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种子实验(认识众数)
- 格式:ppt
- 大小:45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数黄豆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数黄豆为主题,设计了一套综合实践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数黄豆的基本方法,理解数黄豆的意义,培养数感。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数黄豆的基本方法(1)认识黄豆:让学生观察黄豆的外观、大小、颜色等特征,了解黄豆的基本知识。
(2)数黄豆:让学生学习数黄豆的方法,包括计数、分组、比较等。
2. 数黄豆的意义(1)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黄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制作工艺品等。
(2)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认识数黄豆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如分数、比例等。
3. 数黄豆的实践活动(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定数量的黄豆进行实践活动。
(2)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数黄豆、比较黄豆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制作黄豆工艺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黄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黄豆(1)教师讲解黄豆的基本知识,如外观、大小、颜色等。
(2)学生观察黄豆,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数黄豆(1)教师讲解数黄豆的方法,如计数、分组、比较等。
(2)学生进行数黄豆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数黄豆的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数黄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讲解数黄豆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如分数、比例等。
5. 数黄豆的实践活动(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定数量的黄豆进行实践活动。
(2)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数黄豆、比较黄豆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制作黄豆工艺品等。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近年来,随着早教意识的逐步普及以及对于幼儿园托班教育质量的越来越高要求,各类实验教案也逐渐浮出水面。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幼儿园托班实验教案就是:用种植黄豆的方法探索自然世界。
一、实验设计1.1 实验目的通过种植黄豆的过程,让幼儿们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并通过引导,让他们了解植物养分的需要和获取,感知到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多样性。
1.2 实验材料1)黄豆种子一包2)透明小水杯一只3)水一杯4)棉花球若干5)笔和纸1.3 实验步骤1)幼儿轮流拿出棉花球,用手将其轻轻拉开,然后塞入水杯中。
2)幼儿接着将适量水倒入水杯中,使得棉花球完全浸没在水中。
3)幼儿接着打开黄豆种子包装袋,将一颗黄豆种子轻轻放入棉花球里面。
4)幼儿随时观察水杯里的黄豆和棉花球,并记录其生长变化。
1.4 实验结果记录幼儿们可以每天记录一下水杯里的黄豆的生长情况,比如它变得更大更圆润、根长出来了等等,这样幼儿们就能够对植物的生命过程有比较直观的体验和认知。
二、实验分析2.1 实验原理黄是一种充满营养的补充品,并且它充分体现了植物在自然环境中强大的生命力与生长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将黄豆种子放置在棉花球中,同时给它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得黄豆得以从种子中发芽,逐渐长成植物。
2.2 实验分析通过幼儿们的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并理解到给予养分与水分的重要性。
此外,这个实验还可以使幼儿们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多样性和生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实验总结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感受到植物生长的神奇过程,还可以在感性认识上引导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重视。
此外,通过记录和比较的方式,幼儿们也能够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记录精度。
这个实验可以在幼儿园托班的科学教育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1篇一、实验名称生物豆子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探究不同条件下豆子萌发的情况。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以及完整有活力的胚。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豆子的萌发情况,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四、实验材料1. 黄豆(或绿豆)若干粒2. 两个小碟子(或小碗)3. 自来水4. 温度计5. 湿布6. 干布7. 记录纸和笔五、实验方法1. 准备两个小碟子,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将黄豆分别放入两个碟子中,每个碟子放入等量的黄豆。
3. 在实验组碟子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使豆子浸没在水中。
在对照组碟子中不加水。
4. 将两个碟子放置在室温下,用湿布覆盖,保持豆子湿润。
5. 每天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豆芽长度等。
6. 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设置不同温度(如低温、常温、高温)的实验,观察豆子的萌发情况。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黄豆浸泡在水中24小时,使其吸足水分。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分别放入两个碟子中,每个碟子放入等量的黄豆。
3. 在实验组碟子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使豆子浸没在水中。
在对照组碟子中不加水。
4. 将两个碟子放置在室温下,用湿布覆盖,保持豆子湿润。
5. 每天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豆芽长度等。
6. 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设置不同温度(如低温、常温、高温)的实验,观察豆子的萌发情况。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七、实验结果1. 实验组豆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水分对豆子萌发有重要作用。
2. 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逐渐提高,说明温度对豆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3. 低温条件下,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豆子的萌发。
4. 高温条件下,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也较低,说明高温同样抑制了豆子的萌发。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豆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包括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等因素对黄豆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了解黄豆的生长习性,为实际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品种为黑龙江大豆。
2. 育苗盘:若干。
3. 培养土:营养土和沙土混合。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5.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6. 光照计:用于测量光照强度。
7. 浇水器:用于浇水。
三、实验方法1. 分组与处理:将黄豆种子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
每组50粒种子。
- A组:作为对照组,正常生长条件,即温度20-25℃,湿度60-70%,光照自然光照。
- B组:降低温度至15℃,其他条件同对照组。
- C组:增加湿度至80-90%,其他条件同对照组。
- D组:减少光照至自然光照的1/3,其他条件同对照组。
2. 种植与观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育苗盘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每天观察并记录黄豆的生长状况,包括发芽时间、株高、叶色、叶面积等。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黄豆的生长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对照组A组的黄豆发芽时间为5天,B组发芽时间为7天,C组发芽时间为4天,D组发芽时间为6天。
结果表明,适中的湿度有利于黄豆的发芽。
2. 株高:对照组A组的黄豆株高为20cm,B组株高为15cm,C组株高为22cm,D 组株高为18cm。
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黄豆株高的增长。
3. 叶色与叶面积:对照组A组的黄豆叶色鲜绿,叶面积为10cm²,B组叶色较浅,叶面积为8cm²,C组叶色深绿,叶面积为12cm²,D组叶色较浅,叶面积为9cm²。
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利于黄豆叶色和叶面积的增长。
4. 结荚情况:对照组A组的黄豆结荚数量为30个,B组结荚数量为20个,C组结荚数量为35个,D组结荚数量为25个。
种子实验报告种子实验报告8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五、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
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
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种子实验报告2一、做实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目的:探究大豆的生长规律准备:准备4组未萌发的大豆种子,一个阳光充足的阳台,足够的水,足够的土壤。
过程:(一)种子萌发和出苗期胚根首先从胚珠珠孔伸出,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等长时称发芽。
胚轴伸长,种皮脱落,子叶随下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当子叶展开时称出苗。
条件适宜,播种后4—6d即可出苗。
田间半数以上子叶出土即为出苗期。
(二)幼苗期从出苗到花芽分化前为幼苗期。
出苗后2片子叶展开,其幼茎继续伸长,上面的2片对生的单叶随即展开,此时称单叶期。
随着幼茎不断伸长,长出第一片复叶时称3叶期。
3叶期地上部分增长速度较慢,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形成根瘤。
此期末根系初步形成,开始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料。
幼苗期大约20—25d,占整个生育期的l/5,这一时期是长根期;应注意蹲苗,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为丰产打下基础。
(三)花芽分化期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为花芽分化期,也是分枝期。
一般约经25—30d。
当复叶出现4—5片时,主茎下部开始发生分枝,同时分化花芽。
人豆花芽的分化和现蕾是在短口照条件下进行的。
花芽开始分化过程是:先出现半球状花芽原始体,接着在它的前面形成事片,再形成筒;继而分化出龙骨瓣、翼瓣和旗瓣;环状的雄蕊原始体相继分化,在雄蕊中央雌蕊开始分化,并出现胚珠原始体;随后进入胚珠、花药原始体分化,花器官逐渐长大,最后陆续形成花蕾、花粉和胚囊,完成花芽分化。
花芽开始分化,植株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
这时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同时注意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株壮、枝多、花芽多、花健的要求。
(四)开花结荚期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期,从软而小的豆荚出现到幼荚形成为结荚期,出于大豆开花与结荚是并进的,所以这两个时期通称开花结荚期。
大豆花很小,着生在叶腋或茎的顶端,每个花簇上着生的花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大豆落花落荚率高,因此每个花簇结荚数较少。
大豆开花以上午6—9时为多,由现蕾至开花一般为3—7d。
胚珠受精后,了房逐渐膨大,形成软而小的绿色幼荚,当荚长lcm时,称为结荚。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三颗黄豆种子、三颗玉米种子、水、毛巾、透明塑料袋。
实验步骤:。
1.将三颗黄豆种子和三颗玉米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小碗当中,加入适量水浸泡十二个小时。
2.将浸泡好的黄豆种子放入左侧的盘子,将浸泡好的玉米种子放入右侧的盘子。
3.在每个盘子下面都放入一块湿毛巾,把盘子用透明的塑料袋密封。
4.将封好的盘子放在室温下光照充足的地方。
5.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状况,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第一天,黄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没有发芽。
第二天,黄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出现了裂开的现象。
第三天,黄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发芽了,黄豆的芽长出来了一点,玉米的芽也长出来了一点。
第四天,黄豆种子的芽长了更多,玉米种子的芽也长出来了更多。
第五天,黄豆种子的芽长了更多,玉米种子的芽也长出来了更多。
结论: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和适当的温度。
除此之外,光照也对种子的发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发现,黄豆和玉米的发芽速度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对光照和水的要求不尽相同。
实验总结: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种子的发芽过程,也让我们了解到了种子发芽所依赖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进行实验观察的方法。
《众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众数》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4、渗透数学知识________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众数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翩翩起舞,潺潺悠然,心神安和。
舞出一幅美丽的风景,舞出中华民族之精魂。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名太极演员表演的太极拳,刚柔相济,动静相和,此刻的表演让整个鸟巢都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之中。
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太极演员的身高都是1、70米。
张艺谋在选拔演员时,为什么不选身高1、90米的大帅哥,为什么不选身高2、20米。
不选身高1、40米的。
便要选身高1、70米的呢?生:身高1、70米的人多。
师:多还可以用哪个字表示?引出:众数。
二:认识众数。
1、定义。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板书众数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练习。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三、比较3个统计量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板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种统计量,这三种统计量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他们又有所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统计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1、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
师:辉煌公司人事部需要招聘技术员一人,小范去应聘,赵本山经理告诉他:“我这里报酬不错,月平均工资是元,你在这里好好干!”第二天,小范兴高采烈的上班了。
可是职员C却偷偷告诉他:“我的工资是15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