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群》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06 KB
- 文档页数:4
《鹤群》教案参考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鹤群》。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鹤群》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鉴赏。
3. 诗歌情感的体会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形式的创作与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鹤群》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诗歌创作的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鹤群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鹤群的生活习性。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鹤群》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如鹤群的姿态、飞行场景等。
(2)学生发挥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鹤群的观察和感受。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相互欣赏、交流。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鹤群》。
(2)选择一个自然景观,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2. 诗歌朗读: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 诗歌创作: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表达。
《鹤群》教案参考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鹤群》。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鹤群的美好形象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描绘,感受鹤群的美好形象。
(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实际情景的模拟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鹤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鹤群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对鹤群的了解和印象。
2. 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鹤群》。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2)讨论交流:鹤群的美好形象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鹤群》。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鹤群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2)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朗读展示: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课文,评价其语音语调和表情。
《鹤群》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座号【学习目标】、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文的写作顺序,领悟文内容,学习叙述中融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自主学习】、关于作者:2、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东京。
主要作品有《海上浮舟》《火山下》。
小资料:鹤: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生活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
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3、注音:湮没()飓风()翱翔()剽悍()绮丽()伫立()漩涡()冉冉()俯冲()悠哉()飏()无济于事()寡不敌众()精疲力竭()4、解释成语寡不敌众:无济于事:束手无策:精疲力竭:、整体感知:描绘了几幅图画?可分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每部分内容。
一(-)鹤群二(-)三(-)【堂合作探究】、读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妙场景。
思考:读完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2、深入阅读,在文中用“圈点法”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画出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画出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画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3、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拓展延伸】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
与现实比较,鹤群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堂检测】、概括文本中心:6、完成《学与练》第二(2)和第三题。
7、思考与表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第3题。
(字数不少于10。
《鹤群》教案(精选8篇)《鹤群》教案篇1《鹤群》教案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绮 q )丽湮(y n)没剽悍(p )盘旋(X n)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
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
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
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
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
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
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提示:1.关于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主要有: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3)排成一字模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
(4)排头大鹤先向有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
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
《鹤群》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名称:《鹤群》教学设计年级:小学一年级教案目标:1.了解鹤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鹤群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鹤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鹤群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鹤群》的图片或幻灯片。
2.鹤的相关知识介绍材料。
3.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卡。
4.合作学习的评价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鹤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1.你们在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2.这是什么鸟?3.你们知道关于鹤的一些特征和习性吗?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鹤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例如:1.鹤是一种长腿鸟,它的腿很长,可以在水中行走。
2.鹤的翅膀很大,可以飞很高,飞行时会形成一个V字形队列,叫做鹤群。
3.鹤喜欢栖息在沼泽地、河流边等湿地环境。
Step 3: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列有一些与鹤有关的问题和观察任务,例如:1.你们能找到鹤的图片或幻灯片吗?2.你们观察到了鹤群的特点吗?可以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3.你们有什么关于鹤的疑问吗?可以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Step 4:合作讨论与交流(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作讨论的问题,例如:1.你们观察到的鹤群有多少只鹤?2.鹤群的队形是什么样的?3.你们观察到鹤的行为有什么特点?4.鹤为什么会形成鹤群?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鹤群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关键点。
Step 6:评价(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结果,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Step 7:拓展延伸(如有时间可进行)(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鹤相关的拓展材料,如视频、图片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鹤群》教案参考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鹤群》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鹤群》,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伟大,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理解《鹤群》这首诗。
2.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诗歌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鹤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鹤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学习《鹤群》的兴趣。
2. 学习诗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鹤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如鹤的飞翔、鹤群的团结等。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任务,如绘制鹤群的场景、编写与诗歌相关的短剧等。
5. 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诗歌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鹤群的文章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与同学的合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鹤群》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学习完《鹤群》这篇课文后,
能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鹤群》的背景与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意思及用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思想,理解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的
美丽与伟大,培养学生的爱护、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鹤群》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提炼主
题思想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鹤群》中的意境与情感,并通过写作表达
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学生预习《鹤群》课文,收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鹤群》的文本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关于自然美的联想和情感表达,并与学生谈谈自然中的美,引出课文的话题。
2.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鹤群》。
(1)预测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就课文的题目和插图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和学生交流猜测的理由。
《鹤群》教案参考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鹤群》。
(2)理解诗歌《鹤群》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学会生词和词汇,如“鹤群”、“翱翔”、“凝视”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诗歌创作、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鹤群》。
(2)理解诗歌《鹤群》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生词和词汇,如“鹤群”、“翱翔”、“凝视”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汇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诗歌《鹤群》的文本。
(2)与鹤群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词和词汇卡片。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鹤群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鹤群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鹤群》,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的发音和理解。
(3)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4. 应用与创造:(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创造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4.鹤群(江口涣)》导学案篇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鹤群》教学设计语文版(新)《鹤群》一、教学目标(一)理清观察顺序,学习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三)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可播放关于鹤的音乐风光片〕鹤是一种形似鹭和鹊的大型涉禽,全世界有15种,中国占了9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丹顶鹤了,其次还有灰鹤、白鹤等。
写鹤的文章很多,我们先来欣赏获得“1999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的《鸟群》(周晓枫〕中的一段文字(配合朗读):鹤是鸟类中的模特,如同踩着高跷,它有异乎寻常的高个子。
绳子一样灵活的脖颈。
平心而论,鹤的瘦打破了我们习惯中的平衡比例,但它依然奇异地保持着自身均匀的美态。
19世纪一位印度鸟类学者曾这择写到:“最稀有也最可爱的要数白鹤了,它是鸟中的百合花,不论以什么姿势站立,它的头、颈和身体的整个轮廓都呈现出最高雅和匀称的曲线。
”周晓枫笔下的白鹤俨然是一个骄傲优雅而又美丽圣洁的公主,她生活在遥不可及的旷野的水边,美得让人心醉!单个的鹤已经如此迷人,上百只鹤组成的鹤群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这一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先生给我们带来的《鹤群》。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l、读准字音。
(可结合课件展示以下字词的注音)熙熙(x )络绎不绝(y )翌日(y )蜿蜒(w ny n)伫立(zh )风(j )绮丽(q )剽悍(pi o h n)凝眸(m u)2、思考:课文通过哪些画面来展示鹤群的美?(三)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l、通过三个动人画面来展示鹤群的美。
鹤群翔空,鹰鹤大战,救助伤鹤2、学生自由举例分析,教师进行点拨。
3、引导赏析“鹤群翔空”。
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百只灰鹤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成“一字形横队”飞翔,在领头鹤的嘹亮悠长的啼鸣声中,鹤群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换成“单列纵队”,而后又在排头大鹤的率领之下,一只接一只向右旋转,冉冉升腾。
鹤群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鹤群1.1 教学目标了解鹤群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会识别不同种类的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1.2 教学重点鹤群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不同种类的鹤的识别。
1.3 教学难点观察鹤群的行为特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4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种类的鹤。
观察鹤群的实地考察或图片观察。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鹤群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鹤群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鹤群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1.5.2 讲解介绍鹤群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腿长等。
讲解鹤群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湿地、迁徙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察鹤群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鹤群的行为特点,如觅食、飞翔等。
1.5.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鹤群行为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区分不同种类的鹤。
教师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鹤群的栖息地。
第二章:鹤群的生活方式2.1 教学目标了解鹤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
学会描述鹤群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重点鹤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
鹤群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2.3 教学难点观察鹤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
描述鹤群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2.4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鹤群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观察鹤群的实地考察或图片观察。
2.5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鹤群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鹤群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鹤群生活在哪里?它们吃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5.2 讲解介绍鹤群的生活环境,如湿地、湖泊等。
讲解鹤群的食物来源,如水生植物、小型鱼类等。
2.5.3 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察鹤群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鹤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如群体觅食、相互呼唤等。
2.5.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鹤群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的差异。
《鹤群》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班级姓名座号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领悟课文内容,学习叙述中融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自主学习】
1、关于作者:
2、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东京。
主要作品有《海上浮舟》《火山下》。
小资料:
鹤: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生活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
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3、注音:
湮没()飓风()翱翔()剽悍()绮丽()
伫立()漩涡()冉冉()俯冲()悠哉()
飏()无济于事()寡不敌众()精疲力竭()
4、解释成语
寡不敌众: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
精疲力竭:
5、整体感知:
文章描绘了几幅图画?可分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每部分内容。
一(-)
鹤群二(-)
三(-)
【课堂合作探究】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妙场景。
思考: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2、深入阅读,在文中用“圈点法”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画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画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画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3、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拓展延伸】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
与现实比较,鹤群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课堂检测】
5、概括文本中心:
6、完成《学与练》第二(2)和第三题。
7、思考与表达: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第3题。
(字数不少于150。
)
七年级下册《鹤群》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5、
一(4-12)
鹤群二(13-20)
三(21-28)
鹤群翔空,表现了鹤个体飞翔时的体态美,群体编队飞翔时的动态美。
鹤鹰激战,表现了集体战斗的激越之美。
救助伤鹤,体现了互相救助的精神之美。
【课堂合作探究】
1、2略
3、
【拓展延伸】
4、动物间的挚爱真情、团队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动物间的人性关怀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课堂检测】
5、本文通过对鹤群翔空、鹤鹰激战、救助伤鹤场面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鹤群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鹤群的喜爱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