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8.05 KB
- 文档页数:1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章《实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章《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实数的定义、分类、运算以及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实数的内涵,熟练运用实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对负数、分数、小数等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与有理数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学生重新建立认知结构。
此外,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数轴上点的坐标与实数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
2.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能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分类。
2.实数的运算规则。
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实数定义、分类、运算、数轴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实数相关的案例和习题。
3.数轴教具:准备数轴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如负数、分数、小数等。
然后提出问题:“有理数能否表示所有的数?有没有比有理数更广泛的数类?”从而引出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介绍实数的定义、分类,以及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通过课件和数轴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数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数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利用教学素材,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实数的和、差、积、商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案课题 6.1.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课型新授案序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
数学思考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360)。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情况。
2.【探究】: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分别记作ABCD和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它还和EFGH重合吗?你能从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让学生动手探究,将动手实践得出的经验归纳成数学结论,使学生亲身参与数学研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
D AE OF C B 3124 结论:(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活动二: 例习题 分析例1(补充) 已知:如图,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 过点O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求证:OE =OF ,AE=CF ,BE=DF . 证明:在 ABCD 中, AB ∥CD , ∴ ∠1=∠2.∠3=∠4.又 OA =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AOE ≌△COF (ASA ).∴ OE =OF ,A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BCD ,∴ 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AB -AE=CD -CF . 即 BE=FD .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 转动到图b 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 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 和图d ),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解略。
实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
2.掌握实数的正负性质。
3.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
4.能够在实数集合中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
2.实数的大小关系和判断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实数的概念,如温度、时间、价格等。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0.5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引导学生通过对小数、分数、根式的了解,得出0.5是有理数的结论。
2. 讲解实数的概念(10分钟)介绍实数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明白实数是指小数、分数、正负无穷等数的集合,并区分实数和虚数的概念。
3. 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20分钟)讲解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即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性质。
通过贴近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自的性质。
4. 实数的大小关系和判断方法(20分钟)介绍实数的大小关系和判断方法,重点讲解绝对值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自绝对值的大小,即可得出实数的大小关系。
5. 实数集合的四则运算(25分钟)讲解实数集合的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着重讲解除数为0的情况,掌握商的范围以及实数集合之间的运算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例题的形式来进行引导和巩固。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实数集合的小测试,以查看其是否理解了所讲授的知识。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授予深入研究的任务,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问题解决法4.合作学习法五、教学工具1.课件2.教材3.小黑板4.活动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进行实数的概念、分类和四则运算的授课,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实数的正负性质、大小关系和运算法则。
通过对新知识的深入讲授和例题的实际演算,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将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增加其实际运用能力。
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2014 12
6.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与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创设情境:
如图,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若测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7、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如图,DE是^ ABC勺中位线.
求证:DE// BC, DE=BC
(二)自学例
题: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 求
证:四边形EFGH平行四边?
巩固提升:
1、已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是8cm,10cm和12cm.
求: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
2、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1、如图;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探索新知:
(一)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2. 右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构成的?
.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找出图中的中位线
(面积和周长)?说说你的理由。
2、已知:在四边形ABC呻,AB=CD E、F、G分别是
4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吗?
5、度量Z ADE与Z B,量出线段DE与BC的长你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