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学生版).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1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涵盖了一系列的数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与国家课程标准紧密相连。
以下是该教材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概述:1. 数与式- 整数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
- 代数表达式的理解和简化,包括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等。
-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们的解集。
2. 图形与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点的坐标表示。
- 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 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运算。
- 图形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和旋转变换。
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包括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
-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简单事件和复合事件的概率计算,以及概率的基本性质。
4. 探索与应用- 数学问题的探索方法,包括归纳、类比和推理。
-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旅行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 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
5. 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 通过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通常会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家庭作业。
此外,学生还应该通过课后的复习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请注意,这个概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而是一个简要的总结。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调整。
教师和学生应该参考最新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第5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SA”、“AAS”,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知识精讲知识点0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知识点0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知识点03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能力拓展考点0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典例1】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得到△ABC≌△BAD的是()A.BC=AD,∠ABC=∠BAD B.BC=AD,AC=BDC.AC=BD,∠CAB=∠DBA D.BC=AD,∠CAB=∠DBA【即学即练1】如图,点E在AB上,AC=AD,∠CAB=∠DAB,△ACE与△ADE全等吗?△ACB与△ADB 呢?请说明理由.考点0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典例2】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ABC的周长为14,求△BCD的周长.【即学即练2】如图,在△ABC中,AC=6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13cm,则BC的长为()A.6cm B.7cm C.8cm D.13cm考点03 角平分线的性质【典例3】如图,AC平分∠BAD,CE⊥AB,CD⊥AD,点E、D为垂足,CF=CB.(1)求证:BE=FD;(2)若AC=10,AD=8,求四边形ABCF的面积.【即学即练3】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的面积是30cm2,AB=13cm,AC=7cm,则DE的长()A.3cm B.4cm C.5cm D.6cm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如图,已知AB=AC,AE=AD,要利用“SSS”推理得出△ABD≌△AC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C B.BD=CE C.∠BAD=∠CAE D.以上都不对2.下列选项可用SAS证明△ABC≌△A′B′C′的是()A.AB=A′B′,∠B=∠B′,AC=A′C′B.AB=A′B′,BC=B′C′,∠A=∠A′C.AC=A′C′,BC=B′C′,∠C=∠C′D.AC=A′C′,BC=B′C′,∠B=∠B′3.如图,用∠B=∠C,∠1=∠2,直接判定△ABD≌△ACD的理由是()A.AAS B.SSS C.ASA D.SAS4.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下列条件中,能使△ADF≌△CBE的是()A.∠A=∠C B.AF=CE C.AD∥BC D.DF∥BE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若∠A=60°,∠ABD=24°,则∠ACE的度数为()A.48°B.50°C.55°D.60°6.如图,在△ABC和△DCB中,∠A=∠D,AC和DB相交于点O,OA=OD.求证:(1)AB=DC;(2)△ABC≌△DCB.7.如图,AF=CE,AF∥CE,BE=FD,问△ABF与△CD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8.如图所示,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3,∠E=∠C,AE=AC,问△ABC≌△ADE吗?请说明理由.题组B 能力提升练9.已知:BD=CB,AB平分∠DBC,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A.2对B.3对C.4对D.5对10.如图,若∠B=∠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OE≌△COD B.△ABD≌△ACE C.AE=AD D.∠AEC=∠ADB11.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小河宽度:AB⊥BC,OB=OC,BC⊥CD,点A,O,D在同一条直线上,量出CD 的长度即知小河AB的宽度.这里判断△AOB≌△DOC的依据是()A.SAS或SSA B.SAS或ASA C.AAS或SSS D.ASA或AAS12.如图,已知AC=AD,要使△ABC≌△ABD,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C=∠D,③BC=BD,其中符合要求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3.如图,已知AB=CD,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若再添一个条件就可以证明△ABC≌△CDA,下列条件中符合要求的有()个.①BC=AD;②AD∥BC;③∠B=∠D;④AB∥DC;A.1 B.2 C.3 D.414.如图所示,△EBC≌△DCB,BE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A,CE与B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①△OEB≌△ODC;②AE=AD;③BD平分∠ABC,CE平分∠ACB;④OB=OC,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15.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AB=5,AC=8,BC=10,则△AEF的周长为()A.5 B.8 C.10 D.1316.如图,在△ABC中,∠ACB=90°,BE⊥CE于点E,AD⊥CE于点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EC≌△CDA(填一个即可).17.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连接AP,BP,CP,若∠BAC=50°,则∠BPC=°.18.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BD平分∠ABC,延长BA到点E,使得BE=BC,连接DE,若∠ADE=38°,∠C=42°,求∠BAD的度数.19.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延长BA至F使AF=AB,连接EF;延长CA至G 使AG=AC,连接DG,当∠G=∠F时,猜想线段BD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组C 培优拔尖练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OABC外一点,连接AD、BD、CD,且BD交AC于点O,在BD上取一点E,使得AE=AD,∠EAD=∠BAC,若∠ABC=62°,则∠BDC的度数为()A.56°B.60°C.62°D.64°21.在学习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后,一同学总结出很多全等三角形的模型,他设计了以下问题给同桌解决:如图,做一个“U”字形框架P ABQ,其中AB=42cm,AP,BQ足够长,P A⊥AB于A,QB⊥AB于点B,点M从B出发向A运动,同时点N从B出发向Q运动,使M,N运动的速度之比3:4,当两点运动到某一瞬间同时停止,此时在射线AP上取点C,使△ACM与△BMN全等,则线段AC 的长为()A.18cm B.24cm C.18cm或28cm D.18cm或24cm2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ABE≌△DCE;②BE=EC;③BE⊥EC;④2S△AEC=3S△AEB.A.1个B.2个C.3个D.4个2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AC=60°,BE,CD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FG平分∠BFC,有下列四个结论:①∠BFC=120°;②BD=BG;③△BDF≌△CEF;④BC=BD+CE.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①D.①③④24.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AC为边,作△ACD,满足AD=AC,E为BC上一点,连接AE,∠CAD=2∠BAE,连接DE,下列结论中:①∠ADE=∠ACB;②AC⊥DE;③∠AEB=∠AED;④DE=CE+2BE.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③④25.已知:在△ABC中,∠ABC=60°,∠ACB=40°,BD平分∠ABC,CD平分∠ACB,(1)如图1,求∠BDC的度数;(2)如图2,连接AD,作DE⊥AB,DE=2,AC=4,求△ADC的面积.26.如图,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线与∠CB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P,C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P AD的度数;(2)求证:P是线段CD的中点.。
第6课尺规作图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和基本尺规作图的范围.2.会进行以下尺规作图,并了解作法的理由.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②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在给定边角条件下,求作三角形.知识精讲知识点01 尺规作图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尺规作图知识点02 基本尺规作图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②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在给定边角条件下,求作三角形.能力拓展考点01 尺规作图【典例1】如图,已知线段m,n和∠α,求作△ABC,使AB=m,AC=n,∠B=∠α.【即学即练1】如图所示,已知∠α和∠β(∠α>∠β),求作:(1)∠α+∠β;(2)∠α﹣∠β.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如图,是尺规作图中“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该作法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则判定图中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SAS B.ASA C.AAS D.SSS2.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 B.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C.作直线AB=3cm D.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3.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C.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如图,已知∠AOB,用尺规作∠FCE,使∠FCE=∠AOB,作图痕迹中弧FG是()A.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D.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5.如图,在Rt△ABC中,观察作图痕迹,若BF=2,则CF的长为()A.B.3 C.2 D.6.如图,若∠α=29°,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则∠AOB的度数为.7.如图,已知△ABC,利用尺规在BC上找一点D,使得∠BAD=∠CA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8.如图,已知△ABC,请用尺规作图法作出BC边上的中线A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9.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若AB⊥BC,证明:AB⊥AE.(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0.如图,BD为△ABC的中线,AC=2AB.(1)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与圆规进行基本作图: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D于点E,交BC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形中,求证:△AEB≌△AED.题组B 能力提升练11.如图,已知∠AOB与∠EO'F,分别以O,O'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A',B',交O'E,O'F于点E',F'.以B'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弧A'B'于点H.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OB=2∠EO'F B.∠AOB>∠EO'F C.∠HOB=∠EO'F D.∠AOH=∠AOB﹣∠EO'F 12.如图,△ABC中,AB<AC,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M是∠BAC的角平分线B.AM是BC边上的中线C.AM是BC边的垂直平分线D.AM是BC边上的高13.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连接MN,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AD.若△ABC的周长等于17,△ADC的周长为9,那么线段AE的长等于()A.3 B.3.5 C.4 D.814.在△ABC中,∠BAC=90°,AB<AC.用尺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仔细观察、分析能使AD+DC=BC 的作法图是()A.B.C.D.15.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如图,已知线段m,n.求作△ABC,使∠A=90°,AB=m,BC=n.16.如图,在△ABC中,求作BC边上的高AD.(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7.如图,在△ABC中,∠C>∠B,(1)尺规作图,作∠ABC的角平分线BM与AC相交于点D(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1)中∠A=60°,∠C=70°,求∠BDC的度数.题组C 培优拔尖练18.如图,在△ABC中,根据尺规作图痕迹,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A.AF=BF B.AE=AC C.∠DBF+∠DFB=90°D.∠BAF=∠EBC19.如图,由作图痕迹做出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FH>HG B.FH=HG C.EF>FH D.EF=FH20.在以下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痕迹,不能判断射线AD平分∠BAC的是()A.①B.②C.③D.④21.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直线PQ 交BC于点D,连接AD;再分别以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M,N两点,直线MN交BC于点E,连接AE.若CD=11,△ADE的周长为17,则BD的长为.22.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D.(1)尺规作图:作∠CAB的角平分线,交CD于点P,交BC于点Q(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BC=54°,求∠CPQ的度数.23.如图,OD平分∠AOB,点P为OA上一点.(1)尺规作图:以P为顶点,作∠APQ=∠AOB,交OD于点Q(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AOB=60°,求∠DQP的度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理解课程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物种灭绝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
-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和意义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子构造
-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
-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声与光
- 声的传播和性质
- 光的传播和性质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声光信号在通讯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测量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单元:机械能与能量转换
- 功、机械能和能量的概念
-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 能量的守恒定律
-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第六单元:生物的组成与发展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
- 进化与生物发展
- 遗传与遗传工程的基本原理
以上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请同学们认真复并理解这些重点知识,提高科学研究效果。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学习,请自行核实教材内容。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一、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3、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4、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二)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五)三角形的外角1、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二、特殊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二)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2.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3.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4.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解读1: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和西部的干旱气候中考1度较小。
平时以了解为主,结合自然现象学会应用。
解读2:季风气候的特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解读3:干早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寒潮台风、洪水的危害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和图示相结合综合考查,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在我国东部有较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一)类型自南向北分布着气候、气候和气候。
(二)分布是季风气候区。
(三)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①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如下: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月份分配不均。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冬季风夏季风源地亚洲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太平洋、印度洋风向偏北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影响范围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影响气温低,降水少气温高,降水充沛(3)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气温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冬季: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
在牧区,冬季的“雪暴”可能会冻死大量的牲畜,但北方作物生长期长,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
冬季的大雪不但会冻死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还会像地毯-样保护庄稼不受冻害。
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较短。
海南省就是利用其“暖冬”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文章类型本教材八年级上册共包括了16篇文章,其中包括8篇古文、6篇现代文和2篇英语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涉及了文学、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而且风格各异,既有叙事性的故事,也有说明性的科普文章。
二、知识点梳理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本文以“桃花源”为线索,描写了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2、《三峡》——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本文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3、《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本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江南的山水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本文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5、《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本文以书信形式,描述了富春江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6、《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本文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唐雎出使秦国的故事,表现了唐雎为了国家利益而不畏强权的品质。
7、《梦回繁华》——作者毛宁,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8、《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建筑风格,表现了作者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
9、《背影》——作者朱自清,是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火车站送别父亲的经历,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不舍之情。
10、《白杨礼赞》——作者茅盾,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顽强精神的敬佩。
11、《散文二篇》——包括了《囚绿记》和《一片树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浙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浙教版数学一直都是中学生们心中的一大绊脚石,特别是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同学,数学知识点更是困扰着他们。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系统性地总结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浙教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数字的认识1. 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就是从1开始,没有结束的数。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0以及负整数。
2. 有理数与无理数: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出来的数,而无理数则不能表示成有理数的形式。
3. 小数的四舍五入:当小数点后一位数小于5时,舍去;当小数点后一位数大于等于5时,进位。
二、代数式的认识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字、变量及运算符号组合而成的式子。
2. 代数式的化简:将同一类项合并,消去分母,再运用公式进行化简。
三、一次函数的认识1. 一次函数的特征: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其中k 为斜率,b为截距。
2. 直线的斜率:斜率可以表示为纵坐标的增量与横坐标的增量的比值。
3.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代表着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者-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
四、平面图形的认识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包括点、线、面。
线和面都可以分成直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线、垂线、相交线等等。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平面图形,有三个内角和三个外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于180度,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不同的特征。
3. 直线的关系:直线包括相交、平行、垂直等不同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来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1. 统计数据的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连续性数据和离散性数据,它们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2. 统计数据的分布:根据统计数据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数据分为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布有不同的统计特征和应用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浙教版的系统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基本知识点,才能在数学这条路上越走越稳健。
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期末复习专题(4)——第四章第一节电荷与电流1、物体之间的摩擦会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2、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等量正电。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流: (1) 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是由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的移动产生的。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5、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6、通路: 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闭合电路)开路:某处断开没有电流的电路(断路)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通路:电流正常;开路:没有电流;短路:电流过大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7、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略)8、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B、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9、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电流只有1条路径)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中叫并联电路。
(电流路径有两条以上)第2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1)电流的符号 I(2)电流的单位: 安培(A), 毫安(mA ) , 微安(µA)。
1A=103mA,1mA=103µA2、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1)量程: 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第4节动物的行为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
2.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会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区分。
3.能联系动物的实际情况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
解读:有关动物行为的题目,情境新,易被引入陷阱,但知识点简单,高起点、低落点,只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就可以解决,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先天性行为(一)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1)概念: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2)常见的动物行为类型概念示例摄食行为指动物获得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人和储食等松鼠储存果实繁殖行为动物产生和繁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育幼等家燕筑巢攻击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公鸡相斗防御行为是动物由于外来敌害而保护自身或群体中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壁虎断尾节律行为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又称生物钟鸟类迁徙社会行为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蜜蜂中有蜂王、雄蜂、工蜂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二)动物行为的分类:按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三)先天性行为(本能)(1)概念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是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
(2)特点①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
②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
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反射活动。
④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3)举例及分析①婴儿吮奶:这是一种由与吮奶有关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婴儿嘴唇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反射活动。
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控制完成,是一种在相关刺激下,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