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独立性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感觉(课本例子)参考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1、用眼睛看苹果,知道是红红的颜色,圆圆的形状;用嘴一咬,知道它是甜的;拿在手上一掂,知道它有一定重量。
这里的红、圆、甜、重指的是苹果的一些个别属性。
红由苹果表面反射的一定波长的光波引起的;甜是苹果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舌头引起的;重是由苹果压迫皮肤表面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围轮廓线条作用于眼睛引起的。
(p91)2、苹果是圆的,是苹果本身的特性,是远刺激;我们看苹果时,有时在正面看,有时从它的侧面看,这样它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时常在改变;同样,苹果表面的反射率是不变的,但我们既可以在白光下看到它,也可以在蓝光下看到它,这时我们得到的近刺激也在变化。
(p94)3、我们平时看不见空气中的灰尘,当灰尘落在我们皮肤表面时,我们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但是,当细小的灰尘聚集成较大的尘埃颗粒时,我们不但能看见它,而且能感觉到它对皮肤的压力,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p96)4、几百人参加的大合唱,如果增减一个人,人听不出声音的差别,如果增加或十个人,差别就明显了。
同样,两根很长的竹竿相差10cm,我们很难觉察它们的差别;而两支铅笔相差10cm,差别就非常清楚了,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
(p96)5、宇宙中能产生光线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和各种人造光源(灯泡、蜡烛等),其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除光源外,大部分物体不能自行发光,它们只能反射来自太阳或人造光源的光线。
例如,月亮是一个不能发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表面反射的太阳光。
(p104)6、参与视觉分析的不仅有脑的枕叶,而且有大脑的其他区域,如,猴子的视觉是由32个左右的脑区共同来完成的。
(p112)7、光强与明度并不完全对应,如一个手电筒的亮光,白天显暗,夜晚显亮。
可见光源的强度相同,而引起人们的明暗感觉则是不一样的。
(p113)8、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
党员积分量化会议记录范文会议记录范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的意见》,结合我局实际,经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遵循原则(一)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按照党章和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要求,对照党员“评星定格”10项内容,科学制定积分制考核管理内容,完善考核管理程序,使考核管理内容具体化、标准化,管理程序精细化、规范化,便于基层党组织操作。
(二)全员参与,突出重点。
积分制考核管理以全体党员为主体,重点突出在职党员、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
对年老体弱不能经常参与党组织活动或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党员,可不列入积分制考核管理范围,年底根据其参与党组织活动和日常行为表现直接进行评星定级。
(三)坚持标准,量化考核。
对照党员日常行为表现,按照党员“评星定格”10项内容对党员考核管理进行积分量化、星级评定、格次认定,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并作为党员评先评优、惩戒处理的重要依据。
(四)公开透明,发扬民主。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考核管理情况全过程公开,每月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公示,年底将党员年度积分、得星情况、格次认定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考核管理程序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以党支部为单位,对照党员“评星定格”10项内容,分年度进行,按照“一月一评分、一季一汇总、半年一评议、年底一测评、年终一总评”的程序进行考核管理。
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实行百分制,其中基础积分占80分,民主测评积分占20分。
基础积分由党员所在支部召开支委会根据党员的现实表现情况,对照党员“评星定格”10项内容逐月逐项进行评分。
民主测评积分由党员所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对照党员“评星定格”10项内容进行无记名测评评分。
【摘要】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了解被试认知方式的差异,以及检测两种测试结果相关程度,学习测量场依存性的方法。
本实验通过用棒框仪在仪器中将小棒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和在镶嵌图形卡片中找出指定的简单图形的方法,对被试进行认知方式的测量,得出棒框实验误差平均度数和镶嵌图形测验分数,从而对两者结果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对场依存性进行性别差异的检验以及对两种测量方法的优异性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统计检验分析,得出结果为棒框实验误差平均度数和镶嵌图形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7,表示两变量是中等相关的,而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为0.633,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文理科生在场依存性上未存在差异性;同时讨论使用棒框仪得到的数据是较好的实验指标及其原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了解认知方式在生活及工作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棒框仪镶嵌图形心理分化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引言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外在参照还是依靠身体内在参照倾向。
在实际生活中场依存性大小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差异。
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认知能力是由水平产生差异的,认知风格则没有。
因此场依存性大小不存在孰好孰劣的问题。
最早致力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他从二十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垂直知觉的问题。
最初是让被试在一个小屋中坐在一把椅子上,小屋和椅子的倾斜角度都可以独立地调整。
先由主试将小屋放在一个倾斜的位置上,再由被试调整他的座椅,使之和地面垂直。
这叫做调整身体测验。
后来Witkin 在暗室中呈现一个亮的方框,在亮框中间有一个亮棒,框和棒的倾斜角度可以独立地调整。
先由主试把框放在某一倾斜的角度上,再让被试把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
这叫做棒框测验。
第三种方法是有一个可以在圆形轨道上旋转的小屋,被试坐在小屋中一个可以调整倾斜角度的椅子上。
小屋本身是和地面垂直的,但当小屋旋转时就有离心力和地心引力同时作用于被试的身体,使他产生身体倾斜的感觉。
2020年心理学考研312统考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者设计一些问题组成问卷,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答案】D2.下列选项中,心理学家与其所属的学派搭配正确的是( )A.苛勒——行为主义B.姆斯——构造主义C.华生——完形主义D.罗杰斯——人本主义【答案】D3.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方式是()A.声传导B.光传导C.电传导D.化学传导【答案】C4.人类的视觉中枢位于()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答案】D5.个体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A.差别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答案】D6.下列有关暗适应与明适应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A.暗适应时间更长B.明适应时间更长C.两者时间相同D.两者无可比性【答案】A7.当驾驶飞机在机场降落时,飞行员会发现前方的景物似乎朝自己运动,近处快,远处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透视D.对象重叠【答案】C8.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判定某种人际关系是否公平时,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均等原则B.匹配原则C.平等原则D.各取所需【答案】B9.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A.记住了韦伯定律B.对情绪体验的记忆C.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能D.回想第一次上台演讲的情景【答案】C10.为了解决问题,个体在间题空间中根据一定规则或程序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
这种策略是()A.逆向搜索策略B.爬山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D.算法策略【答案】D11.当运用代表性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忽略了()A.概率信息B.性别角色C.权威D.自我【答案】A12.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先呈现“牛奶”再呈现“面包”,与先呈现“电脑”再呈现“面包”相比,前者将“面包”判断为词的反应时比后者短。
心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棒框仪实验&镶嵌图形测验摘要:本次一共有棒框仪实验和镶嵌图形测验两个实验,其中棒框仪实验是利用外在的视野线索(框)与内在线索(身体的垂直知觉)发生矛盾,通过测定棒与垂直角度的误差大小,判断被试究竟参照哪个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是利用被试在较短时间内在复杂图形中找到简单图形的方式,并通过分值的计算来推断被试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这两个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
关键词: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一、前言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是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风格”(张厚粲等,1982)也是个体在组织和表征信息时所具有的偏好或习惯性方式。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心理学家维特金(Witkin,H.A.)就空间知觉误差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连续设计了斜屋斜椅实验、转椅实验、棒框实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并从中发现了个体在这些实验中知觉误差的一致性,于是提出了场依存性认知方式(field-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简称FDCS)的概念。
随后的研究逐渐突破知觉领域而扩大到思维、想象、记忆、社会认知与社会交往,甚至学科偏向与职业定向等问题。
显然,认知方式已被看作是对个体活动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人格维度或人格特质。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一个认知方式研究的热潮,进而引发了对认知方式的本质及认知方式测评方法的争论。
近年来,研究者对认知方式的关注程度又有提升,引发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得究竟如何对认知方式进行测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国内学者更多采用的方法有棒框测验(rod-frame test)和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
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两类测验都不能反映认知方式的全部内容,况且这两个测验本身也都存在技术问题且数据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就连这两个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并不高。
小学班务会记录范文小学四年级班干部班务会会议记录怎么写小学主题班会活动记录一、班会目标。
二、班会重点。
三、活动难点。
四、会前准备。
五、班会过程。
主题:讲礼貌目的: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文明礼貌教育,争做文明学生,具备五讲四美的品行。
准备:有目的地搜集有关文明礼貌曲艺资料,题材新颖,主题鲜明,好听易记。
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班级风气起积极影响作用。
方法:由活动组织人宣讲文明礼貌的意义,各组根据班级状况编排曲艺节目,并针对一些不良倾向进行批评。
以组为单位准备和表演节目。
要求:内容要生动,形式要活泼,结束活动时可评选“最佳表演者”3名。
过程:一、主持人讲话二、表演节目三、讨论发言四、评比节目五、主持人总结六、老师讲话。
...小学教案检查记录表小学2010年1月份教案检查记录项目分姓数数量分数质量名 51 96 教案书写工整,有重点、难点,条理清晰。
49 90 教学环节齐全,能注重导课与复习小结,可操作性强。
55 95 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法灵活多样,有较详细的记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课。
52 96 教学上能围绕本学科的要求,选择典型例子,有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且能注重落实。
54 95 能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47 93 反思能及时记录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总结经验,教学批注则更注重于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56 94 有较为详细的个性批注与课后反思;有细致的批改记录和有针对性的讲评方案 45 91 老师的批注很重视对基本词句的理解,老师的个性批注中体现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小学生假期实践活动记录表。
活动过程记录:实践感悟:社区评价意见...需要背景、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感悟以及建议背景: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少做社会实践活动,我也不例外。
为了不荒废这个有意义的假期,因此在这个寒假中在居委会的号召下,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团队互助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充实课外知识地点:老人院、街道、商场、家里内容:看望孤寡老人、到街道扫地、除去乱贴广告、帮居委会派发宣传单、帮助父母搞卫生(做菜、拖地、扫地)等里面可以上网查一下相关的作文来写感悟:个假期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做社会实践确实很累,但那也是寻找幸福的一种途径,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学生特征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些背景因素,与具体的学科内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海涅克等在1989年指出: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
了解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查阅学习者的人事或学习档案等。
学生的一般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这里只介绍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是: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
这样的思维特点构成了中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②思维有了预计性。
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学生有能力去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和策略。
③思维的形式化倾向。
思维成分逐步发展到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
④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从中学开始,学生反省的监控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
一般情况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对它们加以控制,使得思路更加清晰,判断也更为正确。
⑤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思维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的因素,追求个性,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
虽然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具体到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是有所区别的。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在理论指导之下,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2020年心理学考研312统考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者设计一些问题组成问卷,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答案】D2.下列选项中,心理学家与其所属的学派搭配正确的是( )A.苛勒——行为主义B.姆斯——构造主义C.华生——完形主义D.罗杰斯——人本主义【答案】D3.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方式是()A.声传导B.光传导C.电传导D.化学传导【答案】C4.人类的视觉中枢位于()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答案】D5.个体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A.差别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答案】D6.下列有关暗适应与明适应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A.暗适应时间更长B.明适应时间更长C.两者时间相同D.两者无可比性【答案】A7.当驾驶飞机在机场降落时,飞行员会发现前方的景物似乎朝自己运动,近处快,远处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透视D.对象重叠【答案】C8.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判定某种人际关系是否公平时,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均等原则B.匹配原则C.平等原则D.各取所需【答案】B9.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A.记住了韦伯定律B.对情绪体验的记忆C.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能D.回想第一次上台演讲的情景【答案】C10.为了解决问题,个体在间题空间中根据一定规则或程序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
这种策略是()A.逆向搜索策略B.爬山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D.算法策略【答案】D11.当运用代表性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忽略了()A.概率信息B.性别角色C.权威D.自我【答案】A12.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先呈现“牛奶”再呈现“面包”,与先呈现“电脑”再呈现“面包”相比,前者将“面包”判断为词的反应时比后者短。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3第八章人格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一)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二)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四)复杂性: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稿子牛。
(五)功能性: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2、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
在学习上,这两种认知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而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
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
一般来说,女性擅长系列加工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孩子的记忆功能、言语功能比男孩好的原因之一。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孩子的数学能力与空间能力优于女孩子的原因之一。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3、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具有好与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学习类型的理论研究简介刘海燕李浩然邹文山东师大教育系(济南250014) 山东师大教科所(济南250014)[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学习类型的有关理论研究,即对学习类型的涵义与特征、构成要素及分类、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作了探讨,便于人们了解学习类型的有关理论问题及研究概况。
关键词学习类型,要素,方法,趋势1 学习类型的涵义学习类型(learning style)又叫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
学习类型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纽约州圣·约翰大学的Dunn & Dunn夫妇提出来的。
关于学习类型的涵义,研究者的观点不尽一致。
有的认为学习类型是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如Hunt(1979)认为“学习类型是描述一个学生在教育情境里最有可能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指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
[1]有的认为学习类型是一种方法或策略,如Schmeck(1982)认为“学习类型是一种方法或策略,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来自于一些特殊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即是一个人学习类型的表现”。
[2]Malcom等人(1981)认为“学习类型是学生在他们的教育经验中碰到问题时所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有的将学习类型看作是一组行为表现,如Keefee(1979)认为“学习类型包含认知的、情绪的、心理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学习者用来知觉学习环境,与环境交互作用,并向学习环境反映的一种稳定的指标”。
[4]有的则把学习类型看作是一种处事方式,如Gregorc & Ward(1977)认为“教师的教学类型和学生的学习类型,其实就是个人的处事方式”。
[5]还有的人则把学习类型与认知类型(Cognitive Style)看作是同义词,如Kuchinskas较喜欢用“认知类型”来解释一个人对环境反应、行为或适应的方式。
根据上述研究者对学习类型涵义的不同阐述,我们认为对学习类型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学习类型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影响学习效果。
会议主要议题范文会议的议题怎样写啊会议议题就是将开会要谈或者要讨论的内容依次列出来下面是一个范文:会议主题:十年维权路:逆境与盼望议题目次:十年维权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有益的阅历。
在维权领域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立法、观念、制度等)。
假冒伪劣、商家对消费者的欺诈、垄断运营者的强买强卖等现象的深层缘由是什么,能否可以仅用商家无私逐利、不道德的缘由加以解释,这里面能否存在体制和制度的缘由?中消协今年3.15活动主题是“诚信、维权”,如何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诚信观念和制党委会会议议题有哪些党委会是指党委委员参与的会议。
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依据需要也可以随时召开。
必要时也可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汲取党小组长和有关党员干部参与。
会议的议题一般包括以下方面:讨论、贯彻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争论制定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方法,讨论党的建设和党员训练管理方面的问题,讨论有关干部选拔、调整方面的问题,讨论培育、进展新党员方面的问题,争论讨论协调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
党委会讨论争论有关问题,既要防止在严重问题上个人意志代替集体争论的现象。
党委会议事要留意恪守规定的程序,事前让委员知晓会议议题,有所预备,对会议决议的执行状况要留意检查督促。
会议记录范文会议记录编号:HKD-100101-001 日期:2021-01-01 会议名称周一例会会议时间 10-01-01 上午 09:00-10:20 会议地点公司车间内会议室掌管人记录出席人员缺席人员无会议议题周一例会工作汇报: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会议记录范文,缘由是会议记录范文很简单找的,而且会议记录范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
关于找详细的会议记录范文,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会议记录范文,之所以这里的会议记录范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会议记录范文网,可能不如这里的会议记录范文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会议记录范文,缘由是会议记录范文很简单找的,而且会议记录范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60题)1、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于A.大脑B.小脑C.小脑低级中枢D.大脑高级中枢【答案】 C2、霍奇金病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B.肝、脾大C.持续性或周期性发热D.白血病性改变E.皮肤瘙痒【答案】 A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培养学生的个性B.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C.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答案】 D4、外周血中最大的白细胞为()。
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答案】 B5、下列有关国家的课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B.国家课程采用研发—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C.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D.国家课程是为了确保全国统一,共同的教育教学质量【答案】 C6、患者女,40岁。
因半年来体重下降20多斤而就诊。
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无心慌,气短,多汗,怕热,烦躁。
既往体健。
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
查体:T36℃,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7.6×109/L,PLT267×109/L。
尿常规:尿蛋白(-),尿糖(++),空腹血糖10.7mmol/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B.恶性肿瘤C.1型糖尿病D.2型糖尿病E.胰岛细胞瘤【答案】 A7、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共同目标B.和谐的人际关系C.一定的组织结构D.共同的行为准则【答案】 A8、对人身心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
A.遗传B.社会生活条件C.教育D.社会活动【答案】 C9、因各职业的性质不同,不同职业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特点是()。
A.相对单一B.多样化C.社会性D.动态性【答案】 B10、被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状态的辅助诊断指标是()。
镶嵌图形测验:认知方式图形测试镶嵌图形测验本文话题:镶嵌图形测验心理学家测试图形测试名:认知方式图形测试编制测试目的:自从五十年代H.A.Witkin等人提出认知方式理论以来,这个问题已受到各国心理学界的重视,成为人格研究的一大趋势。
有人认为,认知方式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涉及的问题很多,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有必要的工具和手段。
认知方式图形测试使用方便,一次可对大量被试进行施测、经济、省时等优点。
为此,国内学者参考国外的有关测试,编制了这套图形测试对有志于深入研究认知方式的心理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工具,并希望这个测试能成为某些职业选才的参考测验之一。
认知方式图形测试的理论背景:认知方式图形测试是一个知觉测试,它要求被试在一个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并描画出隐藏在其中的一个指定的简单图形。
测试的分数反映了被试克服隐蔽的知觉能力——即空间改组能力。
人们在这方面表现的个别差异不仅与知觉能力有关,还与更高层次的心理差异——认知方式有关。
认知方式的理论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A.Witkin关于垂直知觉的实验研究。
在要求被试判断垂直方位的棒框测试和身体调整的测试中,H.A.Witkin发现人们在知觉垂直方位时,对外界参照物的依赖性不同。
而且,这种特征在个体身上表现出稳定的一致性。
于是,研究者提出了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理论构想。
这个理论认为,在知觉判断中,有一部分人倾向于摆脱视场线索的影响,用内在线索(在垂直知觉中,用身体受地心引力的线索)进行判断。
前一种人被称为依存于场的人,而后一种人则被称为独立于场的人。
研究者认为,这种特性是个别差异的一个维度。
H.A.Witkin使用镶嵌图形测验发现,在克服隐蔽作用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后来又发现场独立性——依存性的特性在除知觉之外的其他认知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一致的表现。
内容介绍:认知方式图形测试是为了了解人们认知方式这一维量而设计的纸笔测试,这个测验由四部分组成:(一)对被试的一般情况的调查表,它由被试填写,通过这个调查表可以得到有关的参考资料。
实验一:认知方式的测定实验报告人:被试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原理简介:所谓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习惯采用的方式。
即当外在视野线索与内在线索发生矛盾时,依靠外在参考还是依靠内在参照的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在上世纪30年代做空间定向知觉和垂直知觉的经典实验,如身体顺应测验,棒框测验和转屋测验等研究时,发现了认知方式的依存性和独立性问题。
后来,威特金用镶嵌图形测验所作的实验结果表明,依存性大者从复杂图形中发现简单图形的困难较大,而独立性者则容易发现。
他提出的“心理分化”理论认为,从镶嵌图形测验可以看出一个人把简单图形从复杂图形中分化出来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把自己身体从周围环境中分化出来的能力。
这种分化具有普遍意义。
因此,从垂直知觉(棒框仪)和镶嵌图形测验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认知方式,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格特征,认知方式只是心理分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己。
(一)目的:通过镶嵌图形的测定,了解被试认知方式的差异(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EP2004心理实验台,简单图形纸一张,复杂图形二套,彩笔多支(三)方法与程序:(1)主试无须接任何附机,直接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根据屏显内容设置:独立模式→学号→姓名→按<▲>键定时,输入120s(2分钟)。
发简单图形给被试,讲完指导语后,再发第一套复杂图形(1--7号)给被试,按两下<确定>键,主机背面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定时也同步开始。
待定时到,主试按<确定>键,黄色指示灯亮,鸣响一秒,告知被试实验结束。
主试收回第一套复杂图形(被试保留简单图形)。
主试再次设置:复位→运行/待机→独立模式→学号→姓名→按<▲>键定时,并输入540s(9分钟),发给被试第二套复杂图形,按两下<确定>键,主机背面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定时也同步开始。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养的根底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肯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别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搜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精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刻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操作条件,系统地操作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开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含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制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根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开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开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存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 压抑:自我预防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信任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成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反应时(response time,RT),是指个体从刺激发出到开始反应的时间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使用反应时测定仪。
2.学习对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比较视听两种感觉器官反应时的差别。
实验仪器反应时测定仪程序1. 打开仪器。
连接好仪器,接通电源,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此时仪器显示器显示为“n1---n4”2. 、选择“简单反应时”功能,选择刺激并设置实验次数。
按下4号键,仪器显示n4,即为简单反应时功能。
接着仪器呈现“L-----S”,这时需要选择做声刺激还是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
按1选择光,按4选择声音。
刺激选好后,接着呈现“-----20”即为测试次数20次。
再依次按1号键,可以依次选择实验次数40、60、80次,本实验选择20次。
3. 被试准备。
被试坐好,用你的优势手的食指放在反应键盘的任一颜色圆圈里。
实验要求你用一直用优势手的优势手指进行反应。
4. 开始实验。
主试口头提示被试要进行实验了。
主试按下“启动”键,实验按设定的刺激呈现。
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同时呈现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灯光。
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发出响声。
5. 被试反应。
被试见到灯光之后或听到声刺激后立即作出反应,即手指马上离开反应键,显示窗计时停止,呈现该次的反应时间。
被试反应后,又将手指放回键盘中心的白色圆圈内。
如不放回则自动进入等待状态。
6. 主试记录。
被试反应后,主试迅速记录下该次反应时。
7. 实验循环与结束。
实验一次一次地自动进行,直到设定的实验次数后,仪器会发出一声响声,提示实验结束。
结果绘图:分别将两种刺激20次的实验数据绘图,比较被试20次实验结果的变化?及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分别计算两种刺激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并进行大小的比较。
讨论1. 不同刺激间反应时的差异?2. 在20次简单反应时的结果中是否有明显的练习效应?3. 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深度知觉实验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测定
目的
掌握棒框仪的使用方法,测定场依存性,认识棒框测验在认知方式研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简介
棒框仪是以“框”或“自己身体”"为参照点,测量被试者调整“棒”的垂直程度的仪器。
它起始于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在研究垂直知觉时所采用的。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1,主试在调节框倾斜度时,不让被试看到。
2,棒、框的亮度在实验中须保持一致,因光强度变化,是会影响垂直调节度的效果。
3,主试预置棒的倾斜度,应根据使用方法不同而异。
极限法一般从+ -28度至0度,每3度变化,为一个梯度。
平均差误法须从明显的倾斜角度(15---20度)开始,然后再由被试自行调节。
近几年国内外热衷于棒框仪的研究,是因为其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以对标准职业兴趣为例;独立于场的人对数学、物理、医学、艺术等较有兴趣,喜欢选择机械、建筑、航空等偏向与工程技术的职业;而依存于场的人对社会工作、服务行业、公益事业等感兴趣,喜欢选择教育、写作、人事、商业广告、护理、临床心理等偏向社会科学的职业。
亦就是说场独立性者偏爱需要认知改组技能的非社会性学科与工作,场依存性者偏爱不重视认知改组技能,而重视人间关系的学科及工作。
又如个体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为例;场依存性小者,其辨别重量、颜色等的误差都小,反之场依存性大者,其辨别重量、颜色等的误差都大。
仪器
名称;EP705A 棒框仪
实验程序
1,完成实验前准备工作。
2,被试坐在仪器的正面,面对有框棒图形面,伸出右手能操纵棒调节旋钮。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调整棒的实验,在你面前呈现的是一个方框,框里有一根棒。
你伸出右手,旋转棒调整旋钮,棒会转动。
你的任务是调整此旋钮使棒垂直于地平面。
调整好后手离旋钮。
闭目养神等待下一次实验。
每次实验都会喊"开始",听到后再睁开眼睛观察框和棒。
注意按逆时针方向,调整棒的垂直度。
共30次。
4,主试在正式实验前,先让被试练习1--2次,让其掌握方法。
5,主试调节框分别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度,调节框的倾斜度,且随机呈现。
棒倾斜度调10度左右(或随机出现),让被试逆时针调节棒的垂直度,共30次(即每一角度各二次)。
6,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调整棒的实验,你的任务是调整旋钮使棒垂直于地平面。
调整好杏手离旋钮。
闭目养神等待下一次实验。
每次实验都会喊"开始",听到后再睁开眼晴观察框和棒。
注意按顺时针方向,调整棒的垂直。
共30次。
7,主试调节框分别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度,调节框的倾斜度,且随机呈现。
棒倾斜度调10度左右(或随机出现),让被试顺时针调节棒的垂直度,共30次(即每一角度各二次)。
结果
1,分别整理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
测试记录表
2,以框的倾斜度为横坐标,以测得被试所对应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为纵坐标,绘制测验结果曲线图。
3,统计框的各倾斜度的标准差,总的标准差。
讨论
1,比较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看那个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最大。
2,根据本人的实验结果、及熟识学友的实验结果,从认知方式特点上进行分析自己和熟悉的学友,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属于场独立性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