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输管理(2)--运输方式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物流概论1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维和时间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2商物分离: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3物流科学的最基本特性是系统性4物流科学的后进性:由于物流一直处于生产的辅助环节,后勤位置,物流科学的出现有赖于数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物流科学的历史比较短,物流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
5物流学说与观点:(1)黑大陆学说: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2)冰山物流说: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能看见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看不到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
(3)成本中心说: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4)利润中心说,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第三利润源。
把节约物流费用而增加的利润叫第三利润源。
(5)服务中心说: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的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6)效益悖反说: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利润的损失,因此必须注重研究物流的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使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降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
(7)物流的整体概念: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物流系统化观念,物流一体化观念,都是这种思想的另一种提法。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章课后题目答案及重点1,2,3,4,5章为第一部分,6,7,8章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一简述国际物流的含义1国际物流:是指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等)及物品(包括邮品、展品、捐增物资等)在不同国家件流动或转移。
2.国际物流广义理解:是货物在国家间的实体移动。
国际物流狭义理解:仅是与另一国国际贸易相关的物流活动,如货物集运、分拨配送、货物包装、货物运输、申领许可文件、仓储、装卸、流通中的加工、报关、国际货运保险、单据制作等。
3.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是国际贸易的必然著称部分,各国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而国际分工的细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将带动和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二简述国际物流的特点:1.国际物流的经营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国际物流的系统广泛3.国际物流运输主要方式具有复杂性4.国际物流必须依靠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三简述国际物流在20世纪的发展经历的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际物流设备、工具大型化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际物流包装集装箱化、集装箱船、集装箱港口快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界80年代,国际货物多是联运、自动化搬运、装卸技术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界90年代,物流信息化时代。
四国际物流的基本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物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货物流向,可以分成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凡存在于进口业务中的国际物流行为被称为“进口物流”,而存在于出口业务中的国际物流行为称为“出口物流”。
2.按照不同国家所规定的关税区域予以区别,可以分为国家建物流与经济区域渐物流。
3.按照国家进行货物传递和流动方式,国际物流又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品物流、国际援助和救助物流等。
****涉及国际物流业务并和国际物流有关的企业有: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国际物流公司、国际配送中心、国际运输及仓储和报关行等。
单元二: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目的]通过该项目的学习,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掌握运输方式选择的需考虑的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教学难点]培养在运输决策时正确运用上述理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内容采用课堂讲授;掌握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课堂导言]不同运输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也有相同之处,要想能选择正确合理的运输方式,必须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征及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本部分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
新课内容:[了解内容]知识点1:运输的基本特征1.运输可以通过多种运输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其技术特性相适应,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运输服务成本和运输服务质量。
2.运输服务分成自用型和营业型两种形态。
3.运输业者不仅在各自的行业内开展竞争,而且还与运输方式相异的其他运输行业企业开展竞争。
4.在运输业中存在着实际运输和利用运输两种形式。
知识点2: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运输的方式很多,根据使用的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分成的几种运输方式。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运输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输距离。
决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种运输载体能达到的最高技术速度。
2.运输成本物流运输成本是由多个项目构成的,而不同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又不同。
3.运输能力由于技术及经济的原因,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都有其适当的容量范围,从而决定了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
4.运输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一•种运输方式在任意给定两点间的服务能力。
5.经济里程经济性是指单位运输距离所支付费用的多少。
知识点3: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1.商品性能特征.这是影响企业选择运输工具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粮食、煤炭等大宗货物适宜选择水路运输;水果、蔬菜、鲜花等鲜活商品,电子产品,宝石以及节令性商品等宜选择航空运输;石油、天然气、碎煤浆等适宜选择管道运输。
03365物流运输管理一. 介绍物流运输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物流运输管理是对整个物流运输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该管理活动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线规划、运输设备管理、运输成本控制等。
二. 运输方式选择在物流运输管理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1.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指通过公路运输货物的方式。
它具有灵活性高、时效性好的特点,适用于短途运输和小批量货物的运输。
公路运输的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受交通拥堵、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
2.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指通过铁路运输货物的方式。
它具有运力大、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长途运输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
铁路运输的缺点是时效性相对较低,并且受线路限制和调度安排等因素影响较大。
3.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指通过水路运输货物的方式,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
水路运输具有运力大、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运输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
水路运输的缺点是时效性较低,并且受天气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
4. 空运空运是指通过航空运输货物的方式。
空运具有速度快、时效性高的特点,适用于紧急货物和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
空运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并且受飞机容量和航班频次等因素影响较大。
三. 运输路线规划在物流运输管理中,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以下是运输路线规划的一些要点:1. 最短路径规划最短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的网络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通过最短路径规划,可以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2. 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在物流运输中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一条完整的运输链路。
通过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物流的灵活性和效率。
3. 避开拥堵路段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