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引用注释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关于博、硕士学位论文注释体例的补充规定(试行讨论稿)为规范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规范,现征求研究生导师意见,在执行《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的同时,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关于博、硕士学位论文注释体例的补充规定》。
注释中要标明作者名称、著述名称、出版地点(和刊物)、出版时间、引用页码等。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版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二)古籍标注顺序: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
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如:(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一、文后参考文献及其随文夹注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引文的起止页码以随文以夹注的形式、用6号宋体标出,其格式为:[序号](p×)。
各类参考文献及其在正文中夹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卷三.[4] 人事部一·叙人[A].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5] 皇甫湜. 皇甫持正文集[M]. 卷四.四部丛刊本.[6] 房玄龄等.晋书·司马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7] Chester. The Rise of British Industrial Society[M]. Longman, 1982.以例[6]、[7]为例,其随文夹注格式分别为:[6](p.4142.)、[7](p.289.)。
多次引用同一本书中的材料,随文夹注中一律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
例如:第一次引用[7]中材料时,夹注为“[7](p289)”;第二次引用[7]中材料时,夹注为“[7](p163)”。
多种材料说明一个问题,在随文夹注中则按次序列出,例:“[4](p×);[5](p×)”。
(二)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例:[8] 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随文夹注格式:[8](p206)。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9] 王旭. 美国三大城市与美国现代区域经济结构[A]. 中国美国史研究学会.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随文夹注格式:[9](p183)。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作者:————————————————————————————————日期:ﻩ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一、注释(一)注释要义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
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
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
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二)注释位置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
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
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
(格式—字体—上下标)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571。
毕业论文的注释与脚注的使用方法与规则的详细讲解一、引言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为了准确表达观点或提供证据支持,经常需要使用注释和脚注。
注释和脚注在论文中起到解释、补充和引用的作用,能够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性。
本文将详细讲解毕业论文中注释和脚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二、注释的使用方法与规则1. 注释的定义注释是对文中某个特定内容进行解释和详细说明的文字。
注释通常以英文形式出现在论文的相应位置,可以用来解释某个概念、术语或提供相关论据。
2. 注释的使用场景(1)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汇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概念,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明确注释,以便读者理解。
(2)注释还可以用于简要说明论文的来源,如对一个数据或统计结果的注释,说明其数据来源、调查方法等。
3. 注释的编号和格式在使用注释时,应该按照注释的顺序进行编号,并用相应的格式进行排版。
注释的编号应以阿拉伯数字或者英文字母标注,一般用上标形式出现在被注释的文字后面。
4. 注释的具体书写规则(1)注释应紧跟在被注释的文字之后,之间用逗号或者句号隔开。
(2)注释内容应当简洁明了,表达清晰,不宜过长。
三、脚注的使用方法与规则1. 脚注的定义脚注是加在论文页面底部的附注,用来解释或补充论文中的某个具体内容。
脚注与正文的关系紧密,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说明。
2. 脚注的使用场景(1)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引用、案例等,可以使用脚注注明其来源,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
(2)脚注还可以用来解释或补充正文中某个观点、论据或数据,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
3. 脚注的编号和格式脚注的编号应按照论文的顺序进行标注,并用相应的格式进行排版。
一般情况下,脚注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并以上标形式出现在正文中需要注解的文字后面。
4. 脚注的具体书写规则(1)脚注应紧跟在被注释的文字之后,且与正文之间用一条分隔线分开。
(2)脚注内容要简洁明了,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一行或者两行之内。
(3)脚注的字体大小一般较小,与正文相对应。
毕业论文注释格式毕业论文注释格式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注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注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文中引用、解释或补充信息的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
然而,注释的格式和规范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毕业论文注释的格式。
首先,注释可以分为脚注和尾注两种形式。
脚注位于页面底部,而尾注则位于文末。
脚注一般用于提供对文中特定内容的解释或引用的来源,而尾注则更多地用于提供对整个段落或章节的注释。
在选择使用脚注还是尾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偏好进行决定。
其次,注释的格式应该符合学术规范。
在大多数学术领域中,注释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并以上标形式出现在文中引用的地方。
例如,当引用某个观点或数据时,可以在相应的位置加上上标数字,并在注释中提供详细的解释或引用来源。
同时,注释应该按照出现的顺序进行编号,以便读者能够方便地找到相应的注释内容。
此外,注释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注释不应该是对论文内容的重复,而是对某个观点或引用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
因此,在编写注释时,应该避免冗长的叙述或无关的背景知识。
注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因此应该注重清晰和简洁。
在注释中引用其他文献时,应该注意引用格式的统一和准确。
根据不同的学术领域和期刊要求,引用格式可能有所不同。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可以根据所属学院或导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
同时,在注释中提供引用的完整信息,包括作者、标题、出版日期等,以便读者能够查找到相应的文献。
最后,注释的位置应该明确。
无论是脚注还是尾注,都应该与引用的内容紧密相连,以便读者能够方便地找到相应的注释。
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在引用的地方加上上标数字,并在页面底部或文末提供相应的注释内容。
同时,应该注意注释的排版和格式,使之清晰易读。
总之,注释是毕业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的注释格式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
论文写作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在论文写作中,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们不仅使论文内容更加准确和可靠,同时也标明了作者对相关文献的引用和参考,并且帮助读者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因此,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准确、规范,并符合学术规范。
注释格式主要包括脚注和尾注两种形式。
脚注通常位于每一页的底部,而尾注则放置在整篇文章的末尾。
在选择使用脚注还是尾注时,通常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指导要求来决定。
无论是脚注还是尾注,其格式要求都基本相同。
注释一般以数字形式出现在正文中,而相应的解释和注释内容则出现在注释区域。
注释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并且与正文内容相关连贯。
对于参考文献格式,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标注方式,即著者-日期制和数字制。
著者-日期制是根据作者和出版日期进行标注,如(作者, 出版年份),直接放在正文中。
而数字制则以数字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并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对应的文献信息。
无论采用何种标注方式,都需要准确记录并标明出版物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标题、出版年份、出版社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其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图书等都有相应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如APA、MLA、Chicago等。
在撰写论文时,应根据具体的学科领域和期刊要求选择正确的参考文献格式,并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标注和编排。
此外,还要注意引用和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写作中,应避免直接使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和结论而不标注来源,以免被认为是抄袭和剽窃。
同时,在编写参考文献时,要保证所引用的文献来源是可靠和有权威性的,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水平。
总之,在论文写作中,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规范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能够增强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帮助读者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诚信和严谨态度。
因此,在写作中务必认真对待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的标注和编排,以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标准版)一、各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提交评议和答辩的学位论文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组成并按先后顺序排列。
封面1.封1.硕士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一)、书脊(见附件三)要求如下:论文题目:不超过26个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1)(1)论(2)指指导教师:论文作者本人导师。
未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2)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学科门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3)(3)学学等。
(4)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5)日(5)(6) 论文封面颜色由专业点自定,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2.独2.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见附件二。
3.中文摘要3.中硕士论文摘要一般为500-1000字。
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
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见附件三。
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4.英4.与中文摘要对应。
见附件三。
5.目目录5.一般列至二级标题,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
插图和附表清单6.插6.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页之后。
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正文7.7.正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
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
写作形式可因学科要求和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异。
参考文献8.参8.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参考与借鉴。
9.附附录9.凡不宜放在正文中,但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均应放入附录。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格式规范一、封面二、论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注意:自内容摘要起至正文第一页前用罗马数字标识页数三、目录1、正文内容要求提交三级目录标题----------------------------------(与正文对应页数用阿拉伯数字标识)2、目录编序格式:[1]正文内容文字较多的文章章、节、一、(一)1、(1)①[2]正文内容较少的文章,可不用章节目形式一、(一)1、(1)①四、正文------------------------------------------(页底正中用阿拉伯数字标识页数)1、正文的编排、序号、标题、页码等必须与提交的目录编序格式完全一致。
2、正文的字体、大小字号、纸型等技术规范按出版社的规定要求选用。
五、注释1、要求用页底注,每一页页底注从①开始。
2、引用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具体范例见后六、书后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正文注释中多次引用的同一部参考文献,在此只须列出一部该文献的名称即可。
七、后记八、引用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具体范例:1、著作:作者/书名/卷册/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
作者与书名之间一律用冒号;作者后署“著”时可酌情省略。
(1)专著:示例1:蔡元培:《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示例2:许毅等著:《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2)译著: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放在论著名称之后。
示例: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5卷合订本,区宗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29-431页。
(3)编著:只列出主编一人。
示例:傅敏主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页。
2、期刊、报纸等: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
引用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期刊时,应在期刊题名后括注出版地。
(1)期刊:示例1: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学术论⽂引⾔正⽂致谢参考⽂献附录和注释格式规范标准学术论⽂引⾔、正⽂、致谢、参考⽂献、附录的写作规范1 引⾔1.1 定义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作的⽬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作和知识空⽩、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引⾔应⾔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中不必赘述。
⽐较短的论⽂可以只⽤⼩段⽂字起着引⾔的效⽤。
学位论⽂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够的⽂字叙述”。
引⾔的⽬的是给出作者进⾏本项⼯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的。
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这⽅⾯研究的意义,前⼈已达到的⽔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两句话说明本⽂的⽬的和主要创新之处。
引⾔最基本⼀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到论⽂的后部分才指明。
对科技论⽂⽽⾔,是⼀种写作错误,可能使读者在了解到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之前已停⽌了阅读。
引⾔应避免过分强调⼀个⼗分重要⽽涉及⾯⼴的领域,⽽⾃⼰仅完成了其中有限的⼀⼩部分⼯作。
1.2 构成与写作要求引⾔的构成及写作要求见表1。
2 正⽂正⽂部分是科技论⽂的核⼼,是体现研究⼯作成果和学术⽔平的主要部分。
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正⽂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
科技论⽂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
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来反映。
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不同。
⼀般来说,科技论⽂的内容包括:引⾔、原理、实验和观察⽅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引用注释规范(试用)一、论文格式(一)论文构成1.封面2.版权声明页(统一格式与行文,另发)3.题目、作者等信息页4.答辩委员会签名页5.致谢6.摘要(英文)(一般不超过800单词,关键词3—5个)7.摘要(中文)(与英文摘要对应)8.目录9.正文(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10.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11.附录(有则提供)12.读研期间科研活动和成果(二)论文正文字体、字号、引文、图表与行距1.字体:英语用Times New Roman;汉语用宋体。
2.字号:标题一律用粗体(Boldface);章的标题居中,与正文空两行,每章要开新页;其余标题靠左顶格,上下各空一行间距。
一级标题(章标题):三号字体;二级标题:小三号字体;三级标题:四号字体;四级标题:小四号字体。
正文字体大小:小四号字体。
3.标题序号:Chapter One …1.11.1.11.1.1.1…2.12.1.1…4.引文:少于四行的直接引文置于双引号内;超过四行(包括四行)的引文要与正文隔开,上下各空一行,左边缩进10个字母;如所引原文第一行有缩进,则该行在论文中再缩进三个字母的间距,即引文第一行缩进13个字符;字体小1号使用;行距为1。
5.图表:图表应有与内容相符的明确标题;图的标记以第二章图一为例则为:Figure2—1 ,依此类推;表的标记以第二章表一为例则为:Table 2—1,依此类推。
6.行距:除四行及以上引文行距为1外,全文为1.25倍或18磅。
二、引文注释规范1.注释或引用分为文内注和文末参考文献两种形式。
文内注置于圆括号内,紧跟在引用内容之后;应标出作者姓(名)和页码,若同一作者有多部著作引用,则应在作者姓后分别注出该著作出版年份,如,(Weiss 1998:76)、(Weiss 2002:104),等。
若在文内已提供被引用者姓名,则只要将引文页码置于圆括号内。
若引文文献著者有同姓者,应提供其名的首字母。
若著者为多位,可在第一位著者姓之后用“等等”( et al. ) ,也可提供所有著者姓,之间用逗号分隔。
若著者为汉语姓氏,提供汉语拼音全文,以免混淆。
若引文页码有起止范围,在起止页码之间用单横线连接;若页码有两个及以上,中间用逗号分隔。
若引用为间接来源,则应第一引用者姓(名)前注出“转引自”(qtd. in )字样。
文内注示例:Brian Taves suggests some interesting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of the adventure film ( 153-54, 171).George Mayberry, writing in the New Republic, referred to it as a “deeply and tragically human” story (108); and Edwin J. Lukas, in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hailed it as essential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s concerned with the criminal personality (216).The authors of Women’s Ways of Knowing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separate knowing” an d “connected knowing” ( Belenky et al. 100-30 ).(多位作者也可以注出所有著者姓,中间用逗号分隔。
)This valuable reference work surveys the major operas of Mozart and Puccini ( Newman, vol.2 ). (指所引用内容来自第2卷全卷,可以这样加注,若引用内容来自某卷某部分,则如下例。
)Newman discusses the controversy about the quality of Mozart’s The Magic Flute( 2: 104-05 ).若引用来自多部著作,则如下例:I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Latin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music on modern American composers, music historians tend to discuss such figures as Aaron Copland, George Gershwin, Henry Cowell, Allan Hovhaness, and John Cage ( Brindle 48-52; Griffiths 104-39; Hitthcock 173-98 ).间接引用注如下例:Goethe wrote that “ it takes more culture to perceive the vir tues of The Magic Flute than to point out its defects” ( qtd. in Newman 2: 104 ).2.文末参考文献置于文尾,以Bibliography冠之,一般要单独开页。
参考文献要将所有在文内引用或间接引用过的文献按照先英文后中文原则、依照著者(编者)姓首字母先后顺序(中文文献按照著(编)者姓汉语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排列)一一排列出来。
若同一位作者或编者有多部著作或编著,从第二部著作/编著起,可以省略姓名,而用三短横代之。
中文部分只提供原著为汉语的资料,凡译著则尽可能找到原著来源,不主张提供译著为引用依据;同理,不主张多引用中文原著或对出版等信息做随意翻译。
3.参考文献应提供的信息及顺序为:作者或编者名、著作名或文章标题、(译者名)、(出版地)、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年份或/ 及期刊期数和论文起止页码。
4.参考文献英文部分标注规则为:作者或编者姓与名之间、出版社与出版年份之间用逗号分隔,出版地与出版社之间用冒号分隔,其余部分之间用句号分隔;著作名、杂志名用斜体,文章标题置于双引号中间;编者姓后加“ed.”字样,若有多个编者则用“eds.”字样,译者在姓后加“trans.”字样;若是网上资源,除按照一般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外,还需要提供网址。
中文部分标注规则为:多位著者/编著者之间用顿号分隔,著者/编者与著作名/文章标题之间用冒号分隔,出版地与出版社之间用冒号分隔,其余部分之间用逗号分隔,著作名和期刊名置于书名号中,论文标题置于双引号之内。
5.参考文献中不用提供引文所在页码,但要提供引述论文在期刊上的起止页码。
英文参考文献示例:Anderson, R. C. & P. D.Pearson. “A Schema 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eds. P. C. Carrell, J.Devine & D. E.Eskey. Cambridge: CUP, 1988.Barthelme, Frederick. “ Architecture .” Kansas Quarterly 13. 4 (1981): 77-80.Bhabha, Homi K.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4.Borroff, Marie. trans.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New York: Norton, 1967.Labov, William.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 Washington, D. C. :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1966.- - -.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 Philode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2.Le Patourel, John. “Normans and Normandy.”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 ed. Joseph R.Strayer. 13 vols. New York: Scribner’s. 1987.Nuttall, Christine.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Tull y, R. Brent, et al. “Global Extinction in Spiral Galaxes.” Astronomical Journal 115. 6 (1998).27 June 1998 < http:// www. Journals. uchicago. edu/AJ/journal/issues/v115n6/980002/98002. html>.中文参考文献示例:程晓堂(Cheng Xiaotang)、郑敏(Zheng Min ):《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范烨( Fan Ye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训练’”,《外语界》,1999年第3期,第32-38页。
刘意青(Liu Yiqing):《<圣经>的文学阐释——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佐良( Wang Zuoliang )、何其莘( He Qixin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王佐良、周珏良(Zhou Jueliang) 主编:《英国文学史》第2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