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在当今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546.30 KB
- 文档页数:4
SOA网络调研分析报告_调研报告SOA网络调研分析报告IDC:《SOA中国路线图》网络调研分析报告适应业务需求的不断变更是首要挑战适应业务需求的不断变更是中国企业当前IT应用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首要挑战近40%的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认为这是中国企业IT系统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
现有IT系统的相对刚性使很多CIO在面对频繁的业务变化时步履维艰、痛苦不堪。
从技术层面来说,许多软件系统完全采用手工编码的方式,总体架构设计的缺乏却注定无法全面适应系统需求变更的需求。
43%的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认为3到5年后公司内一半以上的软件系统将无法继续使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不断的变化和业务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业务和流程的变化会非常频繁。
实际上,由于业务需求的不断变更和软件系统架构的不灵活,43%的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认为3到5年后公司内一半以上的软件系统将无法继续使用。
中国SOA的关键任务–大量构造新SOA服务中国企业建设了大量生产型系统,目前正在尝试着整合;而大量的服务性系统仍有待新建。
调查发现,中国企业更多的在进行系统新建或改造优化。
57.5%的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建设重心在系统新建和系统改造、升级;重心在系统整合的企业只占42.5%.大量的服务需要全新构造才是中国SOA的主要任务,这一点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
基于面向构件开发平台进行定制开发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选择为了实现中国SOA关键任务,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实践着不同的技术路线以构建SOA服务,包括纯代码编写,基于套装软件二次开发或基于面向构件技术平台进行开发。
大型套装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无法有效适应中国企业复杂多变的需求;而纯代码编写又不利于标准遵从,同时开发效率较低。
就这样,面向构件技术渐渐的出现在技术市场。
SOA软件供应商两大阵营互补提供完整SOA解决方案SOA中间件平台包括面向构件,流程管理,统一服务和软件治理四个关键功能。
国内SOA平台中间件研究报告2007-11-03 11:37:34|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SOA国内发展现状近年来,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成为全球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热点话题,被誉为软件开发的下一个里程碑,成为企业软件架构的趋势。
企业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IT系统必须成为一个适应力强的竞争体,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具备柔性扩展、随时支持业务流程变化的基础功能。
SOA的重要特点包括松耦合、可灵活支持业务流程重构、广泛应用标准等,这使得SOA更适用于业务系统间的互操作和整合。
SOA适用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企业应用集成(EAI)、电子商务(B2B)、电子政务(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等。
SOA架构可以帮助客户更快地开发和实施下一代应用,更好地解决针对各个单一业务应用所建设的各自独立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信息割裂等问题。
SOA架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构建在不同系统中的服务可以用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因此实现SOA需要一个平台来在各种不同服务间进行协调、管理。
能否使企业的IT架构更为灵活,从容的应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现有的IT系统之间充分整合,达到各个业务部门和环节更好的协同;使企业IT系统的复用性提高,有效降低IT成本,都是衡量SOA平台是否满足中国企业需求的重要参考标准。
根据《信息周刊》和埃森哲公司对国内上千家企业机构的问卷调查,拥有SOA应用的企业比例为8.8%,在大中型企业中,比例可达到10%。
四分之三的被调查企业未对SOA采取任何行动。
而在早期已开始SOA部署的企业中,60%的大中型企业和超过一半的小型企业都表示,将增加在SOA上的投入。
数据表明:尽管SOA在中国尚处于应用启蒙阶段,但企业在SOA上的投入却在快速增加。
可以预计未来1-2年,SOA在中国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行业,例如政府、电信、金融、医疗等等,都需要实施SOA。
SOA在中国的发展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调查显示,对于SOA,大部分CIO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这个新生事务,听说过的人众多,了解它的人却很少。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
说它熟悉,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SOA的相关报道。
说它陌生,是因为其实我们并不真正了解SOA。
据Gartner最新研究成果,2007年全球50%的新的核心业务系统将会使用SOA架构,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80%;同时,80%的企业现有应用系统也将在2011年前完全演进并融入到SOA的架构中。
而据IDC的最新报告《中国SOA解决方案市场:机遇和挑战》称,2006年中国SOA软件与服务市场规模为5千万美元,IDC预计201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亿美元,在未来五年中将呈现出复合增长率(CAGR)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的强劲势头。
IDC中国软件与服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杜寒静说:“SOA将为中国的IT市场带来很大变化。
它不仅将使中国中间件市场重现生机,而且可以使系统集成商提升效率并克服在许多定制与整合项目中出现的困难。
长期而言,服务导向型架构将有助于促进中国服务市场的整合。
” 事实真的如此吗?SOA在中国已经从概念发展到实施的阶段了吗?CIO们真正了解SOA 吗?他们真的对SOA这么渴望吗?为此,我刊记者在本刊读者俱乐部网站上展开了关于SOA的大型调查,收到有效反馈189份。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CIO们对SOA充满着热情,但同时认为SOA在中国的发展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说起SOA,经常听人提起SOA的IT主管有9.56%,表示听说过SOA的有77.94%,而从没听说过SOA的IT只管只有12.50%。
(见图1)乍一看这个结果,很是让人欣慰。
参与调查的IT主管中有三分之二都听说过SOA,可见SOA 在中国的概念普及程度已经相当成熟。
说明媒体的介绍,供应商的市场培育都没有白费。
详谈SOA及其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情况一、SOA的概念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架构,最早作为一种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法,现在更多的作为一种软件架构,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现电子商务的一种方式。
SOA 可以理解为一个组件模型,它将不同架构的软件提供的服务联系起来,类似于粘合剂的作用,可以把企业不同的系统数据相融合。
由于系统平台、架构、技术和版本等因素,不是所有的信息系统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很多企业会出现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基础结构相互交织,或者同一公司拥有开发于不同时期、架构不同平台和技术上的诸多软件等情况。
一些已投入使用多年的信息服务用来处理当前的业务,当企业业务增长后,从头开发一个新的环境或者重新实施一个新的ERP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才能让企业对业务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利用对现有的应用程序和架构的投资来解决新的业务需求,应对突发的业务变化,为客户、合作伙伴及供应商提供新的互动渠道,并呈现一个可以支持有机业务的构架,无疑是给企业提出的一个巨大挑战。
SOA正是在这种挑战下脱颖而出的。
二、SOA的特性SOA可以灵活的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选择实现技术和部署位置。
只要服务接口保持稳定,抽象出来的接口就能让提供者和消费者独立演变。
所以基于SOA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与业务更贴合的信息化服务,更便利的解决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可以支撑和促进各行业相关的业务变革和发展。
事实,实现接口的稳定性是SOA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为业务服务接口的作用不只是确定了系统的边界。
业务服务对业务流程的一部分进行了封装,建立了被封装部分和其余部分之间的接口。
以“销售订单管理服务”为例,它封装了业务流程中创建和维护销售订单的部分。
由此看出,在定义业务服务时,既是为系统也是为业务流程搭建架构。
可见信息与业务流程的运转息息相关,即便最简单的服务也管理着一些信息。
SOA和SaaS中国生存现状解析无论是SOA还是SaaS,最终的和最大的驱动力还是市场的需求。
虽然中小企业占到99%以上,但多数SOA 厂商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大型企业、行业用户。
很多技术趋势的发展,很多时候都可以用经济学的原理加以解释和预测。
虽然在中国,通过SaaS的模式提供SOA服务还不成气候,但已经冒出了星星之火。
SOA 在逐渐地、悄悄地,gets SaaSy,也许会成燎原之势。
SOA和SaaS,必须区分开。
SOA和SaaS的结合,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SOA在中国,还未SaaS化。
说到SOA,不能不说ESB。
ESB是在SOA体系结构的框架中加入的一个新的软件对象。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通过互联网提供SOA服务的需求。
美国一家ESB供应商Cape Clear 的老板Dana Gardner曾对媒体谈过将SOA、ESB作为一个集成的服务提供的可能性。
之后不久,他的公司就通过云计算为用户提供ESB服务。
Dana Gardner说,通过云计算提供的SOA工具和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部署SOA的工程对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太多的时间和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后期的维护,让中小企业感觉负担太重。
所以,通过“云”提供SOA的服务,应该是不错的解决办法。
国外媒体把这一趋势称为“SOA gets SaaSy”,我们姑且翻译成“SOA的SaaS化”,即通过SaaS的模式提供SOA服务。
SOA和SaaS,一度被喻为软件圈内的大、小S。
她们有时被称作姐妹,有时被看作欢喜冤家,有时看似貌合神离,有时又不得不走到一起。
SOA和SaaS的概念,必须区分开来。
SOA和SaaS的结合,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SOA 在中国,好像还未“SaaS化”。
不要混淆SOA和SaaS 相关概念解析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2023年全球光放大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0.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2%(2024-2030)。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为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预计2030年将达到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全球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s)核心企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中国、日本等地区。
其中头部企业有Finisar (II-VI Incorporated)、VIAVI Solutions Inc.、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umentum和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其中前三大企业占有约45%的市场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有大约38%的市场份额,之后是北美和欧洲。
就产品而言,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有率超过55%。
就应用而言,通信是最大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4%。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光放大器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
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历史数据为2019至2023年,预测数据为2024至2030年。
主要厂商包括:II-VILumentum光迅科技Keopsys德科立CiscoIPG昂纳科技Nuphoton TechnologiesAmonics Ltd.InphenixBktel photonicsThorlabsEmcore康冠光电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SOA(半导体光放大器)非线性光放大器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广播/有线电视通信数据中心其他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北美欧洲中国日本本文正文共10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及主要的下游市场,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等第2章:全球总体规模(产能、产量、销量、需求量、销售收入等数据,2019-2030年)第3章:全球范围内光放大器主要厂商竞争分析,主要包括光放大器产能、销量、收入、市场份额、价格、产地及行业集中度分析第4章:全球光放大器主要地区分析,包括销量、销售收入等第5章:全球光放大器主要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光放大器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第6章: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光放大器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光放大器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第8章:产业链、上下游分析、销售渠道分析等第9章:行业动态、增长驱动因素、发展机遇、有利因素、不利及阻碍因素、行业政策等第10章:报告结论报告目录1 光放大器市场概述1.1 产品定义及统计范围1.2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光放大器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2.1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光放大器销售额增长趋势2019 VS 2023 VS 20301.2.2 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1.2.3 SOA(半导体光放大器)1.2.4 非线性光放大器1.3 从不同应用,光放大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3.1 全球不同应用光放大器销售额增长趋势2019 VS 2023 VS 20301.3.2 广播/有线电视1.3.3 通信1.3.4 数据中心1.3.5 其他1.4 光放大器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1.4.1 光放大器行业目前现状分析1.4.2 光放大器发展趋势2 全球光放大器总体规模分析2.1 全球光放大器供需现状及预测(2019-2030)2.1.1 全球光放大器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2019-2030)2.1.2 全球光放大器产量、需求量及发展趋势(2019-2030)2.2 全球主要地区光放大器产量及发展趋势(2019-2030)2.2.1 全球主要地区光放大器产量(2019-2024)2.2.2 全球主要地区光放大器产量(2025-2030)2.2.3 全球主要地区光放大器产量市场份额(2019-2030)2.3 中国光放大器供需现状及预测(2019-2030)2.3.1 中国光放大器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2019-2030)2.3.2 中国光放大器产量、市场需求量及发展趋势(2019-2030)2.4 全球光放大器销量及销售额2.4.1 全球市场光放大器销售额(2019-2030)2.4.2 全球市场光放大器销量(2019-2030)2.4.3 全球市场光放大器价格趋势(2019-2030)3 全球与中国主要厂商市场份额分析3.1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光放大器产能市场份额更多详情,请W: chenyu-zl,获取报告样品和报价行业分析专家,8年行业研究经验,逻辑性强,数据敏感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