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_24对破骨细胞功能及分化的影响_王鑫
- 格式:pdf
- 大小:569.79 KB
- 文档页数:4
白细胞介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种细胞因子,存在于人体中的多种细胞中,包括辅助T细胞、B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它们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通常是由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的方式来发挥它们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在人体中的功能非常多样化,它们可以调节和控制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别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等,同时还能够调节体内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导致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等。
白细胞介素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它们可以通过激起炎症反应来帮助人体抵御感染和损伤。
当身体受到外部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时,免疫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引起局部充血、渗出和炎症反应,从而帮助人体排除病原体和损伤组织。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自身免疫疾病的形成就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有关,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自身免疫疾病中最主要的炎症介导因子之一,它能够激活炎症反应并促进自身免疫的过程,导致关节炎、银屑病等疾病的发生。
除了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肿瘤细胞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并通过这些介质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扩散。
另外一些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2(IL-2)也被逐渐应用于肿瘤治疗中,因为它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帮助身体克服癌症细胞。
总而言之,白细胞介素在人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免疫系统中,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帮助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然而,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白细胞介素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炎症反应的调节、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肿瘤治疗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24(IL-24)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在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清IL-8和IL-24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两种炎症介质IL-8和IL-24。
IL-8是一种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它能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趋向炎症部位,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而IL-24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它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有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癌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癌风险明显增加。
而子宫内膜癌又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探讨IL-8和IL-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方面,研究发现,IL-8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
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持续性的低级炎症状态,而IL-8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之一,因此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IL-8水平升高可能与炎症状态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
而持续性的炎症状态则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针对IL-8的干预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血清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干预IL-8和IL-24的水平,有望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今后的临床研究可以重点关注IL-8和IL-24的干预策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带来新的突破。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为该患者群体带去更多的健康福祉。
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引言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患者常常伴随有慢性炎症状态,这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24(IL-24)作为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血清IL-8和IL-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探讨。
IL-8和IL-2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变化IL-8是一种促炎因子,能够吸引和激活中性粒细胞,进而诱导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IL-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IL-8也常常处于高水平状态。
合并糖尿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往往伴随有更高的IL-8表达水平,这可能加速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血清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对于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IL-8和IL-24水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状态的评估指标。
研究表明,IL-8和IL-2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监测血清中IL-8和IL-24的水平来评估患者的肿瘤进展情况。
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还可作为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的存活期和复发率。
结论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与肿瘤的发展、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生需要重视患者血清IL-8和IL-24水平的监测,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临床管理。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IL-8和IL-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瘦素通过细胞因子在RANKL RANK OPG系统中的作用对破骨细胞形成的调节【摘要】RANKL/RANK/OPG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是成骨细胞作用于破骨细胞的重要途径。
细胞因子与RANKL/RANK/OPG系统关系密切,瘦素通过免疫系统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影响RANKL/RANK/OPG系统的平衡,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起到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Abstract】RANKL/RANK/OPG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which is discovered in resent years.It is the main way that osteoblast act on osteoclast.Cytokin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ANKL/RANK/OPG system.Leptin through the immune system affecting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affect the balance of RANKL / RANK / OPG system.It can inhibit osteoclasts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osteoclasts formation and play a role in the inhibition of bone absorption.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样激素[1],在胎盘、骨髓、肌肉、乳腺和胃黏膜上皮细胞均可表达,因此它具有多种生理效应。
瘦素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其分化和成熟;也可以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其生成。
近年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改变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而瘦素恰恰是免疫系统和骨代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重要中介物,其在体内的含量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
CHEMISTRY OF LIFE 2011,31(1)文章编号: 1000-1336(2011)01-0031-05白介素24的抗肿瘤机理刘世海 夏海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治疗研究室,西安 710062摘要:白介素24(interleukin 24, IL-24)是利用消减杂交技术,从重组的纤维母细胞干扰素和密执毒素共同作用的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筛选得到的一种高表达基因。
由于IL-24能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没有细胞毒作用,因此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
IL-2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涉及多种信号途径,有些信号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本文就IL-24通过启动不同的信号途径,诱导广泛的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作一综述,从而为IL-24抗肿瘤机理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白介素24;肿瘤;细胞凋亡中图分类号:Q291收稿日期:2010-08-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993)资助作者简介:刘世海(1981-), 男, 博士生,E-mail: shliu@stu.snnu.edu.cn;夏海滨(1965-),男,博士,教授,通讯作者,E-mail:hbxia2001@163.com白介素24(interleukin 24, IL-24)又称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 MDA-7),是Jiang等[1]用消减杂交分析法,从重组的纤维母细胞干扰素和蛋白激酶C活化剂密执毒素(mezerein, MEZ)共同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筛选发现的一个高表达基因。
后续的研究发现,将该基因导入多种肿瘤中后可引起肿瘤细胞生长阻滞和凋亡,降低肿瘤细胞克隆的形成。
由此证明它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
随着对MDA-7研究的深入,根据该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以及具有细胞因子样的特征,MDA-7被重新命名为IL-24,归属于IL-10家族[2]。
白细胞介素24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郭建军;黄晓萍;杨一兵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11(029)002
【摘要】人类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介素-24(MDA-7/IL-24)是近年发现的具有细胞因子特性的抗肿瘤作用的基因,它能够通过膜受体或非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此外,IL-24还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强放疗敏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作为一种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的细胞因子IL-24在临床Ⅱ期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将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武器.现就IL-24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现状和发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5页(P182-186)
【作者】郭建军;黄晓萍;杨一兵
【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4
【相关文献】
1.昆虫抗菌肽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J], 王瑜琼;李沛哲;王琪;郭姗;赵瑞君;程璟侠
2.粘质沙雷氏菌在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J], 张帅;卢磊;王靖瑶;王天女
3.无机纳米载体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 [J], 王洁青;刘向红
4.卟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J], 樊静
5.砷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思考 [J], 孙适然;程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浓度DMSO对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张鑫;李金源;沈晨曦;刘庆辉;毕文娟【摘要】(1)目的探讨低浓度二甲基亚枫(DMSO)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前体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
(2)方法将细胞接种在24孔板上,采用0、0.001%、0.005%、0.01%、0.05%、0.1%、0.15%、0.2%等八种低浓度的DMSO作用于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4天后,各培养孔随机采集照片20张,用显微镜每孔随机收集20张照片,使用Image-Pro Plus6.0软件对每张图进行测量,记录每张照片中RAW264.7细胞的细胞总数及总面积。
(3)结果较RANKL组相比,DMSO浓度为0.005%和0.01%时,RAW264.7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的表面积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0.005%和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O浓度进一步提高为0.1%,0.15%,0.2%时,破骨细胞表面积随浓度升高而减小;DMSO浓度为0.001%,0.05%,0.1%时,破骨细胞表面积与未加DM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DMSO浓度为0.005%和0.01%时促进RAW264.7细胞的破骨分化,而随着DMSO浓度的进一步提高,DMSO对RAW264.7破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消失,甚至表现为抑制破骨分化。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DMSO;RAW264.7;RANKL;破骨分化【作者】张鑫;李金源;沈晨曦;刘庆辉;毕文娟【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通常作为冰冻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试剂,也可以作为渗透剂通过皮肤和黏膜给药。
白介素24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蔚丹丹;索振河【摘要】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白介素24(IL24),是IL-10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人体脾脏、胸腺、外周血白细胞等免疫组织器官和正常黑色素细胞.1124是一种独特的抑制肿瘤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调控,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诱导凋亡,可以选择性的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放化疗增敏效应,而不伤害正常细胞.但是目前对于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36)011【总页数】6页(P1567-1572)【关键词】黑色素瘤;白介素24;抗肿瘤机制;信号传导【作者】蔚丹丹;索振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单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由其自身的基因及其周围信号控制的。
细胞受到刺激后,一般都会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系类型。
在人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研究中,通过重组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β(interferon-β, IFN-β)和瑞香(mezerein)进行消减法杂交及对细胞分化前后的cDNA基因文库进行筛选,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anoma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7,MDA- 7)最终被鉴定为黑色素瘤终末分化相关基因[1],现已被重新命名为白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
研究指出,与正常细胞相比,IL24在癌症细胞中表达降低或不表达。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IL24发挥抗癌作用,具有多条信号通路的参与,作用机制多样。
本文就近年来对IL24的研究进展及其抗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及评估临床应用前景。
1.1 IL24基因定位人IL24主要由活化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其配体是由两个异位二聚体组成(IL- 22R1/IL- 20R2 和IL- 20R1/IL- 20R2)。
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的作用机制、水平变化在疾病中的表现以及合并糖尿病对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了这两个因子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分析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指出了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有望成为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这一领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发现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子宫内膜癌、糖尿病、预后、个体化治疗、临床意义、机制、水平变化、重要指标、研究方向、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24(IL-24)作为炎症因子在肿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IL-8能够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的发展,而IL-24则被认为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关于IL-8和IL-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并深入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上对该类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24(IL-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糖尿病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研究显示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24(IL-24)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IL-8和IL-24在该患者群体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IL-8是一种趋化因子,具有刺激白细胞运动和调节炎症过程的作用。
研究表明,IL-8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IL-24则是一种抗肿瘤蛋白,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IL-8和IL-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IL-8水平的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恶化呈正相关。
而IL-24水平的降低也与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
通过监测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也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IL-8水平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IL-8抑制剂或针对IL-8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以减缓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而针对IL-24水平降低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IL-24蛋白或通过基因治疗的方式增加IL-24的表达,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
IL-8和IL-24的水平变化为精准医学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监测IL-8和IL-24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预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并为早期筛查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随着对IL-8和IL-24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防治工作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水平变化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其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和糖尿病中有着显著的变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介质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
我们发现糖尿病可以影响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的水平,进一步加重子宫内膜癌的炎症反应。
而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评估的新指标,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这两种介质在疾病发展中的具体机制,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关键词: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4、子宫内膜癌、糖尿病、临床意义、机制探讨、临床评估、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合并症,其发生率逐年上升。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而且合并糖尿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常疗效不佳且预后不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被广泛关注。
白细胞介素-8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炎性细胞因子,它可以在糖尿病和肿瘤发展过程中调节炎症反应、增殖和血管生成。
白细胞介素-24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激素,在肿瘤炎症调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患者群体的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24水平,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探讨糖尿病对这两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更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状态提供依据。
白细胞介素8在骨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罗鹏;王溢;王安素;党祎;马亚萍;张怡;王信【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4(28)24【摘要】背景:白细胞介素8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它在骨再生过程中可通过多途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综合叙述白细胞介素8对骨再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接下来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提供思路。
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23年2月)及PubMed数据库(1985年1月至2023年2月)中关于报道白细胞介素8在骨相关细胞及血管化中作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白细胞介素8,骨修复,骨代谢,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化”,英文检索词为“interleukin-8”or“bone repair”or“bonemetabolism”or“mesenchymal stemcells”or“osteoblasts”or“osteoclasts”or“vascularization”,初检得到中英文文献508篇,按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5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
结果与结论:据现有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8能够通过多途径促进骨细胞再生助力骨愈合,其主要分为3个方面:①促进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等的增殖和分化、促使细胞朝着促进骨愈合的方向发展;②白细胞介素8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为骨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从而进一步提高骨愈合的质量和稳定性;③白细胞介素8有利于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的表达,可营造利于骨再生的微环境,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综上所述,白细胞介素8在骨愈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管生成和提高骨再生的机械性能,也能通过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作用点影响骨代谢。
【总页数】5页(P3910-3914)【作者】罗鹏;王溢;王安素;党祎;马亚萍;张怡;王信【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R318;R363【相关文献】1.骨生长因子调控骨折愈合机制及在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2.骨代谢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的参与作用及调控机制3.白细胞介素3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24的研究进展
韩梅;陈卫昌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6(012)002
【摘要】白细胞介素24(IL-24)又称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其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定位于染色体1q32.IL-24主要表达于脾、胸腺、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组织.IL-24的受体为两对异二聚体:IL-22R1/IL-20R2、IL-20R1/IL-20R2.IL-24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既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又可刺激白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进一步研究IL-24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及其生物学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韩梅;陈卫昌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江苏,苏州,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
【相关文献】
1.肿瘤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24的研究进展 [J], 高冬妮;葛菁萍;凌宏志;闫作梅;平文祥
2.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梁光辉
3.白细胞介素24的研究进展 [J], 杨林;梁杰
4.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米运强;周园园;董明纲
5.白细胞介素24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包红;崔逢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24基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刘扬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6)013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为KOA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该医院骨科原发性KOA的滑膜标本,提取总RNA,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KOA滑膜组织中IL-24基因的表达.结果 IL-24基因表达在KOA滑膜组织中降低(P<0.01).结论IL-24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降低,且与KOA病变关系密切,为将来诊断和基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提供参考.【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刘扬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外科,湖北宜昌 4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3
【相关文献】
1.根癌土壤杆菌DK-24生产辅酶Q10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J], 田玉庭;岳田利;袁亚宏
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J], 崔丽英;任卉;郝璐;高春桃
3.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J],
张英;关继奎
4.Paenibacillus polymyxa JSa-9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在黄瓜枯萎病中的应用研究[J], 王美英;王芳;韩金志;陆兆新;别小妹
5.白细胞介素-10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进展 [J], 贺丹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节王鑫;吾布力卡斯木·米吉提;黄金勇;谢增如【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4(28)21【摘要】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种骨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
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控作用。
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3月的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祖细胞”;英文检索词包括“TNF-α,osteoblast,osteoclast,osteocyte,osteoprogenitor cell”,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调控了骨祖细胞的募集、增殖与分化,但在特定环境下导致骨祖细胞剥离及死亡。
同时通过分泌酶类直接或间接参与骨质吸收。
②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通过激活破骨系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提高环境中炎性因子水平,或在特定环境下直接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③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RUNX2和Osterix等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成骨分化并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性凋亡。
④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激活骨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诱导RANKL、SOST及DKK1等细胞因子抑制成骨促进破骨,同时增强骨细胞的凋亡,以及凋亡骨组织周围的骨吸收。
⑤综合而言,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组织中的效应以抑制成骨、促进破骨为主,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组织细胞中实现生物效应通常依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⑥未来的研究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组织周围其他组织细胞类型的交互以及在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仍值得关注。
【总页数】7页(P3400-3406)【作者】王鑫;吾布力卡斯木·米吉提;黄金勇;谢增如【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R363;R364【相关文献】1.卵巢切除小鼠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定位2.伴刀豆蛋白A 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调节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细胞毒效应的影响3.三黄糖肾康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4.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