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复用和分解方面原理上就是一个串并转换和并串转换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串并转换原理串并转换原理是信息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图像处理等领域。
该原理可以将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或将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在数据传输、处理、存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串并转换原理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相关技术。
一、定义串并转换原理是指将一组数据信号从串行形式转换为并行形式或将一组数据信号从并行形式转换为串行形式的技术,也称为串行-并行、并行-串行转换技术。
二、分类根据信号传输的类型和数据宽度的不同,串并转换分为多种技术,如下所示:1.同步串并转换:利用时钟信号实现传输,保证数据同步传输,常见于图像传输、视频信号解码等领域。
2.异步串并转换:不依赖于时钟信号实现传输,而是通过握手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常见于键盘、鼠标等设备的交互界面。
3.字节串并转换:将字节数据转换为并行模式,常见于内存数据读取和传输等领域。
4.位串并转换:将位数据转换为并行模式,常用于通信网络和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
三、应用串并转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领域:在通信系统中,串并转换技术常用于数字调制解调器、数据压缩和解压缩、视频编码和解码等。
2.计算机领域:在计算机内部,串并转换技术常用于内存读写、外设输入输出、处理器寄存器等。
3.图像处理领域:在图像处理中,串并转换技术用于将图像数据流从串行格式转换为像素格式,完成图像显示等操作。
4.视频处理领域:在数字视频处理中,串并转换技术用于将视频数据流从串行格式转换为像素格式或帧格式,进行视频显示、压缩和解压缩等操作。
四、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串并转换技术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其他相关技术,提高数据传输和处理效率,如以下几个方面:1.时钟同步技术:保证原始数据和接收数据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可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差。
2.数据缓存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串并转换带来的数据传输压力,缓解系统压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现代交换技术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单选题】一个N×N的开关阵列,需要的开关数是( )参考答案:N22.【单选题】交换单元的容量除了涉及交换单元入线和出线的数目外,还包含( )参考答案:出/入线复用度3.【单选题】开关阵列属于( )参考答案:空分交换单元4.【单选题】汉明码是一种( )参考答案:线性分组码5.【单选题】最典型、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早使用的交换单元是( )。
参考答案:开关阵列6.【单选题】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网管中心、数据库之间传送的信令属于( )参考答案:局间信令7.【单选题】交换单元的容量除了涉及交换单元入线和出线的数目外,还包含( )参考答案:出/入线复用度8.【单选题】设某传输码序列为+1-10000+100-1+100-1+100-1,该传输码属于( )参考答案:AMI码9.【单选题】交换单元的入线数大于出线数,称为( )参考答案:集中型10.【单选题】入线数与出线数相等的交换单元叫做( )参考答案:分配型交换单元11.【单选题】若交换单元是由空间上分离的多个开关部件或小的交换部件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连接而成的,则称其为( )参考答案:空分交换单元12.【单选题】交换单元控制端的主要用来是控制交换单元的( )参考答案:动作13.【单选题】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件是( )参考答案:交换单元14.【单选题】输出控制方式的空间接线器,每个控制存储器对应一条( )参考答案:输出线15.【单选题】交换网络中的两大类拓扑结构分别是时分结构和( )参考答案:空分结构16.【判断题】信源发出的原始电信号是基带信号,基带的含义是指信号的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如语音信号300~3400Hz, 图像信号为0~6MHz。
参考答案:对17.【单选题】交换系统互连功能的实现是通过( )参考答案:交换网络18.【判断题】一个二进制码元的信息量为1bit。
参考答案:对19.【单选题】使网络中各种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的信息是( )参考答案:控制信息20.【判断题】波特率可以被理解为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符号的个数(传符号率),通过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
串并转换原理串并转换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中,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的过程。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串并转换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接口、存储系统和处理器设计中。
本文将就串并转换原理的概念、应用和实现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串行数据和并行数据的概念。
串行数据是指将数据位按顺序传输的数据格式,而并行数据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的数据格式。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以是串行的,也可以是并行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进行串并转换来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处理。
在通信接口中,串并转换原理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串行通信中,数据以位的形式依次传输,通过串并转换原理,可以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以便并行处理和传输。
而在并行通信中,数据以多个位同时传输,通过并串转换原理,可以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以适应串行通信的需求。
串并转换原理的应用使得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可以相互兼容和互联,实现了数据的灵活传输和处理。
在存储系统中,串并转换原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存储器接口中,由于存储器芯片的引脚数量受限,需要通过串并转换原理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
而在存储器控制器中,也需要通过串并转换原理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以便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串并转换原理的应用使得存储系统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处理器设计中,串并转换原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中,由于受到引脚数量和传输带宽的限制,需要通过串并转换原理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在多核处理器中,也需要通过串并转换原理来实现不同核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串并转换原理的应用使得处理器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并行处理和传输,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总的来说,串并转换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串并转换原理,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和传输,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
串并变换通信原理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one of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is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serial and parallel data transmission, also known as serial-to-parallel and parallel-to-serial conversion. 在通信理论领域,串并变换是其中一个基本概念,也就是串并转换和并串转换。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s essential in many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transmit data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这种转换过程在许多通信系统中都至关重要,以便有效地传输数据。
By converting data between serial and parallel formats, it becomes possi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benefits of each type of transmission. 通过在串行和并行格式之间转换数据,可以充分利用每种传输方式的优势。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es sending bits of data one after the other along a single communication channel. 串行数据传输涉及沿着单个通信通道一个接着一个地发送数据位。
This method is often used when there is a need for long-distance communication or when bandwidth is limited. 当需要进行远距离通信或带宽受限时,通常会使用这种方法。
串并转换原理串并转换原理是指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的一种技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串并转换原理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串并转换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相关的技术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串行数据和并行数据的概念。
串行数据是指将数据位按顺序传输,每次传输一位;而并行数据是指同时传输多位数据。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串行数据传输可以节省传输线路的数量,降低成本,但传输速率相对较低;而并行数据传输可以提高传输速率,但需要更多的传输线路,成本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输线路的成本和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通常会采用串并转换技术。
串并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
在串并转换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同步、时钟信号的传输以及数据的重构等问题。
在串并转换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并行-串行转换器和串行-并行转换器。
并行-串行转换器可以将多位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通常采用移位寄存器和时钟信号来实现数据的同步和传输;而串行-并行转换器可以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多位并行数据,通常采用移位寄存器和时钟信号来实现数据的同步和传输。
串并转换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信接口中,需要将计算机内部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在数据存储系统中,需要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进行处理。
此外,在高速通信系统中,串并转换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系统的性能。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串并转换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例如,采用更高速的时钟信号、优化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以及改进数据同步的方法等,都可以提高串并转换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串并转换技术也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串并转换原理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串并转换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技术发展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串并转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选择题1、电路交换采用:面向物理连接2、电路交换的特点:基于呼叫损失值的流量控制3、报文交换适合:电子信箱和公众电报1、30/32路PCM系统的基群码率为:2.048Mbps2、30/32路PCM系统帧结构中TS16的作用是:信令时隙3、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每秒传送:80004、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要隔(125微秒)才传送一次。
5、在30/32路PCM系统中,第27话路的线路信令在(12帧)的TS16中传送。
6、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13帧(F13)的TS16的后四位传送(话路28)的线路信令。
1、在T-S-T交换网络中,S接线器交换的时隙是:内部时隙2、T-S-T内部时隙采用(反相法)的计算方法。
3、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322,B-A 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该选择的时隙为:TS664、串并转换的作用是:降低码率5、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时分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6、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21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8,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121)号单元。
7、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复用度为128,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34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125,则控制存储器的34号单元的内容是:(125)8、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2的时隙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5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5的3号单元的内容置为(2)。
9、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78,则控制存储器的(78)号单元内容为223.10、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输出复用线,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7的时隙156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HW3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7的(156)号单元的内容置为3。
串并转换原理串并转换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技术,它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串并转换的原理是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者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串并转换可以用于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减少数据传输线路的长度、节省功耗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串并转换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场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串并转换的原理。
串并转换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串行数据流合并成一个并行数据流,或者将一个并行数据流拆分成多个串行数据流。
在串并转换中,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电路和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数据的转换和传输。
在串并转换中,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即数据的速率和数据的宽度。
数据的速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度,通常用位率或者波特率来表示;数据的宽度是指数据的位数,通常用字长来表示。
在串并转换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数据速率和数据宽度,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串并转换有很多场景。
其中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在通信系统中。
在通信系统中,通常需要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者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
这是因为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和数据的宽度往往是不一致的。
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通常需要使用串并转换技术来将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
另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在存储系统中。
在存储系统中,通常需要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者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
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存储速率和数据的存储宽度往往是不一致的。
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通常需要使用串并转换技术来将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
除此之外,串并转换还在很多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数字信号处理中,串并转换可以用于将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中,串并转换可以用于将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串并转换可以用于将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
总的来说,串并转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处理技术,它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个并串转换代码是依靠同步状态机来实现其控制的。
其实并串转换在实际的电路中使用还是比较多的,尤其在通信线路方面的复用和分解方面,原理上就是一个串并转换和并串转换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计算机串口发送数据的过程,如果满足发送条件了,其实就是一个并串转换的过程了。
好了,废话不说,看代码就是。
--------------------------------------------------------------------------------
-- Engineer: skycanny
-- Module Name: p2s - Behavioral
-- Tool versions: ISE7.1
-- Description: This module is designed to implement parallel to serial conversion
--------------------------------------------------------------------------------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p2s is
port(
reset : in std_logic;
clk : in std_logic;
start : in std_logic; --low active,data_in valid
data_in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data_valid : out std_logic; --high active,output data valid
ready : out std_logic; --low active,ready to recieve data
q : out std_logic
);
end p2s;
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p2s is
signal reg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cnt :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ignal reg_en : std_logic;
signal shift_start : std_logic;
type state is (idle,recieve,shift,finish);
signal current_state, next_state : state;
begin
counter: process(reset,clk,shift_start)
begin
if(reset = '0') then
cnt <= (others => '0');
elsif(clk'event and clk = '1') then
if(shift_start = '0') then
cnt <= cnt + 1;
else
cnt <= (others => '0');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counter;
fsm: block
begin
sync: process(reset,clk)
begin
if(reset= '0') then
current_state <= idle;
elsif(clk'event and clk = '1') then
current_state <= next_state;
end if;
end process sync;
comb: process(current_state,cnt,start) begin
case current_state is
when idle =>
ready <= '0';
reg_en <= '1';
shift_start <= '1';
data_valid <= '1';
if(start = '0') then
reg_en <= '0';
next_state <= recieve;
else
next_state <= idle;
end if;
when recieve =>
reg_en <= '1';
ready <= '1';
data_valid <= '0';
shift_start <= '0';
next_state <= shift;
when shift =>
reg_en <= '1';
ready <= '1';
data_valid <= '0';
if(cnt = 8) then
shift_start <= '1';
next_state <= finish;
else
shift_start <= '0';
next_state <= shift;
end if;
when finish =>
reg_en <= '1';
ready <= '0';
data_valid <= '1';
shift_start <= '1';
next_state <= idle;
when others =>
next_state <= idle;
end case;
end process comb;
end block fsm;
data_channel: process(reset,clk)
begin
if(reset = '0') then
reg <= (others => '0');
q <= '0';
elsif(clk'event and clk = '1') then
if(reg_en = '0') then
reg <= data_in;
elsif(shift_start = '0') then
q <= reg(7);
for i in 7 downto 1 loop --shift register reg(i) <= reg(i - 1);
end loop;
reg(0) <= '0';
else
q <= '0';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data_channel; end Behavi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