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1
1、方向余弦表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C ψϕψθϕψϕψθϕθϕψθψθθψϕψθϕψϕψθϕθϕ-+-⎡⎤⎢⎥=-⎢⎥⎢⎥+-⎣⎦(1.0.1)X E Y C N Z ζ⎡⎤⎡⎤⎢⎥⎢⎥=⎢⎥⎢⎥⎢⎥⎢⎥⎣⎦⎣⎦(1.0.2) 在列写惯导方程需要采用方向余弦表,因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α较小,经常采用两个假设,即:cos 1sin 1αα≈≈ (1.0.3)式中 α-两坐标系间每次相对转动的角度。
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可以使其保持很小,所以进一步可以忽略如下形式二阶小量,即:sin sin 0αβ≈ (1.0.4)式中β-两坐标系间每次相对转动的角度。
可以将C 近似写为:111C ψϕψθϕθ-⎡⎤⎢⎥=-⎢⎥⎢⎥-⎣⎦(1.0.5) 2、用四元素表示坐标变换对于四元素123q p i p j p k λ=+++,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cossincos sincos sincos 2222q i j k θθθθαβγ=+++ (2.0.1)式(2.0.1)的四元数称为特殊四元数,它的范数1q =。
1'R q Rq -= (2.0.2)式中''''R xi yj zk R x i y j z k=++=++ (2.0.3)将q 和1q -的表达式及式(2.0.3)带入(2.0.2),然后用矩阵表示为:()()()()()()()()()22221231231322222123213231222213223131222''22'22p p p p p p p p p x x y p p pp p p p p p yz z p p p p p p p p p λλλλλλλλλ⎡⎤+--+-⎡⎤⎡⎤⎢⎥⎢⎥⎢⎥⎢⎥=-+--+⎢⎥⎢⎥⎢⎥⎢⎥⎢⎥⎣⎦⎣⎦⎢⎥+-+--⎣⎦(2.0.4)由四元素到方向余弦表的建立123cos cos22sin cos22sin sin22cos sin22p p p θψϕλθψϕθψϕθψϕ-=-=-=+= (2.0.5) 将式(2.0.5)带入式(2.0.4),有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 ϕψϕθψϕψϕθψϕθϕψϕθψϕψϕθψϕθθψθψθ-+⎡⎤⎢⎥=---+⎢⎥⎢⎥-⎣⎦(2.0.6)3、四元数转动公式的进一步说明采用方向余弦矩阵描述飞行器姿态运动时,需要积分姿态矩阵微分方程式,即C C =Ω (3.0.1)式中 C -动坐标系相对参考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Ω-动坐标系相对参考坐标系角速度ω的反对称矩阵表达式 其中C 为公式(1.0.5)提供000z y zx y xωωωωωω⎡⎤-⎢⎥Ω=-⎢⎥⎢⎥-⎣⎦(3.0.2)采用(3.0.1)计算需要列写9个一阶微分方程式,计算量大。
捷联惯导算法与组合导航原理讲义一、捷联惯导算法捷联惯导(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是一种通过测量惯性传感器的运动参数实现导航定位的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中包括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可以推算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
1.1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是一种测量物体加速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加速度计有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和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的传感器。
加速度计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惯性力,推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由于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因此通过对加速度的积分操作,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1.2陀螺仪陀螺仪是一种测量物体角速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陀螺仪有机械陀螺仪和MEMS陀螺仪等。
陀螺仪的原理是基于角动量守恒定律,通过测量转动惯量的变化,推算出物体的角速度。
与加速度计类似,通过对角速度的积分操作,可以计算物体的姿态。
1.3捷联惯导算法离散时间模型中,位置、速度和姿态等状态变量通过积分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更新。
由于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结果存在噪声,因此在积分操作时需要加入误差补偿算法来消除误差。
常见的误差补偿算法有零偏校正和比例积分修正等。
连续时间模型中,位置、速度和姿态等状态变量通过微分方程来描述,并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来更新状态。
由于计算量较大,通常需要使用数值积分方法来求解微分方程。
常见的数值积分方法有欧拉法、中点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等。
二、组合导航原理组合导航是一种融合多种导航技术的导航方式。
常见的组合导航方式有捷联惯导与GPS组合导航。
组合导航通过融合多种导航系统的测量结果,可以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2.1捷联惯导与GPS组合导航捷联惯导与GPS组合导航是一种常见的组合导航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捷联惯导提供了高频率的惯导数据,可以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但是由于其测量结果累积误差较大,会逐渐偏离真实轨迹。
捷联惯导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在1969年,捷联惯导系统作为"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的应急备份装置,在其服务舱发生爆炸时将飞船成功地引导到返回地球的轨道上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为捷联式惯导系统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捷联式惯性导航(strap-downinertialnavigation),捷联(strap-down)的英语原义是“捆绑”的意思。
因此捷联式惯性导航也就是将惯性测量元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装在导弹需要诸如姿态、速度、航向等导航信息的主体上,用计算机把测量信号变换为导航参数的一种导航技术。
一、捷联惯导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惯导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之后将其变换到导航坐标系,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信息等。
捷联惯导系统(SINS)是一种无框架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三个线加速度计和微型计算机组成。
由于惯性元器件有固定漂移率,会造成导航误差,因此导弹通常采用指令、GPS或其组合等方式对惯导进行定时修正,以获取持续准确的位置参数。
如采用指令+捷联式惯导捷联惯导系统能精确提供载体的姿态、地速、经纬度等导航参数,是利用惯性敏感器、基准方向及最初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运载体的方位、位置和速度的自主式航位推算导航系统。
在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破坏。
它完全是依靠载体自身设备独立自主地进行导航,它与外界不发生任何光、声、磁、电的联系,从而实现了与外界条件隔绝的假想的“封闭”空间内实现精确导航。
所以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和人为的外界干扰等一系列的优点。
除此以外捷联惯导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实体平台,即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机动载体上,在计算机中实时的计算姿态矩阵,通过姿态矩阵把导航加速度计测量的载体沿机体坐标系轴向的加速度信息变换到导航坐标系,然后进行导航计算。
捷联惯性导航原理捷联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是一种基于捷联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导航系统。
该系统通过测量物体在空间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而推导出它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导航信息。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加速度计、陀螺仪和计算机。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陀螺仪用于测量物体的角速度,而计算机则用于整合和处理这些测量数据。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通常被组合在一起形成IMU,IMU被安装在导航系统的载体上。
加速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线性加速度的设备。
它的作用类似于测力仪,通过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计一般使用压电传感器或气泡级感应器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陀螺仪则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角速度的设备。
它的原理基于陀螺效应,通过测量物体围绕轴线旋转的角速度来推导物体的旋转状态。
陀螺仪分为一体式陀螺仪和光纤陀螺仪两种类型,一体式陀螺仪主要使用电子仪器的原理,而光纤陀螺仪则使用光学原理。
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数据会被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计算机通过积分和滤波等算法,对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处理,推导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导航信息。
计算机还会结合其他传感器如GPS等,以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然而,捷联惯性导航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精度和稳定性有限,导致导航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累积误差。
其次,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可能受到震动、振动和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导航系统的精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如GPS进行组合导航。
通过将两种导航系统的输出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克服各自的缺点,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鲁棒性。
总结起来,捷联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物体惯性特性的导航系统,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推导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导航信息。
惯导小车的原理
惯导小车的原理是一种通过惯性导航系统来实现自动导航的技术。
惯导小车利用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结合地图数据和其他传感器信息,来实现车辆的定位和导航。
这种技术在自动驾驶、航空航天、军事和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惯导小车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惯性传感器、地图数据、控制系统和定位算法。
惯性传感器是惯导小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是惯性传感器中最常用的两种传感器。
陀螺仪可以测量车辆的角速度,而加速度计可以测量车辆的加速度。
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取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和运动状态。
地图数据是实现自动导航的重要参考。
惯导小车通常会搭载高精度地图数据,这些地图数据包括道路信息、地标信息、交通规则等。
通过与地图数据的匹配,惯导小车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定位和路径规划。
控制系统是惯导小车实现自动导航的关键。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和地图信息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减速等操作。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实时控制器、路径规划器和运动控制器等模块,这些模块协同工作,实现车辆的自动导航。
定位算法是惯导小车实现精确定位的关键。
定位算法根据传感器数
据和地图信息,利用滤波器、卡尔曼滤波器等算法来估计车辆的位置和姿态。
定位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惯导小车的导航性能。
惯导小车的原理是通过惯性导航系统实现自动导航。
惯导小车利用惯性传感器、地图数据、控制系统和定位算法等技术,实现车辆的定位和导航。
惯导小车在自动驾驶、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提高车辆的导航精度和安全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保障。
车载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
一、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
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如图2-1所示:
图中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与载体系b固联,用来测量载体的角运动信息和线运动信息。
导航解算的本质是根据初值进行积分的过程,通过求解姿态微分方程完成对姿态和航向角的积分,通过求解比力微分方程完成对速度的积分,通过求解位置微分方程实现对位置的积分。
捷联惯导的姿态矩阵C n 相当于“数学平台”,取代了平台惯导中的实体平台,而ωˆ相当于对数学平台“施矩”的指令角速率。
二、捷联惯导微分方程
(一)姿态微分方程
在捷联惯导系统中,导航坐标系n 和载体坐标系b 之间的角位置关系通常用姿态矩阵、四元数和欧拉角表示,相应也存在姿态矩阵微分方程、四元数微分方程和欧拉角微分方程三种形式。
姿态矩阵微分方程的表达式为:
在欧拉角微分方程式(2.2-7)中,当俯仰角θ趋于90º时,cosθ趋于0,tanθ趋于无穷,方程存在奇异性,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在全姿态范围内正常工作;姿态矩阵微分方程式(2.2-1)可全姿态工作,但姿态矩阵更新相当于求解包含9个未知量的线性微分方程组,计算量大;四元数微分方程式(2.2-6)同样可以全姿态工作,且更新算法只需求解4个未知量的线性微分方程组,计算量小,算法简单,是较实用的工程算法。
(二)速度微分方程
速度微分方程即比力方程,是惯性导航解算的基本关系式:
三、捷联惯性导航算法
捷联惯导解算的目的是根据惯性器件输出求解载体姿
态、速度和位置等导航信息,实际上就是求解三个微分方程的过程,相应存在姿态更新算法、速度更新算法和位置更新算法。
(一)姿态更新算法
求解微分方程式(2.2-6)可得四元数姿态更新算法为: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般不存在高频大机动环境,并且车载导航系统往往不工作在纯惯性导航方式,而是利用里程仪或零速条件进行组合导航,所以算法误差的影响有限,常用的5ms采样周期和二子样优化算法即可满足要求。
四、捷联惯导误差模型
传感器误差、初值误差和算法误差是SINS的主要误差源,其中器件误差和初值误差又是影响导航结果的主要因素。
(一)陀螺误差模型
陀螺输出载体角运动信息,是姿态解算的直接信息源,陀螺测量误差将直接导致姿态解算误差。
经过实验室标定后,陀螺误差可以描述为
(二)姿态误差方程
捷联惯导的姿态矩阵微分方程式(2.2-1)可写作
(三)速度误差方程
(四)位置误差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