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31
中国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诊断共识(2022版)摘要乳腺导管原位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特征。
本共识全面阐述了导管原位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导管原位癌标本取材、病理评估以及相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促进导管原位癌病理报告内容的规范化,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正文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Icareinomainsitu,DCIS)是一种乳腺非浸润性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局限于导管-小叶系统,显示不同程度的结构异常和细胞核级。
在临床、影像、组织形态及基因改变上均具有异质性,有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但并非必然。
随着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普及,DC1.S检出率明显增加,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20%~25%°由于DC1.S生物学行为不一,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正确诊断DC1.S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患者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
2016年中国乳腺原位癌诊疗共识专家组制定了《乳腺原位癌诊疗专家共识》,但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中国乳腺DCIS病理诊断规范。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疾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由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涵盖DCIS标本取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及病理诊断报告内容等各环节规范化操作要点,旨在使DC1.S的病理诊断更精准,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一、乳腺DCIS取材及切缘评估1.瘤床取材:手术科室应提供详细的临床病史和病理信息,包括病变解剖部位(左右侧及象限)、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无术前穿刺活检及病理诊断、有无乳腺癌病史和家族史等。
对于乳腺广泛切除或区段切除标本,外科医师应用缝合线或其他标志物作解剖学定位(如上、下、内、外侧)。
病理取材医师应涂染料标记切缘,并结合临床标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肿物定位,间隔5~10mm将整个标本平行切开,作好标记。
有条件的单位可对标本进行X线照相。
若病变区域的直径<5cm,建议全部取材;若病变区域的直径25cm,需间隔1Cm至少取材一块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更多取材。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超诊断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以及超声诊断价值。
结果 50例b 超诊断的乳腺癌均经手术后追踪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误诊5例。
超声发现<1cm有5例(其中误诊2例),双腋下未见淋巴结肿大;1-2cm20例(其中误诊3例),有5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cm以上25例均双腋下可探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其中5例同侧锁骨上有淋巴结肿大。
声像图表现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改变、血流显示、纵横比>1,30例阻力指数>0.7,20例内部回声有微小的钙化,其准确性为90%。
结论乳腺癌的声像图为低回声、边缘不规整、呈蟹足样改变、微小钙化、穿支血流、阻力指数>0.7是乳腺癌最主要的声像图表现。
[关键词] 乳腺癌;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0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asound in breast cancers.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s and ultraso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s in 5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in the 50 breast cancer detected by ultrasound, 45 cases were confirmed diagnosed after operation, and 5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the tumors ≤1 cm were in 5 cases ( of whichthere were 2 cases misdiagnosed), and no lymph nodes at armpit was found. the tumors between 1 cm and 2cm were in 20 cases ( of which there were 3 cases misdiagnosed), and 5 cases were found lymph nodes at armpit on one side. the tumors ≥2 cm were in 25 cases, and echoes of enlarged lymph nodes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cases. besides, 5 cases of them were found lymph nodes at clavicle on one side. the irregular and crab-like margin, microcalcification, blood flow, longitudinal-transverse diameter ratio>1, ri>0.7 (30 cases), microcalcification of internal echo (20 cases) were the chief ultrasonic feature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0%. conclusionthe chief ultrasnoic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s are low echo-level, irregular and crab-like margin, microcalcification, splendid vessels, ri>0.7.[keywords] breast cancer; ultrasonic examination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作为乳腺癌最常用的手段受到临床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的关键,回顾性的分析,尤其对<1cm乳腺癌声像图表现是超声探讨的关键。
乳腺检查,选超声还是钼靶?在乳腺科室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乳腺超声与钼靶是实用的检查方式,也是十分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这两种检查方式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具体的检查方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和制定。
本文对乳腺检查时超声检查和钼靶检查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讨。
一、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科室的检查项目中,是对患者乳腺的血流信号和声像特点进行检查的一个项目,能够将患者的乳腺和腋窝结构清晰的呈现出来,显示出可疑病变、正常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恶性肿瘤组织,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反映了乳腺疾病的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回声情况和边界情况,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断中,协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
在很多疾病中都需要利用到超声检查,例如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瘘、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
对被检查者要求少,通常不会出现一定的特殊要求,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受检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受乳腺超声的检查,乳腺超声的检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安全性高,无放射性,即使是怀孕的女性也可以放心的接受乳腺超声检查。
在乳腺触诊的基础之上,结合乳腺超声检查能够对患者局部的细微病变进行判断,在乳腺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针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已经超过了90%,具有较强的检查水平,将病灶的大小、病变部位、病变形态和血流信号等清晰的显示出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超声检查还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在锁骨以及腋窝部位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情况进行判断时,可以借助乳腺超声来获取依据和结果。
乳腺超声检查具有经济性的优势,操作简单,价格更容易被低收入人群所接受,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或医疗落后的地区,就诊人群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更容易接受超声检查,并且乳腺超声检查不产生创伤,无辐射,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受,能够将致密腺体内的早期乳腺癌准确检出,是中国年轻女性人群当中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手段。
磁共振、钼靶及高频彩超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夏元福【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钼靶及高频彩超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249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钼靶及高频彩超检查,确诊38例DCIS患者,并对其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磁共振、钼靶及高频彩超对DCI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88.8%、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联合MRI增强为96.4% (240/249),三者联合检测准确率为97.2%(242/249).结论磁共振、钼靶及高频彩超均可诊断DCIS,三种影像学检查结合,可有效提高其诊断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13【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磁共振成像;钼靶;彩超【作者】夏元福【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设备科,山东临沂27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据最新全球癌症的流行现状分析得知,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增长率为第一位、发病率为第二位的恶性肿瘤,且其死亡率非常高,其早期诊断已成为临床和影像医师关注的重点[1]。
随着相关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日趋完善、影像报告的逐步规范,以及乳腺癌筛查的广泛开展,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检出率也有了明显的上升,中国DCIS检出率也已经达到7.8%~18.8%[2]。
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彩超(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钼靶(mammography,MG)是最常用影像检查手段,但均有一定的假阴性,目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在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也已经有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其相对敏感度较高,各有优势不足。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特征为轻度至重度的细胞异型性,上皮增生明显,具有发展《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8期 CHINA ONCOLOGY 2013 Vol.23 No.8631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姜婷婷 顾雅佳 彭卫军 尤超 刘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的组织学分级是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核级有较高的浸润趋势,且术后复发率高。
本研究旨在评估DCIS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学分级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病理证实为DCIS的MRI表现,分析其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进一步讨论MRI特点与组织学核级别间的相关性。
结果:94例患者中检出97个DCIS病灶,非肿块样强化病灶49个,其中节段样强化29个(59.18%);肿块样强化48个。
动态增强表现:包括Ⅰ型曲线20个,Ⅱ型曲线50个,Ⅲ型曲线27个。
BI-RADS:BI-RADS 4A类22个,BI-RADS 4B类19个,BI-RADS 4C类29个,BI-RADS 5类27个。
与组织病理学关系:HNG DCIS病变范围较non-HNG DCIS广(非肿块样强化:P =0.01;肿块样强化:P =0.03),而不同核级别DCIS的MRI形态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NG DCI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更易出现流出型(P =0.01),BI-RADS显示HNG DCIS更易被判定为BI-RADS 4C类及BI-RADS 5类(P =0.02)。
结论:非肿块样强化DCIS以段样分布常见,结合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BI-RADS分类,可较全面评价DCIS组织学核级别程度,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在阅读乳腺超声报告时,我们常会见到这样一组英文字母,许多朋友在咨询中也常提到,即:BI-RADS。
这组字母是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目前乳腺超声诊断普遍应用的分级评价标准。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BI-RADS分级标准的具体含意:0级(category 0):指采用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
例如:1、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2、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20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钼靶检查;3、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4、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1级(category 1):阴性(negative)指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改变,有把握判断为正常。
建议随诊(一年)。
例如: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2级(category 2):良性征象(benign finding/findings)基本可以排除恶性。
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随诊(半年至一年)。
例如:单纯性囊肿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属1级)乳腺假体植入多次复查超声,图像变化不大,年龄小于40岁的纤维腺瘤或首次超声检查年龄小于25岁的纤维腺瘤;手术后结构欠规则,但多次复查超声,图像无变化。
脂肪小叶3级(category 3):可能良性征象(probaly benign finding) 恶性危险小于2%。
建议短期随访(三至六个月)及其它检查。
例如:年龄小于40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的肿块,良性可能,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实性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
经过连续二至三年的复查,可将原先的3级(可能良性)改为2级(良性);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4级(category 4):可疑恶性(suspicious abnormality)需病理学检查,恶性危险性 3%-94%。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JPractRadiol,Nov.2010,V01.26,No.11・1643・◇乳腺放射学◇BreastRadiology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l分析阈庆华1’2,许玲辉1,彭卫军1,杨军2,杨宝锋1,王春桃3(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32;2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影像科}3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形态特征,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14例,根据BI—RADS数据系统从病灶分布形式和内部强化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4例患者中MR检出34个DCIS。
其中非肿块性强化30个,肿块性强化4个。
在非肿块性强化中,以段样分布13个(43.3%),区域性分布5个(16.7%),簇状分布4个(13.3%),分支导管样强化6个(20%),线样导管样强化2个(6.7%)。
内部强化中成群强化11个(45.8%),均匀强化5个(20.8%),不均匀强化8个(33.3%),6个分支导管样强化不作归类。
肿块性强化的4个,均呈类圆形,分叶、毛刺,直径约1.5~2am;强化不均匀3个,边缘强化1个,3个肿块性强化病灶时间一增强曲线呈廓清型曲线。
结论段样、分支导管样分布,成群强化在DCIS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意义。
关键词:乳腺;乳腺导管原位癌;磁共振成像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0.11.027中图分类号:R737.9;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71(2010)11—1643--04MRImagingAnalysisofDuctalCarcinomainSituoftheBreastMINQing--hua,XULing--hui,PENGWei--jun。
YANGJun,YANGBao—feng,WANGChun--tao(Departmento,Radiology,theAffiliatedTumor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MRimaging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ofthebreast.Methods20caseswithpathologicallyprovedDCIS(14caseswithfocusinfiltrating)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onthebasisof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Results34DCISswerefoundin34patients.Oncontrast--enhancedMRimaging-30le—sionsshowednon—mass--likeenhancementand4lesionsshowedmass—likeenhancement.Amongthemorphologicfindingsinnon—mass—likeenhancement,13lesionsweresegmentaldistribution(43.3%)15wereregionaldistribution(16.7%)and4werefocaldistribution(13.3%).6lesionsappearedasbranching--ductalenhancement(20%)and2appearedaslinear—ductalenhancement(6.7%)enhancement.11lesionsshowedclumpedinternalarchitecture(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