • 洛阳城的布局与西汉长安城不同,以南、北纵向布局为主。 • 洛阳城的城门,每一面各三门,以东面为主,东面的北门(宣平门)
为主要城门。 • 洛阳城与西汉长安城一致的是,实质上依然属于内城性质,南、
• 汉长城与秦长城相比,构筑的规模与技术都有了较大 的进步。特别是新筑的“凉州西段”长城,“五里一 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居延汉简》 语),成为了大漠与山岭中的一道烽火线。

• 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刘邦入关后,在秦长 安宫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的。
• 当时先将长安宫扩展为长乐宫,又在边上造了未央宫 与北宫,再在这些宫殿造成后,建造起了长安城墙。
• 后来,汉武帝又在城西修了建章宫,在城内造了桂宫、 明光宫。王莽时,又在城南修建了辟雍等礼制建筑。
• 在西汉末年与东汉末年,长安城屡遭破坏,最终被董 卓纵令部下烧毁。
• 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可以知道长安城呈不规则 矩形,周长25.1公里。全城共有12个城门,以东面的宣 平门为最主要的出入口。城中的街道,南北与东西向 纵横交错,共有8条,宽度都在45米左右。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第三节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1、原始社会建筑(萌芽时期) 2、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3、战国-秦汉时期建筑(古风期) 4、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过渡期) 5、隋、唐、五代时期建筑(高峰期) 6、宋、辽、金时期建筑(wenku.baidu.com成期) 7、元、明、清时期建筑(停滞与衰落期)
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传统院落式建筑布局初步定型,礼 制确立。尚处“茅茨土阶”阶段,无瓦,屋顶十分简陋。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3、战国至秦汉时期建筑(古风期)
历史背景:战国后,秦朝的建立对中国封建社会具
有开创性,汉代400年则形成统一的汉文化。统一的文 化促成建筑体系的更大发展与趋于统一。
建筑特点:
• 穿斗式
•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 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 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形 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 井干式结构
• 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 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 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 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 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 构成房屋。
2、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历史背景:历经夏、商、周三代。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古典建筑
初步确立,但仍较原始。 具体表现:初步完成了木构架形式及结构体系,掌 握了筑高台的做法,但建筑未摆脱原始状态。礼制 对建筑的布局开始有了控制,表现出等级森严的秩 序,影响了中国以后几千年的建筑。
奴隶社会的建筑处于或刚脱离“茅茨土阶”阶 段
秦汉时期古拙、统一而未定型的建筑形象
住宅
汉代明 器陶屋、 画像石 中的住 宅形象
• 阿房宫、汉都城、万里长城……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气势建筑纷纷涌 • 现,正是这个体系形成的标志。 •
• 一、秦汉长城 •
• 长城,是古代中国的独特建筑。 •
•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家为了抵御别的国家进攻,在连绵不断的群山上 建造起长长的城墙,燕、赵、魏、齐、吴、楚等国家都筑有这种长城。
• 长安城实际上还只是一座内城,大规模的居民住宅区则是在北面 与东北面的“廓”区内。
• 汉代长安城,人口最多时达到30万左右,是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 之一。
• 东汉改都洛阳,是在东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人称之为 “汉魏故城”。
• 洛阳故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九里多,东西宽六里多,有 • 的古代文献称之为“九六城”。考古发掘表明,实际情况基本上
建筑艺术形象古朴凝重 结构上木构体系趋于成熟(抬梁式、穿斗式、井干 式三种结构方法形成),能建造各种复杂的建筑物,但 尚无解决大空间的技术。斗拱成组,并普遍应用,但形 式不统一。屋顶形式丰富起来。 建筑类型增多,出现了楼、阙、榭等。
• 抬梁式
•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 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 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 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 代表
北二宫占据了绝大部分地方,平民居宅和礼制建筑都在城外。东 汉末年,洛阳城大受损坏,主要宫殿都被烧毁。
• 三、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形成
• 战国时期形成了一种高台建筑的风格,反映出 当时崇尚等级威严的思想。这种风格,在秦代 与西汉依然流行,如秦咸阳的甘泉宫以至阿房 宫、西汉长安的未央宫,都是这种高台建筑。
• 继秦而起的汉王朝,也因为北方地区匈奴的侵扰不断, 继续修筑长城。
• 汉代除了修缮秦长城外,又修筑了朔方长城(今内蒙河 套以南)与凉州西段长城。凉州西段的长城规模较大, 北起额济纳旗居延海,西南经大方城到金塔县,是其 北段;金塔县经破城子、桥湾城到安西县,是其中段; 从安西县经敦煌达大方盘城、玉门关而至新疆,是其 南段。

• 秦王朝帝国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将燕、赵、魏等国家的北 部长城连接起来,用30万人整整修了十多年,才初步筑成。

•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
• 秦代的万里长城,西起甘肃临洮(岷县),沿着黄河到内 蒙临河,又北登阴山,再南下山西雁门关、代县、蔚 县,接燕国长城后,经张家口而经燕山、玉田、锦州, 终于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