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疑难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495.50 KB
- 文档页数:32
风湿骨病患者服用曹清华胶囊患者病况资料电话:400-663-1455或手机:158****2367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叙述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周围关节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60%-70%的活动期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32-0.59%,是造成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方式有隐匿性、亚急性、突发性3种,可分为多关节型、少关节型、单关节型及关节外型,病程可表现为进展性病程、间歇性病程或长期临床缓解状态。
其关节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晨僵,关节积液或较长时间不运动后出现活动障碍、僵硬。
2.关节肿胀,常呈对称性。
3.关节痛与压痛,对称并且持续不缓解。
4.关节畸形,出现于病程中晚期,常见的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纽扣花畸形、天鹅颈畸形等。
类风湿发病初期可以出现单一或多个关节肿痛,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足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肘、肩、踝、膝、颈椎、颞颌及髋关节等。
有一些特殊关节,如胸锁关节、胸骨柄关节、环杓关节、听小骨等也可以受到侵犯,但远端指间关节、脊柱及腰骶关节极少受累。
关节外表现同样是类风湿临床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全身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乏力、抑郁。
2.类风湿结节多出现于关节伸面和受压部位,如尺骨近端鹰嘴、足跟、枕部、坐骨结节等处。
类风湿结节的发生是由于局部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各种免疫复合物进入组织引起局部炎症所致。
3.呼吸系统表现为肺间质病变、肺类风湿结节、胸膜炎、闭塞性支气管炎等。
类风湿患者合并尘肺时,可表现为多发的或散在分布于肺周边部位直径大于1cm的结节,称为Caplan综合征。
结节内可见空洞。
4.心脏病变以心包受累最常见,偶有心瓣膜受累,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炎等。
风湿类疾病临床病例分析与点评一、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4岁,体质偏瘦,主要症状为关节肿痛,活动局限且伴有发热。
查体发现多个关节红肿热痛,有压痛和受限活动。
患者近期感冒后出现这些症状。
二、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过程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风湿类疾病,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
三、详细检查及结果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主要结果如下: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略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2. 风湿因子检查:阳性。
3. C反应蛋白检查:升高。
4. X射线检查:双侧膝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模糊。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支持了初步诊断的风湿性关节炎。
四、治疗方案1. 非药物治疗:建议患者适度休息,关节保暖,避免过度用力。
同时,进行物理疗法如热敷和按摩可以缓解关节肿痛。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建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来缓解关节炎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DMARDs)。
五、预后分析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患者如果能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均衡的饮食,多年后症状有可能得到缓解。
六、点评和建议1. 正确认识风湿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仅只是关节疼痛,还可能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 多学习和了解风湿类疾病:对于患有风湿类疾病的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都非常有帮助。
同时,定期复诊和合理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加强生活方式管理:适当的休息、均衡的饮食以及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和缓解症状。
4.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患者确诊为风湿类疾病,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复诊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总结:风湿类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通过对这个病例的分析和点评,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风湿性关节炎这类疾病的重视,并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等。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分析,深入探讨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病例一:患者_____,女性,35 岁,因“反复双侧膝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 2 年,加重 1 周”入院。
患者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膝关节疼痛,以行走、上下楼梯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
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膝关节肿胀,局部皮温升高,关节活动受限。
近 1 周来,患者因劳累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行走困难,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体温 375℃,脉搏 9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
双侧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压痛明显,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双侧踝关节、腕关节无明显异常。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1×10⁹/L,中性粒细胞 75%,红细胞沉降率 50 mm/h,C 反应蛋白 30 mg/L,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
影像学检查:双侧膝关节 X 线片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软骨下骨硬化。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关节制动,局部热敷等对症处理。
同时,给予青霉素 800 万 U/d 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2 周。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口服,缓解疼痛和炎症。
病情稳定后,加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经过治疗,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逐渐改善,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病例二:患者_____,男性,48 岁,因“多关节疼痛、肿胀伴发热 1 个月”入院。
患者 1 个月前出现双侧肩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 385℃,自行服用退烧药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关节症状无明显改善。
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案分析专题报告杨*,女,53岁,初诊日期:202*年6月8日。
主诉:双下肢间断性水肿2年,加重1周。
病史:患者2年前因工作接触重金属后出现间断性双下肢水肿,未经系统治疗。
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双侧手、足关节部疼痛肿胀,手腕、掌指、脚踝、足趾大关节疼痛明显,手指不能握拳,双脚走路痛甚,伴有晨僵现象。
经休息及保暖未见明显缓解,故来我院就诊。
现:神清,精神可,双侧手、足关节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面色恍白虚浮,头晕、脑鸣,腰膝酸软,纳可,寐欠安,二便调。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双侧手腕部、掌指关节、近指关节、脚踝部、足趾关节可见肿胀、局部轻压痛,皮温稍凉,按压有凹陷,颜色苍白,未触及皮下结节,手指及足趾关节未变形,活动稍受限。
舌淡白偏胖,苔薄白,脉沉迟。
风湿四项、风湿病抗体、类风湿筛查实验、六磷酸异构酶+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均正常,免疫全项C4:0.564(0.100-0.400),生化全项:TC:5.31(0.00-5.17).1D1-C:3.73(0.00-3.37),双手正位X片示:双手及双腕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症证候诊断:寒湿痹阻证治疗原则:散寒祛湿,痛痹止痛。
针灸取穴:肩鹘、曲池、外关、阳池、阳溪、合谷、八风、气海、关元、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解溪、丘墟、申脉、照海、昆仑、八邪、风池、完骨、天柱、阿是穴。
治疗过程:操作:常规消毒,外关、足三里、关元采用温针灸,脚踝肿胀明显处采用火针点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均针向结喉方向,进针15-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行手法1分钟,其他穴位采用0.25*40Cn1的毫针平补平泻。
火针疗法1周1次,其余针法每日1次。
治疗结果:治疗第一周:双手足关节疼痛缓解,肿胀稍减轻;治疗第二周:患者关节肿痛症状明显改善,晨僵症状减轻,关节活动范围变大,已能正常活动,继续治疗1周,之后未来就诊。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麻醉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1.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主要为对称性的、涉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的关节疾病和滑膜关节炎。
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
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
2.流行病学发病率约 0.32 – 0.36%;患病人群女性:男性=3:1;发病高峰 30-55岁3.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1)遗传因素:HLA-DR4与RA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80%患者血清RF 阳性;2)感染因素:某些细菌可能通过非直接的途径参与;3)其他因素: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4.临床特征1)关节受累的表现a)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疼痛,晨僵,关节畸形。
易受累的关节有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踝、髋关节;b)发作间期可相对无症状;反复发作病情进展,10%患者致残;c)颈椎:25%患者寰枢关节不稳定,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相应的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病变严重、血清阳性者高发。
急性半脱位可致脊髓压迫、椎动脉压迫导致瘫痪或猝死。
分类为寰枢关节半脱位(AAS)及轴下半脱位,其中寰枢关节前方型半脱位最常见;d)喉:环杓关节病变可引起呼吸困难、喘鸣、声嘶,极少数有上呼吸道梗阻,评估:喉镜结合CT;e)颞颌关节:张口受限,直接喉镜放置困难。
2)关节外表现a)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及淋巴结肿大;b)心脏受累 RA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反复炎症反应,症状非典型及相关药物毒性;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c)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炎、结节性肺病等;d)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的肾损害;e)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f)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g)消化系统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h)继发性干燥综合征;i)类风关恶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