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专题14 第29讲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3
一、选择题1.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解析: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他们不迷信于上帝,不反对宗教信仰,也不否定神创论,尊崇理性与科学,C项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与题干材料“仍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不符,排除A项。
宗教改革者批判天主教会的专制权威,而非提倡理性,且仍然坚信神创论等基本教义,排除B 项。
进化论倡导者否定神创论,排除D项。
答案:C2.有思想家主张:“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
”这一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立宪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三权分立解析:社会契约指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与材料“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相符合,故C项正确。
答案:C3.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解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可知,创造一个上帝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五 第29讲 蒙昧中的觉醒、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用书]第29讲 蒙昧中的觉醒、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蒙昧中的觉醒一、智者的启蒙 1.背景(1)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普罗塔戈拉的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3.影响(1)智者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1.历史地位: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哲学贡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认识你自己”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
3.捍卫人格尊严: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1.创始人:塞浦路斯岛的芝诺。
2.代表人物: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
3.主张(1)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斯多亚学派得出的两个结论:一是“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二是人生而平等。
4.评价: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通史链接]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政治、经济、思想,视公民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觉醒[轻巧识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个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个转变:研究对象由神与自然界过渡到人与社会。
两个区别: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和斯多亚学派。
四个人物: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芝诺、塞内卡。
[归纳概括]智者的特点[概念阐释]“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的意思表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解析)选C。
材料中“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人对宗教的态度,即反对教权主义,倡导理性主义,因此这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主张,故C正确。
(模拟预测)1.“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D.启蒙运动时代(解析)选D。
抓住题干中“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提倡理性和科学,“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指的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也可以像揭示大自然的规律一样去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这与启蒙运动的特征相符,故A、B、C错误,D正确。
2.伏尔泰在启蒙运动时期曾猛烈批判天主教会,但他同时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这表明伏尔泰( )A.并不反对天主教神学B.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C.承认宗教的社会价值D.树立人类的主体地位(解析)选C。
由材料中“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可以看出伏尔泰认识到宗教在统治人民、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即承认宗教的积极社会价值,故选C。
3.“康德对自由的认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经验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的。
”在这里可以看出,康德认为“自由”的实现应当( )A.建立严密的法制B.贯彻公认的法则C.维护多数人利益D.具有严格的自律(解析)选D。
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
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和倡导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及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各自特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宗教改革家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第3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为( )①崇尚理性②提倡科学③关注社会④反对专制,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①②③④均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
答案: C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解析:由教材可直接得知理性的含义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而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启蒙运动中理性的解释,故可排除。
答案: A3.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解析:题干的材料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孟德斯鸠的思想最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答案: A4.法国国家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写着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伏尔泰“精神”的实质是(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B.提倡进步和理性C.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D.主张天赋人权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精神的实质,难度较大。
C、D虽然是伏尔泰的主张,但不能体现伏尔泰精神的实质。
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来分析便可得出结论,伏尔泰精神的实质是提倡进步和理性。
答案: B5.(2018·潍坊模拟)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
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D.他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考点57 专制下的启蒙与理性之光及浪漫之声一、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1.呼唤民主和自由⎩⎪⎪⎪⎨⎪⎪⎪⎧背景⎩⎪⎨⎪⎧ ①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 的发展。
②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开辟和英、法 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性质:是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体系: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反对 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概况: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
意义: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发展,为推翻 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 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2.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启蒙 霍布斯的思想⎩⎪⎨⎪⎧ ①主张: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有必要相 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公共权利。
②影响: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 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 ①设想: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行政 权;人民有权推翻威胁大多数人民利益的 国王及其政府。
②意义: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 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思维导图] 图解启蒙思想[微点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体现(1)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来批判宗教神学。
(2)宗教改革通过“因信称义”,挑战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用“理性”来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易错提醒] 人文精神不同发展阶段侧重不同的领域古希腊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1.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基础:法国的卢梭主张“人生而自由”。
康德的主张⎩⎪⎨⎪⎧ ①人是自由、平等的。
②思想的自由。
第29讲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考点|启蒙运动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专制下的启蒙1.背景(1)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经济上: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4)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2.概况(1)性质:17、18世纪,欧洲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开始于英法,然后扩展到德国、荷兰等国。
(3)思想武器:理性。
(4)斗争矛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
3.代表人物(1)英国启蒙思想家[轻巧识记] 启蒙运动的内容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1.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1)基础:法国卢梭的“人生而自由”。
(2)主张①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
②提出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③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
(3)意义: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卢梭对“理性”的质疑(1)主张①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②人类天性本善,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2)评价①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②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
③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4.意义(1)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3)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4)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易误警示]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欧洲启蒙运动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②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③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④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学会读史][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提示】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2)根据史料二,指出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实质上反映了什么?【提示】①启蒙学者们运用理性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
②他们主张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实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的愿望。
史论归纳1.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学说(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D[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的含义可知,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D项正确。
]2.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
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
这个“大我”是指()A.民主自由B.公共意志C.法律至上D.主权在民B[根据材料中“社会契约”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间的规定,因此不是指民主自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说明社会契约论是人们的共同约定,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因此“大我”应是体现共同体的公共意志,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针对的是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3.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B[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 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主题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主题立意]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等。
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运动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也对亚洲中国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交汇]1.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1)社会基础:法国是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转向公开的理性宣传,同时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2.理解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1)天赋人权:指与生俱来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
(2)社会契约论:主要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这里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
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论,指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主权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运用。
因此,主权属于人民。
(3)人民主权说: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
与人民主权论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该政体以法治为主要条件。
法律是人民公共意志的表现,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而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权必须属于人民。
人民服从法律就能获得自由,法律必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平等保障自由。
3.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演练仿真模拟明确高考趋向1.“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自由平等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分权制衡C[题干材料“每个人……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每个订约者”指向“社会契约”,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 2.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