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最新2020-2021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上《8水是什么样的》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是什么样的》教学案例钟祥市郭作维学习内容:本课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认识水的特点。
教材设计了三幅图,引导学生做一系列观察活动。
第二部分:将水与其他物体相比较,认识物体的三种形态。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习难点: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学习准备: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气球、木块、玻璃珠等。
2、水、酱油、醋、糖水、油等。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设计及反思: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口渴了,你们会想到什么?【生】水【教师】如果你们手脏了,你们还会想到什么?【生】水【教师】水是我们常见的物体,但水有很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生】想【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研究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教后反思】: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身边的小事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到教学主要问题。
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探究新知的思维能力。
二、实验观察,探究新知活动一:分小组观察认识水的特点1、①让学生分别把清水、醋、酱油、糖水、油分别注入烧杯里【教师】请同学们分别用眼睛观察、鼻子闻气味、舌头品味a.看一看水是什么颜色的?b.闻一闻水的气味c.尝一尝水的味道②小组实验讨论后汇报结果学生第一组:水没有颜色是透明的。
学生第二组:水没有气味。
学生第三组:水没有味道。
2、【教师】现在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水的一些秘密,水还有秘密吗?请同学们将水倒入准备的烧杯、烧瓶等容器中,看看水面是怎么样的?学生第四组、第五组:水面是平的。
【教师、你们再把这些装水的容器倾斜,再观察一下水面是怎样的?学生动手操作,[第六组、第一组]:水面总是平的。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饮用水》的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
本单元是以饮用水作为单元主题,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原有经验,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辨认四种液体。
归纳出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观察一杯水。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关注结果,却不注意自己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强调: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二)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形状和流水,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
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鄂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8、水是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难点: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了解水与木块、玻璃珠、空气有哪些不同。
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等。
2、盐水、清水、油、玻璃珠、木块等。
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打一物。
2、欣赏自然界中的水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3、导语: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它,但是水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活动一(1)将一杯牛奶、一杯油、一杯酒、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不贴标签)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辨别:哪一杯是水?(2)说一说辨别水的方法。
(3)提示:对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免中毒,千万要记住这一点。
2、活动二:(1)将清水装入透明的杯子里,看一看它的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尝一尝它的味道。
(2)将水倒入准备好的杯子和瓶子中,看看水面是怎么样的?将杯子和瓶子倾斜,静止一会儿后你又看到了什么?(3)把刚才装水的各种容器继续倒满水,观察水是什么样的?(4)将瓶中的水慢慢倒入水槽,你看到了什么?(5)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水的方法?(6)结合上面的观察、实验,讨论小结:水是什么样的?(7)总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静止时水面总是平的物体。
3、活动三:让学生比较木块、玻璃珠空气、油等与水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是什么样的》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是什么样的》的教学设计,采用课件PPT和优秀教案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能够认识水的种类;3.能够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能够正确使用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让学生知道水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水。
四、教学内容1.清水和脏水的区别;2.水的状态;3.水的性质和用途;4.水的种类;5.保护水资源;6.正确使用水。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学情导入(5分钟)在课程开始,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区分清水、脏水,让学生感性认识水的好坏之分。
2. 导入新课内容(5分钟)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并引导学生想到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体现水的这三种状态。
3. 教学主体(30分钟)3.1 讲解水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教师通过举一些简单实例,让学生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2 讲解水的种类(10分钟)让学生了解水的种类,比如自来水、河水、海水等,通过欣赏照片、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知道这些水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3.3 保护水资源(5分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要爱惜水资源,避免浪费。
3.4 正确使用水(5分钟)让学生了解到正确使用水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洗手时要关水龙头,洗完就关掉,洗碗要用干净的水,不要浪费。
4. 观察实验(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测试、记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清水和脏水的区别。
此项实验通过观察水的呈色等特点,让学生知道脏水的危害。
5. 操作演示(5分钟)通过模拟实际场景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正确使用水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饮用水》的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
本单元是以饮用水作为单元主题,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一)利用原有经验,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辨认三种液体。
归纳出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观察一杯水。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关注结果,却不注意自己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强调: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二)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形状和流水,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
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年级下科学《水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任务为二年级科学。
因为国家科学学科内容调整,目前我校一年级科学为统编版教材,人手一册。
三年级科学仍然使用教科版循环教材。
所以,二年级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科学兴趣,拓展科学知识为主。
借助鄂教版教材《水是什么样的》设计本课是因为: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
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为基本有序的、安全的观察方法,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对科学有系统认识。
部分学生仅通过阅读等方法对科学常识有一定认识,对自己的感官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为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
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2.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
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渗透节约用水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运用感官、合理的顺序、正确的方法观察水。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参与讨论,正确的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橙汁、牛奶、白醋、水、饮用水,每个小组里配4个细口瓶、一张写有组号A4纸。
教学过程: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水。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水是指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添加的水。
(一)猜物激趣,观察水。
1. 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你们的水槽里放了四个装了不通液体的瓶子,只能看,请猜一猜哪个瓶子子里装的可能是水?小组记录员统计,发言人发言。
【小学科学】2019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上《8水是什么样的》
word教案
水是什么样的
一、教学目的: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
(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
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
(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