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考在机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
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考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更加注重思想道德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关于机械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分析在当今社会,机械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
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他们将来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在机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旨在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机械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心,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自主思考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和创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协作,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交往。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在机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1. 设计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机械设备设计的安全性。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
5. 引导学生关注用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环保设计引入环保设计的概念,强调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机械设计,要求考虑环保因素。
2. 安全设计讲解人机工程学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学生实践: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及改进设计。
3.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新型传动装置等机械部件的创新设计。
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实践:完成一项创新设计项目,并进行展示。
4. 人文关怀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用户需求,考虑产品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学生实践:设计一款符合特定用户群体需求的机械设备。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践项目、小组讨论、创新设计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
2.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反馈,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
通过教学互动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保障措施1. 教师团队:组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2. 教学资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包括经典案例、设计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提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机械设计》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的优秀机械设计人才。
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考一、引言1.人文关怀:机械专业在技术和实践性教学中,学生通常容易忽略人文关怀,过分追求技术和实践结果。
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责任感、道德情操。
2.社会责任感:机械行业是国家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感。
3.思维素养:机械专业的学生通常注重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而忽略了对于思维素养的培养。
在课程思政中,可以引导学生扩展视野,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1.案例教学:结合行业案例,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实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理性思考。
2.伦理道德教育:在机械专业课程中,针对伦理道德难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在机械原理课程中,我利用案例教学,讲解一些历史上的机械发明故事,如蒸汽机发明、汽车发明等。
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发明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对历史、对科技的热爱。
2.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我融入伦理道德教育,针对一些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讨论。
在设计中如何在人与机械的交互中保障人的安全等,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我组织学生参与了一次公益活动——义务劳动。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估在我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后,进行了一次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班主任访谈,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效果:1.学生在技术水平提升的更加关注人文关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2.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提升,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
《机械CAD设计》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课程简介《机械CAD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领域运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CAD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课程思政方案1. 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机械CAD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思政教育内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敬业、诚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 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课程设计中的实际案例和创新项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要求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形象。
3. 思政教育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项目实践法:通过实际的机械CAD设计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 互动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促进他们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
三、实施案例1.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机械CAD设计- 学时安排:48学时(理论课程占40学时,实践操作占8学时)- 主要内容:CAD软件基本操作、机械CAD设计原理和方法、机械CAD设计案例分析等2.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机械CAD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CAD设计,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机械CAD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机械CAD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考【摘要】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考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机械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
教学方法应注重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评价体系中应考虑思政要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课程设计,人文关怀,教学方法,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思想道德素养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作为机械专业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信息中,忽略了对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机械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中,我们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更要考虑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亲身示范和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榜样,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
在机械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考虑思政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技术能力的考察,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评价,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元素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机械设计是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是人们通过创造和使用工具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机械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现象。
因此,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思政元素一机械设计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但是,机械设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作为未来的机械设计师,我们需要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机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机械设计来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二、思政元素二机械设计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与工程师、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我们应该认识到,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我们未来职业生涯中必备的技能。
三、思政元素三机械设计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来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
四、思政元素四机械设计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作为未来的机械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我们应该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客户隐私、遵守行业规范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职业道德和规范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必要条件。
五、结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机械设计与测绘》课程思政元素一、引言机械设计与测绘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
在机械设计与测绘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爱国主义教育机械设计与测绘课程中,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通过介绍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机械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工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是机械设计与测绘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通过分组进行机械设计与测绘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中,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精益求精的态度机械设计与测绘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与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高设计质量。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五、勇于创新的精神机械设计与测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突破,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工艺。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六、绿色环保意识机械设计与测绘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水和废料等污染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环保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采用环保材料、环保工艺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思政教育规划及案例1.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机械制造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规划及相关案例。
通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2. 思政教育规划在《机械制造实践》课程中,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2.1 强调社会责任通过教授机械制造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2.2 培养创新能力机械制造实践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3 弘扬职业道德在机械制造实践中,学生将面临各种职业道德的考验。
思政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坚守职业操守,注重诚信和专业素养。
3.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案例,展示了在《机械制造实践》课程中如何进行思政教育:案例:环保节能机械设计在课程中,学生被要求设计一种环保节能的机械设备。
这个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培养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和创新,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机械设备。
在设计过程中,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的机械设备如何减少能源消耗?- 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过程对环境有何影响?- 如何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将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会到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4. 结论《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思政教育规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课程思政方案1. 课程背景《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 思政目标本课程以思政为指导,旨在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3. 思政要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4. 实施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 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实施案例1. 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例如,讨论机械设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机械设计中考虑环保因素,以及如何解决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2. 实践项目在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例如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机械设计相关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动态。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为贫困地区提供机械设计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4. 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韩丽华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14期
本文通过如何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思政教育因素提出了自己思考和实践。
主要从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元素挖掘角度,以及课程思政中教师的提升角度来进行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为“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课程思政就是以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乡同行,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引导价值追求、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将学术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高校教师,课堂育人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立德树人,注重人格的培养。
所以,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专职教师的工作,更应该是每位高校老师要思考、要预备、要参与的工作。
本文就是作者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对思政教育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专业教师本课程在对机械设计专业知识熟识的基础上,要努力挖掘出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知识节点,从而将专业知识准确生动讲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政地功能。
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思政元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1 巧妙嵌入典型案例
机械设计课程中涉及常用零件种类繁多,在以往地教学中,我们常常引入一些机械失事案例,来引发学生兴趣和关注。
有些案例,我们在引用的时候,就可以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善加利用。
譬如,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章节中,就引用了2002年5月25日的台湾华航的波音747客机在执行台北到香港CI611航班途中,坠毁于澎湖外海,机上225名乘客与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失事原因就是金属疲劳裂纹,而裂纹源自1980年2月7日飞机起飞时的刮痕。
那我们从专业角度分析完后,也可以和学生再次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就是,以此进行爱国教育。
1.2 关注社会时事
当前发生的社会时事,常常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我们要适当的引入社会时事,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领。
譬如,2019年11月10日上海剛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交了711亿美元,特别关注生产制造方面的成就,从医疗器械到智能机器人等等,帮助
学生建立国家自豪感。
特别在国家生产技术有突破的时候,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识更加深入。
1.3 了解历史进程
任何课程地发展都符合历史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我们机械设计更是如此。
以起重机为例,从斜面→杠杆→起重轱辘→滑轮组→手动(电动)葫芦→现代起重机(包括:龙门吊、鹤式吊、汽车吊、卷扬机、叉车、电梯)。
而符合真正电梯意义的升降机是由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人发明的,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升降机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哈利法塔。
它的运行时速可达到64千米。
如今地球周围有上千个卫星在运行,如果选取轨道与地球运行频率一致的卫星,未来,人类也许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乘坐升降机到达卫星。
通过技术的发展,完成人类的使命,也激发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为人类的幸福,不断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为中华名族的复兴,砥砺前行。
1.4 结合名人传记,激发爱国热情
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常常很枯燥。
但是,机械设计课程中所涉及到知名人物却常常可以让同学看到技术背后的温情,技术背后的人性。
瓦特发明蒸汽机,列诺尔发明了内燃机,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而今天最广泛的电动机是格拉姆发明的……特别是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等老一辈科学家,不仅是科学上有极大成就,更重要的有一颗爱国心,和甘心乐意为祖国献身的高尚品质。
不只是科学家,作者在机械设计齿轮设计中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中,就引用了朱德的扁担,分析了挑扁担省力的原因是因为竹子有韧性,与肩膀接触面宽,以此来类比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来分析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机械设计课程中所蕴含思政因素不只是要大量挖掘,还要进一步归纳整理,取舍,使之有效的嵌入课堂中,真正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进入到课堂教育中去。
通常,高校的思政类课程都是专门针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方面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考核方法,基本上属于显式教育。
而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类教育属于隐式教育,属于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强调潜移默化引领学生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特别是在机械设计这类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课程中,教师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对学生有莫大地影响。
在专业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作者认为,机械设计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预备:
2.1 专业教师的政治学习
教师要想思政教育融入的好,不仅专业课程备课严谨,而且自身要有一定的政治素养。
换句话说,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应该是一个正向的引领,是一个积极地影响,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国家自信。
特别是在例子地引入过程中,既要数据准确,又要分析到位,还要
传递正向积极地能量。
教师要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中以身作则,表里一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2.2 专业教师的团队分享
教师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同时也要定期组团学习,集体讨论,就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地交流讨论。
还要多多听取思政课程的老师们的意见,可以进行一些跨界的研讨,就教学中的思政因素,不断精炼修整,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2.3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
教学本就是一个互动关系,而非单一方向的输送。
只有在互动中,思想才能真正有效的传递,从而激发出思想火花。
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愿意了解年轻人所思所想,听得懂年轻人的梗;要有一颗爱心,愿意包容他们的不成熟;要有一颗慧心,学会使用他们的语言,在同一个频道上与他们沟通;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不断学习,调整自己。
在学生中树立亦师亦友的形象,以渊博的专业知识获得学生的专业认可,以谦虚求实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将思政教育落在学习生活的实处。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实践协同育人,是高校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真实地回应了习近平主席对高校育人的“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终极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专业教师不仅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也要让学生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还要真实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每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