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绪论1 多元统计分析的概念多元统计分析就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将隐没在大规模原始数据群体中的重要信息集中提炼出来,简明扼要的把握系统的本质特征,分析数据系统中的内在规律性。
利用多元分析中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简化。
多元分析21是多元23,其发4;5;6,3??? 多元分析在工业、农业、医学、经济学、教育学、体育科学、生态学、地质学、社会学、考古学、环境保护、军事科学、甚至文学中都有广泛应用,足见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4 多元分析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本课程重点介绍多元分析中常用的六种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我们这门课重点在于应用,参考课本中的公式推导为次要内容,大致了解即可,对每一种分析方法我们要清楚掌握它解决哪类问题、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用SAS 、SPSS 等数学软件实现上述过程,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做出合理推断和科学评价。
5 原始资料阵及其标准化1)原始资料阵:设有n 个样品,p 项指标(变量),组成矩阵21212(,,,)p p n n np X x x x x x x ⎪'⎪⎪⎪⎭, 2j 项指标均值1nj x =∑,341? 1.1 1.2 认为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某种聚类法,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使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较大。
2 距离与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的目的是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它是在事先不知类别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分类的分析方法。
分类的依据有两类:距离与相似系数。
2.1 变量的类型1)间隔尺度变量:连续量,如速度,重量等。
2)间隔尺度变量:等级,有次序关系,如一级品、二级品等。
32.2 12345p p ⨯为协62.3 12)相关系数:()()(2)n ij x x x x c --=聚类分析根据所用方法不同可分为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等等;根据分类对象不同又分为对样品聚类(又称Q 型聚类分析)以及对变量进行聚类(又称R 型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绪论、统计学基础回顾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使学生对多元统计分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解其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增强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的信心。
回顾多元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学。
教学重难点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内容设置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描述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概率分布第三节参数估计第四节假设检验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教学目的本章内容是学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将一元正态分布的知识进行推广应用到多元正态总体,了解多元正分布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参数的基本估计方法。
教学重难点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多元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Wishart分布内容设置第一节多元分布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统计距离与马氏距离第三节多元正态分布第四节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估计第五节常用分布及抽样分布第三章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检验教学目的在后面章节介绍的常用统计方法,有时要对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差阵作检验,比如,对两个总体做判别分析时,事先就需要对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做检验,看看是否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否则做判别分析就毫无意义。
本章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重难点Hetlling T2分布;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多元正态总体协差阵检验内容设置第一节均值向量的检验第二节协差阵的检验第三节有关检验的上机实现第四章聚类分析教学目的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分类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聚类分析以便对复杂现象总体进行划分,更好的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知识积累搜集数据进行上机实验。
教学重难点距离;相似系数;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内容设置第一节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第二节相似性测量第三节类和类的特征第四节聚类方法第五节模糊聚类分析第六节计算步骤与上机实践第五章判别分析教学目的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判别分析就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应用之广和与回归分析媲美。
多元统计分析Mu1tivariateS⅛atisticaIAna1ysi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0学分:2.5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发展,信息储存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成倍增长,多元分析的方法己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国内国外实际应用中卓有成效的成果,已证明了多元分析方法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并日益显示出无比的魅力。
多元分析是现代统计学中重要而活跃的学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多元统计》为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学会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每章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意相应典型问题背景,尽量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重视模型的建立,每章内容结束后借助案例分析帮助理解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求解的计算能力。
精心设计多媒体电子教案,充分、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算法步骤呈现出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利用课件呈现足够的案例及其建模、分析求解过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熟练相关算法,培养建模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平均每次完成课后2~4道题习题。
(三)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相关计算掌握程度,建模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题型由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题构成。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外作业情况)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本课程已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演示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进行讲授。
(2)教学网站:目前校外有很多优秀的程序设计网站,可以指定学生在相关网站注册学习,既增加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