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

第一单元溶液

目标

1.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2.熟悉(1)Henry定律与气体吸收系数的关系;(2)稀溶液的依数性及相应的计算;(3)渗量浓度。

3.了解(1)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内容

1.重点阐述(1)溶液的概念;(2)重点阐述渗量浓度。

2.详细讲解(1)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Henry定律,气体吸收系数;(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及溶液组成量度的其它表示方法;(3)溶液的蒸汽压和Raoult 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及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及其计算。

3.一般介绍(1)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单元电解质溶液

目标

1.掌握(1)酸碱质子理论;(2)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溶液pH值的基本计算。

2.熟悉(1)难溶电解质沉淀平衡的基本规律及溶度积原理;(2)有关溶度积的基本计算,了解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基本原理。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活度和活度系数的计算关系。

内容

1.重点阐述(1)酸碱定义;(2)酸碱反应的实质及酸碱的相对强度。

2.详细讲解(1)水的质子自递作用、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2)酸碱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3)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及各种酸碱溶液的pH值和近似计算。

3.一般介绍(1)离子互吸理论,活度和活度系数,离子强度与活度的关系;(2)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3)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4)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第三单元缓冲溶液

目标

1.掌握缓冲溶液pH计算、缓冲容量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及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2.熟悉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3.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和公式计算。

内容

1.重点阐述(1)缓冲溶液的概念、缓冲作用、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一般缓冲溶液的组成;(2)共轭酸碱体系。

2.详细讲解(1)缓冲作用的原理;(2)缓冲溶液的pH计算;(3)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缓冲范围;(4)血液中的缓冲系。

3.一般介绍(1)缓冲溶液配制的原则和公式计算;(2)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第五单元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目标

1.掌握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熟悉原子轨道的能级顺序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内容

1.重点阐述(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重点阐述杂化轨道理论(sp3杂化、sp2杂化和sp 杂化)。

2.详细讲解(1)原子轨道的能级顺序;(2)氢键的形成条件及表示方法。

3.一般介绍(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和运动状态;(2)van der Waals力。

第十二单元烃

目标

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基本结构、命名方法,各类烃之间的鉴别方法。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各类烃的物理性质和一些烃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1)烷烃的化学性质;(2)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特性;(3)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金属炔化物的生成等);(4)脂环烃的结构和稳定性,脂环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开环反应);(5)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各种取代反应、烃基苯的氧化反应等)。

2.详细讲解(1)烷烃的结构特点(σ键)、同分异构现象和烷烃的命名;(2)烯烃的结构特点(π键和σ键的区别)、同分异构现象和烯烃的命名;(3)炔烃的结构特点(叁键的形成)、同分异构现象和炔烃的命名;(4)脂环烃的命名;(5)芳香烃的结构、命名、芳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3.一般介绍(1)烷烃的物理性质;(2)烯烃的物理性质和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3)炔烃的物理性质;(4)脂环烃的物理性质、脂环烃的分类;(5)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分类、致癌芳香烃。

第十三单元立体异构

目标

1.掌握(1)产生几何异构现象的条件及Z、E构型的命名方法;(2)对映异构体的构型及表示方法(D/L、R/S)。

2.熟悉偏振光、旋光度、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及比旋光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1)乙烷、正丁烷的构象异构,直链烷烃的稳定构象;(2)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a键,e键;(3)旋光仪测定旋光度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内容

1.重点阐述(1)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以椅式构象为主);(2)物质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R/S 构型标记的方法。

2.详细讲解(1)乙烷、正丁烷的构象异构,直链烷烃的稳定构象(优势构象);(2)双键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产生几何异构现象的条件,命名方法;(3)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和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3.一般介绍(1)顺反异构体的性质;(2)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仪和比旋光度及对映异构体的性质;(3)D/L构型标记的方法。

第十五单元醇、酚、醚

目标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官能团的结构)、命名方法。

3.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各自的分类和一些醇、酚、醚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1)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脱水反应、卤代反应、氧化反应等);(2)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颜色反应等)。

2.详细讲解(1)醇的结构(羟基)、命名;(2)酚的结构(酚羟基)、命名;(3)醚的结构、命名、醚的化学性质。

3.一般介绍(1)醇的分类、物理性质、硫醇和一些重要的醇;(2)酚的分类、物理性质和一些重要的酚;(3)醚的分类、物理性质和一些重要的醚。

第十六单元醛和酮

目标

1.掌握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1)醛和酮的结构特点(羰基的结构);(2)醛和酮的命名方法。

3.了解(1)醛和酮的分类、物理性质;(2)一些重要的醛和酮。

内容

1.重点阐述(1)醛和酮的结构;(2)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加成反应、α-H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详细讲解醛和酮的命名。

3.一般介绍(1)醛和酮的分类;(2)醛和酮的物理性质;(3)重要的醛和酮。

第十七单元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目标

1.掌握(1)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2)取代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1)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2)重要酰胺的化学性质、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3.了解(1)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分类、物理性质;(2)常见羧酸及取代羧酸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1)羧酸的结构;(2)羧酸的重要化学性质;(3)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详细讲解(1)羧酸的命名;(2)羟基酸、酮酸特殊的化学性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酮体概念;(3)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尿素的化学性质。

3.一般介绍(1)羧酸的分类和重要的羧酸;(2)取代羧酸的命名、结构特点,常见的取代羧酸(乳酸、酒石酸、水杨酸、丙酮酸、乙酰乙酸及其衍生物);(3)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β-内酰胺抗生素、丙二酰脲、胍。

第十八单元含氮有机化合物

目标

1.掌握胺的化学性质。

2.熟悉(1)胺的结构特点及命名方法;(2)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了解(1)胺的分类;(2)胺的物理性质;(3)常见的胺及其衍生物。

内容

1.重点阐述胺的化学性质(碱性、亚硝酸反应、酰化反应,偶联反应等)。

2.详细讲解(1)胺的结构、命名;(2)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3)重氮盐的性质(放氮反应和留氮反应)。

3.一般介绍(1)胺的分类、物理性质;(2)常见的胺及衍生物;(3)偶氮化合物。

第二十单元生物大分子

目标

1.掌握(1)重要单糖的开链结构、环状结构、变旋光现象及化学性质(异构化、糖脎生成、显色、氧化、还原、成酯、成苷);(2)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3)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熟悉(1)糖的概念及分类;(2)低聚糖(还原性二糖、非还原性二糖)的组成和性质;(3)油脂、磷脂、鞘磷脂的水解产物;(4)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构型;(5)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命名;(6)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维持各种结构的键。

3.了解(1)多聚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的组成和性质、重要的糖及衍生物;(2)油脂的概念、物理性质,磷脂和鞘磷脂和一些甾体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蛋白质的分类和蛋白质三、四级结构。

内容

1.重点阐述(1)单糖的化学性质(异构化、糖脎生成、显色、氧化、还原、成酯、成苷);(2)重点阐述油脂的化学性质;(3)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构型;(4)蛋白质的结构(一、二级),维持各种结构的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变性、沉淀、颜色反应、两性电离)。

2.详细讲解(1)葡萄糖、果糖的开链结构、环状结构、哈沃斯结构、变旋光现象,重要双糖(还原性双糖、非还原性双糖)的组成和性质;(2)油脂结构、组成,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的结构及水解情况;(3)氨基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脱水成肽、茚三酮反应)。

3.一般介绍(1)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淀粉、纤维素、糖元的组成和性质;(2)油脂的物理性质,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的生理功能;(3)甾体化合物的分类及重要甾体化合物;(4)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5)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分类和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核酸(自学)。

医用化学重点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

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完整版

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 考试试题一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质量摩尔浓度(b)的单位是 ·kg-1·mol-1· L-1· L-1·kg-1 2.下列几种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L-1 mmol·L-1 mmol·L-1 D. 380 mmol·L-1 mmol·L-1 的共轭碱是 A. OH- B. H 2O C. H+ D. H 3 O+ E. O2- 4.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小的是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5. 某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属于 A. 第四周期,IIA族,s区 B. 第四周期,IB族,ds区 C. 第四周期,IIB族,f区 D. 第四周期,IIA族,p区 E. 第四周期,ⅥB族,d区 6. 锡电极?Sn4+/ Sn2+=和铁电极?Fe3+/ Fe2+=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 Sn2+ B. Sn4+ C. Fe3+ D. Fe E. Fe2+ 7. 把NaCl固体加在HAc溶液中 A.会产生盐效应 B.溶液的碱性增加 C.产生同离子效应 值变大值变大 8. 判断标准状态反应2Fe3+ + 2Br- 2Fe2+ + Br 2 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标准电极电位 φ? (Fe3+/Fe2+) = ,φ? (Br 2 /Br-) = 。 A.正向自发 B. 逆向自发 C.达到平衡 D.不会反应 E.先逆后正 9. 浓度为c (Na2CO3) = mol ?L-1的溶液,若用c (Na2CO3) 表示时,其浓度为 A. mol ?L-1 B. mol ?L-1 C. mol ?L-1 D. mol ?L-1 E. ?L-1 10.已知某弱碱的Kb=10-6,则其共轭酸的Ka为 A. 10-9 B. 10-7 C. 10-14 D. 10-6 E. 10-8 11.某弱酸HB(Ka=10-5)的浓度为 mol ?L-1,其溶液中[H+]浓度为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一.选择题 1、临床上纠正酸中毒时,常用11.2%(g/ml)乳酸(C3H5O3Na) 针剂, 此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mol·L-1(B) 0.01 mol·L-1 (C) 1 mol·L-1(D) 2 mol·L-1(E) 0.2 mol·L-1 2. 下列各组溶液中,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是D (A)0.1 mol?L-1CaCl2与0.3 mol?L-1MgSO4 (B) 0.3 mol?L-1葡萄糖与0.6 m ol?L-1蔗糖 (C) 0.4 mol?L-1葡萄糖与0.2 molL-1CaCl2 (D) 0.12 mol?L-1 CaCl2与 0.18 mol?L-1 NaCl 3一定温度下,50g·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C (A)大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小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等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与50g·L-1蔗糖溶液渗透压相比无法判断 4.298.15K时,下列溶液中与0.01mol·L-1Na3PO4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是A (A) 0.02mol·L-1NaCl (B) 渗透浓度为10mmol·L-1Na3PO4 (C) 渗透浓度为400mmol·L-1Na3PO4 (D) 0.02mol·L-1Na2CO3 5、一元弱酸HB的电离常数K a(HB)与其共轭碱B的电离常数K b(B ̄)在水溶液中的关系是( )。C (A) K a(HB)= K b(B ̄) (B) K a(HB)K b(B ̄)=1 (C) K a(HB) K b(B ̄)= K w (D) K a(HB)/K b(B ̄)= K w 6. OH- 的共轭酸是C (A)H+ (B)H3O+(C)H2O (D)H2 7. 向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时,HAc的K a B (A)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 8. 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A-和HA, 已知K b(A-)为1.0×10-10,此溶液在25℃时的 pH是( )A (A)4 (B)7 (C)10 (D)14 9.下列各组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A (A) 0.2 mol?L-1NaAc/0.1 mol?L-1Hac (B) 0.1 mol?L-1NaAc/0.2 mol?L-1 HAc (C) 0.1 mol?L-1NaAc/0.3 mol?L-1Hac (D) 0.4 mol?L-1NaAc/0.3 mol?L-1 HAc 10. 将下列物质加入HAc溶液中,能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是( )。A (A) HCl (B) NaCl (C) Na2CO3 (D) H2O 11.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弱酸,数值将减小的是() (A)[H+] (B) α(C) pH (D)Ka

349#《医用化学》作业1复习资料

349#《医用化学》作业1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脱羧反应 2、 苷 3、 缩二脲反应 4、 渗透浓度 5、物质量的浓度 二、填充题: 1、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2、脑磷脂完全水解可得到 、 、 与 。 3、糖类是 、 和 及其缩合物。 4、将红细胞放入5g/LNaCl 溶液中,红细胞会发生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为 的溶液是等渗溶液。 5、医学上把 、 和 总称为酮体。 6、配位化合物[Co(NH 3)4(H 2O)2]Cl 3 的名称是 ,配位原子是 ,中心原子的氧化值是 配位体 。 7、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 、 和花生四烯酸等。 三、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构造式 1、乙酰水杨酸 2、甘露醇 3、 β-D-葡萄糖 (哈沃式) 4、 5、 五、是非判断题 1、具有烃基测链的芳香烃都可以氧化成羧酸 2、当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从渗透压力大的一侧向渗透压力小的一侧渗透。 3、生物碱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碱性和明显生理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中草药的重要有效成分。 4、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会逐渐变质,颜色变深,并产生异味、异嗅,这种现象叫油脂的酸败,俗称“变哈”。 5、蛋白质分子是由很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依次连接而成的多肽链,多肽链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6、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7、把红细胞放入NaCl 水溶液中,发现红细胞邹缩,可知该NaCl 溶液相对于红细胞内液来说是低渗溶液。 8、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小,该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CH OH HO HO CH 2NHCH 3

9、100ml 溶液中含8.0mgCa 2+,则Ca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8mmol/l. 10、溶胶的分散相粒子是分子、离子的聚集体,而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或离子。 六、计算 1、医学临床上静脉注射用KCl 溶液的极限质量浓度是2.7g/L ,如果在250毫升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安瓿(10ml )100g/LKCl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中KCl 的质量浓度是不超过了极限?(5分) 2、某患者需补充0.050molNa+,应补充NaCl 的质量为多少?如果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9g/L )进行补充,需要生理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5分) 七、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1. 3.4. 2. + Cl 5. CH COOH OH O ) CH 3 HOCH 3 O OH H OH CH 2OH OH OH HOPO 3H 2 + CH 3CH 2COOH O 脱羧酶 H 2N C O CH 2CH 2N(C 2H 5)2 + O 水解 O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2015级农医一班《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出题人:岳雷 班级:学号::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 B 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对渗透压没有影响的为 A 温度 B 浓度 C 无法确定 D 溶质的性质和大小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 /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合集 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 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渗透浓度: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的各种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 14、等渗溶液:渗透浓度相等的两个或若干个溶液。 15、等、高、低渗溶液:等(280-320mmol/L)低(<280mmol/L)高(320mmol/L)。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 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2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 大的现象。 26、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27、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稀释的抵抗作用。 28、缓冲系(对):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 29、溶解:一种溶质分散于另一种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30、沉淀: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碰到固体表面,又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的过程。 31、离子积:难容强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 32、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容强电解质溶解 度减小的现象。 33、沉淀-溶解平衡的盐效应:在难容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易容强电解质, 使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度略有增大的现象。 34、结构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中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 式不同。 35、电子式:用元素符号和电子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

医用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25.598 98.084.1=??==V M m n B V =285.3ml 7. 某病人需要补充钠(Na +)5g ,应补给生理盐水(0.154mol ·L -1)多少毫升? 解: 设需要生理盐水Vml ,则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所以含有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 5gNa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217.023 5 === V ×0.154/1000=0.217 V =1409.1(ml )。 8. 下列溶液是实验室常备溶液,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1)浓盐酸(HCl )相对密度1.19,质量分数为0.38。 (2)浓硝酸(HNO 3)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71。 (3)浓硫酸(H 2SO 4)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98。 (4)浓氨水(NH 3)相对密度0.89,质量分数为0.30。 解: (1) 设有浓HCl 体积V =1000ml ,则浓HCl 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19(g ),所 以纯HCl 的质量为:m =1000×1.19×0.38(g ),纯HCl 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19×0.38/36.5(mol ) 浓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设有浓HNO 3 体积V =1000ml ,则浓HNO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42(g ),所 以纯HNO 3的质量为:m =1000×1.42×0.71(g ),纯HNO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42×0.71/63(mol ) 浓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1 63 /71.042.110001-=??==L mol v n c (3) 设有浓H 2SO 4 体积V =1000ml ,则浓H 2SO 4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84(g ), 所以纯H 2SO 4的质量为:m =1000×1.84×0.98(g ),纯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84×0.98/98(mol ) 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设有浓NH 3 体积V =1000ml ,则浓NH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0.89(g ),所 以纯NH 3的质量为:m =1000×0.89×0.3(g ),纯NH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0.89×0.3/17(mol )

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2013-2014含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试题 科目:医用化学基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 共50分) 1、钾的摩尔质量为( D ) A 、39 B 、39g C 、39mol D 、39g/mol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B ) A 、二氧化碳 B 、醋酸 C 、氯化钠 D 、醋酸钠 3、已知成人的胃液的pH=1,婴儿胃液的pH=5,成人胃液中的[H +]是婴儿胃液[H +]的( D ) A 、4倍 B 、5倍 C 、10-4倍 D 、104 倍 4、75%的消毒酒精,是指( C ) A 、100ml 水中含75ml 酒精 B 、100克水中含75ml 酒精 C 、25ml 水中加入75ml 酒精 D 、100克水中含75克酒精 5、血液中主要缓冲对是( A ) A.H 2CO 3-NaHCO 3 B.H 2PO 4- —HPO 42- C.HAc —NaAc D.NaHCO 3- Na 2CO 3 6、下列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的是( D ) A .硫酸 B .盐酸 C .硝酸 D .醋酸 7、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D ) A.HAc-NaHCO 3 B.NaOH-NaCl C.HCl-NaCl D. HAc —NaAc 8、醇的官能团是( A ) A .羟基 B .羧基 C .氨基 D .羰基 9、某溶液[OH -]=0.0001 mol/L ,则溶液( D ) A 、PH=0 B 、PH=0.0001 C 、PH=4 D 、PH=10 10、下列各组物质,能作为缓冲对的是( C ) A 、NaCl - HCl B 、NH 3·H 2O- NaOH C 、Na 2HPO 4-NaH 2PO 4 D 、Na 2CO 3-H 2CO 3 11、酯的水解产物是( B )。 A 、羧酸和醛 B 、羧酸和醇 C 、羧酸和醚 D 、羧酸和酮 12、下列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是( D )。 A 、软脂酸 B 、硬脂酸 C 、乳酸 D 、花生四烯酸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糖类都有甜味 B 、糖类都能水解 C 、糖类都符合通式C n (H 2O )m D 、糖类都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14、-CHO 称为( A )。 A 、醛基 B 、羰基 C 、羧基 D 、羟基 15、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是( A )。 A 、乙酸 B 、乙醛 C 、丙酮 D 、乙烷 16、已知某溶液的pH =1,该溶液中的[H +]浓度是( B )mol/L 。 A 、1 B 、10-1 C 、10-13 D 、13 17、某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V A ,它的最高正化合价是( D )。 A 、+1 B 、+2 C 、+4 D 、+5 18、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B )。 A 、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 、促进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C 、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 、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19、物质的量是表示( D )。 A 、物质数量的量 B 、物质质量的量 C 、物质粒子数目的量 D 、物质单位的量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1mol O 的质量是16g B 、1molH 2O 中氢原子的个数是6.02×1023 C 、1molH 2O 的质量是18 g/mol D 、O 2的摩尔质量是32 g 21、下列名称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 、2-甲基丁烷 B 、1-甲基丁烷 C 、2,2,3-三甲基丁烷 D 、1,3-丁二烯 22、误饮少量下列物质可引起双目失明的是( B ) A 、乙醇 B 、甲醇 C 、苯甲醇 D 、甘油 23、渗透压是指( A ) A 、为恰能阻止渗透发生,溶液所需要的格外增加的压力; B 、水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要的压力; C 、为恰能阻止渗透发生,溶剂所需要的格外增加的压力; D 、溶液的压力。 24、21g NaHCO 3摩尔数为( C ) A 、84mol B 、21 mol C 、0.25 mol D 、2 mol 25、下列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 ) A 、油酸 B 、花生四烯酸 C 、亚油酸 D 、亚麻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 …………………………………装………………订………………线……………………………

医用化学重点复习

溶胶:以多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的聚集体为分散相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特性:丁铎尔效应(当聚光光束通过暗处的溶胶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作不规则运动)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一堆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抗酸成分,另一种为抗碱成分。构成抗酸和抗碱成分的往往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醋酸/醋酸钠、碳酸/碳酸氢钠)、弱碱及其对应的盐(氨水/氯化铵、苯胺/盐酸苯胺)、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特性:可以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是溶液中的H+和OH-不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缓冲作用,但缓冲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等渗溶液:渗透压在275~310mOsm/L范围内的溶液,如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50g/L 的葡萄糖溶液等。 红细胞皱缩:大量输入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红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溶血现象:大量输入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內液的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向红细胞渗透,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共价键的类型:头碰头和肩并肩。断裂:均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的一堆电子由两个原子个保留一个),异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电子对完全被其中一个原子所占有) D/L标记构型:将单糖分子中离醛基或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甘油醛的C-2进行比较,规定与D-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D-构型,即-OH在右侧,与L-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L-构型,即-OH在左侧。α-或β-构型:葡萄糖成环后C-1从非手性碳原子转变为手性碳原子,出现两种环式异构体。 呼吸分析仪:乙醇遇到重铬酸钾溶液后,能使橙色溶液变为绿色,可用于酒精检测。 诊断急性肝炎:利用含有羰基的丙酮酸与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作用,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棕色的苯腙。 糖的定义: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糖的分类:单糖(根据碳原子数目:丙糖、丁糖、戊糖、己糖;根据羰基特点:醛糖、酮糖)、寡糖/低聚糖(双糖:麦芽糖有还原性、蔗糖无还原性、乳糖有还原性)、多糖(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右旋糖酐;杂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 乳糖不耐受症: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 油脂的组成:由一分子丙三醇(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所构成的三脂酰甘油 营养必须脂肪酸:人体需要的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 饱和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 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类脂: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类似油脂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 类固醇:人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有胆固醇、胆固醇酯、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 氨基酸的等电点:当处于某一PH溶液的氨基酸解离后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PH小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负电荷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互相聚集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方法: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试剂沉淀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超声波、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有机溶剂)的作用下,使特定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与兼性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定量测定和检查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酚试剂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络氨酸能与酚试剂(磷钼酸与磷钨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灵敏度比双缩脲高100倍)、米伦试剂反应(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米伦试剂(亚硝酸汞、硝酸汞及硝酸的混合液),蛋白质首先沉淀,加热变成红色沉淀) 核苷酸的基本组成:碱基、戊糖、磷酸 DNA二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医用化学试题

一 单选题 30分(共20题,每题1.5分) 1.Al(OH)3的溶解度(S )与溶度积常数(K θ sp )之间的关系是() A.S θ= B.S θ= C.S θ= D.S θ= 2.醛与HCN 的反应机制是() A.亲电加成 B.亲核加成 C.亲电取代 D.亲核取代 3.下列化合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是() A.乙烯 B.3-己炔 C.叔丁基苯 D.1-丁烯 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A.HCl B.C 6H 5OH C.H 2CO 3 D.NaOH 5.在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 3,溶液颜色变为() A.蓝紫色 B.粉红色 C.绿色 D.黄色 6.根据“八隅规则”原则原子序数大于2的原子最外层()个电 子最稳定。 A.2 B.8 C.18 D.32 7.摩尔是()。 A.物质的质量单位 B.微粒个数单位 C.6.02×1023 个微粒 D.物质量的单位 8.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是0.2mol 的是() A.22g CO 2 B.3.6g H 2O C.3.2g O 2 D.49g H 2SO 4 9.与一定溶剂溶液渗透压有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质的颗粒总素 C.溶质的量 D.溶剂的量

10.下列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中哪个有顺反异构体() A. B. C. D 11.()不是亲和试剂。 A.H 2O B.NH 3 C.OH - https://www.doczj.com/doc/4f5833850.html, - 12.Mg(OH)2在()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A.0.01Omol/L 的NH 3溶液 B. 0.01Omol/L 的NaOH 溶液 C.0.01Omol/L 的MgCl 2溶液 D.0.01Omol/L 的NH 4Cl 溶液 13.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A.氯化苄 B.1-氯己烷 C.2-氯丁烷 D.叔丁基溴 14.萘是指下面那类稠环化合物() A. B. C. D. 15.下列公式中,()是物质量浓度公式。 A.B B m m ω= B.B B m V ρ= C.B B V V ?= D.B B n C V = 16.质量浓度为4.0g/L 的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 B.0.1mol/L C.0.2mol/L D.0.3mol/L 17.HAc 的pK θ a =4.74,则HAc-NaAc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 A.4.74±1 B.4.74±2 C.4.74±2 D.4.74±0.1 18.常用作植物催熟剂的是()。 A.33CH CH - B.22CH CH = C.CH CH ≡ D.32CH CH OH 19.乙炔银和乙炔亚铜在湿润是比较稳定,而干燥是因为撞

2014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质量摩尔浓度(b)的单位是 A.mol·kg-1 B.g ·mol-1 C.g· L-1 D.mol· L-1 E.g·kg-1 2.下列几种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250mmol·L-1 B.180 mmol·L-1 C.300 mmol·L-1 D. 380 mmol·L-1 E.350 mmol·L-1 3.H2O的共轭碱是 A. OH- B. H2O C. H+ D. H3O+ E. O2- 4.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小的是 A.0.05mol·L-1HAc和0.15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B.0.10mol·L-1HAc和0.10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C.0.02mol·L-1HAc和0.18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D.0.04mol·L-1HAc和0.16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E.0.08mol·L-1HAc和0.12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5. 某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属于 A. 第四周期,IIA族,s区 B. 第四周期,IB族,ds区 C. 第四周期,IIB族,f区 D. 第四周期,IIA族,p区 E. 第四周期,ⅥB族,d区 6.锡电极 Sn4+/ Sn2+=0.15V 和铁电极 Fe3+/ Fe2+=0.77V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 Sn2+ B. Sn4+ C. Fe3+ D. Fe E. Fe2+ 7.把NaC l固体加在HAc溶液中 A.会产生盐效应 B.溶液的碱性增加 C.产生同离子效应 D.K a值变大 E.K b值变大 8.判断标准状态反应2Fe3+ + 2Br-2Fe2+ + Br2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标准电极电位 φ (Fe3+/Fe2+) = 0.771V,φ (Br2/Br-) = 1.066V。 A.正向自发 B. 逆向自发 C.达到平衡 D.不会反应 E.先逆后正 9.浓度为c (Na2CO3) = 0.2 mol ?L-1的溶液,若用c (Na2CO3) 表示时,其浓度为 A. 0.2 mol ?L-1 B. 0.01 mol ?L-1 C. 0.4 mol ?L-1 D. 0.1 mol ?L-1 E. 0.02mol ?L-1 10.已知某弱碱的Kb=10-6,则其共轭酸的Ka为 A. 10-9 B. 10-7 C. 10-14 D. 10-6 E. 10-8 11.某弱酸HB(Ka=10-5)的浓度为0.1 mol ?L-1,其溶液中[H+]浓度为

《医用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略; 3. 液NH 3既是酸又是碱;因在此反应中液NH 3既是质子的接受体又是质子的给予体;NH 3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接受质子的能力强。 4. 略。 5. (1)双键,烯烃,sp 3,sp 2;(2)羟基,酚;(3)羟基,醇;(4)叁键,炔,sp 。 第二章 1.(1)2, 2-二甲基丁烷 (2)2, 3, 5-三甲基庚烷 (3)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4)3,4-二甲基-5-乙基辛烷(5)2- 乙基-1 -丁烯 (6)3, 5 -二甲基- 3- 庚烯 (7)4 –-乙基 - 2 – 己炔 (8)3,3-二甲基-1-戊炔 (9)4-甲基-1-庚烯-5-炔 2. (9种) 3. (6种) (CH 3CH 2)2C (1)Br CH 2Br CH 3CH 2CH (2) Cl CH 3(3)CH CHCH 2CH 3CH 2CH 3 6. (4)CH 2BrCH 2CH 3(5)CH 3C O CH 3 CH 3 CH (6)CH 2Cl CH 3CH 2CH (7)OH CH 2OH (8)CHO CH 3CH 2CH (9)OH CH 3 8.CH 3 CH CH CH 3 CH 3 CH 2 CH CH 2 9.(B ) CH 3CH 2CH 2CH 2CH 3(A )CH 3CH 2CH 2CH CH 2 (C )CH 3CH 2CH 2COOH (D )CH 3CH 2CH 2CHO (E )HCHO CH CH 3 CH 2 Cl 2CH CH 2CH 2 Cl 10. CH 2CH CH C CH CH 2 2243 2CH 2CH CH CH 2 CH 2 CH CH CH 2CH 2Cl ? CH CH 2 CH 2 Cl + 第三章

医用化学重点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就是在原子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与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就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就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就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7,渗透浓度:我们把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医学上的常用单位。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卷)与答案

2015级《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B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 n B 2n C n2 D 2n2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A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 仅有两种元素 C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具有相同的通式和相似的结构

医用化学重点汇总

医用化学重点汇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