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tie11
- 格式:pdf
- 大小:229.76 KB
- 文档页数:14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编者按: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近45年0死亡率的运行记录,来自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并贯穿始终的"安全第一"管理理念,强烈的预防灾害意识,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但不一味地追求最先进的指导思想,贯彻一整套的法制程序和严格的技术"认证"体系,具有准确无误的行车指挥系统和严密的检修体系与检测和维修制度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总结和介绍日本铁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俞展猷Yu Zhanyou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刊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TRANSIT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U2 关键词:。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高速铁路以其快速、安全和环保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现代交通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高速铁路技术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经济、环境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阐述。
第二章: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2.1 第一代高速铁路技术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次引入了以气垫为支撑方式的磁悬浮技术,实现了高速和平稳的列车运行,世界首次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由此打开了高速铁路技术的新篇章。
2.2 第二代高速铁路技术的突破随着磁悬浮和轨道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二代高速铁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例如法国的TGV、德国的ICE和中国的动车组等。
这些技术在速度、智能化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3 第三代高速铁路技术的创新第三代高速铁路技术将继续发扬前两代技术的优点,并加强在节能环保、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改进,并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如超级磁悬浮列车、新型轨道系统和智能交通控制等。
第三章: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领域3.1 城际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城际交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快速的运行速度和高效的运输能力,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穿梭于不同城市之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3.2 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能够加速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产业和人口的流动,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3 高速铁路与运输物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运输工具,对物流行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运力,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改善货物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高速铁路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4.1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推进技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高速铁路全球化的发展目标。
4.2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大规模的交通工具,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日本发明了高铁英语作文In the realm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trains has been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Japan, a country known for it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efficient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vention and refinement of high-speed rail travel. This essay will delve into the history,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Japan's contribution to the high-speed train technology.The concept of high-speed rail was not unique to Japan, but it was the country's Shinkansen, or "bullet train," that set the standard for speed and reliability. The first Shinkansen line was inaugurated in 1964, connecting Tokyo and Osaka, and it revolutionized long-distance travel within the country. With speeds reaching over 200 kilometers per hour, the Shinkansen reduced travel times dramatically, fostering economic growth and facilita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success of the Shinkansen can be attributed to several factors. Firstly, the trains were designed with aerodynamics in mind, allowing them to cut through air resistance with minimal energy loss.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rail technology, such as the use of linear motors and magnetic levitation (Maglev), further increased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the trains. Additionally, the Japanese approach to punctuality and safety has made the Shinkansen a trusted mode of transport, with an impeccable safety record that isthe envy of the world.The impact of high-speed trains in Japan extends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country.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exported and adapted to other nations, such as China, France, and Spain, which have their own versions of high-speed rail networks.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Japan's invention is evident in the way it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people travel and perceive distance.Moreover,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high-speed trains cannot be understated. As a mode of transport, they offer a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 to air travel for medium to long distances. With increasing concerns about carbon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Shinkansen serves as a model for eco-friendly transportation.In conclusion, Japan's invention of the high-speed trai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It has not only improved intra-country conne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in Japan but also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systems worldwide. As the world continues to seek innovativesolutions for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travel, the legacy of Japan's Shinkansen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 and the pursuit of progress.。
日本高铁发展史内容提要: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这条凝聚着一代日本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并在运营的第二年达到了令世人艳羡的210公里时速。
东海道新干线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结成一个“4小时经济圈”,创造了沿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然而,任何一种新鲜事物诞生之初皆会遭受误解。
作为耗资巨大的国家基建工程,东海道新干线从筹备、建设到通车,一直饱受来自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质疑。
打开尘封的历史,半个世纪前围绕新干线展开的那场争议,对于现代的启示依旧深远。
落后国的追击日本的铁路网初建于明治时代,由于历史局限性,其轨道比国际通行的标准轨略窄。
此后数十年,在战争的影响下,修建较宽轨道的计划一再被搁置。
列车在窄轨上的运行速度严重受限,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铁路列车运行时速仍被限制在100公里以下。
而欧美国家普遍的火车时速已超过120公里,其中英国伦敦-爱丁堡间运行的特急列车“飞翔的苏格兰人”用蒸汽机车牵引,以16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德国国铁列车以15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美国铁路甚至达到了180公里/小时的高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特别是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着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
1957年,日本运输省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东海道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高铁发展简史近几十年来,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那么,高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将为您介绍高铁的发展简史。
一、开创者——日本高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
当时,日本经济蓬勃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铁路运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此,日本国家铁道公司(JR)开始研发新一代的高速铁路技术。
1964年,日本首条高铁——东京奥运会专用线(今天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
这条高铁线路采用了世界上首创的新干线技术,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
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不仅彻底改变了日本的交通格局,也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迅速发展——法国、德国受到日本新干线的启发,法国和德国也相继开始了高铁的研发和建设。
1981年,法国TGV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时速可达260公里。
TGV 高速列车凭借其高速、稳定的运行速度,成为了法国国内和国际间的主要交通方式。
此后,法国不断扩展高铁网络,将高铁延伸至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德国也开始了自己的高铁建设。
1991年,德国的ICE高速列车开始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80公里。
德国的高铁网络不仅连接了国内各大城市,还与周边国家的高铁网络相连,形成了欧洲高铁网。
三、快速崛起——中国中国的高铁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迅猛的。
2007年,中国正式投入运营自己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并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国家。
中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自2008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四纵四横”高铁网规划,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总里程达到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
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已经建成了超过3.7万公里的铁路,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方式,也为世界高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全球扩散——高铁的普及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进和建设高铁。
第一篇日本高速铁路技术1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的发展日本高速铁路早在1946年就酝酿修建,但战后迫于百废待兴,无力顾及。
19 58年12月19日日本政府正式批准修建东海道准轨新干线,于是东海道新干线全面开工,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全长515.4km正式开通。
此后山阳新干线东段、西段分别于1972年、1975 年开通,全长553.7km;东北新干线(496.5km)、上越新干线(269.5km) 又分别于1982年6月与11月开通、北陆(长野)新干线(117.4km)又于1997年10月开通,东北新干线盛冈—八户段(96.6km)于2002年12月1日开通,目前新干线全部营业里程已达2049.1km。
加上山形小型新干线1992年开通至山形,87.1 km;1999年底开通至新庄,全长1 48.6 km、秋田小型新干线1997年开通至秋田,全长127.3km,是在既有线上增设第三轨、拓宽了轨距,使新干线列车能直通运行到更多城市。
至2002年日本新干线运送旅客已约65.78亿人次,日均约80万人次,每天有750列高速列车运行,全年客运量达3亿人次,约是日本国内航空客运量的4倍。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及既有铁路在全国的分布图见图1—1—1所示。
图1—1—1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及既有铁路的分布图1.1 东海道新干线的发展沿革1.1.1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设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在复兴后得到高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急剧增长。
在当时并不十分发达的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条件下,大量的客流集中涌入铁路运输,使日本既有铁路的客运能力和客流量之间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作为日本本州岛上东西方向的铁路大动脉——东海道本线(东京至大阪)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量的24%和货运量的23%,运输能力极为紧张,其乘车难、购票难在全国尤为突出。
当时东京—横滨单方向每天发车达210列,已达到了超饱和状态。
世界首条载客营运高铁系统——日本新干线
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
新干线于东京奥运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
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系统。
新干线的轨距属于标准轨(1435mm)。
除了迷你新干线的路段外,列车运行车速可达到每小时270或300公里,但在进行高速测试时,则曾创下每小时443公里的最高纪录(由955系(300X)在1996年时所创下)。
奔驰在富士山脚下的新干线
新干线的稳定运行全靠日本的良好电力技术,列车可以缩短至5分钟的班距运行,是唯一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
除此之外由于全面采用动力分布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反观法国同类的TGV高速列车,由于采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机车驱动的动力集中式设计,摇晃较大、加减速较慢,而无法以仅有5分钟的班距运行。
日本新干线
于2007年2月1日开始营运的台湾高速铁路即采用新干线系统作为基础,也是新干线技术首次向海外输出。
2007年初,以E2系1000番台新干线列车为基础的和谐号CRH2型电车于中国大陆开始营运,并作出部分技术转移,使中国大陆车厂有能力自行生产,修改新干线列车。
2010年5月11日,日本新干线在东京以西100公里的都留市铁路线上进行试运营。
在这次试运营中,新干线在普通铁路上的时速为275英里(约合443公里),在磁悬浮铁路上的时速为361英里(约合580公里)。
第1章高速铁路简介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高速铁路一般定义为最高速度200 km/h及以上的铁路运输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铁路联盟(UIC)1996年在互通运营指导文件进行了更确切的定义,适度提高了新建线的标准,规定“新建线路达到250 km/h及以上,既有线改造达到200 km/h及以上的铁路”为高速铁路。
后虽又有研讨对标准进行调整,但最终决议还是维持不变。
我国目前沿用了此标准,但在我国高速铁路相关建设及运用维护工作中,综合考虑了技术管理特别是核心设备换代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与普速部分划分标准主要按200km/h进行划分。
1.1高速铁路的定义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作以下划分:普通铁路100~160km/h快速铁路160~200km/h高速铁路>200km/h(既有线改造)>250km/h(新建线)1.2高速铁路的特点高速铁路具有其他交通运输系统难以比拟的多项优势,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2.1旅客需求方面1.安全性安全性是旅客最为关切的核心因素。
铁路因行车事故造成的旅客伤亡人数大大低于公路和民航运输。
铁路的高安全性是由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决定的,以列车的自动导向为例,极大规避了人工参与导向次生的误操作问题、酒后驾车等各类安全风险。
高速公路车祸频繁,据统计美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约为 5.5万人,受伤人数多达200万左右,德国、法国和日本每年死亡人数也在万人以上,并有近10万人因伤致残;而民航失事也时有发生。
尽管各个国家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都反映了铁路运输的安全优越性。
高速铁路安全性更优于普通铁路,日本近40年,法国10多年基本未发生过列车颠覆和旅客死亡事故。
2.旅行总时耗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适用的范围不同。
据统计分析,目前高速铁路在100~1000km范围内,与公路和航空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旅行总时耗优势,而此范围能涵盖大部分旅行需求。
高铁简史作文高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进行了第一次高铁研究,即由美国主导的实验性研究项目“地理航行”(GeoTrain)。
该项目旨在研究如何使用超过30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使列车在地面行驶而不偏离轨道。
此外,在欧洲,英国西方铁路(Western Railway)和德国汉堡至慕尼黑铁路(Hamburg-Munich Railway)也在1958年开始了早期的高铁研究。
随后,1971年,日本开始研发高铁。
在日本,它被称为“新干线”(Shinkansen),新干线发射了第一枚日本高铁,它可以在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下行驶,在未来几十年中它的速度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每小时320英里的最高速度。
日本的成功促进了世界其他地方的高铁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球多个国家都开始发展自己的高铁系统。
例如,2007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条高铁,即沪渝高铁(Shanghai-ChongqingHigh-Speed Railway)。
该高铁把上海和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连接起来,最高时速为219公里/小时。
此外,德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也兴建了各自的高铁系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的高铁速度显著提高,如西班牙的超高速铁路,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还有中国的京沪高铁,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249公里。
尽管高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使用,它们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高铁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其次,高铁的修建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它会导致噪音和气候变化等现象。
总之,高铁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实现高速运输的重要力量。
它们建立在自动化、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快速舒适的旅行体验,比传统的火车运输更快。
因此,高铁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在国内外的出行效率,还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推动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