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3.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复习回顾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哪些特征?生1: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2: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可能有8条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哪些特征?生1: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生2:正方体一共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
生3:正方体有8个顶点。
生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师: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体积和体积单位、容积和容积单位师:什么是体积?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师:体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什么?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精品文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老师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是如何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谁先来说说看?二、汇报交流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 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重点整理归纳形成系统图表。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面积棱长等。
(长方体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 6 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 6 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6 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上面主要是从长、正方体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联系来整理的,又从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整理指名汇报:师小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厚厚的几十页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你觉得整理复习的怎么样?三、基本练习1 、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72 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体积:6 x 6X 6= 216 (cm3) 表面积:6 x 6X 6= 216(cm2);重点让学生体会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同。
)2 、把上面的正方体的高延长到 10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重点让学生体会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和展开图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公开课)今天我们将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
我们开始进行复。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形体、顶点、面棱、面的形状和面积等方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这些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可以通过填写表格来整理这些知识点。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来得到,而体积则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来得到。
在计算液体的体积时,我们常用升和毫升作为容积单位,而1L等于1000ml,1ml等于1cm³。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基础训练来巩固这些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灵活运用。
玻璃鱼缸图及相关条件B、巩固练1、一根铁丝剪成若干小段,正好做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做成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厘米?2、判断下面各题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长方体铁盒,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玻璃缸,棱长是4.5分米,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做这个玻璃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17厘米,宽11厘米,高22厘米,如果在它的侧面贴满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3、有一个花坛,高0.5米,底面是边长1.3米的正方形,四周用砖砌成,砖墙的厚度是0.3米,中间填满泥土。
1)花坛所占的空间有多大?2)花坛里面大约有泥土多少立方米。
解析:1、这道题目实际要求的是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铁丝的长度和正方体框架的最大棱长。
其中铁丝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长方体框架的周长和高度得出,正方体框架的最大棱长可以根据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
精心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预案教课内容及学情剖析(必填):(内容及知识的前因后果、波及该课程哪一部分,学生认知基础经验等简析)数学知识的认知系统是在单调知识点的掌握和成立相互联系中逐渐完美的,是在不停累积和综合应用中逐渐形成的。
这部分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表面积和体积 3 个方面,以及各方面的知识重点的有序表现,来建立知识构造系统。
同时还在唤起学生各知识重点详细内容和对照认识等方面,存心识地给学生留下回想和思虑的空间。
教课目的(必填):(按规定要求叙写)1、经过整理、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表面积、体积的观点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学会自我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灵巧运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点。
3、学生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领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课过程(必填)(原则上要比较详尽)一、自我梳理,形成网络(一)自主回想1、教师用大屏幕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请看大屏幕,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教师跟着学生讲话进行随机板书(板书:特色、表面积、体积)发问: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什么是表面积?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特色又能够从几个方面睁开描绘呢?(板书:面、棱、极点)我们在研究立体图形时,一般都是从点线面开始研究的。
2、看来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还真许多,假如我们这样写下去,显得很乱,也太浪费时间了。
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能够把这些知识很清楚很有条理的展现出来,你们以为用什么形式比较好呢?(画表格)3、课前老师部署大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此刻先在小组里和同学进行沟通,相互增补完好。
一会我们请同学到前方进行展现。
看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详细的整理出来。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案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特征及关系:长方体正方体顶点8个 8个面6个(相对的两个面相等)6个面都相等棱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集合图)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体积和容积:(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填空:(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或()。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2、判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已经具有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
在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梳理和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图形中的学问1、师导入,“图形的世界是非常美妙的,连接点与点可以练成(线)。
线与线相连能组成(面),面与面叠加可以组成立体图形,那么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呢?”(长方体、正方体)教师板书。
2、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目标的重难点。
活动2【讲授】请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点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点,由学生先说一说所学过哪些知识,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2、针对课前完成导学案情况,让学生订正导学案中的知识梳理,并完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图。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1、教师提出梳理要求,要做到静心独思,不能打扰别人。
2、本班学生针对自己课前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进行检查,补充和梳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
二、概念的系统复习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你都学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有关的知识?
生:可能会说出长、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
交流完毕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从面、棱、顶点、体积、容积几个方面谈了对长、正方体的认识,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具体看长方体和正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他们的表面积、体积、容积怎样计算呢?
师:边问边出示完成表格
师:同学们要注意的是在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L = 1000ml 1L = 1dm3 1ml = 1cm3
三、知识应用
A、基础训练:
结合刚才我们对本单元整理的概念,先说一说下列问题实际要求什么? 再根据条件列出算式(不计算)。
玻璃鱼缸图及相关条件
B、巩固练习
1、一根铁丝剪成若干小段,正好做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 )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做成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最大是( )厘米。
2、判断下面各题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长方体铁盒,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玻璃缸,棱长是4.5分米,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做这个玻璃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17厘米,宽11厘米,高22厘米,如果在它的侧面贴满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3、有一个花坛,高0.5米,底面是边长1.3米的正方形,四周用砖砌成,砖墙的厚度是0.3米,中间填满泥土。
(1)花坛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2)花坛里面大约有泥土多少立方米?
课堂检测
1、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
(1)做这个水槽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这个水槽最多可以盛水多少升?
2、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多少分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
(3)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软石,水面上升了0.3分米。
鹅软石的体积一共多少立方分米?
C、能力展示
1、把一根长30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装修小明的卧室地面用了360块长50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的木质地板。
请你算算,小明的卧室有多大?至少要用木材多少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