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历次大洪水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24
渭河历次洪水介绍渭河“1933”洪水基本情况介绍1933年8月洪水的降雨发生在8月5日至10日,前后两次暴雨过程为:第一次发生在8月6日至7日凌晨,雨区基本遍及整个黄河中游地区,7日白天至8日雨势减弱,雨区呈斑状分布;第二次在8月9日,主要雨区在渭河上游和泾河上游一带,10日9日53/s7时日68340m3/s的洪水过程,泾河张家山为实测流量,咸阳与华县站有实测水位成果,洪水过程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和审查,成果可靠,是渭河下游最为典型的洪水过程。
??? 1933年8月,泾渭河出现洪水,泾河张家山站实测洪峰流量9200m3/s,华县站洪峰流量8340m3/s。
这次洪水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严重灾害。
据黄委会《民国二十二年黄河水灾调查统计报告》记载,“陕西省连年荒旱,岁苦不登,死亡遍野,流离载道,灾情之惨,世所罕闻,去夏亢汉之后,继以大雨,洛泾渭诸河来源各近千里,山溪汇注,洪流倾泻,河不能容,则水行平地,一片汪洋,其势又复猛悍异常,近河居民,至有不及奔避者,蒲城大荔朝邑平民淳化泾阳三原高陵耀(县)富平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眉(县)周至户(县)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县均告灾,损失甚重,其被灾较轻者不计也,其在洛泾渭诸河流域之外者,亦不计也。
1954分开始起涨,流量。
日22日1时形成洪峰流量7660m3/s的实测最大洪水。
??? 根据“54·8”洪水(表1-5)地区组成看,洪水主要来自林家村以上,如7日洪量林家村占该场洪水咸阳7日洪量的65.4%;林~咸区间仅占34.6%,区间主要支流石头河、黑河7日洪量占咸阳站5.6%和8.3%,区间洪水较小,难以利用区间支流水库对渭河干流洪水进行削峰调度,是渭河中游较为不利的一种典型洪水。
,万受灾地区有宝鸡城区、宝鸡县、凤翔、扶风、岐山、眉县、长武、西安、周至、高陵、临潼、咸阳、兴平、华县、华阴、大荔,直接经济损失当年价3891.8万元。
渭河“1981”洪水基本情况介绍1981年8月渭河洪水主要以林家村以上和中下游区间支流来水为主。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程俊珊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摇篮,渭河是文明文化摇篮中的摇篮,是摇篮中的宝贝,是条最关注的“母亲河”,“三源出鸟鼠,一水兴八朝”,孕育了中国最早王朝,震兴了华夏民族。
渭源是渭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一河一城一路三山”的特色文化,即渭河、战国秦长城、古丝绸南路、鸟鼠山、首阳山、马武山。
经祖祖辈辈口碑流传和丰盛浓墨的史载,是渭河文化展现得璀灿更辉煌。
地质变化造渭河渭河之水天上来大地演变,造就渭河源头。
据现代学者研究,距今500多万年以前,黄河是一条正直滚滚东流的大河。
黄河从兰州向东,经渭源鸟鼠山,呈“一”字状,沿渭河流域向东流,渭河是黄河的古河道。
从新生代起,新构造运动使西秦岭抬升,露骨山成为陇中屏峰,西延西倾山,低凹下陷,洮水向西流;北坡向东北凹陷。
马啣山至鸟鼠山,发生南北长垣状隆起带,变成孤岛,尔后出现榆中、临洮、陇渭盆地坳陷,隆起带阻拦了黄河,使古黄河遇到障碍,改道向北流,迳贺兰山、阴山、鄂尔多斯高原绕一大湾,由晋北顺桑干河流入大海;后来,由于集宁地区隆起,黄河又南下,呈“几”字状形,在潼关和渭河交汇。
隆起带造就古渭河发源地,历史上把古黄河流入的地方,称作渭河源头,也叫渭河发源地,源头鸟鼠山以低矮的分水岭与黄河另一洮河支流相隔,是古黄河流入渭河的关键通道。
彪炳史册,传承后世。
地貌确定,降雨溢注河流。
渭河地堑雏形,发源地隶属中祁连地质褶皱带,地质力学观点属“陇西旋卷体”的一部分,为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地貌;南部边缘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延段,为中低山积石山地貌。
在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形成山岭、盆地、台原、低山丘陵、中高山地貌综合体系,加剧了渭河流域的完善。
20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渭河上游属亚热带气候,向温暖带过渡,环境湿润,植被茂密,水源充沛,分布着内陆湖泊,渭河水主要由地下潜水供给。
更新世中期,地壳再次断裂,湖洪积错断,沟谷继续下切,丘陵被黄土覆盖,地下潜水减少,渭河流量逐渐缩小。
渭河渭河(Weihe River)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流。
发源于⽢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的鸟⿏⼭北侧,源头海拔1383⽶,⼲流⾃西向东流经⽢肃省的渭源、武⼭、⽢⾕、天⽔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镇注⼊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经注》和《⼭海经》都有详细记述。
《⽔经注》记载:“渭⽔出⾸阳县⾸阳⼭渭⾸亭南⾕。
⼭在鸟⿏⼭西北。
此县有⾼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出焉。
”《图解⼭海经》记载:“鸟⿏同⼭,⼭中有鸟⿏同⽳,鸟的名字叫,⿏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数尺深,⿏在⾥边,鸟在外边,⼆兽和睦相处。
……渭⽔从这座⼭发源,然后向东流⼊黄河。
”1、概述1.1流域范围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原东南地区,地理位臵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
北为黄⼟⾼原,南为秦岭⼭区,⼲流全长818公⾥。
流域涉及⽢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市,宁夏回族⾃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积134934平⽅公⾥。
其中⽢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
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河道狭窄,河⾕川峡相间,⽔流湍急;宝鸡峡⾄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河道较宽,多沙洲,⽔流分散;咸阳⾄⼊黄⼝为下游,河长208公⾥,⽐降较⼩,⽔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
渭河在陕西境内⼲流长502.4公⾥,流域⾯积67100平⽅公⾥,占陕西省总⾯积的32.6﹪。
1.2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为西⾼东低,西部最⾼处海拔 3495⽶,⾃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变宽,汇⼊黄河⼝的⾼程与最⾼处⾼程相差 3000多⽶。
主要⼭脉北有六盘⼭、陇⼭、⼦午岭、黄龙⼭;南有秦岭,最⾼峰太⽩⼭,海拔 3767 ⽶。
渭河历次洪水介绍渭河“1933”洪水基本情况介绍1933年8月洪水的降雨发生在8月5日至10日,前后两次暴雨过程为:第一次发生在8月6日至7日凌晨,雨区基本遍及整个黄河中游地区,7日白天至8日雨势减弱,雨区呈斑状分布;第二次在8月9日,主要雨区在渭河上游和泾河上游一带,10日暴雨基本结束。
本次洪水在泾渭河及黄河干流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都是两次洪峰。
第一个过程:泾河张家山站8月7日2时起涨,8日14时出现洪峰12900m3/s,接着9日5时又出现洪峰13300m3/s,并与支流洪水遭遇,在陕县站形成了洪峰22000m3/s的特大洪水。
第二个过程各站洪峰流量、洪量详见表1-4,泾河张家山站10日7时洪峰流量7700m3/s,渭河咸阳站11日19时洪峰流量6260m3/s,黄河龙门站10日6时洪峰流量7700m3/s。
1933年洪水泾河与渭河咸阳以上同时涨水,在渭河下游华县站形成洪峰流量8340m3/s的洪水过程,泾河张家山为实测流量,咸阳与华县站有实测水位成果,洪水过程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和审查,成果可靠,是渭河下游最为典型的洪水过程。
1933年8月,泾渭河出现洪水,泾河张家山站实测洪峰流量9200m3/s,华县站洪峰流量8340m3/s。
这次洪水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严重灾害。
据黄委会《民国二十二年黄河水灾调查统计报告》记载,“陕西省连年荒旱,岁苦不登,死亡遍野,流离载道,灾情之惨,世所罕闻,去夏亢汉之后,继以大雨,洛泾渭诸河来源各近千里,山溪汇注,洪流倾泻,河不能容,则水行平地,一片汪洋,其势又复猛悍异常,近河居民,至有不及奔避者,蒲城大荔朝邑平民淳化泾阳三原高陵耀(县)富平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眉(县)周至户(县)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县均告灾,损失甚重,其被灾较轻者不计也,其在洛泾渭诸河流域之外者,亦不计也。
水退之后,积土达四五尺不等,继有未被冲毁之房屋,内外均积土甚深,家俱什物,悉埋土中,栖息无所,衣食俱穷,厥状尤为惨淡。
中国历史上的水灾,你知道哪些?近日南方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在今天也出现了2017年第1号洪水。
纵观历史,我国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都遭遇过不少洪涝灾害。
那么中国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水灾你知道有哪些吗?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历史上,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
自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1499到1949年的450年间,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干堤决口达186次。
出现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153年、1227年、1560年、1788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905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1998年等。
1788年全流域大水,荆江大堤决口20余处,荆州城内水深五六米,两个月后才退去。
1870年,宜昌的最大洪峰流量竟高达10.5万立方米/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
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
受灾人口1890万,淹死3.4万人,淹没良田317万公顷,损失数十亿元,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省市受灾县市达588个、乡镇10771个。
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
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
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黄河的水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渭河周至地表水资源量为9.7亿米3/年。
其秦岭北属黄河流域,1公里以上的峪沟52条,形成河流15条,其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2条,50~100平方公里6条,50平方公里以下7条。
河流特点为山区部分河床陡峻,山谷高深,水流急湍;出峪后河床比降变缓,水面扩散,流向呈东北方向,汇入渭河。
县内秦岭南渭水河属长江流域。
渭河水系渭河为周至过境河。
自西向东,横贯北境,流经青化、哑柏、四屯、侯家村、二曲、富仁、尚村7乡镇23村。
境内长46.3公里,河道比降1/700~1/1500。
河床宽窄不一,最宽处2000米以上,最窄处700米左右。
河道有游荡性,水量、水位变差较大,河水曲折流急。
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渭河特大洪水,流量1.1万秒立方米;民国22年(1933)9180秒立方米,1954年5789秒立方米。
渭河流域年均降雨量,上游地区400毫米左右,中下游地区600毫米左右,秦岭山区800毫米,多集中7~9月,年均径流量44.47亿立方米(魏家堡资料),年最大径流量78.55亿立方米,年最小径流量20.94亿立方米。
渭河上游多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2990吨,年均输沙量(华县站测)约4.16亿吨。
渭河水位低下,且水流又多集中于汛期,本县对渭河开发利用甚少。
周至秦岭北麓,古称九口十八峪,诗有“十八峪中分泻水”之句。
平原15条河流属渭河水系,其中县西境泥峪河水系入渭;西清水河水系接纳仰天河、干干河、阳化河由猪田号入渭,黑河水系接纳沙河、泸河、田峪河、赤峪河等由梁家滩入渭。
分述如下:泥峪河由泥峪、寻子母沟水汇入。
其主沟长17公里,流域面积57.058平方公里,河流始点高程2532米。
河水迳穿密林峡谷,飞流直泻,峪口上1.0公里处建泥惠渠首壅水坝和引水闸工程。
再上1.5公里皂角岔处,有泥峪水库停建的导流隧洞和围堰工程。
寻子母沟沟头,位于塔庙村东南的1.5公里的刘家山西北坡(已多年无水)。
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雨涝〕西安市自然灾害历史〔雨涝〕雨涝是西安又一重要自然灾害。
每年4~10月,气温高,降水多,容易发生连阴雨和暴雨天气。
见于史籍记载的严重雨涝灾害有: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渭水赤三日。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长安积霖七至九月。
西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长安淫雨百日。
西汉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蓝田秋大雨昼夜不绝三十五日,山水出溢流九百余家。
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关中秋七月大雨至十月,渭桥绝。
西汉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夏,三辅淫雨三十余日。
西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五月乙亥大水,南山大石鸣如雷闻。
新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七月始,大雨六十余日。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关中九月六州大水,渭水暴涨泛滥,冲损秋田无数。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关中八九月雍州大水。
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长安九月丁已,军出长安。
时连雨,自秋至冬。
诸军马驴多死。
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秋,连阴雨数月。
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六月,新丰大雨,零口山水瀑出,漂庐舍。
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八月京城暴雨。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关中六月雨,麦滞损。
六月乙亥,京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
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九月后长安淫雨并雪凡阴一百五十余日,至神龙元年正月五日方晴。
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沣水七月雨,水溢害稼,冬关中饥。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西京淫雨六十余日。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关中久雨害稼,京师饥,诏出太仓米二百万石赈之。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长安秋淫雨积旬,墙垣多坏。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长安八月连雨二十余日,米踊贵。
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长安自七月淫雨,八月尽方止。
京城官寺庐舍多坏,街市沟渠中捞得小鱼。
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九月关中大雨,平地水深数尺。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长安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斗米值钱一千文。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长安九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
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介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大致呈东西向狭长带状。
流域平均海拔在1100— 1200米之间,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干旱荒漠带等气候类型。
属内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而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热而湿润,春秋短暂而多风沙。
本区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525亿立方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加之地形条件复杂,各支流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一、流域特征1。
河流水系渭河水系以西安为界,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是典型的跨流域、跨区域水系。
渭河北部和黄河水系渭河水系的陕西关中地区,包括渭南、咸阳两市的绝大部分县区及杨凌示范区,关中地区大小河流共9条,占全省的94%。
这些河流主要从东南向西北流入渭河,除渭河外,还有蒲城的卤阳河、蓝田的辋川河、临潼的零河、西安市的黑河、灞桥区的灞河、新城区的灞桥河、长安区的潏河和灞桥区的太平河等8条河流。
2。
年径流量渭河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河流较多,汇集的水量较大。
因此,河流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
3。
水文特征渭河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汛期洪水、干流径流量及渭河各河段的变化上。
1。
汛期洪水渭河各河段都有洪水发生,主要以暴雨型洪水和冰凌洪水为主。
每年6~9月是渭河洪水多发季节。
7~8月的伏汛,也对渭河水系的排水和泄洪产生重大影响。
在渭河中游以下,由于河流已成“地上河”,汛期出现局部性的洪水泛滥,如渭河下游约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二、干支流水系特征:①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渭河和泾河,泾河次之,是本流域最大的两条河流;②支流众多,且水量季节变化大;③支流分布稀疏,互不连通。
其水系特征见下表: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水系名称水系主要支流(条)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例关中地区渭河、泾河、北洛河、浐河等、渭河4.0%渭河、泾河、北洛河、浐河等、渭河、泾河、北洛河、浐河等2。
渭河洪水灾害1954年8月洪水造成天水河段损毁农田3.4万亩、民房2047间,死亡多人,并造成陇海铁路被冲坏,按当年价格计算财产损失1600万元。
我省农田受灾面积76.5万亩,成灾62.7万亩,倒塌房屋5084间,受灾人口18.7万人,死亡96人,死亡牲畜1063头,主要受灾地区有宝鸡城区、宝鸡县、凤翔、扶风、岐山、眉县、长武、西安、周至、高陵、临潼、咸阳、兴平、华县、华阴、大荔,直接经济损失当年价3891.8万元。
1981年8月渭河洪水,渭河中游堤防决口17处,冲毁桥涵4处、路基4.3km,陇海铁路中断2次,冲毁和倒塌房屋1.5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万亩,受灾从口8.7万人,死亡1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1亿元。
1992年8月洪水量级不大,但洪水位高,持续时间长,二华南山支流普遍倒灌,长度2~4km,水深2~4m,致使二华南山支流堤防决口4处,华阴生产围堤决口4处,损毁堤防14.5km。
据不完全统计,库区10县市70乡镇196个自然村的28.5万人受灾,1.14万人无家可归,被洪水围困群众2.6万人,损坏房屋1.47万间,倒塌房屋0.2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5.0万亩,毁坏耕地29.08万亩,冲淹鱼池0.28万亩,冲淹机井2579眼,冲毁公路桥涵2座,毁坏公路47km,损坏输电线路电杆4025根249km,通讯线路电杆985根80.0km,直接经济损失当年价2.58亿元。
1933年8月洪水峰高量大,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这次雨区主要在渭河、泾河上游的甘肃境内和陕北的延河、清涧河,对我省来说以洪灾为主,主要是泾、洛、渭河的中下游及黄河小北干流地区的洪涝灾害。
据资料统计,该年的主要暴雨洪水受灾区为关中和陕北。
我省黄河流域受灾面积达12.8万km2,成灾面积达8.5万km2,其中关中地区占55.7%,受灾人口达20.1万人,关中占68.7%,倒塌房屋近万间,死亡980人,关中约占半数,牲畜死亡无数。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1(上)观察Observation2021年汛期,对于陕西人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降雨的日子最多,多条河流洪水刷新历史纪录。
为什么陕西2021年降雨会如此多?渭河暴雨洪水超过2003年8月的洪水怎么没有出现溃堤险情?沿渭各地又是如何保证洪水安全过境的?固定降雨带形成持续强降雨受高空槽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从9月下旬开始,陕西省提前进入华西秋雨期。
15日至19日的降雨刚刚结束,从22日开始,陕西再次出现强降雨,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大部降大到暴雨,局地降大暴雨,整个降雨带在秦岭形成西北走向,横跨汉中、安康北部和秦岭,并延伸至咸阳、西安、渭南等市,持续6天。
降雨在28日结束,停了3天,从10月2日开始,又连续下了7天,降雨区域基本未变。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那雨简直不是下而是往下倒。
”说起当时的雨情,西安市民陈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
高强度的降雨,刷新了陕西历史同期的降雨。
据陕西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9月1日至10月9日,近40天时间里,陕西省面平均降雨量达309.4毫米,其中陕北面平均降雨量199.6毫米、关中388.4毫米、陕南372.8毫米。
特别是关中、陕南的降雨几乎占到全年降雨量的一半多,这对于干旱少雨的陕西来说,可谓是破天荒。
受持续降雨影响,泾河、洛河、渭河、伊洛河,汉江、丹江、嘉陵江干支流全面涨水,特别是秦岭南山支流多条河流刷新历史数据。
据统计,9月1日8时至10月9日8时,陕西全省共有72条河流95个水文站出现洪峰761次,其中有36条河流46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洪峰198次,6条河流8个水文站出现超保证洪峰12次。
渭河先后出现2021年第1号、2号、3号洪水,并形成黄河2021年第1号、3号洪水。
这样接二连三的持续水情在渭河洪水记录里可谓是少有。
据陕西省水利厅有关专家介绍,2021年的陕西省雨水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降水总量偏多、时空分布不均。
20212021年陕西渭河暴雨洪水缘何刷新40年历史阴秦延安商洛水文中心青泥湾水文站职工趁洪水消退期清理水尺附近的杂物安康水文中心应急监测队员在马池水文站断面清理水尺上的杂草西安水文中心职工在维护水位站监测设施48年以来(1月1日~10月9日)全省面平均降雨量828.7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46.9%。
渭河历次洪水介绍渭河“1933”洪水基本情况介绍1933年8月洪水的降雨发生在8月5日至10日,前后两次暴雨过程为:第一次发生在8月6日至7日凌晨,雨区基本遍及整个黄河中游地区,7日白天至8日雨势减弱,雨区呈斑状分布;第二次在8月9日,主要雨区在渭河上游和泾河上游一带,10日暴雨基本结束。
本次洪水在泾渭河及黄河干流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都是两次洪峰。
第一个过程:泾河张家山站8月7日2时起涨,8日14时出现洪峰12900m3/s,接着9日5时又出现洪峰13300m3/s,并与支流洪水遭遇,在陕县站形成了洪峰22000m3/s的特大洪水。
第二个过程各站洪峰流量、洪量详见表1-4,泾河张家山站10日7时洪峰流量7700m3/s,渭河咸阳站11日19时洪峰流量6260m3/s,黄河龙门站10日6时洪峰流量7700m3/s。
1933年洪水泾河与渭河咸阳以上同时涨水,在渭河下游华县站形成洪峰流量8340m3/s的洪水过程,泾河张家山为实测流量,咸阳与华县站有实测水位成果,洪水过程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和审查,成果可靠,是渭河下游最为典型的洪水过程。
1933年8月,泾渭河出现洪水,泾河张家山站实测洪峰流量9200m3/s,华县站洪峰流量8340m3/s。
这次洪水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严重灾害。
据黄委会《民国二十二年黄河水灾调查统计报告》记载,“陕西省连年荒旱,岁苦不登,死亡遍野,流离载道,灾情之惨,世所罕闻,去夏亢汉之后,继以大雨,洛泾渭诸河来源各近千里,山溪汇注,洪流倾泻,河不能容,则水行平地,一片汪洋,其势又复猛悍异常,近河居民,至有不及奔避者,蒲城大荔朝邑平民淳化泾阳三原高陵耀(县)富平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眉(县)周至户(县)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县均告灾,损失甚重,其被灾较轻者不计也,其在洛泾渭诸河流域之外者,亦不计也。
水退之后,积土达四五尺不等,继有未被冲毁之房屋,内外均积土甚深,家俱什物,悉埋土中,栖息无所,衣食俱穷,厥状尤为惨淡。
”渭河“1954”洪水基本情况介绍1954年洪水是渭河中游咸阳站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水,形成该场洪水的暴雨雨型属于与渭河平行的纬向型;在空间分布上“54·8”洪水有两个暴雨中心,即咸阳以上的龙岩寺、麟游、永寿和泾洛河之间的瑶曲、柳林镇、铜川等地,雨区基本位与渭河上、中游干流及其以北区域,洪水主要来源于渭河上游和中游左岸支流。
1954年洪水为两次洪峰过程。
第一次洪水过程林家村8月10日9时21分开始起涨,8月12日10时林家村出现洪峰流量1240m3/s,12日14时17分魏家堡洪峰流量935m3/s,13日9时咸阳洪峰流量1400m3/s,13日23时华县洪峰流量2490m3/s。
第二个洪水过程,林家村8月17日17时洪峰流量5030m3/s,魏家堡8月17日22时洪峰流量5780m3/s,咸阳8月18日10时洪峰流量7220m3/s,同时泾河加入洪水,张家山站17日21时45分洪峰流量2180m3/s,洪水演进至华县站于8月19日1时形成洪峰流量7660m3/s的实测最大洪水。
根据“54·8”洪水(表1-5)地区组成看,洪水主要来自林家村以上,如7日洪量林家村占该场洪水咸阳7日洪量的65.4%;林~咸区间仅占34.6%,区间主要支流石头河、黑河7日洪量占咸阳站5.6%和8.3%,区间洪水较小,难以利用区间支流水库对渭河干流洪水进行削峰调度,是渭河中游较为不利的一种典型洪水。
1954年8月,渭河上游来水,天水北道站洪峰流量4370m3/s,造成天水河段损毁农田3.4万亩、民房2047间,死亡多人,并造成陇海铁路被冲坏,按当年价格计算财产损失1600万元。
洪水过程中林家村站洪峰流量5030m3/s,魏家堡站780m3/s,咸阳站7220m3/s,华县站7660m3/s。
洪水中农田受灾面积76.5万亩,成灾62.7万亩,倒塌房屋5084间,受灾人口18.7万人,死亡96人,死亡畜牲1063头,主要受灾地区有宝鸡城区、宝鸡县、凤翔、扶风、岐山、眉县、长武、西安、周至、高陵、临潼、咸阳、兴平、华县、华阴、大荔,直接经济损失当年价3891.8万元。
渭河“1981”洪水基本情况介绍1981年8月渭河洪水主要以林家村以上和中下游区间支流来水为主。
从8月中旬到9月初关中等地降雨历时在20天以上,其中渭河中游林家村、凤翔、赤沙镇一带降雨量超过400mm,占该地区年正常降水量的2/3,“81·8”暴雨中心大体上位于渭河上中游秦岭北麓,类似的洪水雨区分布还有“05·10”洪水等。
渭河中游林家村站8月15日20时开始起涨,21日19时出现2420m3/s洪峰流量;魏家堡站出现两个明显的洪水过程,8月15日20时开始起涨,19日9时出现洪峰流量3210m3/s,21日22时再次出现洪峰流量4500m3/s。
渭河魏~咸区间各支流均出现洪水,但与干流洪峰未能相遇;咸阳站8月16日3时开始起涨,19日17时出现洪峰流量2680m3/s,22日3时再次出现洪峰流量6210m3/s。
洪水演进至临潼站成为多个小峰的洪水过程,8月16日12时开始起涨,22日17时30分出现洪峰流量7610m3/s;华县站8月16日20时开始起涨,23日10时现洪峰流量5380m3/s。
1981年8月洪水是三门峡建库后渭河下游发生的最大一场洪水,洪水主要来源于林~咸区间南山支流,林家村以上和咸~临区间来水量不大。
该场洪水一是渭河中游干支流错峰,二是渭河下游洪峰未与黄河小北干流洪峰遭遇;按1954年天然河道行洪能力和临潼~华县河段洪峰消减率,华县站洪峰流量约在7200m3/s左右。
与“54·8”洪水相比,“81·8”洪水暴雨中心稍偏上、偏南;从最大一日降雨量看(表1-6),“54·8”洪水暴雨强度较“81·8”洪水大,所以“54·8”洪水洪峰较“81·8”洪水洪峰大;从降雨总量和降雨历时看,“54·8”洪水较“81·8”洪水降雨总量小、历时短,因而“54·8”洪水与“81·8”洪水相比峰高型瘦、洪量小。
1981年8月,渭河出现洪水,林家村站洪峰流量2420m3/s,魏家堡站4500 m3/s,咸阳站6210m3/s,临潼站7610m3/s,华县站5380 m3/s。
宝鸡市渭河堤防决口17处,冲毁桥涵4处、路基4.3km,陇海铁路中段2次,冲毁和倒塌房屋1.5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7万亩,受灾人口8.7万人,死亡1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1亿元。
渭河“1998”洪水基本情况介绍北洛河1998年没有发生大的洪水。
其最大洪峰流量为漱头站7月13日5时30分570立方米/秒,当年北洛河顺利度汛。
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98年渭河流域气候异常,雨水偏丰,汛期提前。
自5月14日入汛以来,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河、南山支流分别遭受了三次较大暴雨洪水袭击。
其中渭河下游华县站分别在5月23日、7月10日、8月22日出现1270立方米/秒、1430立方米/秒、168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
三次洪水均发生漫滩并倒灌二华南山支流,洪水造成28处河道工程、180座(次)坝垛发生严重的根石走失、坡石滑塌、土胎外露等险情。
大荔朱家塌岸险段频频告急。
渭河大堤多处出险。
华县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等五条南山支流堤防发生多处漏洞、坍塌、裂缝和陷坑等严重险情。
同时,由于7月13日华山地区突降暴雨,4小时降雨量80.7毫米,加上前期降雨偏多,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华阴罗夫河、长涧河、柳叶河三条南山支流相继发生超标准洪水,其中罗夫河洪峰流量高达365立方米/秒,相当于百年一遇以上洪水。
由于洪水流速快、来势猛、流量大,且河道淤积严重,过洪能力小,堤防质量差,共造成:华阴三条支流8处决口(长涧河2处,柳叶河4处,罗夫河2处),最大口门宽123米;大小漏洞10处,最大洞径达4米;堤身坍塌16处,总长重1.95公里;堤顶裂缝18处,总长3.65公里,缝宽5~20厘米,并出现14处跌窝和多处陷坑,险情十分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库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渭河“2003”洪水基本情况介绍2003年 8月24日至10月l3日,渭河流域出现了近40年来没有的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降雨过程。
8月26日至10月12日,渭河发生了1981年以来22年没有的长历时、高水位、大洪量洪水;洪水量级虽然只是中常洪水,但洪水特性及洪涝灾害却属多年罕见。
现将“03”洪水情况总结如下:1.雨情、水情(1) 洪水过程“03”洪水在近50天内共形成了六次洪水过程。
一号洪峰主要来自泾河。
03年8月26日,受甘肃庆阳地区强降雨影响,泾河上游景村站14时发生洪峰5220m3/s洪水,当日22:42分泾河张家山站洪峰流量4010m3/s;洪水进入渭河后,27日12:30分临潼站形成3200m3/s洪峰,水位357.80m,最大含沙量588kg/m3;29日16:48分华县站洪峰流量1 500m3/s,水位341.32m;3l日10时洪水与黄河来水形成3150 m3/s洪峰出潼关。
二号洪峰主要来自渭河中上游。
8月27日~30日,受陇东、关中西部大到暴雨影响,渭河林家村水文站8月29日17时洪峰流量1360m3/s,沿程各支流洪水汇入叠加后,30日2时魏家堡站洪峰流量3180m3/s,21时咸阳站洪峰流量5340m3/s(超过5000m3/s保证流量);31日10时临潼站洪峰流量5100m3/s,水位358.34m,超出81年7610m3/s洪水位0.31m;9月1日11时华县站洪峰流量3570m3/s,水位高达342.76m,超出建站以来实测最高洪水位0.51m(96年洪峰流量3450 m3/s,水位342.25m)。
9月1日,受关中地区强降雨影响,2日渭河又一次发生了较大洪水,2日0时临潼站洪峰流量2910m3/s,水位357.57m,虽然在华县站没有形成明显洪峰,但与二号洪峰首尾相接,叠加成为很胖的单峰。
三号洪峰主要来自渭河中游。
9月5~6日,受秦岭北麓强降雨影响,加之支流水库泄洪,6日21时36分咸阳站出现3700m3/s洪峰,7日12:30分临潼站洪峰流量3820m3/s,水位357.95m,8日15时48分华县站洪峰流量2290m3/s,水位341.73m。
四号洪峰主要来自渭河中游及下游各支流。
由于关中地区普降中到大雨,9月20日0时渭河魏家堡站出现137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沿程支流汇入后,20日6时54分咸阳站出现3710m3/s洪峰流量,南岸沣河、决河、灞河以今年最大的洪水汇入后,于20 日17时30分临潼站出现4320m3/s洪峰流量,21日21时华县站出现3400 m3/s洪峰流量,22日17时潼关站出现3540m3/s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