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输管理(2)--运输方式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物流概论1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维和时间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2商物分离: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3物流科学的最基本特性是系统性4物流科学的后进性:由于物流一直处于生产的辅助环节,后勤位置,物流科学的出现有赖于数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物流科学的历史比较短,物流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
5物流学说与观点:(1)黑大陆学说: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2)冰山物流说: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能看见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看不到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
(3)成本中心说: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4)利润中心说,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第三利润源。
把节约物流费用而增加的利润叫第三利润源。
(5)服务中心说: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的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6)效益悖反说: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利润的损失,因此必须注重研究物流的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使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降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
(7)物流的整体概念: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物流系统化观念,物流一体化观念,都是这种思想的另一种提法。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章课后题目答案及重点1,2,3,4,5章为第一部分,6,7,8章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一简述国际物流的含义1国际物流:是指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等)及物品(包括邮品、展品、捐增物资等)在不同国家件流动或转移。
2.国际物流广义理解:是货物在国家间的实体移动。
国际物流狭义理解:仅是与另一国国际贸易相关的物流活动,如货物集运、分拨配送、货物包装、货物运输、申领许可文件、仓储、装卸、流通中的加工、报关、国际货运保险、单据制作等。
3.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是国际贸易的必然著称部分,各国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而国际分工的细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将带动和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二简述国际物流的特点:1.国际物流的经营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国际物流的系统广泛3.国际物流运输主要方式具有复杂性4.国际物流必须依靠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三简述国际物流在20世纪的发展经历的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际物流设备、工具大型化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际物流包装集装箱化、集装箱船、集装箱港口快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界80年代,国际货物多是联运、自动化搬运、装卸技术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界90年代,物流信息化时代。
四国际物流的基本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物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货物流向,可以分成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凡存在于进口业务中的国际物流行为被称为“进口物流”,而存在于出口业务中的国际物流行为称为“出口物流”。
2.按照不同国家所规定的关税区域予以区别,可以分为国家建物流与经济区域渐物流。
3.按照国家进行货物传递和流动方式,国际物流又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品物流、国际援助和救助物流等。
****涉及国际物流业务并和国际物流有关的企业有: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国际物流公司、国际配送中心、国际运输及仓储和报关行等。
单元二: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目的]通过该项目的学习,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掌握运输方式选择的需考虑的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教学难点]培养在运输决策时正确运用上述理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内容采用课堂讲授;掌握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课堂导言]不同运输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也有相同之处,要想能选择正确合理的运输方式,必须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征及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本部分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
新课内容:[了解内容]知识点1:运输的基本特征1.运输可以通过多种运输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其技术特性相适应,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运输服务成本和运输服务质量。
2.运输服务分成自用型和营业型两种形态。
3.运输业者不仅在各自的行业内开展竞争,而且还与运输方式相异的其他运输行业企业开展竞争。
4.在运输业中存在着实际运输和利用运输两种形式。
知识点2: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运输的方式很多,根据使用的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分成的几种运输方式。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运输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输距离。
决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种运输载体能达到的最高技术速度。
2.运输成本物流运输成本是由多个项目构成的,而不同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又不同。
3.运输能力由于技术及经济的原因,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都有其适当的容量范围,从而决定了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
4.运输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一•种运输方式在任意给定两点间的服务能力。
5.经济里程经济性是指单位运输距离所支付费用的多少。
知识点3: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1.商品性能特征.这是影响企业选择运输工具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粮食、煤炭等大宗货物适宜选择水路运输;水果、蔬菜、鲜花等鲜活商品,电子产品,宝石以及节令性商品等宜选择航空运输;石油、天然气、碎煤浆等适宜选择管道运输。
03365物流运输管理一. 介绍物流运输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物流运输管理是对整个物流运输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该管理活动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线规划、运输设备管理、运输成本控制等。
二. 运输方式选择在物流运输管理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1.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指通过公路运输货物的方式。
它具有灵活性高、时效性好的特点,适用于短途运输和小批量货物的运输。
公路运输的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受交通拥堵、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
2.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指通过铁路运输货物的方式。
它具有运力大、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长途运输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
铁路运输的缺点是时效性相对较低,并且受线路限制和调度安排等因素影响较大。
3.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指通过水路运输货物的方式,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
水路运输具有运力大、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运输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
水路运输的缺点是时效性较低,并且受天气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
4. 空运空运是指通过航空运输货物的方式。
空运具有速度快、时效性高的特点,适用于紧急货物和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
空运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并且受飞机容量和航班频次等因素影响较大。
三. 运输路线规划在物流运输管理中,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以下是运输路线规划的一些要点:1. 最短路径规划最短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的网络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通过最短路径规划,可以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2. 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在物流运输中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一条完整的运输链路。
通过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物流的灵活性和效率。
3. 避开拥堵路段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国际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策略第一章国际物流运输概述 (2)1.1 国际物流运输的定义与重要性 (2)1.1.1 定义 (2)1.1.2 重要性 (3)1.2 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环节 (3)1.3 国际物流运输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分类 (4)2.1 海运 (4)2.2 空运 (4)2.3 铁路运输 (4)2.4 公路运输 (4)2.5 多式联运 (5)第三章海运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5)3.1 海运运输的优点与缺点 (5)3.1.1 海运运输的优点 (5)3.1.2 海运运输的缺点 (5)3.2 海运运输方式的选择标准 (5)3.3 海运运输的优化策略 (6)第四章空运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6)4.1 空运运输的优点与缺点 (6)4.1.1 空运运输的优点 (6)4.1.2 空运运输的缺点 (6)4.2 空运运输方式的选择标准 (7)4.3 空运运输的优化策略 (7)第五章铁路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7)5.1 铁路运输的优点与缺点 (7)5.1.1 优点 (7)5.1.2 缺点 (8)5.2 铁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标准 (8)5.3 铁路运输的优化策略 (8)第六章公路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9)6.1 公路运输的优点与缺点 (9)6.2 公路运输方式的选择标准 (9)6.3 公路运输的优化策略 (10)第七章多式联运方式选择与优化 (10)7.1 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点 (10)7.1.1 多式联运的定义 (10)7.1.2 多式联运的特点 (10)7.2 多式联运方式的选择标准 (11)7.2.1 运输成本 (11)7.2.2 运输时间 (11)7.2.3 运输距离 (11)7.2.4 货物种类 (11)7.2.5 运输能力 (11)7.3 多式联运的优化策略 (11)7.3.1 优化运输路线 (11)7.3.2 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 (11)7.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11)7.3.4 加强政策支持 (12)第八章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分析与控制 (12)8.1 国际物流运输成本的构成 (12)8.2 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分析方法 (12)8.3 国际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13)第九章国际物流运输风险管理 (13)9.1 国际物流运输风险类型 (13)9.2 国际物流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14)9.3 国际物流运输风险应对策略 (14)第十章国际物流运输法律法规 (15)10.1 国际物流运输法律法规概述 (15)10.2 国际物流运输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10.2.1 国际货物运输法律法规 (15)10.2.2 国际货物贸易法律法规 (15)10.3 国际物流运输法律法规的应用 (16)10.3.1 国际物流运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16)10.3.2 国际物流运输保险的应用 (16)10.3.3 国际物流运输代理的法律责任 (16)10.3.4 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在国际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16)第十一章国际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建设 (16)11.1 国际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16)11.2 国际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 (17)11.3 国际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优化策略 (17)第十二章国际物流运输企业竞争力提升 (18)12.1 国际物流运输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18)12.2 国际物流运输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18)12.3 国际物流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18)第一章国际物流运输概述1.1 国际物流运输的定义与重要性1.1.1 定义国际物流运输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通过陆路、水路、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第三章配送中心的运输管理本章虽说的是配送中心的运输管理,可是实际内容呢,还是从整个物流系统中来说明运输管理这一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在学习本章的内容,同学要把运输管理放在一个大的物流系统来看待,而不要局限在一个较小的配送中心来看待。
本章内容从四节的内容来阐述配送中心的运输管理。
在我们开始具体了解运输管理内容前,我们先来回顾下一些同学们需要掌握和运输相关的概念。
[前言]运输:即用设备和工具(如车、船、飞机等),将物品和人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我们可以说运输也具体它自己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对它所劳动服务的对象(货物和旅客)进行生产,并创造产品的生产过程。
运输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就是人的空间位移;而对货物运输来说,是货物的空间位移。
所以,对于物流运输来说是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生产活动。
而把运输放在物流系统里来看,它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选择何种运输手段对于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决定运输手段时,必须权衡运输系统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可以从运输机具的服务特性作判断的基准:运费,运输时间,频度,运输能力,货物的安全性,时间的准确性,适用性,伸缩性,网络性和信息等。
首先,我们就先看下运输的功能。
以前课程里提到过社会产品的生产量和需求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这些就要流通过程加以调节,需要现代化的运输规划来保证。
产品的运输把空间上相隔的供应商(生产)和需要者(消费)联系起来,供应商通过运输以合理的价格、在合理的时间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产品。
所以,运输有两大功能:1: 产品移动(产品的转移)显而易见,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职能。
运输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和位置创造出价值,这是空间效用。
另外,运输能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是时间效用。
运输的主要职能就是将产品从原产地转移到目的地,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完成物品的运输任务。
运输方式选择指南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输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
输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交通工具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
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权衡。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地铁、公交车等。
这
些交通工具通常比较便宜,而且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带来的压力。
此外,公共交通工具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选择。
其次,自驾车也是一种常见的出行方式。
自驾车的优点在于灵
活性强,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随时出发。
而且自驾车还能够带
来更多的便利,比如可以随时停车休息或购物。
最后,还有出租车和网约车这两种选择。
出租车虽然价格较高,但是能够提供舒适的乘车体验。
而网约车则是一种比较新兴的出行
方式,通过手机App就能叫到车,非常方便。
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
比如,如果
是短途出行,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交通
成本。
而如果是长途出行,可能需要考虑乘坐高铁或飞机,以节省
时间。
此外,还需要考虑出行的时间和目的地。
如果是上班或上学,可能需要考虑交通工具的准点性和舒适性。
而如果是旅游或度假,可能更注重旅途的愉快和舒适。
总的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输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才能让出行更加便利和舒适。
希望大家在出行时能够根据以上指南进行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第三章出渣运输装渣运输是隧道作业的基本工序之一。
装渣运输作业时间一般要占单循环作业时间的40%~60%。
因此装渣运输作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它在整个作业循环中所占的时间比率,并进而对施工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装渣运输工序可以分解为:装渣、运渣、卸渣三项作业。
第一节渣量计算装渣就是把开挖下来的石渣装入运输车辆。
钻爆开挖一个单循环产生的石渣量应为爆破后的虚渣体积,可按下式计算:Z⋅=式3-1⋅∆⋅RLS式中 Z—单循环爆破后石渣量,m3;R—岩体松胀系数,即岩体松方体积与其实方体积的比值。
岩体被爆破后的松胀系数R值的大小与岩体的密度有关,隧道工程中常按围岩级别确定R值,见表3-1;△—超挖系数,根据爆破对超挖的控制情况而定,一般可取1.15~1.25;L—设计循环掘进进尺,m;S—开挖断面面积m2。
第二节装渣方式、运输方式及其选择原则一、装渣方式隧道施工的装渣的方式有机械装渣和人力装渣两种。
机械装渣速度快,可缩短作业时间,目前隧道施工中常用,但仍需配适当数量的人工辅助作业。
人力装渣,劳动强度大,速度慢,仅在短隧道缺乏机械或断面小而无法使用机械装渣时,才考虑采用。
二、运输方式隧道施工的出渣、进料运输方式有轨道运输和无轨运输两种。
轨道运输是铺设小型轨道,用轨道式运输车出渣和进料。
轨道运输多采用电瓶车或内燃机车牵引,斗车或梭式矿车运渣。
它既可适用于小断面开挖的隧道,也适用于大断面开挖的隧道,尤其适应于3000m以上的长隧道运输,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和较为经济的运输方式。
无轨运输是采用各种无轨运输车出渣和进料。
其特点是机动灵活,不需要铺设轨道,能适用于弃渣场离洞口较远和道路坡度较大的场合。
缺点是由于多采用燃油发动机驱动,作业时,在整个洞中沿程排出废气,污染洞内空气,故一般适用于大断面开挖和中等长度以下的隧道中。
当隧道较长时,应充分考虑洞内空气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三、装渣运输方式的选择装渣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洞内作业条件,包括作业空间(断面)的大小、一次开挖石渣体积、石渣块度、土体的松散或泥质粘性、洞内临时道路等条件,充分考虑装、运、卸三项作业机械的配套问题、装渣运输能力与运量需求的适应问题、装渣运输与开挖、支护等工序的协调统一问题、装渣运输成本与工期要求的关系问题、洞内空气污染及作业安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并建立和实施适宜的装渣运输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尽量缩短装渣运输在整个作业循环中所占的时间比率,提高施工速度。
第一章运输概论●运输的概念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运输的特点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运输与搬运、配送的关系空间范围的不同●现代运输手段的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运输的两大原理1、规模经济随着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书话水平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的变革●运输的发展趋势1、运输的集约化2、标准化3、信息化4、智能化5、绿色化●运输的集约化的概念、层次集约化运输是现代运输的经营方式,它与“粗放型运输”的经营方式是相对而言的。
所谓集约化经营就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方式,也就是说“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
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三个层次:1、经营管理权限的完整性,能保证运输过程按运输的要求进行。
2、权限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权落到实处3、高效率管理,运输生产点多而广,需要及时决策处理,没有高销率的管理,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运输的标准化概念交通运输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包装,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运输信息化概念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目标。
运输的智能化概念将先进的技术有效的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将道路使用者、交通管理着、汽车、道路及相关的服务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使交通运输的运输功能进入智能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