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_乙醇-乙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86
一、选择题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A.C2H4B.CH2=CH2C.CH2CH2D.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3B.甲苯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用饱和Na2CO3溶液可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为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焦油是煤的干馏产物之一B.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方便储存C.淀粉、纤维素均可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D.羊毛、蚕丝、牛胰岛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4.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乙烯聚合B.石油裂化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S 的结构示意图:CH分子的比例模型:B.4CO的电子式为:C.2ClD.自然界某氯原子:35.517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式符合C n(H2O)m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D.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乙炔具有还原性B.待测液中含Fe2+C.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D.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产物A.A B.B C.C D.D8.以下6种有机物:①异戊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乙醇④乙酸⑤乙二醇⑥甘油,沸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④>⑥>⑤>②>③>①B.⑥>④>⑤>②>③>①C.⑤>⑥>④>③>①>②D.⑥>⑤>④>③>①>②9.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口罩中间的熔喷布具有核心作用,其主要原料为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过氧化氢、乙醇、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D.“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以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10.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A.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B.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C.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D.溴乙烷中含有乙醇(水、分液)二、填空题11.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下面是以食品为主题的相关问题,请根据要求回答.(1)聚偏二氯乙烯()具有超强阻隔性能,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是由___________ (写结构简式) 单体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若以乙炔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生成1,1,2三氯乙烷,再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可合成这种单体,则在加成反应中宜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选填编号字母)a.HCl b.Cl2 c.HClO d.NaCl(2)人们从食用植物油中摄取的亚油酸[]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价格低廉的植物油,其中的亚油酸含量很低.下列关于亚油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字母).a.分子式为C18H34O2b.在食用油中亚油酸通常是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c.亚油酸属于一种不饱和低级脂肪酸,所以能和NaOH溶液反应d.亚油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3)食用酱油中的“氯丙醇”是多种氯代丙醇的总称,它们是在酱油配制过程中植物蛋白水解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氯丙醇中部分异构体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则氯丙醇中三氯丙醇异构体共有_________种(已知卤原子和羟基一般不会连在同一碳原子上).(4)在淀粉中加入吊白块制得的粉丝有毒.淀粉最终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请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已经全部水解,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5)木糖醇[CH2OH(CHOH)3CH2OH]作为一种甜味剂,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比较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预测木糖醇能和新制备的Cu(OH)2浊液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 (6)酒精在人体肝脏内可转化为多种有害物质,有机物A是其中的一种,对A的结构进行如下分析:①通过样品的质谱分析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②对A的水溶液进行测定发现该溶液pH<7.③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性氢原子给出相同的峰值,根据峰值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醇有三种氢原子(图1).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2根据以上分析,写出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12.写出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1)乙炔与氢气用镍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表示正确的是A .甲烷的球棍模型:B .S 2-的结构示意图为:C .乙炔的结构式:CH≡CHD .羟基的电子式:2.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A .C 2H 4B .CH 2=CH 2C .CH 2CH 2D .3.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NaHCO aq −−−−−→Al(OH)3(s)B .NaCl(aq)电解−−−−→NaOH(aq)2Cl −−→漂白粉(s)C .FeS 22O煅烧−−−−−→SO 32H O −−−→H 2SO 4 D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CH 3COOH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焦油是煤的干馏产物之一B .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方便储存C .淀粉、纤维素均可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D .羊毛、蚕丝、牛胰岛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5.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能使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的是 A .乙烯B .乙烷C .乙醇D .苯6.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B .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 .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7.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B .将米饭在嘴里咀嚼有甜味,是因为部分淀粉在唾液酶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C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B .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系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C .因铝制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故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D .工业上,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9.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 .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C .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D .溴乙烷中含有乙醇(水、分液)10.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白磷和红磷 B .冰和干冰 C .正丁烷和异丁烷D .16O 和18O二、填空题11.家庭厨房中的:A .食盐; B .食醋; C .淀粉; D .油脂; E.蛋白质; F.维生素; G .蔬菜、水果。
一、选择题1.关于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C6H5CH2OH和C6H5OH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溶液、豆浆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试管底部均有固体析出B.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C.向麦芽糖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D.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正已烷,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出现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均为无色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4.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可发生盐析B.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 2CH4(g)+O2(g)=12CO2(g)+H2O(1)△H=-445kJ/molC.酸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D.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1)△H=-57.3kJ•mo1-l6.化学在切断传播途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外壳蛋白质是小分子B.医用酒精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医用口罩可以水洗重复使用D.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避免蛋白质受热变性7.“人造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
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
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
经过联系生活引出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设计问题,实验研究,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疑问→实验→思虑→指引→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课,从而调换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 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酒精汽油的推行、饮酒脸红、酒后驾驶的查验等),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奇妙。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制作:鬲国鹏审核:_______ 评价:_________【课前自学】1、烃的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属于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____色,有__________味的液体。
俗称__________,密度比水_______,沸点比水_______,______挥发。
能与水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为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乙醇可看作乙烷分子中_________被____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
5、乙醇化学性质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醇的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7、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_______________气味的___色液体,是调味品______的主要成分,俗称______。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前预习案一、预习目标: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
二、预习内容:1、烃的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我们学过的烃的衍生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酒精约含乙醇_____%以上(质量分数)、无水酒精_____%以上(质量分数)、医用酒精_____%(体积分数)、饮用酒的酒精含量视度数而定体积分数:啤酒含酒精______%、葡萄酒含酒精________%、黄酒含酒精________%、白酒含酒精________%(以上均为体积分数)。
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学习难点】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学习过程】一、乙醇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密度为_______(20℃)比水_____,沸点_______。
乙醇易_____,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_______________互溶。
23、乙醇的化学性质:a、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利用醇与Na的反应可以确定醇中羟基的数目):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