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1.30 MB
- 文档页数:78
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新)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
2、血糖、尿糖、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
(二)护理措施1.执行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整洁,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饮食(1)进行卫生宣教,使病人和家属了解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以取得配合。
(2)每餐前查对饮食,严格分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控制一天摄入总热量。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5.并发症的护理(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①有抽搐者,设专人护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心率及血压的变化。
②保持液体通畅,改正脱水。
保证胰岛素持续滴注,防止过快滴入引起低血糖和脑水肿。
③氧气吸入。
④详细记录出入量,及时精确留取血、尿标本。
⑤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干净。
⑥昏迷者履行昏迷常规护理。
(2)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
(3)眼部病变者要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安全防护。
(4)严格无菌操作,防备熏染的发生,对皮肤疖肿要及时处理,以免熏染扩大。
(5)糖尿病性心脏病者履行心脏病常规护理。
(6)糖尿病肾病者履行肾病常规护理。
6.降糖药物医治(1)严格遵医嘱给药,如磺脲类降糖药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在餐后20min服用;拜糖平应与第一口食物嚼服。
(2)观察药物副作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病人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胃肠道回响反映及过敏回响反映等。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病人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吐逆、腹痛、腹泻、乏力、头昏及乳酸性酸中毒发生。
7.胰岛素治疗(1)按时注射胰岛素。
(2)注射剂量要准确无误。
(3)长效胰岛素与速效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速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以免下降疗效。
(4)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硬结节、皮疹等。
(5)注意观察低血糖回响反映,如出现头昏、饥饿、乏力、心悸、出汗、颤动等病症,应测血糖,并速服糖水或甜食,必要时打针50%葡萄糖。
护理记录糖尿病酮症
时间:2021年11月10日 08:00
患者情况描述:本次护理对象为65岁女性,因糖尿病酮症入
院治疗。
患者情况稳定,精神状况尚可,无特殊不适。
患者主诉口渴、尿频、乏力,并伴有呼吸深快、口干、恶心等症状。
护理措施及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护理评估,监测血糖、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确保病情稳定。
给予静脉补液、胰岛素治疗,并注意监测尿量、尿糖和血酮体。
定时监测血糖、电解质、尿常规等检查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效果评价:经过连续24小时的护理观察和治疗,患者的
症状有所缓解,血糖、血酮体等指标逐渐趋于正常范围。
患者精神状态好转,饮食进食情况良好,尿量正常。
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保持密切监测。
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继续给予静脉补液、胰岛素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血糖及血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时间:2021年11月11日 08:00
备注:患者血糖、血酮体指标继续稳定,症状明显改善。
继续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治疗和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护理指导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紊乱,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的病变,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能盲目用药,因为糖尿病患者病情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治疗方案不同,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在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要求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选择降糖药物,使药物的副作用对病人的损害降到最小,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应用及护理指导介绍如下:1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1.1药物的种类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1.2适应症和禁忌症磺脲类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治疗及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正常或偏轻的患者。
禁忌症:1)1型糖尿病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3)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和手术的患者及发生代谢紊乱病人。
4)已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脏损害时应及时采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1.3药物的副作用及护理指导副作用 1低血糖这是磺脲类降糖药主要的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副作用,严重的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致死亡。
2体重增加3其他如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头晕•视力模糊等较少见。
护理指导1)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饮食,用药及运动的时间。
2)避免饮酒,以免戒断反应。
3)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口服或静脉补充葡萄糖。
2 双胍类2.1药物的种类二甲双胍降糖灵2.2适应症和禁忌症适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用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利用上能够提高,也可与磺脲类联合使用。
禁忌症 1 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及消瘦的患者2 服药后有严重胃肠道反应3 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4 嗜酒及长期服用西咪替丁的患者2.3副作用及护理指导副作用 1 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2 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
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观察、症状护理、一般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观察和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
该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引起的,导致酮体堆积,进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患者在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前一般都是有先兆的,突出表现为:疲倦、明显厌食、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著多于平时;还常出现头晕、头痛、表情淡漠、嗜睡、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的病人呼出的气体中带有烂苹果味。
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脉搏细弱快速而且不规整,血压下降,四肢冰冷。
少数病人可出现腹部剧痛,甚至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病情观察】1、有无恶心、呕吐、厌食、极度口渴等表现。
2、有无呼吸困难,呼气中有无烂苹果味。
3、皮肤弹性,眼球有无下陷,精神状态等。
【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安排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恶心、呕吐的护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观察尿糖和酮体情况。
3、精神症状的护理:(1)加强病情观察,如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及反应、体温、呼吸、血压和心率等,协助医师治疗。
(2)注意安全,意识障碍者应加床挡,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完整性。
(3)遵医嘱给予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
4、感染的护理: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清洁。
5、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位置、剂量、尿液检查法等。
2、指导病人如出现神志恍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极度口渴等需要立即就医。
3、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期复查。
4、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适当运动,避免劳累过度。
简述糖尿病的用药护理措施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常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使用药物并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糖尿病用药护理的措施:1. 遵医嘱使用药物: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来使用药物。
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2. 定时服药: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如果忘记服药,应尽快补上遗漏的剂量,但不要翻倍服药。
3. 观察药物副作用:糖尿病治疗常常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应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定期到医院复诊。
4. 注重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同样重要。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饮食建议,控制饮食中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5. 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6. 经常监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以上这些护理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这些护理措施也需要结合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自我管理。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其他方面的护理措施,比如定期进行眼部、肾脏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因为糖尿病容易导致这些部位的并发症。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戒烟、限制酒精的摄入、保持体重、规律作息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药物管理和护理措施需要根据疾病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
因此,患者需要与医生和护士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用药情况和身体状况,以便进行及时调整。
在使用药物和护理措施过程中,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协助患者管理药物、监测血糖、并且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另外,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参与相关的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学习更多关于药物使用和疾病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信心。
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适当休息,轻者下床活动,重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
1)制订总热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身高,查表或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成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63~84kJ/kg,轻体力劳动105~126kJ/kg,中度体力劳动约147kJ/kg,重度体力劳动约167kJ/kg以上。
儿童、孕妇、哺乳、营养不良和消瘦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应酌情减少,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
2)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分配。
糖类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杂粮。
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0.8~1.2g,儿童、孕妇、哺乳、营养不良和消瘦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 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至0.6g,其中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质。
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
3)每餐热量合理分配。
按食品成分将上述热量分配换算为食物重量分配,并制订成食谱。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
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以每日4餐分配为1/7、2/7、2/7、2/7。
戒烟限酒。
4)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①严格定时进餐。
这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尤为重要。
②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
当患者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
在蔬菜中糖类含量<5%的有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冬瓜、黄瓜、芹菜等。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
体重过重者,忌食油炸、油煎食物。
炒菜宜选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护理计划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以及护理计划的一些建议:护理问题:1. 血糖控制问题:糖尿病患者可能遇到血糖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包括高血糖或低血糖。
2. 饮食和营养问题:病人可能需要指导和支持来管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并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
3. 药物管理问题:病人需要合理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并掌握正确的用药方式和时间。
4. 运动管理问题:病人需要适度的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但在运动过程中也需要防止低血糖发生。
5. 心理和情绪问题: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情绪压力和心理困扰,需要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6.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足部溃疡等,需要预防和监测。
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1. 血糖控制:-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控制。
-提供血糖自测和监测教育,帮助患者掌握血糖管理技巧。
-促进患者参与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2. 饮食和营养:-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规划和食物选择。
-教育患者关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监测饮食营养摄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3. 药物管理:-提供药物管理指导,包括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和时间,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建立用药提醒系统,确保按时服药。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4. 运动管理:-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其身体状况的运动计划,并提供运动指导。
-监测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并帮助患者预防低血糖事件。
-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5. 心理和情绪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糖尿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引导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和参与支持小组活动。
小儿糖尿病护理
【观察要点】
观察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倦怠、皮肤有无疖肿。
应用胰岛素治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软弱无力、多汗、心悸、烦躁等低血糖表现。
【护理措施】
1、按一般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饮食疗法,每餐饮食必须吃完,若有剩余,应将所剩食物按量折算,合成别种食物代替。
餐后仍感饥饿者可以加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食物,禁食甜食,如糕点、蜜饯、糖果等,防止患儿自行觅食而加重胰岛负担。
3、密切观察尿量、口渴程度及进食量,若出现厌食、呕吐、腹痛、肝大、脱水、嗜睡、呼吸深长,则提示酮症酸中毒,应及时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物配合抢救。
4、根据医嘱每餐前15—30分钟留尿查尿糖并记录。
于餐前15分钟注射胰岛素。
注射部位要有计划、有次序轮流使用,每次注射点应间隔1cm,1个月内不得在同一注射点重复注射,以免引起局部皮下脂肪硬化。
5、预防感染,需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皮肤骚痒者用温水擦洗,保护皮肤清洁。
【健康教育】
教会患儿及家长测定尿糖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技能、饮食管理
方法及有关防病知识,嘱其定期复查血糖、尿糖。
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