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热力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2
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
摘要:
1.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概述
2.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
4.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优缺点分析
正文:
【1.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概述】
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是蒸汽动力厂中用于计算凝汽器背压的公式,它的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蒸汽动力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凝汽器背压是指在蒸汽动力厂中,蒸汽在经过凝汽器冷凝后,所产生的背压。
【2.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公式一般为:背压=(蒸汽的动能+ 蒸汽的内能)/凝汽器面积。
其中,蒸汽的动能和内能需要通过蒸汽的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3.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
以一个100MW 的蒸汽动力厂为例,如果其蒸汽压力为10MPa,温度为250℃,凝汽器面积为100 平方米,那么可以通过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计算出其背压为(10*1000000+10*1000000*250/3600)/100=125Pa。
【4.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优缺点分析】
凝汽器背压计算公式的优点在于其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凝汽器的背压,
对于蒸汽动力厂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如此性热力系统计算〔设计计算〕一、计算任务书(一)计算题目国产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如此性热力系统计算〔设计计算〕(二)计算任务1.根据给定热力系统数据,计算气态膨胀线上各计算点的参数,并在h-s图上绘出蒸汽的气态膨胀线;2.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气轮机进汽量Do,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D j、G j;3.计算机组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4.绘出全厂原如此性热力系统图,并将所计算的全部汽水参数详细标在图中〔要求计算机绘图〕。
(三)计算类型定功率计算(四)热力系统简介某火力发电场二期工程准备上两套66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采用一炉一机的单元制配置。
其中锅炉为德国BABCOCK公司生产的2208t/h自然循环汽包炉;气轮机为GE公司的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660MW凝汽式气轮机。
全厂的原如此性热力系统如图5-1所示。
该系统共有八级不调节抽汽。
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抽汽分别供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0.9161Mpa压力除氧器的加热汽源。
℃、0℃℃℃。
℃,进入锅炉。
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除氧器,第五、六、七级低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第八级低压加热器;第八级低加的疏水用疏水泵送回本级的主凝结水出口。
凝汽器为双压式凝汽器,气轮机排气压力 4.4/5.38kPa。
给水泵气轮机〔以下简称小汽机〕的汽源为中压缸排汽〔第四级抽汽〕,无回热加热其排汽亦进入凝汽器,设计排汽压力为6.34kPa。
锅炉的排污水经一级连续排污利用系统加以回收。
扩容器工作压力1.55Mpa,扩容器的疏水引入排污水冷却器,加热补充水后排入地沟。
锅炉过热器的减温水〔③〕取自给水泵出口,设计喷水量为66240kg/h。
热力系统的汽水损失计有:全厂汽水损失〔○14〕33000kg/h\厂用汽〔○11〕23000kg/h(不回收)、锅炉暖风器用气量为65400kg/h,暖风器汽源〔○12〕取自第4级抽汽,其疏水仍返回除氧器回收,疏水比焓697kJ/kg。
1。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各部分汽水流量及其参数、发电量、供热量及全厂性的热经济指标,由此衡量热力设备的完善性,热力系统的合理性,运行的安全性和全厂的经济性.是学生在学习热力发电厂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的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有所扩展;学习并掌握热力系统全面性计算和局部性分析的初步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使用国家有关设计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锻炼提高运算、制图、计算机编程等基本技能;增强工程概念,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计算任务1。
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h—s图上汇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要求出图占一页)。
2.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D0,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D j。
3.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汽耗量、机组热耗量、机组热耗率、机组汽耗率、绝对电耗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3。
计算原始资料1。
汽轮机形式及参数(1)机组形式: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气、单轴、凝汽式机组。
(2)额定功率:P e=600MW.(3)主蒸汽初参数(主汽阀前):P0=16.7Mpa,t0=537℃。
(4)再热蒸汽参数(进汽阀前):热段:P rh=3。
234Mpa,t rh=537℃冷段:P'rh=3.56Mpa,t'rh=315℃。
(5)汽轮机排气压力P c=4.4/5。
39KPa,排气比焓h c=2333.8KJ/kg。
2.回热加热系统参数(1(2)最终给水温度:t fw=274。
1℃。
(3)给水泵出口压力:P u=20。
13Mpa,给水泵效率:83%。
(4)除氧器至给水泵高差:21.6m。
(5)小汽机排汽压力:Pc=6.27kPa。
小汽机排气焓:2422.6KJ/kg。
3。
锅炉型式及参数(1)锅炉形式:英国三井2027-17。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指导书(2)设计题目:超临界6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热力发电厂》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热能工程专业的各项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其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一个具体的电厂生产系统介绍实际电厂热力系统的方案拟定、管道与设备选型及系统连接方式的选择,详细阐述实际热力系统的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经济性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学生应熟练掌握系统能量平衡的计算,可以应用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熟练掌握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常规计算方法,了解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二、计算任务1 .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 h - s 图上绘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要求出图占一页);2 .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 D0,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 D j;3 .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汽耗量、机组热耗量、机组汽耗率、机组热耗率、绝对电效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4 .按《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设计制图规定》绘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并将所计算的全部汽水流量标在图中(手绘图 A2 )。
汽水流量标注: D ×××,以 t/h 为单位三、计算类型:定功率计算采用常规的手工计算法。
为便于计算,凡对回热系统有影响的外部系统,如辅助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对外供热系统等,应先进行计算。
因此全厂热力系统计算应按照“先外后内,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
计算的基本公式是热平衡式、物质平衡式和汽轮机功率方程式,具体步骤如下:1、整理原始资料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整理、完善及选择有关的数据,以满足计算的需要。
(1)将原始资料整理成计算所需的各处汽、水比焓值,如新蒸汽、抽汽、凝气比焓。
加热器出口水、疏水、带疏水冷却器的疏水及凝汽器出口水比焓,再热热量等。
凝汽器端差计算公式凝汽器端差计算公式是在热动力学中用于衡量凝汽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凝汽器是汽轮机热循环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汽化的蒸汽冷凝为水,以便再次进入锅炉进行再热。
凝汽器的性能直接影响了汽轮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凝汽器端差是指凝汽器入口蒸汽与出口冷凝水之间的温度差,通过计算凝汽器端差可以评估凝汽器的工作状态和热交换效果。
凝汽器端差越小,表明凝汽器的热交换效率越高,热能损失越小,汽轮机的工作效率越高。
凝汽器端差计算公式如下:∆T = Ti - Te其中,∆T表示凝汽器端差,Ti表示凝汽器入口蒸汽温度,Te表示凝汽器出口冷凝水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凝汽器端差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常见方法进行:热力学法和密封热力学法。
热力学法是最常用的计算凝汽器端差的方法,根据蒸汽和冷凝水的温度数据直接计算得到端差值。
通常情况下,凝汽器端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实现最佳的热交换效果。
过高或过低的凝汽器端差都会导致汽轮机效率下降,甚至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密封热力学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计算凝汽器端差的方法,其通过考虑凝汽器中的密封效果和热水混入等因素来确定凝汽器的实际端差。
该方法需要更多的凝汽器运行参数和设备性能数据,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端差值,用于实现凝汽器的优化和性能改进。
根据凝汽器端差计算结果,可以进行凝汽器系统的调整和改进。
一些常见的优化措施包括增加凝汽器的传热面积、改善冷却水质量、提高凝汽器进口蒸汽温度等。
通过减小凝汽器端差,可以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凝汽器端差计算公式是评价凝汽器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准确计算凝汽器的端差值,可以为设备的优化和性能改进提供指导,提高汽轮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凝汽器端差计算模型,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将有助于推动凝汽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60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凝汽式机组是一种常见的发电机组,其热力系统是整个机组运行的核心。
本文将对60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计算,以探讨其热力性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凝汽式机组的基本原理。
在凝汽式机组中,燃煤或燃气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燃烧气体通过锅炉中的热交换器传热给水,将水蒸汽产生。
蒸汽经过扩张机进行膨胀,驱动发电机运转,然后蒸汽进入凝汽器,冷却成水并凝结,然后被泵送回锅炉中进行再次加热。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计算600MW凝汽式机组的热力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机组的热效率。
热效率是指机组产生的电能与供给机组的燃料能量之间的比值。
我们可以根据燃煤或燃气的热值和机组的实际发电量来计算机组的热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计算机组的热损失。
热损失是指机组在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未能被充分利用而流失掉的热量。
机组的热损失可以从锅炉、发电机、凝汽器以及其他相关设备中产生。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这些设备的热损失来估计整个机组的热损失。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机组的热功率。
热功率是指机组所能够产生的热量。
热功率可以从锅炉中的蒸汽量以及蒸汽的压力来计算。
我们可以根据锅炉的设计参数以及实际运行数据来计算热功率。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机组的热耗率。
热耗率是指机组所需要的热量与发电机输出的电量之间的比值。
我们可以根据热耗率来评估机组的热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60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涉及到热效率、热损失、热功率和热耗率的计算。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计算,可以评估机组的热力性能,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提高机组的热利用效率。
第一节25MW汽轮机热力计算一、设计基本参数选择1. 汽轮机类型机组型号:N25-3.5/435。
机组形式:单压、单缸单轴凝器式汽轮机。
2. 基本参数额定功率:P el=25MW;新蒸汽压力P0=3.5MPa,新蒸汽温度t0=435℃;凝汽器压力P c=5.1kPa;汽轮机转速n=3000r/min。
3. 其他参数给水泵出口压力P fp=6.3MPa;凝结水泵出口压力P cp=1.2MPa;机械效率ηm=0.99发电机效率ηg=0.965加热器效率ηh=0.984. 相对内效率的估计根据已有同类机组相关运行数据选择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ηri=83%5. 损失的估算主汽阀和调节汽阀节流压力损失:ΔP0=0.05P0=0.175Mpa。
排气阻力损失:ΔP c=0.04P c=0.000204MPa=0.204kPa。
二、汽轮机热力过程线的拟定(1)在h-s图上,根据新蒸汽压力P0=3.5MPa和新蒸汽温度t0=435℃,可确定汽轮机进气状态点0(主汽阀前),并查得该点的比焓值h0=3303.61kJ/kg,比熵s0=6.9593kJ/kg(kg·℃),比体积v0= 0.0897758m3/kg。
(2)在h-s图上,根据初压P0=3.5MPa及主汽阀和调节汽阀节流压力损失ΔP0=0.175Mpa 可以确定调节级前压力p0’= P0-ΔP0=3.325MPa,然后根据p0’与h0的交点可以确定调节级级前状态点1,并查得该点的温度t’0=433.88℃,比熵s’0= 6.9820kJ/kg(kg·℃),比体积v’0= 0.0945239m3/kg。
(3)在h-s图上,根据凝汽器压力P c=0.0051MPa和排气阻力损失ΔP c=0.000204MPa,可以确定排气压力p c’=P c+ΔP c=0.005304MPa。
(4)在h-s图上,根据凝汽器压力P c=0.0051MPa和s0=6.9593kJ/kg(kg·℃)可以确定气缸理想出口状态点2t,并查得该点比焓值h ct=2124.02kJ/kg,温度t ct=33.23℃,比体积v ct=22.6694183 m3/kg,干度x ct=0.8194。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计算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热力系统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计算原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汽轮机型式及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回热加热器系统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锅炉型式及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其他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5)3.1各加热器进、出水参数计算 (5)3.2绘制汽轮机蒸汽膨胀过程线 (8)3.3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数及其有关流量的计算 (9)3.4回热抽汽系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