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前景
- 格式:pdf
- 大小:514.05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 但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煤矿区干旱缺水、突水水害严重、环境问题凸显, 而煤田水文地质工作严重滞后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分别叙述了我国各大煤炭基地, 特别是首批国家规划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分析了煤矿区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并对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提出建议,以保障我国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煤田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建议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energy grows considerably, but coalfield hydrogeological work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coal mine water inrush water disaster of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geology to work serious la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needs. this paper describes china’s major coal base, especially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lanning min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situation, analyzed coal mining area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ppeared, and the geological work proposes, to ensure that china’s coal industry sustainabledevelopment.key words: coalfield hydrogeology exploration situation; suggestions;中图分类号:p64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绪论 (1)1 矿山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 (2)1。
1 地下水位下降 (3)1.2 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补排平衡破坏 (5)1。
3 水质污染 (7)1.4 地面沉降 (9)1.5 水土流失 (11)2 针对水资源受到破坏的解决措施 (12)2。
1 开展采煤保水研究,加强水质监控 (12)2.2 取缔小煤矿,调整矿山开发规划 (15)2。
3 种草植树,涵养水源 (15)2。
4 推进矿区污染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6)2.5 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污染惩治力度 (17)2。
6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8)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
但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矿山开发引发的水资源问题大体可以分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排平衡状态的破坏和水质污染等方面。
针对影响水环境变化的因素提出开展采煤保水研究、调整矿山开发规划、矿水污染治理的措施等。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矿山开发影响及防治绪论世界上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资源——水——正在逐渐消失。
事实上,全球水短缺有可能造成21世纪最严重的生态、经济、政治危机.十九世纪打土地战争,二十世纪打石油战争,二十一世纪打水源战争.中国的水危机主要原因是缺水和污染。
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已达三千多亿元。
我国的两大母亲河出现严重缺水和污染-—长江源头支流之一的楚玛尔河段断流,黄河被污染。
内陆湖和淡水支流和沿海伤痕累累——云贵高原最大湖泊滇池作为昆明唯一的纳污水体,水质自90年代后明显下滑;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市民守着太湖没水喝;环渤海水域重金属超出正常标准2千倍;青岛沿海浒苔丛生……因此,本文从矿山开采这一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入手,从而具体的看到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乃至不节制的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于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
探放水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与前景摘要:随着煤矿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放水技术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的关键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背景、探放水技术概述、应用、优势与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探放水技术的定义与原理被梳理,强调其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
其次,详细阐述探放水技术在煤矿安全方面的应用。
接着,探究了探放水技术的优势与前景。
最终,本文总结了探放水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探放水技术,煤矿安全,水害预测,探水钻孔,水流量测定,水质分析,水害防治一、引言1.背景与动机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下水的复杂性和变动性,煤矿面临着水害问题,如地下水涌入、矿井淹水等,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
为解决这一问题,探放水技术应运而生。
探放水技术是一种集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水质分析与工程建设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技术,能够有效预测和控制地下水,提高煤矿安全性。
煤矿水害不仅会导致生产事故和设备损坏,还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急需探索一种可行的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以维护煤矿安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减少环境负担。
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系统介绍探放水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前景。
通过对探放水技术的概述、应用以及其在煤矿安全保障中的优势,旨在增强对探放水技术在煤矿安全方面的理解,为煤矿行业提供科学的水害预防和控制手段。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煤矿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决策者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更好地应对水害问题,减少煤矿安全风险,推动煤矿安全与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高煤矿探放水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我国煤矿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二、探放水技术概述1.探放水技术的定义与原理探放水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地下水勘查和调控技术,旨在预测、测定、分析和控制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以达到煤矿水害的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该技术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水质分析、工程建设等多学科内容。
新疆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摘要: : : 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 , , 自然资源是支撑新疆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资源是支撑新疆经济增长的基础,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 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因此,因此,新疆经济发展要走资源型经济的路。
本文从新疆地域特色角度分析新疆目前的经济优势,本文从新疆地域特色角度分析新疆目前的经济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 : 新疆新疆新疆; ; ;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 ; 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经济一、新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北面、西面、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交界交界, , , 边界线长边界线长边界线长540054005400多公里。
多公里。
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连接中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通道的重要通道,,又地处国防前哨又地处国防前哨,,占略地位十分重要。
占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疆地域面积新疆地域面积166166166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 ,1/6 ,1/6 ,是我国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区内自然资源种类多积最大的省区。
区内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大。
人口2181.332181.33万万,区内民族众多区内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1306.721306.721306.72万万,占全疆总人口的59.9%59.9%。
中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总揽全局、面向中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总揽全局、面向212121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新疆是重点。
新疆大开发新疆是重点。
新疆大开发,,生态是前提生态是前提,,资源是重点。
新疆巴里坤煤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与评价摘要:本文从煤层、煤质特征,煤层含气性及储层物性特征,顶底板岩性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巴里坤煤矿区的煤层气地质特征,估算了煤矿区煤层气资源量。
研究认为矿区煤层发育,煤的变质程度中等,煤层含气量较大,煤储层物性条件较好,顶底板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随埋深的增加具有煤层气开发潜力,特别是东部石炭窑区,可作为下一步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
关键词:煤层气;煤质特征;煤层含气量;煤体结构;顶底板1、概况矿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东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部南缘,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东以石炭窑复向斜南翼出露的石炭系地层为界,西至纸房断裂,北起挪依什卡拉~沙尔布拉克断层,南到巴里坤煤矿断层,面积约1245km2。
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查明及预测1000m以浅煤炭资源量16亿吨,煤质优,煤田简易瓦斯测试多个采样点瓦斯含量大于1m3/t。
矿区共有8对矿井,是自治区重要煤炭生产基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前人对该区煤层气条件研究甚少,瓦斯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区内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从而提高采煤的安全系数,本文从矿区构造、煤层、煤质及煤层气地质特征等方面对区内煤层气地质条件进行论述和研究,有利于矿区煤炭、煤层气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为下一步开展煤层气工作提供依据。
2、基本地质特征2.1地质构造矿区位于新疆大地构造一级单元准噶尔一北天山(Ⅱ),二级单元东准噶尔地槽褶皱带(Ⅱ1),三级单元北塔山复背斜(Ⅱ1-8)。
主要受北面和北北西两组断裂的控制,坳陷内形成雁状排列的次一级凹隆相间出现的复杂构造。
各山间盆地的大小、基底起伏及沉积的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均不相同,含煤岩系的厚度及成煤条件都存在一定差异。
2.2煤层特征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Ib),根据煤层分布和含煤性将本区分为东(石炭窑)、中(段家地)、西(纸房)三个区。
保水采煤面临的科学问题范立民【摘要】保水采煤理念是基于榆神府矿区开发初期采煤引起的潜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而提出的.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保水采煤技术体系,有效指导了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日益提高的格局下,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水资源共生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历史考验.首先综述了保水采煤技术取得的成果,认为地质条件探查、岩层移动、保水采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解决了单煤层开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生态脆弱矿区水与生态约束和生态修复与重构方面的研究滞后.其次探讨了保水采煤领域中5个紧密相关的科学问题,包括矿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对煤层开采的约束程度的识别、量化及监测,大采高和重复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与预测方法,有效隔水层厚度的量化与评价,大采高和重复采动条件下采动岩层(覆岩)控制及矿山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矿山生态损害监测与评价、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生态修复策略及效果评价等.在新形势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任务重大,有待于投入更多研究来支撑我国西部矿山保水采煤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促进绿色矿区建设.【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8页(P667-674)【关键词】科学开采;保水采煤(保水开采);导水裂隙带;生态重构【作者】范立民【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即东部缺煤富水,西部富煤缺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资源开发逐步向西部(西北)进行战略转移,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疆已经成为我国原煤生产的主要基地。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73%,2017年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3.9%左右,部分区域极度缺水。
众所周知,水资源不仅是煤炭工业赖以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
新疆温泉地下水库成库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者:高福翔徐东升周金龙周龙来源:《新疆地质》2024年第01期摘要: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配不均,用水过程与来水过程不相匹配,修建地下水库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对新疆温泉县地下水库从水文地质条件、水源与水质、储水条件、补水条件、取水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基本明确了温泉县地下水库“渗得进、存得住、取得出”的建库基本条件。
初步讨论了地下水库的回补、取水方式,平均每天需回补量为41.64×104 m3,所需渗渠最小面积为11.90×104 m2,全年人工回补量为4 837×104 m3;取水方式采用地下集水廊道自流式取水工程,运用隧洞稳定涌水模型计算出不同含水层厚度下的廊道长度,提出合理的回补工程布置方法,为地下水库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关键词:新疆;温泉县;地下水库;成库条件;水文地质地下水库作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岩石空隙为储水空间、在人工干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调蓄能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利工程[1,2]。
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环境负效应很低,具分布广泛、蓄水效益高、投资少等明显优势。
地下水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为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缓解滨海地区和干旱地区紧张的用水状况,美国进行了一系列与地下水库相关的试验,将淡水储存在地下咸水层中,由此开始了地下水库的科学性研究[3]。
70年代后,地下水人工补给应用领域和功能扩展,引出“含水层储存和回采”(Aquifer storage and recovery,ASR)概念[4]。
我国相比国外对地下水库的研究及建设、实践稍晚,但我国在地下水库功能开发上取得很大成就。
1975年河北省建造完成了南宫地下水库,成为我国地下水库发展的起点[5]。
新疆最早研究并监测的地下水库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山前的向斜凹地内[6]。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径流年内相对均匀稳定与灌溉期用水集中、灌溉高峰期缺水之间的矛盾,即用水过程与来水过程不匹配。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我国的煤矿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面积很大,在资源存储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7亿吨,在一次能源消费量方面占比69%,煤炭生产力已经提升到45亿吨每年,然而,在大规模开采煤矿资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地下水流失以及污染问题,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诱发植被退化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对地下水所造成的影响,大力开展监测活动,减轻对地下水产生的威胁,为其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
标签:煤矿开采;地下水问题;监测我国的煤炭资源存储量较高的区域,是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地区,且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很高,所以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应正确进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遵循生态文明性的原则,正确进行煤矿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评价处理,保证提升水资源的保护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1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一般情况下煤矿的开采方法有露天与井下两种,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质方面。
在井下工作中,进行开采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排水进入到地下水的流向以及流场出现变化,建设的过程中开挖阶段与运行阶段的工作面开挖,会导致原本的水动力场发生改变,在相关水动力场因素的影响之下,开挖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地下水泄水面。
与此同时,在煤矿实际建设工作与生产工作中,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煤矿的建设工作中、生产排污工作中都会产生污染物,对水质造成影响。
且在井下开采工作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就是石油类的排放物还有SS类型的排放物。
在井下开采工作中对地下水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就是在水量方面,工业场地区域以及矸石场区域当中的地面很容易渗漏,所以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受到影响。
在露天的开采工作中,矿田剥采的工作中会出现矿坑水的聚集现象,在每层上面会覆盖含水层,流入到地下水当中,对其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次就是在露天剥采的时候,雨天会导致污染物流入到地下水中。
此类矿坑水很容易受到相关生产操作与机械设备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因子主要就是石油以及SS。
科技 鲁
入不少的资金和设备将矿井水当成废水抽排,既浪费了宝贵而有限的
水资源又污染了排放地的环境。还会打破矿区和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
存状态的分布比例,甚至袭夺大量现有地表水的径流量,影响流域内
的水资源环境和气候环境等。
由于新疆曾有过无序开采地下水资源并造成整个流域水资源环境
的破坏行为。因此,对于地下水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开采控制是非
常应该和必要的。然而,新疆煤矿区的水资源具有其自身特点。更应
该针对其特点进行长远地科学规划、合理勘查和可持续利用的探索与 研究,使新疆煤矿区的水资源不再成为“水害”而是变成“水宝”。真正 从根本上消除水资源短缺的矿区仍在大量浪费水资源的现状。在煤炭 资源开发的先期就摸清矿区及周边水资源的家底,针对重点投入水资 源勘查工程,提供出与地区煤炭资源总体规划相适宜的专业水资源勘 查报告,为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地区社会经济服务。 通过对新疆煤田(矿区)水资源现状和特点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 新疆的煤田供水水源勘察的滞后,将会是制约新疆煤炭资源大开发的 关键瓶颈。随着目前已经完成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煤矿区陆续 开_T建设,煤矿区的水资源没有勘查资料可供利用和煤矿区水资源紧 缺的问题马上显现。恰是由于煤矿区地下水资源现状资料的缺乏,制 约了对煤矿区及周边水资源的利用,并将影响煤矿区煤炭资源经济、有 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 6.结语 新疆煤田(矿区)的地层组合都是以碎屑岩为主,加之煤层火烧区、 采空区具有极易积水的特点,使得大部分煤田(矿区)都有富存着可供 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能力和可能。目前频频出现的矿井透水事故不只说 明煤矿区确实存在具有可利用的大量水资源;还在告诉人们,出现透水 事故的矿井都是对矿区地下水的富存条件、分布特点和充水规律认识 不清;对于开采带来的地下水流场改变影响程度没有了解等。特别是 没有看到长期的排水投入与一次性的水资源勘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 益间的巨大收益差异。新疆煤矿区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前景就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组成。 煤矿区水资源的利用首要的是将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视为整体对 待、协调规划、合理利用。特别是对矿区地下水的不同区段,应该在综 合分析研究各阶段不同矿种地质资料的条件下,在对完整的水文地质 单元内的地下水补、径、排规律都全面查明的基础上,结合矿井规划方 案和现有生产矿井系统的分布及矿井排水量的预测或实际成果,编制 出矿区地下水水位(水压)和水质等值线图、矿井出水点强度分布图、矿 区物化探异常区划图等,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各种分析统计方法和手 段,仔细剖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合理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 术,归纳总结矿井开采与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相关条件与关系,制定科 学、经济、合理、有效的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整体利用与分区规划方案, 更好地为节能减排、优化劳动生产环境、全面提高生产效益提供既方便 操作又能真正实施完成的可靠专业依据。 新疆目前的煤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利用程度还非常低,大部 分矿区甚至是没有利用、更在加倍污染。这里既有对矿区地下水资源 的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政策导向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但根本是在于 对矿区地下水资源了解不够造成的。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是在地质 勘查阶段就对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基础资料的获取不够,亦不全面所 致。 翻开新疆现有的煤炭资源相关资料或文献,特别是煤田地质勘探
报告。记载的重点都是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构造影响程度、煤质特征
等,对于煤矿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是对其在煤炭资源开采中的影响
因素、技术条件和可能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述,根本没有当成一种可
利用的资源进行了解和查清。甚至矿区水文地质工作和评述的范围也
只是局限于在煤矿区(或勘查工作区)划定的勘查区范围内,这不仅违
背了矿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范畴遵从水文地质单元划分边界的基本原
则,还造成了矿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只能局限于勘查工作区的范围内,
对勘查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既无法投入全面了解的基本工作量,也妨
碍了对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全面准确认识,甚至影响了对勘查区(煤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正确判断。所有的地质勘查资料或报告都没有
一
张矿区地下水等水位(水压)线图或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补、径、排关系
图用于显示水资源分布现状,煤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被视为资源而被
开发利用的路就尚远……
随着国务院|2007]29号文的贯彻实施,对煤层气资源实施煤炭资
源开发的“先抽后采”政策将迟早面对,而与煤层气开采息息相关的矿
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亦会突出显现。因此,对
于在煤矿区内共同赋存的煤炭资源、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煤层气资源
的整体都给予“资源”级的勘查了解和合理开发、协调综合利用投入,尽
快了解查明煤矿区内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现状和相互关系,
及早认知煤矿区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富存、天然运移和随开采
变化的规律……才是全面可持续适合节能减排能源国策、全面提升煤
炭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唯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编《新疆矿产资源规划研
究》.2001年10月
[2]闫海渠《煤矿采空区积水的开发前景分析》.《中国煤田地质》,
第13卷第2期
[3]闫连群,盖春平.《新疆煤矿区水资源的利用探讨》.《新疆煤炭》,
2008年第2期
[4]关克然.《新疆煤田水资源勘查合理配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协会——地热能利用和热泵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年9月
[5]关克然.《新疆铁厂沟一沙沟矿区水资源质量分析》.《煤质技术》,
2009.增刊
城市污泥填埋处置与赍源化土地利用
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王晓玉 胡俊庆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和污泥填埋处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污泥填埋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将逐渐受到限制。
提出了通过对污泥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堆肥处理后资源化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关键词]城市污泥 填埋处置 土地利用 资源化
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20至2025年间达到顶峰,污水量也将在2020
年达到峰值。随着城市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废水得到相应的处 理的同时,城市污泥却给环境带来了危害,缺乏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 使城市污泥处置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的“瓶颈”。 过去由于对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没有具体要求,污泥填埋操作 相对简单,因此投资和处置费用较少。随着各国对填埋渗滤液处理的 标准的提高以及填埋场地的选择范围减少,填埋成本会越来越高,污泥 填埋处置量将会减少。认清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寻求污泥处 置、合理利用的途径,对于减缓填埋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土壤肥料资 源紧缺的状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外对填埋污泥泥质的要求 国外对污泥填埋的泥质要求不尽相同,盟欧2006年起实施了固体 废弃物土地填埋法令,要求所有欧洲国家用于土地填埋的固体废弃物 中有机物含量必须逐年递减,其中污水厂污泥也是该法令规定的固体 废弃物种类之一。法国从2002年起要求可进行填埋的污泥固体含量 大于30%;德国从2000年开始要求填埋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小于5%,被 填埋的污泥固体含量大于35%。污泥和垃圾混合填埋时:十字板抗剪 强度≥25kPa;无侧限抗压强度≥50kPa,而轴向变形最大为20%“ ;荷兰 1993年环境管理法案中规定必须经过稳定和脱水处理、含固率要求最
低为35%、剪切力(内聚力)>lOkPa的污泥方可填埋 ;意大利要求污
泥经脱水、稳定后与城市生活垃圾共同填埋;美国要求混合填埋时必须
通过过滤试验,确定污泥不含有游离水。近几年来,无论欧盟国家或美
国、日本,污泥卫生填埋的比例越来越小,2005年法国禁止污泥填埋 。
美国已有的填埋场还将逐步关闭。
2.我国相应污泥处置的标准
2008年以前我国关于污水污泥相关的标准仅有3项,农用污泥中
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19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
1993)。为规范污泥的管理、提高污泥的处置水平,2008年后我国政府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污泥泥质的相关标准。2009污泥填埋处置政策中要
求:当污泥泥质不满足标准或缺乏可利用的土地而不能进行土地利用
时,可考虑干化污泥采用填埋、焚烧或建材利用等处置方式,也就是说
不具备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条件的污泥,方可采用填埋处置
方式。在污泥填埋处置方面《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