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备考:《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7.07 KB
- 文档页数:2
《燕子专列》精彩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燕子专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理解燕子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畅地朗读和复述故事内容。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表达。
能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背景:《燕子专列》是一篇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
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群燕子无法迁徙,被困在一个小镇上。
当地居民为了帮助燕子度过严寒,专门开设了一趟专列,将燕子送往南方。
人物角色:主人公是小明,他是一位善良、有爱心的男孩,他发现了燕子的困境,并积极行动起来,最终帮助了燕子。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燕子的象征意义。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3.2 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情感教学法通过故事中的情感线索,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燕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提问学生对燕子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4.2 朗读和理解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4.3 分析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爱他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燕子专列》精彩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燕子专列》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燕子专列的来历和目的。
燕子专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燕子的特点和作用。
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鸟类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展示燕子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特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燕子专列的存在?燕子专列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燕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结并引入课文内容。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燕子专列》的主要内容、人物、事件和情感。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4 教学步骤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逐段解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段落,分析该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总结课文结构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燕子专列在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和总结。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 教学步骤展示一些关于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实际案例。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总结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鸟类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倒叙与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倒叙与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燕子》这篇课文,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小燕子,在欧洲的瑞士却遇到了麻烦,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6 燕子列车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 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出示要求:边读边想边做记号,圈出你认为难认识的字,划出你认为难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教师适时指点辅导。
a、说说自己难认识的字。
b、说说难理解的词。
c、归类观察,发现特点。
左右结构:欧洲瑞舒殊骤涉政半包围结构:启疲载独体字:士d、找出这些词中你认为难写的字,生说,师演示,注意观察书空。
三、感知课文,理清顺序。
1.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人。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他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这一问句似一座桥梁,衔接文章前后两部分。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问句前面的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问句后面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3.逐段指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教师相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瑞士人们为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
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麻烦。
第三自然段写:居民们纷纷去寻找冻僵的燕子。
《燕子专列》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的大意,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对瑞士和燕子有所了解。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课1.揭示课题,理解“专列”。
专门卖某一种品牌的店叫(专卖店);专门的座位叫(专座);专门接送你上下学的车叫(专车);对一个人进行专门的访问叫(专访);专门接送重要的客人或专门运送货物的列车叫(专列)。
那么什么叫燕子专列呢?(专门载送燕子的列车)燕子简介: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体小(体长130~180毫米)、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
它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
在我国,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
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新授1.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启程疲劳料峭覆盖救护车厢濒临死亡欧洲瑞士特殊长途跋涉气温骤降2.指导书写生字。
⑴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⑵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
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三年级下《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下《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
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学习目标: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
板书课题,理解“专列”。
专门卖某一种品牌的店叫(专卖店);专门的座位叫(专座);专门接送你上下学的车叫(专车);对一个人进行专门的访问叫(专访);专门接送重要的客人或专门运送货物的列车叫(专列)。
那么什么叫燕子专列呢?(专门载送燕子的列车)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燕子专列》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燕子专列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3)学会通过燕子专列的故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鸟类,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3)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燕子专列的相关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爱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生字词。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燕子专列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燕子专列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燕子专列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保护鸟类的意识。
4.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鸟类、关爱生态环境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鸟类保护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参加一次环保活动,实践关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行动。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燕子专列》课堂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鸟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分享关于燕子的趣味知识,引发学生对燕子的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展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燕子的外观特征。
播放燕子飞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燕子的优雅和力量。
分享燕子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筑巢等,引发学生对燕子的兴趣。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内容阅读《燕子专列》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关爱。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欣赏文学价值。
2.3 教学活动分配课文阅读任务,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拟人、比喻等。
第三章:讨论与思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燕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探讨燕子数量减少的原因。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燕子和其他生物。
3.3 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燕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燕子数量减少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污染等。
鼓励学生提出保护燕子和其他生物的建议,如建立保护区、减少污染等。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燕子的认识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写作、摄影等,表达自己对燕子的认识和感受。
提供相关的艺术技巧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4.3 教学活动分配创作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创作。
《燕子专列》精彩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燕子专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燕子专列》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播放燕子飞翔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燕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燕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主题和作者。
第二章:生字词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教学内容:1. 学习本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进行生字词造句练习。
第三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中的主要事件。
教学活动:1. 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进行内容概括的练习。
第四章: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3. 学生进行关爱动物的实践活动。
第五章: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练习。
第六章:朗读与表达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燕子专列》精彩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燕子专列》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燕子专列》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燕子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燕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燕子会被称为“专列”。
第二章:生字词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文中的生字词。
2. 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1. 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列表。
2. 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解释。
教学活动:1.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认读和书写生字词。
2.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示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文章理解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内容:1. 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2. 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进行解释。
第四章: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 帮助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内容:1. 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分析。
2. 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之情教育。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之情。
第五章: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2.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六章:拓展活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文章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燕子专列设计教案燕子专列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
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
(补充课题)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1、词语检查;2、读通课文第二段。
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1、听到消息后,人们──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⑴读通句子。
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⑶有感情朗读。
2、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⑴读通句子。
⑵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⑶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海南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备考:《燕子专列》第一课时
教案
《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4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课文大意,体会文中人与动物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燕子》一课吗?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
板书课题:燕子专列
(二)新课讲授
1、自读课文,感知生字词、大意
(1)结合课文注释和字典,自由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探讨,检验学习情况
(1)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2)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3、讲授生字,明确字音、字形
(1)PPT上呈现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针对易读错字词重点范读
(2)呈现“欧”“洲”“瑞”等生字,注意辨别字形。
如,“欧”字右边是“欠”,“瑞”字左边是“王”。
4、交流思考的问题,疏通大意
(1)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
(三)小结
学生一起说说今天学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下课后,同学们想想从文章中哪里能看出“爱”,又该如何读出情感。
五、教学板书
燕子专列
欧洲瑞程骤厢
政府——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人们——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六、教学反思
以上为《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海南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