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随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统一根本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国力强大1.初步:263年,魏灭蜀。
(刘禅:乐不思蜀)2.建立: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魏国灭亡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统治特点:统治阶级腐朽,实行分封制5.衰落: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转折点)6.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二、八王之乱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西晋从此衰落;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末年)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经过民族融合,“五胡”至今仅剩羌族存在)。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各少数民族在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历史上把北方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并不都是在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改革,前秦迅速强大,统一了北方。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消耗国力,西晋从此衰落;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基础测试一、单选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传入江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这样几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其中“第一次的革命”是指( )A. 商鞅变法B. 百家争鸣C. 秦统一中国D. 陈胜、吴广起义3.下列朝代中,使中国由分裂局面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隋朝⑤唐朝⑥北宋⑦元朝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⑦C. ①③④⑦D. ①③④⑥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环节一认识课标1、知道西晋建立与统一,了解西晋的腐朽统治和八王之乱的基本概况。
2、掌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概况,了解十六国的出现和前秦改革的相关史实。
3、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过程就是民族交融的过程。
环节二自主预习1、西晋的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改国号为晋,以为都,史称。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优厚政策保护他们的利益,加速了西晋的政治腐败。
2、八王之乱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权势日重,西晋统治腐朽,压迫、奴役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晋武帝的儿子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怎样政权,先后起兵,史称。
八王之乱主要是在一带展开,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八王之乱还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大量人口逃往,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包括、、、和鲜卑共5个民族,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民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总称为。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争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4世纪后期,符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
前秦皇帝在位期间任用汉人为丞相,锐意改革,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矛盾有所缓和。
环节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探究二:结合教材,八王之乱的实质是什么?探究三:分析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和作用?环节四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西晋代魏D.少数民族的内迁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吴、魏、蜀3、如图中的西晋“晋归义氏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氏族首领的官印,也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018唐山路北区)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这“另一个人”是指( C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A )
A.洛阳
B.长安
C.建业
D.成都
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D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
4.(2018无锡宜兴)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
“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B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5.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D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处政权是( B )
A.北魏
B.西晋
C.东汉
D.三国
7.(2018太原模拟)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8.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B )
A.世人崇尚文学
B.世人金钱至上
C.政府鼓励消费
D.朝廷打击商业
9.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
“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C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10.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
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
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
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1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2.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 D )
A.山西
B.陕西
C.辽宁
D.江南
13.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政权是( A )
A.前秦
B.后秦
C.西秦
D.成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神论》材料二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七上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回答,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你如何看待这种风气?
(2)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八王混战”指当时的什么动乱?这场动乱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3)八王混战的目的是什么?混战对当时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答案:(1)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八王之乱;晋惠帝。
(3)争夺皇位;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晋走向衰落。
15.阅读下列材料: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西晋政府实行的什么制度?想一想,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这种制度?
(2)这种制度对西晋的统治有何影响?
(3)假若你是当朝皇帝,你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分封制。
西周、西汉都实行过分封制。
(2)分封制导致分封诸王势力日益强大,他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发动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使西晋从此衰落。
(3)削弱分封诸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司马氏代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