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是个思维模式(王伟)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6
管理者思维与领导者思维的区别是什么在组织和团队中,管理者和领导者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尽管他们的职责和职位可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管理者思维与领导者思维之间的区别,揭示两者在组织管理和团队领导方面所展现出的不同特质。
管理者思维管理者思维侧重于执行和实现既定目标。
管理者关注如何最有效地分配资源,组织和监督团队成员的工作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以下是管理者思维的主要特征:1.管理和控制:管理者思维强调细节,注重规划、组织和执行工作。
管理者经常审查进展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任务按计划完成。
2.成本效益:管理者倾向于优化资源的使用,以实现成本效益。
他们注重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团队在预算范围内工作。
3.稳定性和持续性:管理者追求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他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标准流程和保持业务连续性来维持组织的稳定状态。
4.任务导向:管理者主要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
他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并与团队成员合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领导者思维相比之下,领导者思维更加关注影响力和远见。
领导者致力于塑造组织的愿景,并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和创造力。
以下是领导者思维的主要特征:1.愿景和目标:领导者思维注重明确和传达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他们能够描绘一个鼓舞人心的未来,并鼓励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创新和变革:领导者鼓励团队成员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并持续寻求创新和变革。
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潜在可能性,并鼓励团队在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方面拥有开放的思维。
3.激励和发展:领导者思维注重激励和发展团队成员。
他们通过提供支持、培训和反馈来帮助团队成员实现个人和职业成长。
4.想象力和创造力:领导者思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构思独特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团队成员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管理者与领导者:区别与融合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
现实中,很多人既担任管理者的角色,又拥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管理者提高领导力的四种思考方式》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是看其执行力有好,也不是看其业务能力有多强,而主要是看其思考力,管理层级越高,思考力越是重要。
综合起来,如果在四个方面的思考力进行不断提高和总结,对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1、目标导向思维管理者一般是团队管理,需要指挥一群人去完成一个一个的目标任务,如果不了解团队的目标,不处处以目标为中心,自然会抓不住重点,团队任务完成不了,成员的斗志也会分散和消弱,自然领导力就不强了。
另外在日常的团队任务中,除了公司制定的总目标,还需管理者针对团队特点,制定很多分阶段的子目标、不同层面的辅目标,这样对完成总目标是非常要帮助的,这也需要管理者要学会自己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
所以要提升目标导向思维,一定要学会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这样的逻辑习惯养成了,目标和手段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了。
2、换位思考思维无论多大的组织,都是由一群不同的个体组成,如果要想这群个体发挥出强大而一致的力量,就必须理解他人,通过满足组织利益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不学会换位思考,怎么会理解个人利益,又怎么能让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
在现代社会的企业中,那种完全靠权利和行政思维领导员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个体思维的灵活性,都需要领导者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常用的修炼模式就是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这件事我会怎么看。
”3、经常反省思维记得我在之前的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中,也提到曾国藩依靠反省和勤奋而取得快速晋升的文章,反省是领导力修炼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种思考力,但是如果经常坚持运用,会让自己的领导力得到质的飞跃。
由于团队每个团队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团队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的,更重要的是每个人每天也是不断受各种环境影响的,不可能只有一种管理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反省,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领导力也就会具有生命力。
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第1讲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一)【本讲重点】1. 前言2. 员工不尽全力怎幺办3.常见误区:摆脱不了做业代的“习性”员工不尽全力怎幺办管理是什幺管理就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目的的一个过程,是一门“与人斗”的学问。
而所谓的优秀管理者,就是那些善于用人、善于利用人的各类特点来激发他人主观能动性的人。
下面是一个表达管理理念的案例,这个案例能够让我们熟悉到什幺是管理、什幺是优秀的管理者,从而在观念上完成从一个普通员工到一名销售经理,即一个管理者的飞跃。
【案例】某销售经理负责一个中等大小的区域。
公司有很多人认为这位经理不够敬业,原因是该经理工作大概都不太紧张,整天谈笑风生,从不主动加班。
但他的下属看起来都很忙、很紧张(至少看起来比这位经理忙),而且整个部门的业绩不算太好、也不算差。
假如你是这位销售经理的上级,你会如何评价这位经理?以上案例中的那位销售经理很精明,他能保证每个月完成90%的任务量,每当完成到101%的时候,他都会“刹闸”。
由于他明白假如不“刹闸”,这个月的业绩太好,下个月的业务量就会增加,这种经理在企业里比比皆是。
案例分析在现实工作中,同样一位职业经理假如遇到的上级不一致,就可能获得不一致的待遇,比如上级向其施加隐性压力,暗示其销售代表在告状;也可能会增加任务量;还有可能会获得加薪、培训的机会等等。
下列是两种比较好的应对方法,这两种方法能够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1.方法一——给予对方软激励所谓软激励就是给对方一种暗示性的激励。
管理企业的人一定要“务实”,但是有的时候候,也要适当地“务虚”。
暗示性的激励比起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当然能够称之为“虚”。
给予对方软激励的原因给这位经理软激励的要紧原因是这位经理很有能力,但他在这个企业里觉得很不得志。
他有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他不很忙,但他的下属都特别忙,这是其能力强的表现。
这位经理对这个企业不满意,他有意在压缩销售量。
假如处罚、责骂、加任务量给他,他会离开公司。
管理者思维方式培训心得范文标题:管理者思维方式培训心得引言:管理者作为一个组织中的核心角色,其思维方式对于整个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我参加了一场专门针对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管理者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并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管理者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管理者思维方式是管理者在决策、沟通、问题解决等工作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良好的管理者思维方式对于一个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管理者思维方式影响着团队的决策能力。
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一个决策的好坏要基于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其次,管理者思维方式影响着团队的沟通效果。
管理者需要与员工、上级、同事等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再次,管理者思维方式影响着团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工作中,各种问题会层出不穷,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升级。
二、提升管理者思维方式的核心要点在培训中,主讲人详细讲解了提升管理者思维方式的核心要点,以下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几点:1.关注整体:管理者思维方式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全局观念要强。
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团队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同时,要建立起全局思维的习惯,能够从整个组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对组织整体有利的解决方案。
2.注重细节:管理者思维方式要注重细节。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隐患,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同时,管理者还要不断细化工作方案,清楚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3.灵活应变:管理者思维方式要灵活应变。
在面对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和市场竞争中,管理者需要具备快速适应的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战略和方案。
同时,管理者还要具备灵活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关于提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思考王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现代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重视行政管理。
想要提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增强我国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本篇文章对于行政管理岗位和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的素养,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使行政管理人员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提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思考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更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我国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发展,在市场中占据优势,选择运用先进的技术对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的水平,但是行政管理执行者是工作人员,为此企业必须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养,采取措施提升其综合能力。
一、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一)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对于产品的生产、销售推广以及创新产品等,并围绕着这些开展一系列的服务。
从表层来对于行政管理这一岗位进行研究,发现其并不能够直接为企业增加收益,但是如果在企业中没有这一岗位,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难正常有序开展[1]。
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可以等同于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其能够将企业中的不同部门进行联系,高效的进行工作。
深入的对于行政管理这一岗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管理岗可以使企业的经营和运转按照要求规范开展,提升企业应对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新时代的到来,对于行政管理这一岗位有了新的需要,在进行工作时,既要做好原本的工作,也要满足新的需求,这和原本的行政管理是不同的。
行政管理岗位包含着众多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此必须要对其予以重视。
(二)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岗位中进行工作,能够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储存、使用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资料,并且还要做好行政工作,建设企业文化等。
管理者思維方式動作分解管理者思維方式動作分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讲管理者思維方式動作分解(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员工不尽全力怎么办 (1)第2讲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之下让别人做好 (5)第3讲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黑乌鸦定律: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7)2.管理者价值观的转变 (9)第1講管理者思維方式動作分解(一)【本講重點】1. 前言2. 員工不盡全力怎麼辦3.常見誤區:擺脫不了做業代的“習性”1.員工不盡全力怎麼辦管理是什麼管理就是通過管人達到理事目的的一個過程,是一門“與人鬥”的學問。
而所謂的優秀管理者,就是那些善於用人、善於利用人的各種特點來激發他人主觀能動性的人。
下面是一個體現管理理念的案例,這個案例可以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是管理、什麼是優秀的管理者,從而在觀念上完成從一個普通員工到一名銷售經理,即一個管理者的飛躍。
【案例】某銷售經理負責一個中等大小的區域。
公司有不少人認為這位經理不夠敬業,原因是該經理工作似乎都不太緊張,整天談笑風生,從不主動加班。
但他的下屬看起來都很忙、很緊張(至少看起來比這位經理忙),而且整個部門的業績不算太好、也不算差。
如果你是這位銷售經理的上級,你會怎樣評價這位經理?以上案例中的那位銷售經理很精明,他能保證每個月完成90%的任務量,每當完成到101%的時候,他都會“刹閘”。
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刹閘”,這個月的業績太好,下個月的業務量就會增加,這種經理在企業裏比比皆是。
案例分析在現實工作中,同樣一位職業經理如果遇到的上級不同,就可能獲得不同的待遇,比如上級向其施加隱性壓力,暗示其銷售代表在告狀;也可能會增加任務量;還有可能會獲得加薪、培訓的機會等等。
管理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思维
昨天下午医院管理层会议主题是“管理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思维”,院长在会上用教练思维带领我们领导层进行了梳理与分享。
我的感受概括为“一二三四”,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指一个平台,医院为我们每个人提供的是一个成长平台,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是指“道”和“术”两个层次,道就是思维,术就是方法。
每个人,每件事如果都将“道”和“术”能够相互结合,那么就会将企业内员工的内在潜力挖掘,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指“大局思维”“学习思维”“教练思维”三个思维,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学习当成提升自己的工具,不断成长自己,成为教练式的管理者。
“四”是指具体实施步骤,首先要树立目标,觉察自己的意愿度,分析现状,最后落实行动方案。
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坚定的执行方案相结合一定能够成就伟大的企业,那么企业的员工能不优秀吗?。
第38卷 第1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1月 V ol.38 N o.1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Jan.2005 收稿日期:2004-04-10作者简介:王 伟(1965—),男,河南郑州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述评王 伟(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 要: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组织学习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核心能力。
组织学习研究很久以前就吸引了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相关学者的关注,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
因此,从不同视角对组织学习的定义、组织学习的模式进行考察就显得很有必要,它有利于我们认清目前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组织学习;个人学习;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的模式中图分类号:F 0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5)01-0068-04 一、引言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这个领域是由许多学科的思想成果共同构建起来的,因为学者们常常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背景,从别的学科中借入了许多思想。
对组织学习影响最广泛、贡献最直接的是管理学,这一点毫不足怪,因为对组织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比其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已达成共识。
帕沃夫斯基指出,组织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在理论上是建立在变化基础上的,组织学习应成为一种常态。
管理学家的研究框架是从五个方向展开的:即组织决策与应变、系统论、认知与知识构建、组织文化和行动学习[1]。
他们选择四个维度研究以上问题:即学习的系统层面,学习模式、学习类型以及组织学习的阶段。
社会学的贡献与管理学的贡献等量齐观。
盖拉尔迪和尼克利尼从社会学的五个传统对组织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探讨了工具理性传统怎样将组织学习概念化为问题驱动的搜索过程,如同激活了一个交易网络,从而构成一个学习生态。
是业务驱动的产品的价值增长点。
运营类型的内容网站,除了用户与后台的内容交互之外;产品本身也提供了必要的运营内容,这部分的资源也需要借助CMS(内容管理系统)实现高效配置。
业务交互性内容是产品前后台最主要的数据流,还有一部分自然数据,而这部分数据恰恰又是之后数据分析、经营性分析的基础。
重视自然数据的长尾价值,积累用户行为数据,挖掘用户价值。
从形式上讲,产品越流程的梳理通常借助流程图可视化,流程图又包括:状态图、业务流程图、泳道图等具体的样式。
业务流程能清晰地解构出,前后台的数据之间的交互。
重点关注核心业务流程,梳理次要业务流程,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流程图[状态图]:3、框架设计前面两个步骤基本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理解用户用户所需,明确产品业务的核心流程,接下来就是将需求和想法进一步的可视化,而这个环节将借助:功能导图、产品原型。
更高维度的信息加工,将原本复杂的产品需求进一步精化为更为立体的功能结构框架,使其更具可行性和落地性。
功能导图:理解需求的基础上,抽象需求为立体的功能。
需求分类、功能结构重组,搭建良好的产品信息架构(IA),行业性质浓厚的产品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增加产品信息架构的专业度和行业边界。
一眼看尽产品的宏观功能框架,对产品的每一次延展都了然于胸。
产品原型:很多人都喜欢这一产品产物,甚至说很多人一上来就开始画原型,我觉得很糟糕、毫无意义。
产品原型是对已经拥有明确思路和需求范围的产品构想的重现过程,是一个快速重现和迭代的过程,而不是思维的依赖。
正如我之前说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思考。
产品框架示例:4、迭代规划产品框架设计本着从愿景的角度出发,确保产品本身的可扩展性、可性行的,方便产品的客气敏捷迭代。
分期迭代或源于实际情况,亦或产品策略性调整,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期迭代的动机和目的。
产品分期迭代升级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情况:客观情况:技术资源紧缺、资金投入定量,必定在客观情况上限制了周期内的产品规模和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