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F质量成本构成表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
质量成本管理表格汇编目录1.质量成本构成一览表2.质量成本费用项目明细一览表3.质量成本结构及计算表4.质量经济成本细目分工表5.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6.质量成本计划7.质量成本月报表8.不良质量成本统计与分析报告表9.质量成本统计表10.失效质量成本台账11.外部质量成本统计明细表12.质量成本项目与会计科目分离数据对应表13.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乌龟图14.质量成本统计分析报告15.质量成本汇总计算表16.质量成本费用汇总归集17.不良质量成本分析比较月报表18.不良质量成本改进对策表19.年度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质量成本构成一览表“质量成本”如果超过售价的10%,显示出该制品的““质量成本””已偏高,有点不正常;如“质量成本”占售价之15%至20%,则明确显示出,其工厂管理有严重的问题,如“质量成本”占售价的20%以上,而决策当局还不谋取紧急措施,则其后果相当的严重。
质量成本费用项目明细一览表质量成本结构及计算表质量经济成本细目分工表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统计表失效质量成本台账年度:编制:核准:不良质量成本统计与分析报告一、成本统计本月销售收入:万元不良质量成本额:元所占比例: %不良质量成本项目统计分析图:总结:由图示,本月不良质量成本损失主要来自G30-71防冻液的原材料乙二醇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造成报废,并由此导致返工、停工、质量事故处理等损失,以上不良质量成本合计3319元,占本月销售额的0.17%。
36% 100%66% 93%编制:审核:批准:年度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质量成本项目与会计科目分离数据对应表质量成本月报表编制:审核:日期:质量成本统计分析报告不良质量成本分析比较月报表(年底月兼作年报)质量成本费用汇总归集质量成本汇总计算表附表:质量成本统计表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德信诚培训网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德信诚培训网好好学习社区目标差异分析对策表好好学习社区外部质量成本统计明细表好好学习社区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乌龟图好好学习社区不良质量成本改进对策表。
德信诚培训网
质量成本汇总计算表
质量成本项目金额(元)占本期产品% 预防费用
鉴定费用
内部损失费用
外部损失费用
合计
本期产品成本
各项费用合理性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改进意见:
统计单位统计人审定人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附表:质量成本统计表
类型
质量成本项目
费用内容
月
月 月 月 月
预防成本 质量管理方面的费用
质量管理协会经费,咨询诊断费,质量情报费等 质量奖励费用
质量培训方面的费用
包括:质量改进的教育及公司内部培训费用及由此面产生的停工或加班费
质量改进措施方面的费用 有关的购置设备工艺研究、检测手段改进费,产品创优及整顿质量的措施费 质量顾问及评审费用
包括:聘请顾问费用,资料费用及有关费用 产品安全性投保费用
为产品安全性而做的投保费用
其他预防成本方面的费用 质量管理宣传方面的费用 合计
鉴定
成本
质检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 从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职工福利费用
进货检验费用 外购原材料、零部件和外协件按质量要求进行验证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仓储部检验员工资
工序检验费用
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产品、产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验证所支付的费用
产品试验用的材料消耗
包括破坏性试验费用
质检部门办公费
质检部为开展日常检验工作所支付的办公费
质检设备维修和折旧费用 检测设备的维护、校准、修理费用。
质量代价原理:PONC=COST–EFC–POC,即:质量代价=总成本–无失误运作成本–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以及达不到这一要求时发生的全部损失。
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即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有时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
扩展资料:
P代表生产率,Q代表质量,C代表成本,T代表通过时间或生产周期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质量成本分类:
1、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2、鉴定成本,是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4、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质量经济涉及利益和成本等诸因素,对组织和顾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实施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将有力地推进组织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质量的经济性质量对组织和顾客而言都有经济性的问题。
如在利益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对组织而言,则需考虑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在成本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
这些都是围绕经济性的有关问题。
(一) 质量与经济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开发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管理的趋势正从“消除不满意”向“追求满意”方向发展。
现代质量的含义是“满足需要和期望”,即质量要求(涉及固有质量特性和其价值总和的要求)满足顾客(含相关方)的明确或通常隐含的需要或期望。
伴随着质量概念的不断演变,从符合性发展到追求顾客满意,质量经济性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质量经济性管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收入(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
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减少资源投入。
由于销售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给组织带来损失,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他的损失可能会使市场份额减少,如组织形象和信誉不佳、顾客抱怨、责任风险等,以及人力财务资源的浪费,减少这些损失,可以降低经营所需资源成本。
1998年8月1日颁布的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给出了实施质量经济性管理,改进经济效益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从图1可以看出,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从组织方面的考虑—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的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成本
定义
质量成本是进行质量管理的货币语言
“在次品上发生的成本等于一座金矿,可以对它进行有利的开采——朱兰
PAF模式(三大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故障成本
1)预防成本(prevention cost)
指与防止缺陷和瑕疵产生有关的费用。
它是三类成本中最具主观性的,包括培训、质量规划、工艺以及与预先保证质量有关的其他费用(如表所示)。
2)鉴定成本(appraisal cost)
与质量检验的直接成本有关,包括实验室测试、检验、测试设备与材料、因破坏性测试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与评估ISO 9000: 2000或其他评奖活动相关的费用(如表所示)。
3)故障成本(failure cost)
可大致分为两种:内部故障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与外部故障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 )。
前者与生产过程中的故障有关,而后者则与生产过程后的产品故障有关,包括在顾客购买产品后发生的故障(如表所示)。
对质量成本的分析
指标:1)质量成本构成指标;2)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例:
预防成本百分率
=预防成本/总质量成本×100%
总成本质量成本率
=总质量成本/总成本×100%
质量成本特性曲线(伦德瓦-朱兰质量成本模型)
质量成本优化方法。
质量成本(1)一、质量经济性质量是经济进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素养。
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
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之质量管理活动。
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
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
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有关。
优良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与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与进展,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强大。
而劣质的产品与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步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与组织,与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能够懂得到: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构成,同时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有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与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合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说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尽管顾客与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一致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
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有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者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
而产品、过程与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与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与其他有关方对组织与产品、过程与体系的需求与期望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由于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
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与其他有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一致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一致的需求;需求不一致,质量要求也就不一致,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