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2
【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间。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重点字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在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5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疾:快。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678、飞漱其间。
漱:冲荡。
9、清荣峻茂: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
10、哀转久绝绝:消失11、属引凄异。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12、巴东三峡巫峡长、三:表示概数【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翻译: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6、素湍绿潭,回清倒。
翻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9、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每当到了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0、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空荡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理解探究】《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作者、朝代、作品、出处1.《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以陈涉、吴广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
这里节选的是原文前面的一段,写的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及起义的初期活动,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
本文是一篇传记,作者是生活在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司马迁,字子长,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做了太史令,同事着手写作《史记》最终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史记》著述,而他自己也在这不久后离开人世。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皇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共130篇,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往后的历史;列传70篇,技术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所记叙的是战国时期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加争斗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唐雎不辱使命,与骄横狂暴又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显示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本文作者为西汉的刘向(公元前77——前6),经史家,目录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撰成《别录》,是我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为保存我国古籍文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生著述很多,以《新序》《说苑》最有文学价值。
还根据纵横家及其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西汉刘向编校,当时见到的本子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作家作品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正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怅chàng恨罾 zēng 鸿鹄hóng hú忿恚 fèn huì笞 chī徇xùn 酂cuó柘zhè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三.通假字(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臵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编目:《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21 师说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知识点1. 《三峡》作者与出处:选自 《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重点字词:略无、阙、亭午、夜分、曦、襄、沿、溯、奔、疾、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晴初、霜旦、属引等。
重点句子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默写:描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及四季景色的句子。
2. 《答谢中书书》作者信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重点字词:交辉、四时、歇、颓、沉鳞、竞跃、与、念、相与、空明、但、闲人等。
原文填空: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
翻译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信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重点字词:参照上文 《答谢中书书》中的字词部分,需注意“念”、“相与”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原文填空: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
4. 《愚公移山》作者与出处:选自 《列子·汤问》,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重点字词:年且九十、惩、塞、迂、室、汝、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等。
通假字:惠通慧、反通返、亡通无、厝通措、陇通垄等。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毅力。
5. 《周亚夫军细柳》作者信息: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的作者。
重点字词:棘门、彀弓弩、按辔、被通披、式通轼、邪通耶等。
词类活用:如 “军”作动词,“驻军”;“介胄”作动词,“穿戴盔甲”等。
理解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凛然不可犯的 “真将军”形象。
二、古诗词知识点1.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课文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2. 《春望》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鉴赏品味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
因小见大。
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
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周亚夫军细柳《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词多义1.军驻军周亚夫军细柳军队上自劳军2.以任用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用来以备胡3.及和至霸上及棘门军赶上徐公何能及君也4.之到已而之细柳的不闻天子之诏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称善者久之5.使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使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6.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若儿戏耳耳朵闻寡人之耳者7.为作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被天子为动8.被 bèi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军士吏被甲9.持拉持满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0.骑qí骑马将以下骑送迎jì“骑马的人,骑兵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通假字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例句:改容式车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军士吏被甲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诏下诏令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形容词作动词锐使……锐利例句:锐兵刃古今异义1.军古义:驻军今义:军队例句:军霸上2.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例句:天子先驱至3.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