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速铁路技术(4)tie14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1
7通信技术日本新干线的通信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如今新建的新干线与20世纪60年代初东海道新干线刚开通时相比,已大大改变了面貌,不可同日而语。
20世纪60年代初,光纤通信还没问世,计算机网络还在初期阶段,半导体集成电路尚在室内试验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也没有实用化。
所以可以说,新干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是一般通信技术发展的体现,就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发展的综合。
新干线通信网是日本铁路通信网的一部分,是在原有铁路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的,两者互相渗透,互为补充。
以下首先介绍日本铁路通信技术发展概况,而后介绍新干线通信的特殊技术。
同时,以北陆新干线为例,全面整体地介绍新干线的最新技术状况。
7.1 日本铁道通信技术概况日本铁道通信技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建设干线通信网、实施电话电报的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开发和发展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20世纪80年代,各种业务实施计算机联网,各种信息传输向数字化发展。
日本铁道的长途通信网由3级构成,即总检局、统制局和端局(或从局)。
总检局全国有8处:东京、大阪、广岛、门司、名古屋、仙台、新泻和札幌。
1961年完成了微波通信网的建设,1974年山阳新干线的迂回线开通,1979年东北、上越新干线迂回线开通。
载波通信设备包括平衡电缆上的120路设备、不同轴电缆上的300路、960路设备以及PEF绝缘、0.9mm对称电缆上开通的简易载波设备。
地区通信用的交换机经历了步进制、纵横制、布线逻辑全电子以及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发展过程,1981年6月程控电子交换机实行了标准化,1985年3月开始试验程控数字交换机,1986年12月在盛冈开通了大型程控数字交换机。
无线通信分为固定无线和移动无线两部分。
固定无线是总公司至各管理局间以及各铁路局互相间十分经济的通信方式,采用微波(SHF)、特高频(UHP)和甚高频(VHF),分别开通960路、240路(120路)及近距离的独立回线。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日本新干线铁路的安全技术
编者按: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近45年0死亡率的运行记录,来自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并贯穿始终的"安全第一"管理理念,强烈的预防灾害意识,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但不一味地追求最先进的指导思想,贯彻一整套的法制程序和严格的技术"认证"体系,具有准确无误的行车指挥系统和严密的检修体系与检测和维修制度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总结和介绍日本铁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俞展猷Yu Zhanyou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刊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TRANSIT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U2 关键词:。
新干线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
其于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
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
目前日本境内有8条新干线路线,均为纯客运服务,其中包含两条路线等级较低的“迷你新干线”。
新干线的轨距属于标准轨(1435mm),除了迷你新干线的路段外,列车运行车速可达到每小时270或300公里,但在进行高速测试时,则曾创下每小时443公里的最高纪录(由955系(300X)在1996年时所创下)。
新干线由日本国有铁道研发,目前则由日本国有铁道解散后继承其业务的JR各公司共同营运。
新干线的稳定运行全靠日本的良好电力技术,列车可以缩短至3分钟的班距运行,是唯一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
除此之外由于全面采用动力分散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反观法国同类的TGV高速列车,由于采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机车驱动的动力集中式设计,摇晃较大、加减速较慢,而无法以仅有3分钟的班距运行。
新干线系统的技术也向海外输出,例如台湾高速铁路即采用新干线系统作为基础。
新干线以“子弹列车”闻名[1]。
新干线于东京奥运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接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
新干线的轨距属于标准轨(1435mm)。
除了迷你新干线的路段外,列车运行车速可达到每小时270或300公里,但在进行高速测试时,则曾创下每小时443公里的最高纪录(由955系(300X)在1996年时所创下)。
日本新干线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安全性较高,运行47年来,还没有发生人为致死的事故,号称为全球最安全的高速铁路之一,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
[2]新干线的稳定运行全靠日本成熟的的高铁调控制技术,列车发车间隔可以缩短至5分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种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全部列车都采用动力分散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反观法国同类的TGV 高速列车,由于采用最前端和最尾端的机车驱动的动力集中式设计,摇晃较大、加减速较慢,而无法以仅有5分钟的班距运行。
日本与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上有何优势?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高速铁路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
而在高铁技术领域上,日本和中国均为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
那么,日本与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上有何优势呢?一、日本的技术创新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发高速列车的国家,其“新干线”列车已成为国际高速铁路技术的代表。
日本的高铁技术具有多项创新性的技术,例如:1. 磁浮技术: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浮列车线路。
其磁浮技术具有出色的运行效率和速度表现。
2. 超级城际列车:日本正在开发一种速度可达500千米/小时的超级城际列车,这项技术将极大地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
3. 段式高架桥:日本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段式高架桥技术。
该技术可以降低建设费用和所需土地面积。
由此可见,日本在高铁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二、中国的建设速度中国的高铁技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高铁技术和管理体系。
从2008年开始,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就一直维持在惊人的水平。
中国高铁技术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1. 高铁网络的完善程度:中国已经建设了世界上最多的高铁线路,高铁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有效地缩短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
2. 中国高铁的运营安全性:中国高铁的运营安全性一直居于全球领先水平。
据统计,中国自2008年开始,高铁发生事故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3. 高铁技术的出口:中国已经成功出口了高铁技术和设备到世界各地,对于中国高铁技术的普及和影响也有了一定的贡献。
三、总结总而言之,日本和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日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地位独特,尤其是磁浮技术、超级城际列车以及段式高架桥技术的研发都在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中国则展现出了高铁运营系统的卓越能力,高铁网络的完善程度以及高铁技术的推广能力。
未来,日本和中国的高铁技术必将继续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不断带给人们更为便捷、舒适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日本的高铁有多发达?日本JR新干线最全列车家族图谱新干线(Shinkansen)是贯通日本全国的高速铁路系统。
目前日本境内有8条新干线路线,均为纯客运服务,其中包含两条路线等级较低的“迷你新干线”。
2016年年3月26日北海道新干线开通,日本的新干线网由此几乎覆盖北海道至南部九州岛的整个日本列岛。
新干线运营图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日本新干线动车组图解大全,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高铁世界。
0系:1964年登场的0系列车是新干线诸多车型的开朝元老,在服务超过30多年后,此车系于1999年全数退出东海道新干线的载客服务,之后以回声号的身份行驶于山阳新干线上,进行各站停车服务。
0系的营运时速为220公里/小时,并曾在高速测试中创下256公里/小时的纪录。
2008年11月30日全面退出营运服务。
2008年12月14日,0系列车正式退役。
100系:1985年投入服务,行走东海道、山阳新干线,设计最高时速为275公里/小时,营运时速为230公里/小时,100系是首款拥有双层车厢的新干线列车。
于2003年全数退出东海道新干线的载客服务。
后来行驶于山阳新干线上,作为回声号进行各站停车服务。
于2012年3月16日正式退役。
200系:1982年东北新干线及上越新干线通车时开始使用。
2004年时,一列200系列车由于新潟县中越地震而出轨,但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系的标准营运时速为240公里/小时,但依照编组的不同,E编成仅有210公里/小时的营运速度,但F编成却有275公里/小时。
2013年3月26日,200系新干线全部退役。
300系: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上等级最高的希望号首次登场时所使用的车种,最初以270km/h的最高车速投入营运,而今已经退出第一前线,主要是作为光号(ひかり,Hikari)与回声号(こだま,Kodama)列车使用。
于2012年3月16日与100系一同退役。
400系:行驶于山形新干线的迷你新干线列车。
设计最高时速为345公里/小时,东京至福岛新干线路段营运最高时速为240公里/小时,而行走在来线福岛至新庄区间时,由于存在较多的平交道和与在来线列车混跑的问题,故在这一区间内营运最高时速限制为130公里/小时。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高速铁路技术是现代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研究的深入,高速铁路的速度和旅行舒适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
一、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正处于修建东海道新干线的初期。
新干线的建成标志着高速铁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陆续修建了自己的高速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轮对技术高速列车的轮对技术一直是研发的重点。
过去,高速列车通常采用的是单轴转向架,这种转向架由于转弯时需要大量的滑移,会造成轮胎的磨损和轨道的破坏。
而现在,高速列车通常采用的是转向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滑移,提高行车的稳定性。
2.动力与控制技术高速列车的动力与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现在,高速列车通常采用的是电力动力,这种动力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
而列车的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自动驾驶等功能。
3.车辆设计高速列车的车辆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现在的高速列车通常采用的是轻量化设计,轻量化可以减少能耗,提高行车速度。
同时,车体的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旅行舒适度。
二、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研究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高速列车的安全性是高速铁路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综合判断和应急预案等手段来提升高速列车的安全性。
2.环保性高速列车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会带来噪音、电磁辐射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出一系列环保措施来减少高速列车对环境的影响。
3.经济性高速列车的经济性也是高速铁路技术应用研究中的重点。
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完善的收支平衡机制等手段,使高速列车的运营成本尽可能地降低。
三、高速铁路技术的未来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1.提高速度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高速铁路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
1981年200系每辆车的造价为3.23亿日元,即200系每个座位的成本是434万日元;到1996年E2系每辆车的造价已降为2.72亿日元,即E2系每个座位的成本是345万日元;而E4系的每个座位成本降为302万日元,仅为200系的每个座位成本的70%。
E2、E4系的能耗及维修成本也下降13。
东北、上越、北陆新干线及秋田、山形小型新干线所采用的各种高速电动车组的外形及结构示意图示于图1—5—4(1~13)。
200系,E1系,E4系,E2系,400系,E3系头车外形图图1—5—4(1) 东北、上越、北陆新干线,秋田、山形小型新干线各型高速电动车组外形图及结构示意图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2)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力动部头系002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3)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客制控部头系1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4)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客动电间中系1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5)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客间中系1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6)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头系4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7)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力动间中系4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8)451图图意示构结车拖间中系4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9)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头系2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01)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力动间中系2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11)451图图意示组编(辆3)车列半系004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21)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头系3E (mm:位单)图意示构结及图形外组车动电速高型各线干新型小形山、田秋,线干新陆北、越上、北东 (31)451图图意示构结车力动间中系3E 正在修建之中的九州新干线从博多到鹿儿岛全长249km,从新八代到西鹿儿岛南线128km即将在2003年12月开通,即时九州铁道公司将采用一种新研制的800系高速动车组,编组为6辆(6M),最高设计速度285km/h,最高运行速度260km/h,定员390人,车头形状将是更适应环保要求的流线型,电机额定功率275kW,启动加速度为2.5km/h·s-1。
世界高速列车技术研究报告世界高速列车技术研究报告导言高速列车作为当今世界先进的交通工具之一,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列车以其快速、高效、节能等特点,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报告通过对世界各国目前主流的高速列车技术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中国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日本新干线技术日本新干线技术是世界高速列车技术的开创者和先行者,代表了目前最成熟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
新干线采用的是轮加蓄电池驱动技术,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320公里/小时以上。
此外,日本新干线采用的是全封闭隧道及开放式高架桥梁结构,使得列车的行驶速度更加稳定,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日本新干线在安全措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也具备较高水平,为其他国家高速铁路系统提供了借鉴。
二、法国“特高速”技术法国的“特高速”技术是以TGV(Train à Grande Vitesse,法语意为“高速列车”)为代表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TGV列车采用电力传动技术,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320公里/小时。
该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速列车与传统铁路的相互兼容性,使得高速列车可以与现有的铁路系统相连接。
此外,法国“特高速”技术在能源利用和运行调度等方面也具备较高的水平,对于高峰时段的运力提升和能耗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主要采用交流供电和轮轨介面方式,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380公里/小时。
中国高速铁路在建设规模和运营里程方面也超过了其他国家,形成了以京沪、京广等干线为骨架,辐射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高速铁路还在信号控制、车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不断提高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四、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高速列车技术正朝着更高速、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不断迈进。
首先,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将突破现有水平,在光学导航、轨道组织和运行控制方面实现更高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国内外高速铁路技术比较近年来,高速铁路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
中国目前的高速铁路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之一,而其最高时速直接达到了380公里/小时。
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很多国家不断研究开发着高速铁路技术。
本文将主要探讨国内外高速铁路技术的比较。
一、列车制动技术高速铁路的制动技术是铁路安全的核心。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制动系统分为电磁制动和空气制动两种类型。
空气制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制动方式,而电磁制动则是近年来几乎所有高速列车都采用的制动系统。
电磁制动的优点在于制动灵敏度高、噪音小、寿命长等等。
许多国家也在研发电磁制动技术,如日本、德国等。
二、轨道技术高速铁路轨道技术是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中国和日本的高速铁路轨道技术最为先进。
中国采用了“三介质”(即车辆、轨道和基础)连续结构技术,而日本则采用了“UIC60”标准的钢轨。
两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
三、列车动力技术高速列车的动力系统对于列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代高速列车动力系统主要有两大类:内燃机动力和电力动力。
而在电力动力方面,又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目前,中国的高速列车采用的是交流电电力动力系统,而日本则在部分铁路线路上采用了直流电系统。
四、列车控制技术高速列车的控制技术可以说是目前高速铁路技术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与传统铁路的人工控制不同,高速列车通过电子单元来进行控制。
这些电子单元还负责监测温度、电流等一系列数据,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对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各个国家的高速铁路制造商都在进行探索。
五、票务系统技术高速铁路的票务系统技术不仅仅与安全无关,同时也关系到铁路公司和乘客之间的关系。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票务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实名制购票系统和动车组列车的自动售票系统。
这两种系统都在保护乘客利益、提升购票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总结来看,高速铁路技术在我国和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8 信*"号*"技*"术新干线自运营至今已30多年,其间无任何人员伤亡事故,这是铁道运输史上的奇迹。
正是新干线的信号安全系统保证了这个奇迹的实现。
新干线的信号设备体系包括许多装置。
其主要的设备有:①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ATC);②调度集中(CTC);③信号装置;④联锁设备;⑤转辙设备;⑥其他。
新干线的信号安全设备构成概况见图1—8—1。
在新干线30余年的历史中,有些设备随着新干线的建设而不断发展,如ATC设备、CTC 设备、运行管理系统(COMTRAC)等,有些设备如轨道电路、转辙设备、联锁设备等无多大改变。
因此,下面重点介绍ATC、CTC、COMTRAC等系统。
北陆新干线是日本最近建成的新干线。
在信号系统方面有些新的特点,但详细资料尚未发表,故将已收集到的资料对比作一介绍。
8.1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8.1.1新干线ATC系统概述(1)目的为保证高速安全地行驶,列车必须与前方行驶的列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追尾事故。
为此,基本方法是把线路以电气的方式分割成一定距离的区段,每个区段内只允许一列列车进入。
既有线路是在各区段的始端设置地面信号机,司机对发出的信号予以确认,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以相应的速度进入该区段。
由于新干线以270km/h高速行驶,制动距离很长,远远超出了地面信号机的目视距离。
另外,在需要紧急制动时如果稍有犹豫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像既有线那样,靠司机确认地面信号以后再进行制动的系统就存在许多问题。
不仅在接近先行列车时,而且在车站的停车和弯道、道岔等必须减速时,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列车安全行驶,新干线废弃了地面信号机而采用直接将信号显示于驾驶台的车载信号方式,此信号也不用颜色表示,而是直接显示速度的数字。
(2)功能新干线列车控制系统是采用由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列车自动控制)装置对列车进行速度控制的方式。
5.5新干线高速电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5.5.1新干线高速电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特点由于日本国土小、地基松软、地震频繁、城市密集、站间距短,要求启动制动加减速度大,并且日本城市轨道交通一向很发达,因此,很自然采用了以动力分散方式为主体的牵引传动系统,形成了下述的基本特点:(1)从新干线开业时的0系、100系、200系、400系采用交—直牵引传动系统发展到以300系为开端的,500系、700系、E1系、E2系、E3系、E4系均采用的交—直—交三相交流牵引传动系统。
(2)全列车总功率大。
从0系16M编组总功率为11 840kW到300系10M6T编组,总功率为12000kW,500系16M编组总功率18240kW。
列车最高速度从210km/h提高到300km/h。
(3)传动方式简单。
在300系及以后所有的交—直—交传动系统中,均采用牵引电机架悬方式,而没有采用牵引电机车体悬挂或空心轴传动半体悬等方式,使结构简单化,成本降低。
(4)牵引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
表1—5—14是新干线各型高速电动车组牵引电机参数,从表中可见,牵引电机从直流电机向交流异步电机发展,并向重量轻、体积小的目标努力,这是交—直与交—直—交两种牵引传动方式的根本区别。
表1—5—14新干线高速电动车组牵引电机参数制造年份系列动*"车*"数电*"机*"数电机功率电机重量电机尺寸19630系16DC*"64185kW876kg580mm³743mm1980200系14DC*"56230kW920kg1985100系12DC*"48230kW825kg 580mm³715.5mm1991400系6DC*"24210kW690kg1990300系10AC*"40300kW397kg 458mm³700mm1994E1系6AC*"24410kW487kg 534mm³681.5mm1995500系16AC*"64285kW375kg 434mm³700mm1995E2系6AC*"24300kW450kg1995E3系4AC*"16300kW450kg1997700系12AC*"48275kW350kg注:DC*"64代表直流电机64台,AC*"40代表交流电机40台。
2日本高速铁路的总体技术2.1干线铁路的技术特点2.1.1 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先驱1959年开工至1964年建成的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大阪之间运行时间由7h左右缩短至3h10min,再加上票价较飞机便宜,从而吸引了大量旅客,迫使东京—名古屋间的飞机航班停运,这是世界上铁路与航空竞争首次取得胜利的实例。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及其运营成就,在世界上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使“铁路是夕阳产业”的论调破产。
过去,虽然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对建设高速铁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但受到技术、安全、造价和认识等方面的困扰,长期给人们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特别是由于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还使人们产生铁路已不适应高节奏、高流动社会需求的错觉,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在技术、安全和效益上解除了人们的疑虑,促进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给世界铁路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东海道新干线当初列车运行速度为210km/h,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号高速列车的不断投入使用,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一直到目前500系“希望”号列车运行速度达到300km/h,并仍有更高速度的新型列车正在不断开发研制。
东海道新干线建成以后,日本又陆续建设了山阳、东北、上越、北陆等新干线。
到目前为止,日本仍是世界上高速铁路总延长里程最多的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日本新干线是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开发之先驱,开创了世界铁路发展的新篇章。
2.1.2 线路中桥、隧比重不断增加,线路标准不断提高日本在提出东海道新干线建设计划时,作为战败国其经济刚进入复苏阶段,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人均收入水平仅有310美元左右。
因而在东海道新干线的设计中,较多地注意降低造价问题。
东海道新干线设计中采用50kg/m钢轨;钢筋混凝土轨枕长2.4m,每千米配置1 720根;双重弹性扣件、轨下胶垫弹性刚度90t/cm;双层碎石道床、碎石面碴厚30cm,垫碴层厚20cm;道碴材料仅按普通线路道碴材质标准选用,这也与日本本土所产石碴材料大多为石灰石道碴的局限性有关。
日本准备输出高速列车技术
HIROKO TABUCHI;李有观
【期刊名称】《国外铁道车辆》
【年(卷),期】2010(047)006
【摘要】@@ 日本的试验型MLX01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行驶速度最快的列车.但是只限于总长度为19.3 km(12 mile)的轨道.此外,就像这列车本身一样,其技术被严格限制在日本国内.
【总页数】1页(P46)
【作者】HIROKO TABUCHI;李有观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日本高速列车先进技术的近期研究与发展(待续)
2.日本高速列车先进技术的近期研究与发展(续完)
3.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的节能技术及其效果
4.日本新干线新型高速列车技术参数
5.日本正在准备新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