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柳永词对苏轼词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23.35 KB
- 文档页数:1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
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
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受到柳永的影响,苏词对柳词有承袭的地方,亦有其创新之处。
柳永是词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从整个词学的发展史来看,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着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
柳永是首要的一环,他奠定了词体的生命基调,但是柳永的成就是阶段性的而非总结性的。
词没有柳永,不一定能进一步开拓文学生命,但词如果没有苏轼的杰出革新成就以及周邦彦的“集大成”,那么词就不能提到与诗文相提并论的地位。
论开拓和创造成就,柳永首膺其功,他为词打下基本的规格。
宋翔凤曾云:“柳词……高处足冠群流……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不止是苏东坡,北宋词家大都未能冲破“文以载道”的观念,作家填词,总给人遮遮掩掩的感觉,词很难登入大雅之堂。
柳永的性格纵放自傲,政治上的遭遇使他向“专业词人”的方向发展,为词开辟了新的天地。
柳词在形式方面,衍小令为长调,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
柳永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示范意义,对词的继续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在技巧方面,独辟“柳词家法”,以赋为词,铺叙展衍,成为后代学慢词着必学的门径。
柳永还“变旧声,作新声”,柳词除七分之一承袭旧调,其余的都是柳永创的新调,即使是承袭旧调的作品,柳永也能根据词情的需要,在词的长短和分句方面做调度。
如《浪淘沙》,唐五代词牌字数28字,柳词133字,形式分句也有很大差异。
浅谈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需要一批为之奋斗的人。
北宋时期,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
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一)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
柳永关注到了词的特殊特征,特别注意了词的格律与平仄。
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字起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
有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句,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出来,明净而透彻。
同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二)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如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
1.柳永词的特点及其在宋词中的地位
2.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及其影响
3.柳永与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作用比较
4.柳永词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宋词的发展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柳永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描写爱情为主线,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
其次,他的词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再次,他的词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音乐的韵律,形式优美,富有音乐感。
柳永在宋词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词作对宋词的革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词打破了传统的形式束缚,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使词这一文学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
他的词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对明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柳永同时期的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豪放奔放的风格,对宋词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柳永和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柳永注重对词的形式和音乐的探索,苏轼则更注重对词的内容和思想的表达。
两人在词的发展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推动了宋词
的繁荣。
总的来说,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苏轼看不起柳永写的词,但自己写词创作深受柳词影响而不知文|丁十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特殊在什么地方呢,一方面宋代词人大多受其影响,但是都不愿承认,比如苏轼;另一方面,在苏轼之前,“词为艳科”是当时人们对词的普遍认识,所以大家都是写男女之情的,但是柳永的词被其他词人看不起。
他们认为就算是写艳词,柳永的词也比他们低一等。
根据张舜民《画墁录》记载,一次柳永见晏殊的时候,本以为自己填词写作的水平能够得到晏殊的认可,却不料碰了一鼻子灰。
晏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柳永,原名柳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柳遂退。
所以在当时的士大夫眼里,看不起柳永这样的民间情歌王子。
不过这也不能怪柳永,看看当时那些词人,如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哪个不是朝堂重臣,他们写的自然是士大夫歌曲;可柳永不一样,他也曾想跻身仕途,而且其父、兄都是有科第功名的人。
但是奈何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让其彻底断了仕途之路,他的万种风情,与何人可说?只能是跟青楼妓女说了,所作的自然也就是市井歌曲了。
但正是有了妓女这样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所以柳永写一首火一首,奉旨填词柳三变,把工作室开到青楼妓院,成就了他“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根据历史记载,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通判杭州,时年37岁,开始作词。
从现存苏轼词集来看,苏轼在熙宁五年写了2首词,熙宁六年写了5首,而熙宁七年则写了42首,是其一生作词最多的一年。
那么苏轼为什么37岁才开始写词,之前是没有兴趣吗?显然不可能,在宋代词风之兴盛不亚于今天的流行歌曲,任何一个有才情的少年都不可能抵挡它的魅力。
而且苏轼后来在写给堂兄子明的信回忆说:记得应举时,见兄能讴歌,甚妙。
弟虽不会,然常令人唱为何词。
苏轼应举的时候是21岁。
对于会唱词的堂兄,年轻的苏轼充满了钦羡。
而当时流行的正是柳永的歌词。
所以苏轼后来经常拿自己的词和柳永作比较。
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作者:范育新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摘要: 词至柳永而为一变,自苏轼又为一变。
苏轼称柳词“不减唐人高处”,并且自己不曾弃“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开豪放词风,“新天下人耳目”。
本文从词中人格、自我意识、画面境界三个方面论述了柳苏的传承关系和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 柳永“唐人高处” 苏轼豪放词风柳永、苏轼词风是伴随着北宋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而形成的。
在柳永前,词只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很多诗人写词还沿用写诗的手法,有的词很像诗,如刘禹锡的《竹枝词》、张志和的《渔歌子》,都与诗没有什么区别。
温庭筠虽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但是,他的词题材很窄,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要内容,如《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等。
到了南唐二主,词有所变化,像李煜的《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冯延巳的《鹊踏枝·谁到闲情抛弃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词有了新的气象,传统的花间艳曲的风格有了变化。
至于北宋初期的词,仍沿袭五代余风,婉丽风气盛行。
但是,一部分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则另辟蹊径,表现出新的风格,像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边塞词,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即景抒情,已有了清新俊美的韵味。
当旧的文学形式不能满足实际生活需要时,便需要新的文学形式来取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生活的安定与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吟唱小令和短调。
时代呼唤能够更完整表达人们思想的新词,柳永的慢词和苏轼的豪放词便应运而生。
花间鼻祖温庭筠在晚唐开创并形成了独立的风格,南唐后主李煜也以抒发亡国之恨而扩大了词的题材。
柳永首创的长调慢词能更细腻、更充分地抒发人的情感,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
苏轼词风是随着宋代中叶改革之风而形成的,他以其过人的文采,坦荡宽广的胸怀,坎坷的仕途经历独树一帜,词作一洗婉约香泽之气,给人以登高望远,昂首高歌之感。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论柳永词对宋词的影响摘要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语体风格,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柳永词宋词慢词。
引言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百十多个词调里,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质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许只能在小令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家,他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的词作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
他的词以七绝为主,采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词行节奏感强烈、押韵自然流畅。
他以自己的艺术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局限,赋予词作更加灵动、富有韵味的特点。
其次,柳永的词作在内容上富含激情与深情。
他以痛苦的爱情为主题,以个人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表达了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升华,抒发了个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他的词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通俗性,真实地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再次,柳永的词作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魅力。
他善于利用生活常识和通俗语言,使其词作贴近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
柳永的词作既兼容了婉约词、豪放词的特色,又吸收了南唐词、五代词等不同地域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元素,使词作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柳永的词作对宋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引领了宋代词的新潮流,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他不仅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的词坛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他的词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度思考,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贡献。
他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艺术上的启示和借鉴。
柳永的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
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
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3.加速了词的传播。
柳永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变“雅”
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学重新走向市井。
4.对豪放词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苏轼与柳永的关系论到苏词创作的心理刘石苏轼如何评柳,曾否学柳,怎样学柳,对柳永的真实态度如何,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研究苏、柳关系这一课题本身,对苏轼走上“以诗为词”这条与包括柳永在内的传统词人迥不相同的创作道路的心理因素也会有一个较为深切的了解。
从苏柳高下之争提出问题如果有人问,在苏词评论史上,被经常与苏轼同时提及的是什么人,多数人的回答想必是辛弃疾。
这的确不错。
作为开创词作新局面的两个代表人物,在苏、辛之间,不论他们的相同,还是不同,都有很大的可比性。
历来人们将他们相提并论,实是情理之中的事。
可是如果说,更多地被与苏轼同时提及的不是辛弃疾,而是另外一个人物——柳永,也许就会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了。
柳永与苏轼,既不同时,又不同派,更主要的是,按照既已形成的定谳看,两人的思想意识、趣味情调、创作风格、艺术成就,不仅分明如泾渭,而且相去似霄壤。
似乎无论从什么角度都不会也不应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早在北宋末年,胡寅的《题酒边词》(见《酒边词》卷首,《六十名家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就开始将苏、柳作对比。
对比的结果,苏轼是“超然乎尘垢之外”,而“柳氏为舆台”。
到了金代,王若虚也在《滹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里为苏、柳角胜负,苏轼是“高人逸才”,而柳耆卿辈是“纤艳淫媟”,无法与“公之雅趣”比。
结果仍然是苏高柳下。
有趣的是,虽然这些人一致抑柳扬苏,只因以柳永来衡比苏轼,另一些人便觉得是对苏轼的大不恭,为此忿忿不平。
元好问在《新轩乐府引》中说,东坡作词,不过是“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遗山先生文集》卷36,《四部丛刊》本)。
王士祯说得更明确。
他在引黄庭坚评苏轼书法“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语后说:“读坡词当作如是观。
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
”(《花草蒙拾》,《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殊不知,这乃是从另一角度将苏与柳连在了一起。
其实,将坡词“与柳七较锱铢”,是不会“为髯公所笑”的。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柳永,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柳永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民间俚语和市井俚曲,使得词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不仅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极高评价。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广泛赞誉。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人们对爱情、友情、离别、相思等人类普遍情感的关注和体验。
柳永的词作还表达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和呼声,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可见,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于“豪放”以及“婉约”两派。
因为传统上认为,苏轼创作豪放高雅的词,是对柳永“俗词”的否定。
且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到清末,士大夫们对于柳永词风的评价都不高。
这一点从上面幕士的话中,亦有所体现。
但是事实上,苏轼词与柳永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豪放”和“婉约”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
另外,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亦并不是单单强调苏轼词对柳永词的革新便能概括的。
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
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而柳永却突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六么令》中“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
”短短一段文字,便将长期在外宦游,不得不与佳人别离的苦闷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化了这种抒情自我化方向。
他、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柳永对宋词的影响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宋词的影响不可忽视。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他以其深情的词作和婉转动人的曲调,成为了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柳永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对宋词的影响体现在他的创作风格上。
他的词作以抒发自身感情和表达爱情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
柳永的词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了他对生活和爱情的独特理解。
他的词作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具有悠扬的旋律感,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柳永的创作风格影响了后世的词人,使得宋词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变。
其次,柳永对宋词的影响还反映在他的题材选择上。
柳永的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词作描绘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理解。
柳永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的词人在创作中也多以爱情为主题,借鉴了柳永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另外,柳永对宋词的影响还表现在他的作品流传和影响力上。
柳永的词作在当时就备受推崇,他的作品被广泛传唱并且成为了流行的曲调。
柳永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音乐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被后世的音乐家广泛吸收和改编,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作品流传至今,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启示。
总之,柳永对宋词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美,而且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柳永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宋代,而是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
浅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作者:周华旭来源:《神州》2012年第23期摘要: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上的代表性作家,分别代表了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创作,因而人们常常把他们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来讨论。
柳词委婉绮靡,是为“腻柳”;苏词豪迈奔放,是为“豪苏。
”关键词:北宋词坛主体意识成就影响柳永在慢词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而且柳词当时影响极其广泛,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苏轼是不可能完全不受柳词影响的。
如果将《乐章集》与《东坡乐府》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东坡词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柳词的影响,都对柳词进行了借鉴和吸收。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主体意识词的功能本来是抒情。
而晚唐五代以来绝大多数词作都成了应歌之作,只为了歌唱的需要,而不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
有些作品虽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时光或人生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但却是通过女子的口吻或从女子的角度来写的,词中主要感情往往是女子对男子的情怀和思念,抒情主人公常常是女子,偶尔会有意无意间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但并不明显。
从而使词境变得非常狭小和单调。
柳永一直怀有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追求浪漫放诞生活的性格又使得他的仕途极其坎坷,屡遭黜落,久沉下僚。
因而他的许多词(主要是羁旅行役词和抒怀词)都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仕途失意的慨叹,抒发了复杂的人生意味。
而且在主体意识方面,苏轼表现得更为强烈。
他的词作中多次出现了第一人称“我”,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君遇时来纾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满江红》)等。
这些“我”的大量使用,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而在苏轼词中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介入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出柳永的影响。
2..对词的题材的开拓在将强烈的主体意识灌注到词中的同时,柳永实际上也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拓展。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
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
延伸阅读1、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2、柳永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柳永对我国词史的贡献有几个方面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