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经济法的沿革和主要学说
- 格式:ppt
- 大小:356.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2章:经济法的沿革和主要学说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市场经济———民商法的完善及兴盛(一)、市场经济早期形成阶段1.实质:原始国家干预主义实质上是封建王权与商业资本的结合,这一阶段盛行欺诈行为,把其他国家或民族看作敌人或对手,认为一方受益则另一方必受损。
2.形式:海上贸易的法律(表现为禁令或鼓励规则)和镇压反抗、维持统治的刑法以及行政法性质的法令较发达。
(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时间:18世纪至19世纪末2.理论基础:亚当·斯密创立的古典市场经济理论①促进人民自身更富有美德和智慧②促进公共事业提高经济效率。
3.形式:行政法的兴起与民商法的发达二、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现代经济法的孕育、萌芽与产生1.时间:自19世纪末至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2.理论基础: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看得见的手”理论,认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不仅要去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失败的一面,还要去干预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面,以防止市场出现新的失败。
主张国家的干预是全面的,既要干预生产,又要干预分配。
3.表现:现代经济法的孕育、萌芽与产生三、战后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市场经济的日益国际化———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与渐趋成熟1.时间:二战以后2.理论基础:①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R·H·科斯的“科斯定律”认为,只要明确界定了产权,自愿的交易总能产生最优的结果,所以国家的职能(不是自信地全面干预经济,而是)一方面维持明晰的产权,另一方面则是去干预产权不易界定或界定不清的领域,以使交易费用尽量减少”。
②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坎南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存在着缺陷,国家同样也存在缺陷,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对市场根本性的缺陷进行积极弥补,以减少市场体制的摩擦、降低交易费用。
3.表现: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与渐趋成熟4.发展趋势:国家垄断资本被国际垄断资本(跨国垄断资本)替代的趋势日益显现,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性市场经济对应的则是“三元论”的市场调节、国家调节与国际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